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四 燈塔

bookmark

緬甸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不僅和中國接壤,還有很大的海疆,也有不錯的港口,非常適合發展海運業,比起中國更加接近西方人的海船,如果擁有了緬甸,中國將會更加直接的和西方人接觸,並且可以省下很多的海運經費,直接從緬甸的出海口出海,更加方便。

所以蕭如薰的計劃就是向毛淡棉發起進攻,然後直接北上攻擊東籲王朝的首都勃固,滅了他,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向內比都和仰光發起進攻,控制住幾個大的人口聚居中心,緬甸就算是徹底的滅亡了。

緬甸這種發跡幾十年的部落式小國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它不像中國和其他的成熟西方國家,經過很多年的建設,有足夠的人口,國家的領土上遍佈很多城池,城池和城池之間連成線,實現了對國土的完全掌控,緬甸人口不多,聚居地更少,很多地方都沒有開發,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只要拿下幾個大城市,這個國家就完了。

這就不像中國,中國人口多,國土大,只要還有一座城市你沒有拿下,中國就還能繼續抵抗,要消滅中國,就必須把中國的全部城市拿下,幾千年的延續,使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非常明確,城市沒了就逃到山裡面繼續打游擊,而眼下的緬甸人不會,基礎建設十分差勁的他們,就算是國家軍力強大,只要軍隊被消滅了,立刻就會衰落,然後滅國,追憶前朝的人會很少很少。

收拾一些小國往往只需要攻打幾個城市就好了。

毛淡棉和勃固還有仰光等緬甸人的聚居地就是首要的攻擊目標,只要拿下這些目標,緬甸也就完蛋了,東籲王朝對它的土地的控制力是很弱的,從首都周邊到偏遠地區,控制力衰減的程度也不是一般的高,它不像大明,設立了南京和北京兩套行政班子,用以對江南和江北實現控制。

基本上按照納瑞宣的說法,莽應裡控制力最強的地方也就是勃固周邊地區,這傢伙不信任其他民族的人,只對本族的人最溫和,讓本族的人住在自己的身邊,不僅族人放心,他自己也放心,於是就放鬆了對其他地方的控制,對其他地方也根本不得民心,戰端未起,這些地方的人就迫不及待的宣佈造反迎接王師了。

這就等於是告訴蕭如薰,明軍只要攻下勃固周邊地區,消滅了莽應裡的政權,然後許諾其他各族以自治權,他們會直接帶降表來投誠大明,並且願意繳納賦稅和貢品,只要大明的施政足夠溫和,他們就不會造反,還會配合大明實施統治。

當然,納瑞宣沒想到蕭如薰是打算用就佔據緬甸的,也沒想到大明也是打算設立一個軍鎮把蕭如薰拴住不讓他回到京城策應皇帝,緬甸就處於各方面共同的目的而就此成爲了大明的領土,當然,這也是名正言順誰都說不出話的。

誰讓你緬甸老死不死的和大明對着幹呢?更別說永樂時代這裡還就是大明的羈縻領土,當時還有緬甸宣慰司等五大宣慰司管理,只是後來明朝國力衰退,這裡無法繼續管理,也得不到更好的經濟收益,所以乾脆放棄,這才叫當地土著有了可趁之機,現在我收回,名正言順。

蕭如薰可不打算只對這裡進行羈縻統治,他要的是實打實的統治,而如果要進行實打實的統治,尤其是對海岸線的控制,那就必須要用兵打,打下來的領土最可靠,談下來的領土還要用羈縻政策,不符合蕭如薰的戰略規劃。

這些自治領倒不是說不能存在,但是不能存在於要害地區,要害地區蕭如薰一定會想方設法的移漢民填充,這些土族就必須要離開要害地區,到別的地方居住,蕭如薰會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如果不走,那就好辦了,直接興兵討伐,打下來的領土最好用!

進軍毛淡棉的途中,蕭如薰進行開始籌劃給朝廷的奏疏,還有給在京中的協助勢力的奏疏,通過一番運作,將蕭氏的根基轉移到緬甸來,形成事實上的第二個雲南沐氏,能多爭取一點兵馬就多爭取一點兵馬,然後花點錢將家眷轉移到緬甸來,或者在浙江福建廣東一代招募流民前往緬甸定居,過着從東南亞地區招募華人來到緬甸定居,重回大明懷抱。

蕭如薰覺得朝廷是不會輕鬆的就把現在這三萬兵馬交給他的,而且這三萬兵馬裡面還有大量的廣西狼兵,這些狼兵不會願意定居在這裡,他們會回家,將近一萬狼兵離開之後,他的兵力也會衰減,到時候,就要依靠各地來的流民填充兵力了。

吸引流民的政策很好設置,緬甸那麼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只要開發出來,立刻就是一片一片的良田,產量高,一年三熟也是正常,靠海近,直接和印度還有中東北非的一些國家進行貿易,吸引西方人起來投資貿易,只要政策到了,想要把這塊地區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同時也要注意和國內保持聯絡,想辦法把緬甸這塊土地發展爲歐洲洋人與大明本土的貿易中心,洋人可以到這裡購買到大明的產品,大明也能吸引他們的黃金,從這裡相互交流,可以省去一大段海路跋涉。

緬甸還能吸引到雲南和四川的商人南下做生意,從海路上,只要保持和暹羅的關係,也能借用暹羅的港口縮短距離,節省成本,很快,緬甸就能成爲大明和西方人交流的橋頭堡,在這裡,朝廷不會設立多少障礙,也不會擔心什麼,一切都是蕭如薰自己負責。

那些人只是希望蕭如薰不要折騰他們的後花園,而對於緬甸這塊『蠻荒之地』,他們根本就不會重視,否則也不會坐視雲南沐氏掌握雲南將近三百年,蕭如薰希望還可以很快得到『永鎮緬甸』的資格,只有永鎮緬甸,才能光明正大的在緬甸搞東搞西,吸引人才來到緬甸搞發展,摸索一套合理的模式,將來可以用於改造大明。

總而言之,這裡就會成爲一個事實上的獨立橋頭堡,成爲東方文明重新煥發光彩的燈塔,照亮未來五百年的道路。

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三百零八 龍鳳胎(上)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五百一十四 『真正的勇士』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七百五十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一千二百四十六 笨皇帝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五百九十八 權力七十六 隱藏於歷史之中的細節六百二十五 細作?一百五十六 武裝朝鮮水師(二更)一百一十三 稅收的博弈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七百三十六 閹豎的反擊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七百四十八 出發!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一千三百七十八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九百七十三 興亡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馬碑三百九十 萬曆二十二年年末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八百四十七 投名狀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百二十五 冷卻八百零三 進抵昆明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一千一百八十三 真是好惡毒的陰謀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一百一十一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下)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六百六十七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上)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二百三十八 手腕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一千三百四十 秦軍近代化(下)二百二十四 換約之戰(上)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三百八十 愚蠢的孩子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七百四十五 圈養起來的豬玀是無論如何也養不成雄獅的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二十八 腦洞大開的蕭如薰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一千一百四十 『暴秦』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十二 煩躁的哱雲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