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

這麼多年來,這是朝廷部門少有的幾次向皇帝妥協的經歷。

自從張居正死後皇帝親政開始,最開始幾年,文官們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皇帝覺得自己是聖君,那幾年裡面,朱翊鈞沉迷在聖君夢裡面,不知給這些文官開了多少方便之門。

直到錦衣衛和東廠的一些秘聞進到了朱翊鈞的耳朵裡面,朱翊鈞才恍然驚覺自己這個“聖君夢”是文官們粉飾出來的太平夢,自己被他們當槍使已經很久很久了,而自己還在洋洋自得的認爲自己是聖君!

然後朱翊鈞就開始和羣臣擰巴了,這一擰巴,自然就把之前幾年攢下來的『好名聲』給弄沒了,文官就開始不遺餘力的黑皇帝,反正皇帝拿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朝廷各部門的日常行政更是沒朱翊鈞什麼事兒,最早的申時行張四維等人繼承了張居正的作風,對朝政把控得很嚴格,專門挑一些精選過後的奏摺給朱翊鈞看,讓朱翊鈞覺得自己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至於那些真正講述實情的……

反正皇帝住在北京城,住在紫禁城,就等於是被圈養起來的吉祥物,根本出不去,他看不到就意味着沒有,很簡單的換算法。

不過隨着皇帝和羣臣之間矛盾的加劇,隨着朱翊鈞開始重視東廠和錦衣衛的管控並且開始培養自己的耳目,有些事情就遮掩不住了。

羣臣意識到皇帝無法糊弄,只能開始耍無賴,用很無賴的手段不斷的讓皇帝的精力嚴重損耗。

所謂國本之爭,未嘗不是爲了讓皇帝消耗精力而難以關注國事的一種手段,是羣臣和皇權的一次激烈的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除了特務和太監,朱翊鈞往往是孤立無援的,羣臣的姿態都相當強硬,使得他幾乎無法對自己的國家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相當一部分事情,他只能通過太監和特務去做,確保自己的國家不至於徹底脫離自己的掌控,即使如此,還要遭受到大量的阻礙和罵名。

在輿論戰方面,明朝皇帝是輸的一塌糊塗,尤其是朱翊鈞,到底也沒能做到嘉靖皇帝做到的事情。

但是這一次,在文官們集體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朱翊鈞佔了上風,經過周密的準備,讓文官們不得不嚥下這枚苦果,接受這個既定事實,因爲無論如何,他們不能放任自己的生命被蒙古人損害。

蕭如薰看起來是堅定的皇帝一派,但是他的確能征善戰,並且有相當大的可能辦到李成樑如今辦不到的事情。

對於李成樑堅守半個月求援兩次的事情,他們是十分不滿意的,李成樑一次又一次的告急只會讓他們更加慌亂,更加覺得安全沒有保障,但是這個時候,誰敢逃離京城呢?

於是,蕭如薰就是最好的指望。

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蕭如薰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了強大的進攻慾望,和一直在困守的李成樑完全不同。

“一味防守沒有任何意義,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大戰至今已經快要兩個月,蒙古人依然沒有退卻,這足以證明蒙古人的目標不是簡單的搶了就走,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持久作戰。

並且時至今日,雁門關之圍仍然沒有解決,這就說明他們的後勤補給並不是問題,我猜測,他們一定通過某種方式保證了自己的後勤。

如果蒙古人如果真的是按照情報上所說的有十萬人,那麼在進攻紫荊關的足有四萬,紫荊關防衛森嚴,有老將李成樑鎮守,想來堅守不難,可是一味防守期待蒙古人消耗完了糧食就後退,那是不現實的,誰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糧?

必須要進攻,一定要主動出擊擊潰他們!解了紫荊關之圍,咱們才能說有足夠的兵力去對付其他地方的蒙古人,所以,臣抵達紫荊關之後,會立刻發起進攻,將正面的蒙古人擊潰,然後兵分兩路,一路支援雁門關,一路支援太原。”

幾名文官大佬頓時就感覺這個氛圍不一樣了,之前那叫一個死氣沉沉擔心憂慮,成天吃不好睡不好的,連政治鬥爭都沒什麼勁頭了,不知道多少官員已經收拾好了行囊隨時準備撤退了,哪還有心思政治鬥爭?

