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

bookmark

蕭如薰在朝鮮見識過戚家軍的訓練方式,他自己的練兵方式就是參考了戚繼光的練兵術,所以深知這支軍隊的厲害之處。

原先的歷史進程中,戚家軍平定倭寇之後,輾轉北上抵抗蒙元,戚繼光死後又進入朝鮮對付日本正規軍,最後的餘部跟隨着戚金血戰八旗兵,全部戰死在渾河北岸,用鮮血和生命貫徹了戚繼光的誓言。

可見這支軍隊是擁有軍魂的軍隊,擁有軍魂的軍隊是堪稱偉大的軍隊。

可是大秦建立了,蕭如薰不允許私人軍隊的出現,不管是什麼軍隊,不允許有『秦』以外的姓,而戚家軍無疑是犯了忌諱的。

不管這是民間的說法也好,官方的稱謂也罷,這都是犯了忌諱的。

於是蕭如薰將他們拆分送到各個軍隊填補空缺,不讓他們湊在一起,還把戚金調到了自己的親衛軍當中任職,這才解決了戚金所部戚家軍餘部抱團的問題。

而另外一支戚家軍的餘部一直都在日本,爲了防備日本,蕭如薰一直不曾動那支軍隊,不過現在有機會了,藉着使用計謀的機會,正好將這支軍隊送回家想去探親,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家人在大秦的照料下過得有多好。

然後,他們會被分別送到不同的軍隊裡面,若是有不想當兵想留在家裡種田的,也可以,做工的也隨便,但是他們唯獨不能再次聚集在一起成爲一支軍隊了。

戚金和吳惟忠都是良將,是戚繼光給華夏留下的珍貴遺產,他們爲了保護華夏神州紛紛竭盡了全力,他們值得尊重,所以,蕭如薰會繼續留用他們,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帶領『大秦的』軍隊,繼續征戰沙場。

這批南兵會分批離開石見鎮回到他們的家鄉,而石見鎮那邊,會讓吳惟忠繼續帶領一萬大秦精銳盯着,然後撤往對馬島。

他們必然還會殺回來,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撤走,因爲蕭如薰會把石見銀山交給德川氏,交給德川家康,而不給豐臣秀次。

這是蕭如薰給劉黃裳的建議的補充。

與其讓他們自己去協商,最後弄個勉強能接受的局面,讓大秦下不來臺,那還不如直接還給其中某一方,讓另外一方什麼都得不到,自然而然的眼紅,然後產生戰爭。

後者比前者更能引發戰爭,要是再能順便死幾個人,發生一些小摩擦,戰爭就穩了。

蕭如薰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蕭如薰選擇把石見銀山『歸還』給佔領土地面積較小且軍隊人數沒有豐臣氏那麼多的德川氏,從容吸引內部矛盾比較嚴重的豐臣氏主動進攻。

這比操作德川氏主動發起進攻要簡單多了,德川家康是忍者中的王者,龜縮之王,指望他主動進攻?

那要等他臨死之前。

還是指望豐臣秀次咽不下這口氣主動進攻比較好。

只要他們打起來了,蕭如薰就能坐山觀虎鬥,然後得到漁翁之利。

以他現在的實力,直接碾壓過去也並不難,但是那消耗的兵力和財力物力實在是太大了,平定一個日本島的耗費絕對不比西南播州之役要少,能節約一點就節約一點,五年計劃還在那兒等着用錢呢。

讓他們打,讓他們鬥,鬥到雙方的實力都消耗了一些,銳氣也消磨了一些之後,再出兵興師問罪。

那個時候,剛剛經歷過血戰的他們,還能精誠合作嗎?

他們內部或許也有人可以看穿蕭如薰的謀劃,沒關係,看穿就看穿好了,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一座銀山放在那裡白白的被交給了競爭對手。

眼看着競爭對手得到大量的經費越變越強,自己卻得不到經費步履艱難,看着對手不斷變得強大而自己無能爲力的感覺,換作是你,你慌不慌?

這就是陽謀的力量,陰謀不敢說出來,就怕被拆穿,但是陽謀不會,陽謀是『你儘管拆穿,算計不了你算我輸』。

蕭如薰就有如此的自信,他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是不缺錢的,有錢肯定要,而且比一般人的慾望更加強烈,一旦這個消息傳到了豐臣氏的耳朵裡,他們一定要爆炸。

蕭如薰在京城裡緊鑼密鼓的籌備着對日作戰,而正如他所預料的,隨着大秦使臣抵達德川家康的老巢名護屋將這個消息宣佈,剛剛平靜下來沒有多久的日本再起波瀾。

這次的波瀾起的還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大秦居然要歸還石見銀山給日本……阿不,不是還給日本,準確的說,是還給德川家康。

大秦皇帝表示會逐漸把軍隊撤走,命令德川家康在大秦軍隊撤走之後直接接管石見銀山,不得有誤。

德川家康一開始還以爲自己聽錯了什麼,或者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直到他接了大秦皇帝的聖旨一個字一個字的看,才確定,他的耳朵沒有問題,他也沒聽錯,所以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有問題了。

不過結果讓他很爲難,要麼就是大秦皇帝的腦子出了問題,要麼就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一起失明瞭。

顯然,這兩個答案都有點不太可能成立。

可是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大秦皇帝要把石見銀山交給德川家康。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冷靜,大概是一天左右的冷靜,德川家康終於意識到了這可能是大秦皇帝的計謀,說是要歸還石見銀山,但是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打算的,只是想借這樣的機會挑起他和豐臣氏的戰爭。

對,沒錯,一定是這樣!

德川家康很篤定的認爲,對他的家臣團也是這樣說的,對其他的大名也是這樣說的。

絕對是計謀。

然後七天之後,石見鎮的秦軍有兩千多人乘坐一支船隊的船隻離開了日本,向大秦方向駛去。

這下子整個德川勢力的人都慌亂了。

大秦……來真的?

秦皇……來真的?

他們莫不是傻子?

德川家康不愧是老狐狸,在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的情況之後,即使剩下的那個再怎麼荒謬,那也是事實。

事實就是,大秦國內出了亂子,還不是什麼小亂子,是比較大的大亂子,大到了需要抽調駐守石見的軍隊回國的地步。

然後,秦皇害怕日本趁機作亂,所以纔將石見銀山作爲挑動雙方矛盾的導火索,試圖挑起豐臣氏和德川氏的戰爭,讓後院安穩。

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八 難行之路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八百 絕不反悔!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十一 何樂而不爲四百九十七 選將三百四十八 關鍵的棋子六百九十 袁黃最大的念想六十四 戰與和(上)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千三百零五 與虎謀皮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六百二十八 豬一樣的對手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三百二十九 大明的無敵艦隊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六百三十一 煽動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四百零四 優秀的文明一千一百三十 決心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六百三十一 煽動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四百一十 合作(上)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四十二 兔死狐悲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八百九十四 誅殺(下)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六百九十六 耳目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七百六十七 沈一貫!你想造反是不是?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六百七十三 討伐洞武遺民(上)三百四十六 焦土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三百一十七 華人的憂慮一千一百四十三 開發大西南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六百八十三 好男兒(上)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八十七 戰爭財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一千零五十九 毛文龍的決定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四十六 寧夏亂平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六百一十五 狗與狼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六十五 戰與和(下)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五 視察軍營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零九十 憫農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三百四十六 焦土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九百零五 黑鳩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