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

bookmark

“別提了,要不是這耳朵,我纔不會做這個大事呢!我告訴你啊兄弟,我和劉大哥打算把哱拜那賊孫子給……”許朝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姿勢:“怎樣,咱們一起幹吧!”

周國柱假裝大驚失色:“什麼?老哥!咱們可是盟友,哱家父子手下也有不少兵馬,咱們誰也離不開誰啊!這萬一把他們給……咱們能對付魏學曾嗎?”

許朝笑道:“不瞞老弟,老哥和劉大哥剛剛纔商量着,把哱家父子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頭,向魏總督乞降保命,該說不說,咱們原先可都是大明軍戶,和那些蒙古韃子不同,咱們可都是漢人,跟着韃子造反,怎麼想怎麼不妥當。

這一次給打醒了,這不,剛剛和劉大哥商量完就來找老弟你了,老弟你把你的人馬帶上,我們三人的人馬加在一起超過了一萬人,只要幹掉了哱家父子,至少又有四五千的人馬可以聚集,一起投降,就算封不到官兒,能活命也好啊,咱們多藏些金銀珠寶,改頭換面到江南甚至嶺南去生活,也好過在這裡風餐露宿吃沙子吧?”

如果哱承寵沒有來之前,周國柱會很心動,邊軍的生活實在是非常苦,但是聽到現在,許朝還是沒有把他們和魏學曾商議的事情告訴周國柱。

“老哥就這樣確定魏學曾能放過咱們?當官的卸磨殺驢的事情咱們也沒少見過,真的可信?”

周國柱最後確認一下。

許朝頓了一下,纔開口道:“咱們只要把髒水往哱家父子身上潑,咱們最多是被裹挾從賊,其實根本就不想叛亂,是被逼的!如此一來,魏學曾還真能當着將近兩萬的降卒面前殺了我們不成?他還要不要戰功了?老弟,你跟着老哥,一萬個放心!咱們聚兵一處,殺了哱家父子,收了他們的人馬,然後投降,去江南過快活日子,豈不美哉?”

周國柱笑了,端起了酒杯奉給了許朝:“老哥所言即是!那好!老弟就跟着老哥幹了!來!咱們乾了這一杯!”

許朝大喜過望,接過酒杯就是一仰頭,一口悶乾了杯中酒水,大笑道:“哈哈哈!痛快痛快!哈哈哈哈……唉?老弟,你怎麼不喝啊?”

許朝有些奇怪周國柱怎麼不喝酒。

周國柱露出了笑容:“哦,沒問題,這就喝,這就喝。”

說完,周國柱把酒杯一倒,灑在了地上,然後,把酒杯丟到了地上,許朝心思百轉,瞬間清醒過來,驚訝不已的看着周國柱,一個疑問剛要出口,說時遲那時快,一點寒芒閃過,一把匕首準確無誤的插進了許朝的胸膛,許朝只覺得胸口一悶,一痛,渾身的力氣彷彿流水般消失……

“爲……爲什麼……”

雙手握住了這把匕首,許朝死死的捂住自己的胸口,試圖阻止鮮血噴出,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他的力氣不斷的消失,消失,直到他漸漸模糊的視野裡,出現了一個提刀男子,他的眼眸猛然瞪大:“哱承寵……你……你們……”

“是你們自己把周兄排除在外,給了我機會,我先和周兄定下了生死同盟,許朝,用你們漢人的話來說,你們不仁,別怪我們不義,你先走着,很快,你的好兄弟就會去見你了!”哱承寵猛然舉起戰刀,一刀橫批過去,一顆頭顱應聲落地,滾了好幾圈,那無頭屍體轟然倒地,血如井噴。

“許朝死了,劉東暘呢?”

周國柱冷冷看着那往外噴血的無頭屍體,詢問哱承寵。

“家父和兄長自會去解決劉東暘,周兄,點起兵馬,我們去把劉東暘的親信部衆整理整理,免得鬧出亂子,如何?”

周國柱站起身子,似是惋惜似是感慨的嘆了口氣:“我還有別的路可走嗎?呵呵呵呵……走吧!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哱承寵看着周國柱離開的背影,還有許朝的無頭屍體,曬笑一聲,跟上了許朝的腳步。

是夜,城中有兩處地方傳出刀槍劍戟互拼的聲音,但是聲響都不大,持續時間不長,很多人並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很多軍隊也並不知曉,直到第二天一早,很多士兵醒來的時候赫然發現他們的旗號被改掉了,他們的將軍換人了,他們的戰友也消失了不少。

然後他們才知道,他們的首領之一,劉東暘和許朝,已經命喪黃泉,寧夏城內已經發生了驚天變動,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會被改變。

“告訴南門守將,往天上放幾支響箭,然後擂鼓。”

哱拜對自己的親兵這樣說着,然後和兩個兒子還有周國柱一起,奔赴南城城門。

等他們登上城門的時候,明軍大營已經動了起來,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人頭攢動,明軍似乎又增兵了,營帳也變得更多了,延綿的距離更長更厚,殺出重圍的機會更少了,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哱拜拼到底的決心,他爲了求生,已經不顧一切了。

