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

bookmark

事已至此,亞歷山大主教和總督大人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聽說利瑪竇有中國人的門路,立刻允許利瑪竇乘坐最快的船前往澳門,從澳門抵達廣東,找尋他的友人,詢問事情的真相。

於是,抵達菲律賓馬尼拉三個小時以後,利瑪竇就再次登上了海船,尚未洗去一身的疲勞,就又一次作爲外交使節爲了教會而服務,爲了南海的和平而服務,從這一點上來說,利瑪竇並不覺得自己的行爲是有悖於宗教傳統的。

所以儘管他很疲勞,卻也不辭辛苦的前往澳門,希望得到具體的消息,以避免這場在他看來沒有必要也最好不要發生的戰爭,否則,他們天主教團是否可以繼續存在於東方都是個很難解釋的話題。

蕭如薰的確同情達理,眼界開闊,也很喜歡西方的科學知識,但是利瑪竇也知道,這位將軍也有強硬和不講人情的一面。

一旦有人違背了他的命令,他會毫不猶豫的予以非常嚴重的懲罰,甚至是殺死他,老實說,利瑪竇有點害怕這位將軍,但是沒辦法,爲了自己的使命,利瑪竇不願意離開他。

他在中國內地輾轉生活的幾年裡面結識了不少士人,但是大多數都是在野士人,也就是不擔任官職的士人,他對中國的系統有了解,知道中國的知識分子是通過讀書考試來考取官位的。

他最初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是無比激動的,因爲比起歐洲用血緣傳承世襲的官職制度,中國的制度無異於是理想的制度。

他對於這些通過自己的學識考取官職的官員非常的崇敬,認爲這些官員都是中國的精英,是中國精英政治的代表,以結識他們爲榮。

但是他們也都一樣的心高氣傲,而且事務繁忙,沒有時間接見自己,出於這樣的考量,利瑪竇退而求其次,和那些很有名望和人脈的士子交往,以增加自己的名氣和人脈。

瞿汝夔就是他的一個重要的教會層面的盟友和信徒,瞿汝夔是第一個受利瑪竇的洗禮而信奉天主教的士人,對利瑪竇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包括提醒他要改變自己的衣着打扮,穿上儒士的服裝,以『西儒』的身份重新融入中國社會,給了他非常大的幫助。

離開廣東居住在緬甸之後,利瑪竇也經常想起自己這位信徒和朋友,這一次前往澳門,他的目標就是聯繫上這位老友,從他的渠道打探中國政府對菲律賓的看法和這一次中國官府派船前往菲律賓的緣由。

前往澳門是很容易的,澳門是葡萄牙人在自治,允許他們這些外國人進入,但是從澳門進入廣東就有點困難了,那需要官府的文書允許,一般外國人休想離開澳門進入廣東一步,這種行爲屬於嚴重違法,是要被廣東官員抓到衙門打板子的。

利瑪竇發現中國官員好像很喜歡打人的板子,尤其是他們這些外國人,在緬甸蕭如薰也是這樣,中國人犯法了打十下板子,外國人犯法無論是誰都要打二十下板子,花錢贖罪都不行,官員不允許,非要打不可,你要逃可以,從此以後你就休想進入中國再做生意。

利瑪竇也曾經抗議過蕭如薰對他們的重罰,蕭如薰理所當然的說——這是必需的,不打你們那些奸商不知道遵守我們的法律。

蕭如薰還算是客氣的,廣東那些文人官員就特別粗暴了,要是這些葡萄牙人在澳門犯法了,當地官府的官員甚至會帶兵駕車到澳門,抓住那些犯法的葡萄牙人,帶回衙門一頓板子抽下去,抽的他劈開肉綻然後再丟回去,時間一長,加上故國被西班牙吞併,這裡的葡萄牙人都特別慫。

澳門人有一個傳統,哪怕是清政府喪權辱國的時候,哪怕是中國被西方世界普遍鄙視的年代,澳門人都相當鄙視那些葡萄牙人,葡萄牙在澳門的統治是象徵性意義上的,澳門中國人對葡萄牙人的鄙視和對傳統的堅持從始至終都沒有停止過,所以有人說,澳門人的性格最接近明代中國人的性格。

反正利瑪竇是親眼見過那些文人精英官員是如何粗暴的對待那些犯事的葡萄牙人的,所以他一直都特別老實,小心翼翼,生怕被驅逐,哪怕有了在廣東的居住權,他也是小心翼翼的先抵達澳門,給香山縣縣衙遞文書請求入境,然後順便託人給瞿汝夔送上親筆信,詢問一下中國皇帝派船到菲律賓的事情。

等了十多天,利瑪竇總算等到了香山縣縣衙的通關文書,抵達關口的時候,利瑪竇看到了正在準備迎接他的瞿汝夔,一問之下才知道,瞿汝夔接到了利瑪竇的親筆信之後就動身趕赴香山縣衙,親自和縣令交談之後,才換取了利瑪竇的通關文書,不然的話,利瑪竇至少要等一個月。

“太素,貴國皇帝到底是爲什麼派人前往菲……前往呂宋島呢?現在整個呂宋島都非常的驚慌失措,他們委託我來詢問一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利瑪竇見到瞿汝夔之後,直接就開門見山地詢問了,瞿汝夔把利瑪竇迎上了馬車,然後一邊走一邊給利瑪竇解釋。

“這個事情我託了幾個朋友去問了問撫臺,結果撫臺告訴我,這件事情不是廣東在管,而是福建在管,撫臺說有人向皇帝通報消息,說呂宋島和日本島一樣,有大量的金山銀山和銅山,大明如果佔據,可以得到很多錢。

之前大明和日本打了一仗,把日本打敗了,佔據了一些金山銀山,得了近千萬兩銀子的紅利,所以朝廷現在對有金山銀山的國家特別感興趣,就派福建官員去看了看,找了一圈沒找到,就回來了,後來有人說,這根本就是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呂宋島上根本沒有金山銀山,所以現在朝廷正在和福建這邊商量這件事情。”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心想不是和蕭如薰的藉口一樣就好,至少中國政府是不打算對菲律賓動武的,那就好辦多了。

“太素,我從呂宋島上過來,我也在呂宋島上生活過,當地是真的沒有金山銀山,這一點我可以保證,我不知道那個消息是從哪裡來的,但是這絕對是個謠言!”

利瑪竇斬釘截鐵的說道。

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一百六十三 陳璘抵達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一千一百四十八 特洛伊木馬(下)一千一百五十八 極惡惡人蕭如薰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七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關於結尾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八百四十五 動手!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一千一百六十五 兇虎與惡狼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五百三十二 另有圖謀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三十一 朱翊鈞的驚喜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八百六十六 封妻廕子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三百九十 萬曆二十二年年末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三十六 閹豎的反擊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四百四十九 山頭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八百三十五 殺人了!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六十五 戰與和(下)八百九十五 僵局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七百六十一 老夫親自爲你牽馬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經平定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千零八十 哀兵與百戰之士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七百六十八 你是想做人,還是想做棋子?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六百六十七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上)二百一十九 蕭如薰的隱憂一千零九十 憫農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四百五十 詔書到一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議和條款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六百二十五 細作?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