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

bookmark

朱翊鈞一點兒都不覺得自己的母親把蕭如薰的事情放到最後說是因爲記性不好,所以忘了,作爲一個政治動物,自己的母親玩弄權術的級別也不低,也染上了一些政治動物所特有的習慣,比如說話說半句,比如拐彎抹角表達自己的意思,總而言之,就是有話不好好說,但是說出來的話往往信息量超大。

蕭如薰今後沒有合適的理由和合適的時機是不可能回來的,朱翊鈞很清楚自己的信件被李太后看完了,估計也只有李太后看完了,知情者應該加上一個王錫爵,這兩個人是知道自己那個倉促的政變計劃的,比如讓蕭如薰帶兵殺入京城,控制京城,然後挨個的斬殺那些無恥之徒。

如此雖然快意,但是把大臣都殺了,誰來治國?大臣們就不會絕地反擊搞清君側嗎?這個計劃幸好沒有實施,否則朱翊鈞就要擔心自己的性命和皇帝的位置了。

但是,蕭如薰始終是自己計劃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別的不說,就說強悍的戰鬥力好了,那就是一般的武將所不具備的,一個蕭如薰頂得上一整個京城的酒囊飯袋,這是朱翊鈞自己的估計,給他幾萬兵馬,別的不說,京津地區肯定可以控制好,然後掌握山海關和薊鎮,奪取兵馬控制河北,進而發展到其他地方……

朱翊鈞當時只想到了那麼多,現在想來,還有很多沒想到的因素,比如蕭如薰在地方軍隊當中的威望和號召力,是很有可能讓一些部隊直接倒戈的,所以,不管計劃怎麼修改怎麼完善,一直掌握在手裡的精銳軍隊是少不了的,而蕭如薰就是掌握軍隊的關鍵,那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

可現在倒好,大將被安排到了南方那個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地方開荒去了,名義上是個永鎮緬甸的軍閥了,但是鬼都知道那個鬼地方連漢民都沒有,你鎮個鬼!擺明了就是變相流放,把那塊地方交給你去隨意折騰,你就不要回來了,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別的含義嗎?

好端端一個功臣,一個鎮南侯一個世鎮緬甸就給摁在了南方不得脫身,如此大將之纔不用去打女真打蒙古,居然丟在南邊防禦什麼佛朗機人?隨便一個地方巡撫就能解決的事情,居然讓一個帥纔將自己的一生都耗費在那裡!更關鍵的是,這直接孤立了朱翊鈞自己,和軍隊之間的聯絡完全被隔斷,除了錦衣衛之外,他沒有直接掌握的軍隊力量,所有軍隊都在兵部手裡。

朱翊鈞心裡那個恨啊!

王錫爵心裡那個輕鬆啊!

最麻煩的事情解決了,王錫爵就可以着手安排後事了,首先是蕭如薰的地位問題和權力問題,傻子都看得出來這是變相流放,所以爲了安撫功臣之心,就在權力上給予照顧,給雲南巡撫發命令,免除緬甸鎮民賦稅三年,三年以後,除賦稅問題外,一律不要干涉緬甸鎮內務,只當那塊地方是他蕭如薰的私屬領地就好,就對那個朝廷給他在那裡封個王,任他折騰。

然後就是蕭如薰自請留兵三萬的請求,理由是餘毒未清,地方不穩,擔心洞武國死灰復燃,除了他的寧夏本部五千人之外,還有南兵和廣東兵、川兵的駐留請求,請求把這些地方軍人的軍戶全部轉移到緬甸鎮來,然後遷移家屬居住到緬甸鎮。

對於這個請求,內閣仔細研究了一下,覺得不妥,一者工作量太大,二者認爲蕭如薰麾下百戰強兵,非常精銳,他自己留在那兒就已經很可惜了,要是帶着軍隊一起留着,那更加可惜,所以內閣的意見是除寧夏本部五千火器營以外,其餘部隊全部召回,但是允許其在日後居住到緬甸鎮的鎮民當中編練新軍,額度是三萬,與其一起鎮守南疆。

這擺明了就是個坑,按照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十個人裡面抽一個當兵都夠嗆,緬甸這種地方什麼時候纔能有三十萬居民給蕭如薰自己募兵三萬?

石星力爭蕭如薰回京無果之後只能退而求其次,也是這樣的意見,認爲百戰強兵留在那種地方實在沒有必要,說白了,要不是爲了安置蕭如薰,緬甸那種地方丟了就丟了,一點都不可惜,現在留着他和那五千人算是安慰,你自己要是能募兵三萬那隨你,募不到,也別怪我們。

每年從雲南撥付軍餉和糧食,這一點沒得說,讓雲南巡撫注意負責,這一點請求還是滿足他,不然不知道他要鬧什麼情緒。

水師主力召回,準其留船一百隻作爲緬甸鎮水軍存在,剋日啓程到指定地點將流民裝載前往緬甸鎮,這些人進入緬甸鎮以後要怎麼安排,那就是蕭如薰自己的事情。

朝廷不派官員建立州縣,在緬甸鎮實行軍管,一應軍政歸鎮南侯蕭氏自己安排,但是一應發展需鎮南侯自己開源節流,朝廷實在缺乏銀兩,沒有餘力,只能以免除三年賦稅爲替代,然後朝廷賞賜鎮南侯一些財物和土地,讓鎮南侯自己看着辦吧!

