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

bookmark

自然災害應對方略司內的官員人數相當多。

蕭如薰將大量的官員編入其中,很多年輕官員剛剛被選拔出來就被投入這個官署之中,成爲一名辦事員,然後就要開始天南地北的跑腿了。

這樣做也能充分鍛鍊一名官員的辦事能力,擴展他的視野,讓他明白國家如何多災多難,百姓如何困苦,自己身上的責任如何重大等等,意義深遠。

爲了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自然災害應對方略司當中也會被編入大量的專業人員,之前陳經綸和陳振龍父子就被編入其中專門負責治理蝗災,而眼下江南的血吸蟲病的危害一點也不比蝗災要小。

這都是需要整個國家以極強的動員力和執行力發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負責統籌規劃行動的國家級戰略任務。

此次蕭如薰派了兩個行動隊南下江南,一支行動隊直接去江西和湖廣的駐軍地幫助軍隊建立比較完善的防範血吸蟲的機制,另外一隊則前往南直隸浙江和福建三省進行螺類的捕捉和血吸蟲病發病範圍的考察。

蕭如薰特地囑咐帶隊的郎中劉傳海,告訴他一旦發現相關病例的時候,就要組織人手在附近水體內打撈螺類。

他告訴劉傳海,捕捉螺類的時候,不要親自下手,不能接觸水體,而要用漁網之類的東西捕捉,打撈上來之後不要觸碰,立刻投入沸水之中將之煮死。

至少煮半個時辰,然後將捕捉到的所有螺類立刻送回京師交給他,他要確認一些事情。

劉傳海表示明白,立刻組織人手南下,乘船從京杭運河快速南下,不消五日就抵達了南京,繼而深入江南民間開始按照蕭如薰的要求進行排查,第一站就是太平府當塗縣。

因爲接到了蕭如薰『全面配合大開綠燈』的聖旨,知道茲事體大,代理南直隸巡撫、土改五虎將之一的杜康詠親自帶隊陪同劉傳海一起來到了當塗縣。

南直隸第一把交椅來了,於是太平府知府孫維也一起隨同而來,兩位頂頭上司一起來了,當塗縣縣令趙致禮頓時感到壓力山大。

他請來當地醫生給杜康詠還有孫維一起講述了這個病的存在和危害,得知此病廣泛存在於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消息的時候,杜康詠和孫維的面色都不好。

“以前在家鄉也曾偶爾聽聞蟲子入侵人體內致病,但是不曾知道範圍如此之大。”

“是啊,蟲病在家鄉也有發生,但是並不知道居然能傳染那麼多人。”

劉傳海點點頭,開口問趙致禮道:“上任周縣令現在可還好?身體可曾康復?”

這也是蕭如薰囑咐他的事情,他還專門給上任縣令帶來了一些來自中央的慰問品。

“周縣令的身體已經大體康復,服藥之後大爲好轉,估計再休養一段時間就能重新開始工作了。”

趙致禮這樣回覆劉傳海。

“好,我會告訴陛下的。”

劉傳海開口道:“那趙縣令,煩請帶我去一趟向陽村,我想要實地看看那些得病的人還有他們生活的地方的水域,眼下我們所知道的事情,這種病的病原來自於水中,是一種螺所傳播的。”

“螺?”

劉傳海這樣一說,杜康詠和孫維也覺得奇怪。

“什麼螺能傳染這種病?”

“只是螺而已嗎?”

劉傳海點頭。

“陛下就是這樣說的,是一種叫做釘螺的螺類傳播了這個大肚子病,釘螺體型極小,身長還不到一寸,但是能致病的毒蟲就在此螺體內。

此螺長在水裡,能讓毒蟲慢慢長大,並且讓水中佈滿毒蟲,成爲疫水,一旦有人觸碰了疫水,一瞬間,毒蟲就能侵入人體,若要將此病根除,非要盡滅此釘螺不可。”

“原來如此。”

杜康詠和孫維都是江南人,顯然也知道蟲子寄生在人體內的危害,聞之色變。

漢末時徐州刺史陳登喜歡吃生魚,後來患病,腹脹巨大,面色赤紅,名醫華佗給他開了藥方,他吐出活蟲數鬥,華佗禁止他繼續吃生魚,但是陳登不能控制自己,繼續吃,最後藥石無救,然後因此而死,蟲害由此可見。

杜康詠說出了這個故事。

陳登死於蟲病這個故事流傳的還算比較廣泛,算是著名的因爲蟲子入侵體內而死掉的例子,很受到知識分子的關注。

“那對於腹內有蟲的患病之人又該如何治療?”