但是蕭如薰一來,什麼也不說,張口就是反攻,還要正面擊潰蒙古人,與之野戰,首先這個氣勢就完全不同,和李成樑的防守戰略完全不同,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氣勢就是有了。

就像是當年劉備任命魏延做漢中太守,魏延什麼不說,先說自己的目標,表現出自己的氣勢——曹操帶天下的兵馬來攻打,我會爲大王抵擋住他,曹操手下的將領帶十萬人來,我會爲大王把它給一口吃掉。

漢中歷來的鎮守部隊也就三萬人,無論是魏延時期還是王平時期都是一樣,但是魏延就是有這個氣勢,作爲武將,輸什麼都不能輸了氣勢,魏延這樣一說,對漢中太守有極大的執念的張飛也不好說什麼更大的目標了。

那時候,張飛剛剛打敗了張郃的部隊,解決了蜀中對劉備的信任危機,在劉備集團大漲面子和威望。

而且他又是最早跟隨劉備的兩員大將之一,之前關羽成了鎮守荊州的主將,現在大家都以爲張飛會成爲鎮守漢中的第二員封疆大吏。

結果勝出的不是老元勳張飛,而是劉備在豫州得到的親信部曲魏延,劉備將之破格提拔,魏延的資歷比張飛淺多了,自然會招惹張飛的不滿意。

但是魏延就是沒有給劉備抹黑,他不僅給自己漲氣勢,還給劉備長臉,深得劉備的支持,張飛就算心裡再不滿,也不能當衆給魏延難堪了,不然就是不給劉備面子,而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魏延的確不負劉備的託付。

眼下也是一樣,蕭如薰在資歷上遠遠不如數十年沙場老將李成樑。

說的難聽一點,李成樑剛剛在沙場上和蒙古人女真人拼死拼活的時候,蕭如薰的爸媽還沒有結婚,李成樑如日中天的時候,蕭如薰還在媽媽的懷裡吃奶。

你不能說打仗的功勞和實際戰果更高就說你比李成樑要強,李成樑的戰績和能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別的不講,軍功封爵就證明李成樑的確是大將。

有明一代軍功封爵之難和科舉之難是幾乎一樣的,尤其是在大致和平時代,軍功封爵就更難,狀元每三年就出一個,可是軍功爵位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

別的先不說,李成樑就是封爵了,甭管用什麼黑料去黑,他就是實打實的軍功封爵,這一點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眼下的問題在於,李成樑這大半個月的表現讓朝廷很失望。

朝廷希望的是李成樑守住紫荊關的同時可以驅逐蒙古人,確保紫荊關的安全,而不是連着兩次求援,搞的京城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富商已經開始往南邊跑了。

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危機,也是政治上的失敗,在政治開道的大明朝,李成樑讓大家失望了,這一失望不要緊,就等於把最後一次輝煌的機會給丟掉了。

其實李成樑也是運氣不佳,或者說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信任,以至於皇帝把戰鬥力足夠的兩萬騎兵交給了蕭如薰,而不是令他們火速前去支援紫荊關。

如果皇帝真的對李成樑有信心,願意讓李成樑打一場勝仗,那麼讓李如鬆過去,上陣父子兵,未嘗不是一段佳話,但是皇帝的內心深處一直記恨着李成樑,打心眼兒裡不願意看到李成樑東山再起。

李成樑爲他十幾年前對皇帝的無視付出了代價。

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六百三十九 願你永遠不要適應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四百零四 優秀的文明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七十一 一片公心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六百六十六 拉攏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一千零五十二 寄希望於毛文龍的褚英三十五 例外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八百四十五 動手!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一百零六 天兵大勝!七百四十三 這就是真相?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八百一十 心虛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六百九十 袁黃最大的念想一百一十二 紅線六百五十一 讓漢人退讓,讓漢人服軟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一百六十九 挑釁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一千一百零七 做個參謀吧三百二十二 未戰先亂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一千三百七十二 親上加親四百五十 詔書到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一千零三十二 努爾哈赤成功了五百七十二 大勝!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八百二十二 陽謀六百三十二 解救大同城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七十 蕭李爭鋒(下)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七百零八 我在緬甸可還有好幾萬精兵啊!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五十五 初見朱翊鈞八百六十三 馬千乘做出了決定九百七十三 興亡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惡的秦國!六百五十 “無恥的明軍”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二百七十二 我兒,多吃些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二百零一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四百八十九 治標治本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一百三十六 血戰碧蹄館(五)九百六十五 命運線六百一十七 試探(上)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