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

bookmark

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在派系之見如此劇烈的當今,居然還有不在意派系之見、對全體軍隊一視同仁的將軍?

別的不說,他遼東的和薊鎮的就尿不到一個壺裡面,雙方的矛盾從戚繼光時代就開始了,戚繼光和李成樑早些時候惺惺相惜,後來矛盾逐漸擴大,最後連帶着南兵派系和遼東軍派系的相互敵視,關係極差。

南北之爭東西之爭那是貫穿中國始終,不僅侷限於軍隊當中的派系之見,各省軍隊和各省軍隊之間的成見也相當之深,各派系出身的將領和其餘派系的將領就很難配合作戰,不同出身的主將副將之間也一定會有矛盾。

李如鬆就想知道蕭如薰爲什麼視之如不見,好像完全不在意似的,對待曾經得罪過他的遼東軍好像也是一視同仁,也沒說怎麼怪罪遼東軍,怎麼歧視遼東軍,給遼東軍的軍糧也不見得就少了。

還真有心胸寬廣可以海納百川的將軍?

要說這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是傳統,武人互相看不順眼也是傳統,誰和誰搶個功勞爭個戰利品都能給擴大到派系之爭上,實在是太常見了,軍隊互相看不順眼互相不對付,對皇帝而言,未必就不是好事。

李如鬆反正是對遼東軍以外的各大派系都沒什麼好臉色,各大派系和遼東軍的關係也都不怎麼樣,所以看了蕭如薰這樣的做事方法,才特別奇怪。

“李總兵,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一切問題矛盾都可以用軍規去商量去解決,大家都是大明軍隊,爲何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你給我使絆子我給你使絆子,這仗就打贏了?”

李如鬆搖了搖頭。

“話不是這麼說,提督,我這人藏不住話,我就直說了,當初打倭寇的時候,你把本來屬於我遼東軍系的任務都給搶走了,我遼東軍屬下對你不滿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才把那二十萬兩銀子拿走了八萬。

之前我父和我都曾打壓與你,與你競爭,之後也多有不合作的地方,你僅僅是用軍規來懲處我遼東軍,卻並未用其他手段報復,這是爲何?”

蕭如薰好笑的看着李如鬆:“這麼說,你還一直都在等着我報復你?”

“沒有,絕對沒有,只是覺得奇怪。”李如鬆老老實實地說道:“那麼多年了,受了氣能報復卻不報復的,還給咱們說話的,還真是少,我也知道,全國各地的軍隊都對遼東軍看不順眼,可提督你,爲何就是個例外呢?”

“那我報復你就好了?在朝堂上說你的壞話,把你搞臭,把遼東軍搞死,且不說我能否成功,單說遼東軍沒了,遼東這塊土地還要不要了?遼東可是抵禦蒙古和女真的前線,遼東沒了,京師豈不是三面受敵?

不說國土淪喪,萬一叫女真人叫蒙古人打進關來,就這些京營兵,你覺得京師能守住?當年大明還有個于謙和一些能打的京營兵,現在……除了一幫會內鬥會撈錢的貪官污吏之外,又有幾個真正能辦事的?”

蕭如薰說着說着就長嘆一口氣。

“遼東軍能打,難得,能守住遼東,控制關外,你李如鬆也是難得良將,爲國家大事計,我蕭如薰的個人問題又算得了什麼?我蕭如薰算不得什麼深明大義之人,但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我也絕對不會做。

所以,你且放心,也請李公放心,我姓蕭的沒有對你們報復的心思,我現在一門心思就想着把北虜趕走,把山河恢復了,之後還有一堆事情等着咱們去做,你的兩萬騎兵可是重中之重,管好他們就可以了!”

蕭如薰拍了拍李如鬆的肩膀,轉身就要離開,走了沒幾步,又轉回來。

“對了,忘記說了,但願你們還記得當初我在朝鮮的時候立下的軍規鐵三條,不得擾民,不得私自毀壞田地建築,不得爭搶戰利品,但凡觸犯一條,軍法決不容情,李總兵可還記得?”

蕭如薰這一說,當初那如雨點一般打在身上的水火棍的記憶重現,李如鬆稍微有點不想回憶起來當時的慘狀。

“記住了,行軍途中,謹遵提督軍令,不敢有違。”

“那就好,行了,李總兵,今日早些休息,明日還要出戰,做好準備。”

說完,蕭如薰轉身離開。

“大郎,你和蕭如薰說什麼呢?”

努爾哈赤從遠處走到了李如鬆身邊,看着站着不動的李如鬆,有點奇怪。

李如鬆嘆了口氣。

“奴兒,你可相信這世上真有不會因私廢公之人?”

努爾哈赤一愣,隨即看向了遠去的蕭如薰。

“大郎,你是說蕭如薰?”

李如鬆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我不敢確定,也不敢輕易相信,這世道,容不得我輕易相信誰,但是蕭如薰至少很會打仗,很會指揮,這一點,我從未質疑過,這一戰,且盡心盡力,爭取立下大功,然後再做別的計較。”

聽李如鬆這樣一說,努爾哈赤的面色就不是很好了。

他最擔心的就是李如鬆說要血戰某某某了。

那可都是他的精英他的家底子他的依仗啊!沒有了這些勇士,他拿什麼去和海西爭奪霸權?

不被海西吃掉就不錯了,到時候又要回到李家當李如鬆的家丁,好不容易獲得一些自由的努爾哈赤可不願意自己過那樣的日子了。

跟在李如鬆身邊可怎麼實現自己的抱負呢?

只是自己現在實在是不能脫離李如鬆的庇護,否則,別說海西了,光是內部的一些問題都能讓自己煩惱不已。

現在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漸漸成長起來的兒子們,他的兒子們都很健康,數量也很多,這是他感到欣慰的事情。

此番出戰,他的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都隨軍出征,名曰增長見識,實際上是他想要近距離保護和鍛鍊自己的兩個年齡最大也是目前來看最優秀的兩個兒子,培養自己的繼承人。

女真人的壽命短,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死了,培養繼承人很有必要。

說真的,雖然他有雄心壯志,他想要在遼東創立下屬於自己的功勳,讓自己的部落成爲女真最強大的部落,統一女真,但是此時此刻,他真的沒有想太多。

僅僅只是活下來,就已經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了。

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四百二十五 蕭如薰的套路六百九十四 不速之客(下)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楔子 秀吉的野望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七 成立鳥銃隊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六百二十一 開始吧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六百三十九 願你永遠不要適應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從哲的對策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一千零八十九 節儉的御膳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七百四十五 圈養起來的豬玀是無論如何也養不成雄獅的一百六十三 陳璘抵達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十九 著力兔來援六百六十三 戰前日常(上)一千二百四十 李如鬆現在很得瑟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八百三十九 謝禾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三百四十一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中)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九百七十 彈冠相慶的前明舊臣一千二百二十三 城內爆炸了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四十三 地道挖成八百九十九 滿分三百八十三 歸來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六百八十二 抄家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四 進入角色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五百八十二 背叛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一千零八十 哀兵與百戰之士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百九十二 “平叛”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一百六十二 鬱悶的陳璘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三百八十五 還政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二百六十三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一百六十二 鬱悶的陳璘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難題六十四 戰與和(上)一千二百零二 豐臣軍全線出擊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九百六十六 後路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經濟危機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