劉傳海搖頭表示不知:“太醫院的醫者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我們此來,首要目的是研究出防止此病疫情繼續擴大,而非治療,此病危害深遠,不能繼續讓健康人感染。”

趙致禮開口道:“之前有一名隨同下官去向陽村調查的吏員回來之後患病,醫者給他服用了阿魏積塊丸,他服用之後排出了很多蟲子,腹部腫塊慢慢消除,高熱也不再持續,現在身體正在康復之中。”

劉傳海立刻詢問醫者,醫者表示的確有這個事情,但是他也說這個方法有時管用,有時卻也不見得那麼管用,因爲有些服用藥丸的人當時是好了,但是不久之後又出現了類似的症狀。

“會不會是驅蟲不乾淨,有蟲卵留在體內?”

劉傳海如此詢問。

“不少人也是這樣看待的,所以繼續服用類似的打蟲藥,效果也是不錯。”

醫者給出這樣的答案。

劉傳海點頭,又問道:“既然能醫治,爲何死者還是那麼多,患病之人還是那麼多,至死得不到醫治呢?”

醫者面露慚愧之色,不知該如何回答。

最後還是趙致禮開口解釋。

這個問題牽連出了更大的問題。

“藥材價格並不便宜,數量也不多,有錢服用得起的,多是官宦人家和豪強人家,這些人家都有錢,但是大部分患病者都是赤貧佃農,手上根本沒有餘錢,飯都吃不飽,哪裡還能有錢治病?

雖說醫者父母心,有些醫者的確也是有心施救,但是有藥材的確有限,治不了那麼多人,再說醫館和大夫的數量也實在是少之又少,而病人卻那麼多,多數付不起錢,醫者也要吃飯,不能做虧本的買賣。

所以醫者有心施救,但是病人出不起藥材的錢,有些大醫館倒是願意發善心施藥救治,但是藥材少,能得到救治的人也是百中無一,能治好的更是鳳毛麟角,說穿了,醫者少,藥材少,病人多,窮人多。”

這話一出口,劉傳海面露憤然之色,杜康詠和孫維都是土改官員出身,顯然也想起了數年之前自己的處境和遭遇,面露慨嘆之色。

“前朝多有立下惠民藥局管理地方藥材負責救治百姓,惠民藥局呢?一縣一州之地難道也沒有藥材嗎?”

劉傳海又開口問道。

趙致禮搖頭。

“惠民藥局最開始還好,越到後面,就越只是個幌子,經常性沒有藥材,就算有,也是一些隨處可見的普通藥材,制不成打蟲藥,救不了人,很多地方的惠民藥局乾脆就是個空殼子,早就被前朝地方官給蛀空了。

尋常百姓得了病,要麼咬牙硬挺,要麼弄些生薑之類的煮水,剩下的全看天意,這一兩年的時間陛下把惠民藥局當作重點來抓,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重頭再來,很多藥材我們也得不到。”

說了這些,趙致禮忍不住的搖頭。

而那名醫者則開口嘆息道:“在下授業恩師曾言,世上疑難雜症很多,但是終究有藥可以醫治,唯有窮病,無藥可治……”

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七百八十九 運氣六十六 意見統一一千零五十二 寄希望於毛文龍的褚英三百三十五 戰象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六百二十六 奇妙的會面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九百一十 怎麼就輸了呢?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九百四十八 蕭季馨,我就先走一步了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問題了吧?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二百六十八 王錫爵並未就此認命三百 翁婿夜話(上)四十七 戰後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三十四 準!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九百零一 螳臂當車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三百五十六 夜襲(一)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一千一百二十四 這是妖術吧?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三百八十五 還政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五百八十四 摒棄前嫌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六十 必敗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一千零六十七 只有一個柳成龍二百四十八 這個人已經簡在帝心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三百六十九 袁黃懸着的心終於放下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十一 何樂而不爲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三百七十三 心情複雜的納瑞宣六百九十五 請沈閣老務必要小心一個人七百九十七 策反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四百零二 羅馬教廷的目的四百五十二 船三百四十一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中)八百零三 進抵昆明四百五十三 江大海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三百七十四 燈塔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經平定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