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

bookmark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官員立了功,文官加官,武將封爵,李如鬆是個白身,賞賜不難,唯一有些問題的就是他的老爹是李成樑,也是伯爵了,在這個滿朝文武都在想方設法打壓李成樑的大背景之下,若是父子都封爵,反而會助長了李成樑的聲勢,因此,朱翊鈞不是很好決斷。

蕭如薰也不用說了,朝鮮之役第一功,爲大明解決了很多大問題,不僅體現了軍事才能,還體現了一定的政治才能,是個文武雙全的帥才,是朱翊鈞一手提拔,是他手裡的王牌。

但是之前他已經是伯爵,也是總兵,官職是無法繼續往上加了,唯有從爵位上入手,可是二十三歲就加到了侯爵,之後若是再立大功,又該如何封賞?會不會搞到封無可封的尷尬境地?

宋應昌是文官,不用太多的考慮到封爵的問題,但是兵部左侍郎再往上就是兵部尚書,可現任兵部尚書石星並無犯錯,如何平白無故的就把宋應昌提到這個位置上,把石星趕下去?

之前葉夢熊立下大功的時候就是如此考慮,朱翊鈞才默許了文官們批鬥葉夢熊的行爲,但是宋應昌是沒有什麼錯的,批鬥他也太讓文帥們寒心了,這可如何是好呢?外放做督撫去?

朱翊鈞的煩惱王錫爵也能體會到,蕭如薰和李如鬆再怎麼折騰也還是武將,不會折騰到朝廷大局,但是宋應昌就不同了,主帥的位置總領後勤,沒有任何差錯,爲大軍進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宋應昌的功勞,照理來說,那麼大的功勞的確要升官一級以示嘉獎,可是宋應昌已經是兵部左侍郎了,再升,那就是要石星退位讓賢了。

純粹的文官和文帥之間的矛盾一點兒也不比文武之間的矛盾要小,自王陽明事件以來,文官和文帥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無法調和,比起武將,文官們更加忌憚文帥,而且有着絕對不能讓文帥進入內閣的說辭。

縱使如此,你也不能不賞,宋應昌如果步上了葉夢熊的後塵,那估計也會在朝野掀起一陣不小的議論風潮,文帥們會寒心,有此般志向的文人們也會退縮,也會明哲保身,到最後可能不會有人願意出任類似的職位了,而且這樣做的話,文官們的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一些。

王錫爵決定先試探一下。

“陛下,老臣以爲,宋應昌的事情暫且不論,蕭如薰年紀輕輕,已經是伯爵,爵位就不應當再封了,畢竟他的時日還長,還要繼續征戰,否則到最後封無可封,反倒不美,倒不如賞賜些錢財土地,然後封個京營職位,從西北苦寒之地調入京城,對於邊將而言豈不是最好的賞賜?”

朱翊鈞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頭,繼而開口道:“那如何加賞李如鬆呢?”

“老臣觀李如鬆於此役大小征戰十六次,次次爲先鋒,身先士卒,勇不可擋,麾下騎兵斬首總數達五千餘級,如此大的功勞,加上李如鬆的年歲的確不小了,是時候可以加一個爵位以示榮寵,而後調任遼東總兵,使之子承父業,安定遼東之心,不知陛下以爲否?”

話一說完,王錫爵便看到朱翊鈞用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他。

“你呀,還真是念舊護犢子啊!怎麼?被李成樑軟磨硬泡,就禁不住要保他?”

王錫爵心神劇震,連忙跪下伏於地面,大聲道:“陛下恕罪!陛下明鑑!老臣並無私心!並沒有和李成樑有所勾連!陛下!”

朱翊鈞端起了茶碗,喝了口茶,而後舒了一口氣。

“好了好了,起來吧,別動不動就跪,你可是真的肱骨之臣,老是跪着算怎麼回事?行了,你過去和李成樑之間有什麼來往,朕可以不在乎,這武將在京中找靠山也不是秘密,朕也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李成樑找的靠山還真是不小。”

朱翊鈞的話越說,就叫王錫爵越是後悔。

幹嘛要試探皇帝啊!這不是沒事找事兒嗎?!

哎呀!!!

“老臣有罪!老臣有罪!!”

皇帝都把話說得那麼明確了,肯定是手裡握着什麼決定性的證據,肯定是錦衣衛或者是東廠的番子得到的情報,自己如果還要抵賴,那就純粹是找死了,皇帝肯定不會放過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並且認罪,讓皇帝知道自己是個老實人,會認錯,不會結黨營私。

哪有皇帝不忌諱宰輔大臣和軍將之間相互勾連的呢?

當初張居正權傾六部的時候,李成樑和戚繼光之流的名將都只是他手下的一條狗,朱翊鈞爲之日夜不安,最恐懼的時候,甚至害怕自己一覺醒來,張居正就穿着龍袍帶着兵馬站在自己的宮殿外面請自己退位了,而現在,朱翊鈞覺得自己是有必要着手改一改這個情況了,不然每個大臣手下都有投效的武將,這和諸侯有什麼區別?

文官政治對皇權最大的威脅不該是兵權的威脅,文官政治之所以在大明盛行,是因爲文官不會造反,皇帝放心,但是你現在都已經發展到了武將投效文官大佬的程度,你把皇帝放在什麼位置上了?到最後皇帝對軍隊的掌控力還不如宰輔大臣對軍隊的掌控力,那可如何是好?

趕快求饒!

朱翊鈞看着王錫爵跪在地上求饒的樣子,心裡稍微舒服了一點兒,今天剛剛和王錫爵定下了同盟協定,所以他也不願意立刻就把王錫爵給得罪了,便起身上前扶住了王錫爵,將他從地上扶起來,輕輕撣了撣他身上的塵土,溫聲道:“朕也不是要怪你,只是這朝中的歪風邪氣,也是時候該變變了,以往那些事情啊,都在此戰之中暴露無遺,讓朕看着都觸目驚心。

不改不行了,不改的話,大明的江山就要亡在朕的手裡了,朕可不願做那亡國之君,到地下都沒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所以呢,朕還是要倚重你這樣的老臣,爲朕去做一些事情,這做事情,自己就要成爲那個榜樣,你自己做不到,又如何能去要求別人做到呢?所以啊,王卿,有些事情,你自己要處理好。”

朱翊鈞的話非常明確,也非常隱晦,一個髒字兒沒有,卻叫王錫爵不停的嚥唾沫,他意識到,這一戰給皇帝帶來的改變有點大,皇帝似乎不打算繼續蟄伏認慫下去了,他似乎是要重整朝綱!

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他不知道。

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二百 秀才遇到兵三百七十一 大勝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九百三十五 沈一貫還真是一個鬥士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三百零七 要生了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二十六 晴天霹靂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六百六十六 拉攏六百八十二 抄家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一百六十二 鬱悶的陳璘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二百七十五 凡人的悲哀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八百零三 進抵昆明四百二十六 豪情四十九 封爵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一千一百三十九 木托實心彈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九百八十一 土司攻略(上)五百八十 仇敵(下)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八百四十三 特殊的來信四十三 地道挖成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五百九十八 權力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四百七十四 命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九百七十三 興亡一千二百二十七 秦軍入京都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一百六十九 挑釁八百四十二 兩個人的行動一千零一十三 格格不入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七百四十八 出發!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一千三百七十二 親上加親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六百五十 “無恥的明軍”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八百四十三 特殊的來信七百七十 毒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