明軍大營內,一大早,明軍士卒剛剛吃完早飯準備列隊攻城,就聽到了寧夏南城門口響起了響箭的聲音和擂鼓的聲音,感覺像是叛軍要出擊一樣,明軍士卒緊急集合,但是結果卻發現城門關的死死的,一點縫隙都沒有,倒是城頭出現了很多的叛軍。

魏學曾接到了報告,心臟忽然狂跳起來,他知道,出現了這樣的奇怪的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劉東暘和許朝得手了!哱家父子死了!他們即將開城投降,叛亂即將被兵不血刃的解決掉,他將成爲這一次最大的功臣,極有可能被召回京城出任更高的職位,比如兵部尚書!

葉夢熊梅國楨和蕭如薰等明軍主要統帥全部出現在了南城門處,蕭如薰建立的明軍土營一般是和士兵們攻城的進度一起挖掘地道,以免被賊軍探聽到。

所以士兵們準備攻城,土營也開始準備挖掘地道,抵達挖得很順利,五條地道暫時一條都沒有被發現,最快的已經完成了五分之四的進度,最慢的也完成了一半,大約最快還有三四天就可以準備爆破了。

火藥也到齊了,差不多有三萬斤左右,魏學曾把整個寧夏的火藥全部調集而來,據說還有陝西和大同的火藥庫存正在運送而來。

蕭如薰正準備安排土營開始工作,結果就聽到了叛軍的異動,覺得奇怪的蕭如薰也出現在了軍隊前列,觀察着賊軍城頭的一舉一動。

“這是怎麼了?”

梅國楨穿着盔甲騎着馬來到了蕭如薰身邊,蕭如薰搖了搖頭:“不知道,剛纔聽到響箭的聲音和擂鼓聲,還以爲叛軍要出擊了,結果沒有。”

“那這是怎麼回事?叛軍要做什麼?”

梅國楨奇怪的詢問着,這種事情蕭如薰自然不知道,只能搖頭表示自己什麼也不知道,梅國楨疑惑着一轉頭,就看到了不遠處的魏學曾,然後眉頭就皺了起來——無他,魏學曾的臉上是激動之色,滿滿的激動之色,似乎正在期待着什麼,這個事情,難道魏學曾知道原因?

不多時,城頭再一次響起了戰鼓聲,還有士卒的呼號之聲,明軍列陣戒備,嚴陣以待,卻只見得甕城城頭上從上而下墜落了一幅又大又長又寬的白綾,下方繫着一根繩子,繩子上還吊着兩個物件,這白綾上面寫着大大的漢字,足以讓相隔較遠的明軍首腦們全部看得一清二楚。

“多謝魏總督賞賜白銀三萬,哱拜特以劉、許二人頭奉上,告知魏公,若要城,以兵來取”

這時,明軍一方纔看清楚那下面吊着的,是兩顆人頭!

而後,城頭似乎傳來了陣陣的轟笑之聲,但細細一聽,又覺得不是,再一聽,居然是話語。

“魏公妙計安天下,賠了銀子又折兵!魏公妙計安天下,賠了銀子又折兵!魏公妙計安天下,賠了銀子又折兵……”

“什麼?!”

梅國楨大喊一聲大驚失色,蕭如薰也大驚失色,紛紛看向了身側不遠處的魏學曾,魏學曾身邊的葉夢熊也極其驚訝的看着魏學曾,明軍將校都十分驚訝的看着魏學曾。

此時此刻,魏學曾的臉漲得通紅,氣喘如牛,仰天大吼一聲“狗賊!!!!”

繼而一口逆血噴出,墜馬不省人事。

八百一十 心虛一千二百九十七 大秦拒絕和西班牙人來往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二百二十五 換約之戰(中)六百七十三 討伐洞武遺民(上)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十五 哱雲勸降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九百四十四 你就是太聰明瞭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八百零四 放心吧!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問題了吧?一千一百九十七 失敗的談判(上)二百六十四 夢醒時分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九百八十三 大秦宗室(上)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難題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一千二百四十六 笨皇帝一千二百六十五 袁儼被捕八百六十一 萬無一失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鈞七百一十六 他們的膽都被打破了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四百零八 條件(上)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八百一十 心虛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九百零四 早做準備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三十六 八成把握八百八十八 細小的危機一百二十二 蕭如薰兵壓臨津江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一百八十二 蕭如薰的大禮四十二 兔死狐悲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九百零七 衍聖公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一千一百九十三 蕭如薰也沒有休假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一百五十四 李舜臣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二百二十七 本多忠勝眼前最後的光景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五百零七 平型關失守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一千二百一十 事出反常必有妖六百六十六 拉攏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九百二十六 連影帝都做不了還做什麼皇帝?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八百三十三 有一戶人家,本官想請你們去欺負一下八百一十 心虛十四 武官的困境三百零五 暹羅(上)六百七十一 可怕的風暴正在醞釀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三百八十 愚蠢的孩子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