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一 混亂的局勢

bookmark

萬曆二十六年四月十三日,趙虎再次率軍大破一萬孟族聯軍,孟族聯軍損失慘重,狼狽敗逃,丟了三個部落給趙虎,趙虎也無法繼續進軍,只能原地看守消化這些戰俘,等着袁黃的主力趕到再行前進。

之前袁黃也告訴趙虎不要進軍太快,要給對方集結主力的機會,一舉擊破他們的主力,免得多次征戰還收拾不了他們的主力。

明軍在南疆的推進十分順利,勝利指日可待,而在京城,沈一貫領導、蔡國珍主持之下的京察也在穩步推進之中,楊俊民被放倒之後,晉系如驚弓之鳥,然而沒等他們做出反應,他們就挨個兒被請去喝茶了。

那種一喝就走不了的茶。

這個時候的文官其實不用說什麼派系,只要是個有點職權的官員,儘管去查,查不出問題來那真是咄咄怪事,查出問題來纔是常態。

所以每到京察之年,官員們總要小心翼翼的嚴陣以待,就是害怕自己所在派系因爲政治鬥爭失利而導致自己被查,然後丟掉職位,丟掉大好的前途。

說穿了,大家其實都是有問題的,誰有什麼問題,有什麼貪污手段,大家都一清二楚,只是不說,因爲時候沒到,還沒到需要整你的時候。

京察就是時候到了,可以說了,可以反攻倒算了,可以開始幹活兒了,而且一查一個準,分分鐘解決你,所以大家夥兒實在不是沒底氣,而是底氣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用錢開路的晉系官僚自然也是如此。

大明各派系之間的官員用什麼方式貪墨,用什麼方式勾結,用什麼方式吃回扣,其實都各有一套章程,彼此之間清清楚楚,需要打擊的時候纔能有的放矢,不至於亂開弓。

蔡國珍作爲箇中老手,基本上是百發百中的神箭手,第一箭就射中了楊俊民,之後屢次開弓就沒有失過手,對晉系官僚在朝中的中堅力量大舉出擊,一連拉下馬十二名晉系官僚。

如果此時此刻晉系還在以爲蔡國珍是爲了入內閣而不顧一切、要開大招無差別攻擊朝臣的話,那可就真白瞎了張四維這些人那麼多年以來培養出來的晉系官僚團隊了。

蔡國珍這是在開大招攻打晉系啊!

沒看到這些天倒下的除了十二名晉系官僚之外,就只有一個遼東系的小吏嗎?其餘還有二十多名晉系遼東系的官僚被隔離審查,只有三名外系官員因爲名聲太差,同僚都看不過去了,而被蔡國珍順手拿下。

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晉系官僚開始人人自危,而當他們打算反擊自保的時候,卻愕然發現自己沒有反擊的手段了。

楊俊民一開始就被拿下了,接着是中層的中流砥柱了,現在中層混亂,下層人人自危,晉系官僚已經找不到反擊的辦法了,往日裡那些和晉系友好的官員彷彿一夜之間變得陌生起來,晉系似乎成爲了朝中的孤兒。

朝中局勢混亂,人人自危,而就在此時,來自於四邊總督蕭如薰的一份戰報給這場京察風暴平添了一絲緊張感。

已經被朱翊鈞下令斬首的扯力克在兵敗之前大舉邀請北虜諸多部落南下,如今扯力克雖然已經束手就擒,但是這些意欲南下的部落卻剛剛抵達長城之外,預計人數不下五十萬,可戰之兵起碼十萬起步!

剛剛結束一場十萬人北虜南下的山西大同之役,這邊卻再起一場十萬人之戰!

蕭如薰來不及做諸多調遣,只能以戰止戰。

他表示自己將徵調四鎮之兵十萬於大同齊聚,向朝廷表示自己死戰到底的決心,必不將北虜一人放入大同之內,力保大明北疆不失。

不過眼下實在是缺乏軍資用具,請朝廷大量撥付,尤其是盔甲弩箭火藥鉛子火繩,多多益善,嗯,當然還有犒軍所用銀兩,這可是維持士氣的重要手段。

內閣接到這封戰報之後,沈一貫深感問題之嚴重,除卻蔡國珍繼續全力以赴的清剿晉系勢力之外,其餘大佬們再次齊聚內閣商討問題。

不知何時起,中國的文官們擁有了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特殊屬性,這種屬性極易傳染不說,還極易傳承,每到王朝中後期或末期,總有一批又一批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之人,將內鬥看得比外戰還要重要。

這一屬性也不知是從何開始發展的,大抵是從北宋開始嶄露頭角,南宋時期發揚光大,明中後期在全面繼承的情況下推陳出新,等到了南明時代就抵達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那真是『寧可把國家拱手讓給外夷,也決不讓給我的政敵』!

何等豪情壯志!

壯士!

眼下大明朝的文官們正處在『推陳出新』的情況中,還沒有進化到那種喪心病狂的狀態,姑且還能維持政府的運轉,但是不得不說,大佬們此時此刻更想做的事是清算晉系,而不是關注戰事。

“北虜實在是可恨之極!十萬南下不夠,又來五十萬!這是打算把大同當成他們的牧場了嗎?!”

石星對待北虜問題素來強硬,眼下也指望着蕭如薰的戰功更高一些,好推動他的入閣,爲他入閣造聲勢,所以在清算晉系的時候,也不免也幫助蕭如薰造造聲勢,等水漲船高把自己推入內閣。

石星起個頭,剩下來的大佬們也一個一個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總而言之就是口誅筆伐,等到核心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顯得有些言不由衷。

沈一貫還是理智一點的,知道自己現在最該做的是什麼,內鬥歸內鬥,不能讓北虜進來掀桌子,否則自己也會被皇帝懷疑能力,眼下自己沒有別的道路可走,已經騎虎了,不能下了,也沒想着下。

“北虜可恨,所以纔要痛擊,眼下比之前要好的是,蕭鎮南在統兵,蕭鎮南堪比國之長城,由他統兵抗敵,我等自然不用擔心北虜南下,只是蕭鎮南所說軍械物資銀兩,我等還需想想辦法纔是。

糧草固然可以用那些藏糧洞的糧食支用,但是打仗總需要軍械物資,需要盔甲和火藥鉛子,還要弩箭,還要火炮,還要賞賜的銀兩,這些缺一不可,諸位都說說,怎麼個章程。”

沈一貫看向了石星。

二百零七 蕭如薰的真正意圖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六百三十七 開槍!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五百二十八 讓士兵重燃戰鬥的信念五百九十七 甜棗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一百六十三 陳璘抵達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七百二十 十年之內,北虜不復爲患矣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二百四十三 不能和背主之賊共存於世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一百五十四 李舜臣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四百四十九 山頭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三百九十 萬曆二十二年年末四 進入角色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六百一十 敢不敢?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計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七百四十 拿下張維賢很難嗎?七百一十四 亂臣賊子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六十五 戰與和(下)四百零九 條件(下)八百八十三 再無聲息的徐有慶七百四十九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七百四十三 這就是真相?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一百一十二 紅線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七百四十五 圈養起來的豬玀是無論如何也養不成雄獅的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千零七 兩杯酒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五百九十四 好黑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結束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八百三十六 這纔剛剛開始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零九十 憫農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千一百五十 強弩之末(下)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三百九十六 陳龍正西行記(二)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