王錫爵洋洋自得,讓蕭如薰在那裡拼死折騰好了,折騰來折騰去,也沒有閒工夫幫着皇帝搞政變,時間一久,銳氣盡喪,皇帝也會忘掉這一切,到時候,大明就真正的安穩了,而且讓蕭如薰駐留南方,整個南方都安全了,出了事情讓他去解決就好,反正他能打。

張位和楊俊民也洋洋自得,尤其是楊俊民,終於把流民的大包袱給甩掉了,於是馬不停蹄的移文各遇災州縣,讓他們組織難民到海邊港口集合,等待前往緬甸鎮,就能把這些包袱給甩掉了,地方州縣長出一口氣,用難以想象的超高效率對難民進行了宣傳和組織。

真的是很對不起諸位父老鄉親,但是真的沒辦法,咱們也沒有餘糧給你們吃了,再留着你們,大家都要餓死了,誰都活不下來,但是呢,朝廷是不會放棄大家的,給大家指了一條活路——在雲南之南,威名赫赫的大將軍鎮南侯蕭如薰剛剛打下了洞武國,好大一塊土地啊,都是無主之地,只要你們過去,就立刻給你們授田,三年之間免賦稅,你們就能吃上飯,得以活命了!

反正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咱們這裡沒糧食了,你們要是再留着,就只能驅逐被餓死,或者被殺死,但是呢,你們要想活,也可以,朝廷也不願意看着你們活生生餓死或者造反,朝廷給你們活路,你們去緬甸,那裡是無主荒地,你們去那裡,每家每戶都能得到十倍於之前的良田,你們就能活了!

這樣的宣傳攻勢一波一波的下去,然後伴隨着宣傳的進行,粥棚裡的稀粥越來越少,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橫在了所有的流民面前——到底是在這裡餓死或者揭竿而起就地造反,還是背井離鄉去那個所謂的從沒聽說過的緬甸尋求活路?

不少災民都相信這是朝廷的騙局,根本不存在緬甸鎮一事,朝廷只是要把他們都給趕走,讓他們在路上餓死,爲了應對這樣的流言,楊俊民下令各州縣發放給各地災民趕赴指定海港的乾糧,告訴他們,只要過去,沿途州縣就會提供給你們幾天的糧食,朝廷若要殺你們,現在就能殺,就地就能殺,爲什麼還要讓你們大老遠的跑到海港再殺?那不是有毛病嗎?

災民們想想覺得也對,朝廷要殺人的話早就殺了,怎麼也不至於給大家編出一個這麼無厘頭的謊言,按照朝廷的節操值來判斷,越無厘頭越虛無縹緲,反而就越可行,而那些近在咫尺的美好生活之類的,就絕對是謊言,而朝廷這一次底氣很足的樣子,完全不像是欺騙。

緊接着,口糧到手了,流言頓時沒了市場。

大家,到底是死賴在這裡等着餓死,還是捨命一搏,去求一碗飯吃?蕭如薰的大名大家都清楚,之前蕭如薰南下南洋征戰的消息朝廷也大肆宣揚過,大家到底是信還是不信,是餓死街頭還是拼一把?

不知道是誰帶頭,反正一股一股的流民接過了糧食,邁着蹣跚的步伐,開始向朝廷指定的浙江海港前進。

地方官府長舒一口氣——一場即將爆發的大危機就這樣消弭於無形了。

而遠在寧夏的地方,寧夏軍戶的家眷被朝廷動員起來,走四川雲南的路線,從陸路直接抵達緬甸會合自己的家人,從此不再歸屬寧夏,而屬緬甸鎮軍戶。

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南京,蕭如薰成爲鎮南侯世鎮緬甸的消息也進入了葉夢熊和楊彩雲的耳中,葉夢熊知道蕭如薰的目的達成了,便連忙安排船隻和護送人員,將蕭如薰的家眷護送到緬甸與之團聚。

一窮二白的緬甸鎮設軍鎮的消息傳遍了大明,大明除了雲南沐氏之外又多了一個世鎮當地的將門,但是沒人羨慕,沒人覺得奇怪,只是有人竊喜,有人惋惜,有人嘲笑,有人冷眼旁觀。

