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實亡的暹羅(上)

納瑞軒最近的日子非常不好過。

各種意義上的不好過。

自從回絕了大秦要求徵調暹羅的兵馬北上協助討伐日本的命令之後,他的日子就糟糕透頂了,先是周邊國家相繼與之斷交,之後又出現了內部混亂,納瑞軒經營多年的暹羅政局轉瞬之間急轉直下。

誰也不知道暹羅怎麼就突然那麼倒黴了,內憂外患幾乎是在一夜之間。

如果說周圍各國的斷交和孤立只是小患,那麼真正的大患就在國內。

手下諸多臣子一起上奏讓納瑞軒服從大秦安排的事情讓納瑞軒極其惱怒,並且絕對不會答應,但是隨後軍隊當中也出現了這樣的聲音,軍隊裡不少武將都當面請求納瑞軒服從蕭如薰的安排,不要死扛。

大家一起打下的天下開闢的局面,不能就這樣完蛋啊!

納瑞軒一開始還頭鐵,死不答應,但是很快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頭再鐵,也也不得不在乎的事情。

大秦要制裁納瑞軒、周邊各國紛紛斷交孤立暹羅的消息傳來,暹羅國內的糧食價格幾乎是應聲上漲,一天一個價格,人可以不遊戲不娛樂不外出不搞事,但是不能不吃飯。

你糧食價格應聲上漲,一天一個價格,一天更比一天高,天天創下歷史新高,你這搞的老百姓們都買不起糧食吃不起飯,這算什麼?

吃不上飯,是要死人的。

農村裡的農戶還好,自己有土地的還能自給自足,但是城裡面怎麼辦?

納瑞軒十分惱怒,他很想立刻安排人處理這些事情,結果很快他就意識到,控制土地讓糧食價格上漲的正是他的政府當中的某些人,甚至還有軍隊裡的一部分將領。

包括他的某些有親戚關係的人。

他相當的糾結。

而就在他糾結的時候,外面的局勢可沒有停下來就不發展了,在蕭如薰的號召之下,轟轟烈烈的排擠暹羅運動在整個大秦藩屬國範圍之內展開了,各國開始堂而皇之的對暹羅人進行大規模的陷害。

搶奪暹羅人的財產,霸佔暹羅人的產業,殘害暹羅人本身和家眷,就連一些他們本國的人都被當作暹羅人一起幹掉,一時間消滅暹羅人成爲了整個東南亞大秦藩屬國地區的政治正確。

一句『你是暹羅人』就足以讓一個家庭破滅。

對於這樣的局面,大量暹羅人千方百計的尋求逃跑活命之道,有些人運氣不錯,排擠暹羅運動還沒有發展到高峰期的時候就已經連滾帶爬的逃回了暹羅得以活命,而那些運氣不夠好的可就倒了血黴了。

基本上都被三光政策對待了。

而僥倖得以活命的那批人回到暹羅之後到處宣揚他們的悽慘遭遇,並且向納瑞軒政府控訴那些國家對暹羅人的所作所爲,渴望得到納瑞軒大帝的支持,但是他們註定會失望。

因爲納瑞軒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想要和他爭權奪利發國難財的人們藉此機會大肆抨擊納瑞軒愚蠢的政策,並且煽動餓肚子的恐慌民衆進行集會鬧事,到處編造控訴納瑞軒的謊言,納瑞軒已經焦頭爛額了。

如果這還算是可控範圍之內的話,大秦黑水部隊的相關人員對一些有實力的實力派進行煽動,那纔是最要命的,這些實力派各個掌握着一定的武力,足以對納瑞軒的政權造成打擊。

對納瑞軒來說,這樣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在外部環境極其不友善的前提之下,如果國內爆發內亂,那麼外部那些對他不滿意的國家和勢力會不會乘勢入侵?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納瑞軒急切地想要控制住當下局勢,不讓內戰爆發,爲此,專門派遣他的弟弟厄迦陀沙律四處遊說勸說人們冷靜,並且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厄迦陀沙律爲了哥哥的政權也是很盡心盡責的,但是效果實在是有限。

很快,除了首都周邊地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撫之後,很多偏遠地區都已經不再受控制了,他們開始和接壤的國家商議一些很私密的問題。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納瑞軒大驚失色,他是沒想到才那麼短的一段時間裡居然就出現了想要脫離暹羅的地區,大怒之下,他派遣厄迦陀沙律率領一支精銳兵馬去討伐最早這樣做的地區,並且震懾其他地區。

他以爲自己動兵就有了效果,但是很快,厄迦陀沙律兵敗身死的消息傳來了,跟隨他一起南征北戰絕對可以信任的弟弟居然戰死了,連帶着精銳的皇室部隊一起。

暹羅舉國大譁,而原本對納瑞軒強大的武力還有所憂慮的內部離心勢力終於忍耐不住了。

除了首都地區之外,很多地區都宣佈不再承認納瑞軒是他們的統治者,他們要求納瑞軒放棄地位,向大秦謝罪。

這個舉措是符合整個暹羅被煽動的人們的想法的,他們被煽動之後就認爲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納瑞軒,是納瑞軒害得他們買不起糧食吃不上飯。

要求納瑞軒下臺的呼聲越來越大,人們也漸漸的失去了理智。

納瑞軒開倉平抑物價的地區只限於首都地區,因爲他掌握不了那麼多的糧食,就算是首都地區還是他強行將岳父家族手上所擁有的土地和糧食搶奪而來的成果,這才堪堪穩住了首都周邊地區。

但是此時此刻,暹羅亂局已經出現,各個地區宣佈不再承認納瑞軒,要選出新的王者,並且互相商議組建聯軍,準備如果納瑞軒不放棄權力的話就一起討伐他。

納瑞軒對此又恨又惱,恨蕭如薰,恨那些不懂事的貴族地主,恨那些鬱悶的百姓,恨那些野心家。

賠掉了弟弟和一支精銳兵馬,納瑞軒的實力大大的削減了,若要解決眼下的危局,除了認慫之外,只有主動出擊。

於是納瑞軒決定和當初獨立戰爭時期一樣,親自率軍征伐,帶領所有忠誠於他的軍隊,用他無與倫比的威望重新統一全國,把那些野心家統統幹掉。

他做好了相關的覺悟和準備。

他留下了值得信任的人幫助他管理後方,然後打出了自己的旗號,宣稱打到什麼地方就把糧食和生存帶到什麼地方,以這樣的口號來收買人心,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一百六十九 挑釁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二百四十七 議功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三百七十一 大勝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六百八十八 抄家進行時(下)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三百四十二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下)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五百三十四 李如鬆的疑惑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蟲之患(下)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九百二十三 黃袍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八百四十五 動手!六百九十五 請沈閣老務必要小心一個人八百三十九 謝禾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五十三 朝鮮來使關於結尾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六百五十四 就是現在!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一百零三 伏擊九百一十二 家書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一百六十一 倭寇的求和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六百一十四 想種田的努爾哈赤四十六 寧夏亂平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五百三十二 另有圖謀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一千零五十七 建州兵崩潰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六百五十八 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五百一十二 該來的還是來了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一千零七 兩杯酒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一千一百五十六 齊大勇的忠誠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七百七十七 退一步,萬劫不覆,進一步,海闊天空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三百一十七 華人的憂慮八百五十九 自信滿滿的將軍們一百九十七 議和的開端(下)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一千二百一十七 秦軍迅猛推進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