緬甸是個什麼鬼地方?一窮二白的蠻荒之地,國朝近幾年名聲最大的名將蕭如薰被安排在了那個地方世鎮當地,這到底是嘉獎還是變相的流放?這到底是封賞還是飛鳥盡良弓藏?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杆秤,衡量着此事的利益得失。

有識之士嘆息不已,嘆朝廷心胸狹隘,容不下一個帥才,嘆朝廷失去了平定北疆的大好機遇,還要將北疆的糜爛狀態持續下去不知道多久,嘆大明的命運多舛,好事多磨。

但是無論他們怎麼嘆息,既定事實也不會改變,一切都在穩步向前走。

十月中下旬,蕭如薰接到了從海上而來的封賞使者,得知了自己被封爲鎮南侯、緬甸鎮總兵官、世鎮緬甸的消息,並且被賜丹書鐵券,以示榮寵。

也得知了自己的駐兵請求被基本駁回,除寧夏本部五千人以外,其餘部隊都要撤回,然後允許蕭如薰在緬甸鎮民中挑選合適人選編練新軍,額度是三萬。

第一批難民已經在海港等待,朝廷吩咐蕭如薰立刻安排水師北上迎接,水師北上之後,允許緬甸鎮留一百條戰船爲水軍,其餘戰船全部迴歸各地港口駐守。

朝廷賜蕭如薰黃金五千,白銀三萬,土地一萬畝——隨意選取緬甸鎮良田授予。

總的來說,朝廷除了付出五千兩黃金和三萬兩白銀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虛的,就連萬畝良田都要蕭如薰自己在緬甸隨便圈一塊,那就是自己的封地了。

饒是有了心理準備,蕭如薰還是不免的感到一陣鬱悶和窩火——這幫傢伙的吃相太難看了,白白教天下人恥笑,我都主動請求留在這裡了,你們的吃相就不能好一點嗎?

封賞使者是個欣賞蕭如薰同情蕭如薰的文官,和蕭如薰說起了這個消息在朝廷公佈之後引發的風波,有一批有識之士實在看不過去王錫爵和張位的所作所爲,主動上書幫蕭如薰說話,指責朝廷吃相難看,苛待功臣,不僅寒了功臣的心,也會寒了天下有識之士的心。

爲朝廷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斬首數十萬的結果,居然是封在了一個蠻荒之地世鎮,連中原都不讓回,朝廷待功臣何其薄也?

對王錫爵不滿意的言官開始借題發揮,開始炮轟王錫爵,還有些人把炮火對準了張位,因爲小道消息說這個建議是張位最早提出來的,就有言官罵他短視,罵他心胸狹隘,還有人爆出楊俊民全力支持此事的消息,這下子就捅了馬蜂窩,新仇舊恨一起上,言官彈劾楊俊民瀆職的行爲立刻成爲了政治正確的事情。

張位好幾天呆在內閣值房不露面,楊俊民乾脆就連家門都不敢出了。

然後,接連爆出了趙志皋和石星力爭召回蕭如薰無果,然後差點在內閣上演全武行的消息,羣臣羣情激憤,指責王錫爵誤國,罵張位短視,最後王錫爵被逼無奈向皇帝遞上了辭呈,三來三往之後被允許,王錫爵退位,趙志皋順位登上一級,再度成爲大明內閣首輔,張位晉升內閣次輔。

但因爲之前的事情,張位晉升內閣次輔被很多人非議,加之內閣人數不夠,難以處理繁重的政務,進而趙志皋決定召開庭推大會,選舉有名望有威勢的大臣進入內閣以填補內閣缺員,此事被皇帝允許。

兵部尚書石星成爲熱門人選。

然後京城的頭版頭條就成爲了猜測誰會最終進入內閣,蕭如薰的事情再也無人關注。

看着那封賞使者憤憤不平的樣子,蕭如薰就知道——政治動物不把該利用的東西榨乾利用價值,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八百八十一 我現在信了一千零一十 來我這兒吧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覺得有些委屈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四百零八 條件(上)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五十九 巨人始動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二百九十三 夫妻重聚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一千三百六十二 終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對這些豺狼虎豹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貫!三百零七 要生了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語十六 逆賊安敢言生死大義!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五百八十七 想要騰飛的心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一千一百八十五 兩全之策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四百四十 準備戰爭吧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軍改組計劃和北伐五年計劃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三百 翁婿夜話(上)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八百九十四 誅殺(下)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鈞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八百二十四 一如秦漢七百零二 是那個孫承宗嗎二百二十五 換約之戰(中)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一百八十八 豐臣秀吉的死期即將到來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一百八十四 稀世的名軍師之謀劃一百八十八 豐臣秀吉的死期即將到來八百四十六 由衷的笑容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一千二百九十九 隆武盛世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軍事學院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七百二十 十年之內,北虜不復爲患矣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五百一十 扯力克的決心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十九 著力兔來援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四百零九 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