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

bookmark

誰有那麼大的膽子?

是啊,誰有那麼大的膽子,會去幹這種誅九族掉腦袋的事情呢?

怎麼想都不可能的對吧?

但是,它就是發生了。

看着趙虎錯愕的神情,袁黃忽然覺得這個問題挺滑稽的。

是啊,上溯千年,哪朝哪代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呢?

皇權不是被權臣架空,而是被文人進化而來的士紳豪強團體給挾持,國家表面是被文官團體掌握,推行正確的文官政治,實際上則是被以文官政治爲保護傘的地方士紳豪強和商幫聯合體給掌握。

上面是文官以大義和金錢矇蔽搪塞對抗皇帝與異議者,下面則是以舉人身份過渡到士紳豪強的團體掌握地方實權,架空明政府的基層組織,或者說明政府的地方政府組織就被他們掌握,因爲他們也是體制內的。

明政府是典型的小政府,政權只到縣一級,縣以下就沒有政府,這就給士紳團體大開方便之門。

士紳優待的國策之下,士紳團體開始主導國家,一如兩晉時代被世家門閥所主導的政治體制,大明的士紳團體成爲了新的世家門閥,而且更加強大,更加具備可延續性,更加海納百川,吸納讀書人加入他們。

而與此同時,洞悉了國家政治遊戲規則的商人們也從弱勢羣體的形象當中掙脫出來,開始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幾乎快要趕上他們的老祖宗,也就是被商鞅變法廢掉的那羣鉅商大賈。

二者合二爲一,將經濟特權和政治特權融爲一體,走出了一條具備大明特色的官商主義道路,終於成就了不敗金身。

而大明朝的商鞅——張居正,則終究沒有成就商鞅的事業,雖然一樣身死,但是張居正沒有商鞅的強悍,他沒能扶植起在他死後足以保衛變法改革成果的強大的新利益集團,所以人亡政息。

或許張居正嘗試過,比如恢復秦軍的首級至上制度,試圖扶持軍隊勢力,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張居正知道商鞅的套路,其他人就不知道嗎?

時過境遷,天下早已換了人間,張居正的失敗打從一開始就露出了苗頭,比起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張居正,張璁顯然聰明得多,他只對勳貴勢力和皇莊下手,避開了文官團體,所以他的風評不似張居正那般極端。

大明朝有堪比大變法時代的豪商巨賈,有堪比那個時代累世貴族的士紳豪強,卻沒有堪比商鞅的變法之臣與堪比秦孝公的銳意變法之君,也沒有那個時代風雲際會般的局勢,失敗是無法避免的。

那之後,大明朝似乎就沒有希望了,而官商士紳豪強們也愈發的肆無忌憚了。

所以,如今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似乎,也不奇怪吧?

袁黃是這樣思考的。

“軍師?軍師?”

趙虎的呼聲把袁黃的思維拉了回來。

“嗯?哦!”

袁黃的思維飄得有些遠了,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想一些事情想得有點遠了,伯威,此番北虜南下,的確是有人在背後主使,但是背後主使之人可能沒有想到會造成那麼可怕的後果,他們低估了北虜的貪婪。”

趙虎不可思議的問道:“這個事情,朝廷知道嗎?”

袁黃點點頭:“朝廷知道,並且已經有些準備了,這個事情是必須要一查到底的,否則,沒辦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只是……”

趙虎問道:“只是什麼?”

袁黃略有些憂慮的皺了皺眉頭。

“此事不該是蕭侯參與進去的,蕭侯雖然得封總督,但是依然是武將,是勳貴,大明朝朝政歷來不允許武將和勳貴參與進去,蕭侯言辭之間,似乎有想要參與進去的想法,這很危險。”

趙虎不大明白這裡面的關節。

“都是同朝爲官,爲什麼不行呢?四郎可是總督,總督也是文人的官兒,藉着這個官名難道就不能做些什麼嗎?陳元德本來也是武將,現在是警察提督,也在管民政,四郎說過在其位,謀其政,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袁黃點點頭,作爲曾經的文官團體當中的一員,他非常明白這裡面的關節。

“其他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沒那麼嚴重的分別,但是大明朝的分別就是如此涇渭分明,能干預朝政的,只有在京的進士文官,沒有掌過兵,沒有打過仗,出身要清清白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瑕疵,否則,都將被排斥。”

趙虎露出一臉費解的表情。

“這又是個什麼道理?朝廷裡何曾有了這種規矩?”

袁黃一愣。

是啊,他說的對啊,朝廷裡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規矩的呢?太祖開國嗎?成祖靖難嗎?還是說……土木堡之變?

嗯,現在想來,很多事情都是從土木堡之變開始的。

那一段時間的前後,大明朝真的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總而言之,這不是什麼好事,我已經派人送信去給四郎了,讓他不要參與此事,仗打完就立刻回來,京城裡的漩渦不是他能參與進去的,一個不好,可能會有性命之危!”

“性命之危?!”

趙虎瞪大了眼睛:“有人要害四郎?”

袁黃面色嚴肅。

“倒不是說有人要害蕭侯,而是說蕭侯貿然參與到這件事情處置當中的話,極有可能會落人話柄,還會招致朝廷的打壓,輕則丟官,重則喪命,像當初戚少保一般都是比較好的下場了。”

趙虎忙忙說道:“四郎可是侯爵,是勳貴!”

“那又如何?勳貴正是朝廷主要提防的對象,更不要說是蕭侯這般在邊疆鎮守手握兵權的特殊勳貴,只是因爲緬甸一地的特殊性才能允許蕭侯掌兵,若是換作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

朝廷對蕭侯的提防可一點都不少,只是蕭侯一直以來都忠心爲國,安守本分,朝臣找不到理由和藉口,又需要蕭侯和緬甸幫他們收容中原難民,如此纔有我等看似平和的生活。”

“軍師的意思,是說朝廷如果找到了藉口和機會,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趙虎看着袁黃。

三十五 例外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二百七十五 凡人的悲哀一千一百九十三 蕭如薰也沒有休假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陳龍正四百四十二 銀子!銀子!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九百 三路反擊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百九十二 “平叛”六百三十七 開槍!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八百七十六 心臟(下)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一千零八十一 戰爭結束了(上)六百三十七 開槍!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八百 絕不反悔!九十 最後的準備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五百九十八 權力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九百八十二 土司攻略(下)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一千二百四十九 絕對的忠誠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六百七十四 討伐洞武遺民(下)二百五十八 留守一千零四十五 幫褚英奪權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七十五 恩重如山五百一十四 『真正的勇士』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三百二十七 將軍也懂數學?五百三十四 李如鬆的疑惑六百一十四 想種田的努爾哈赤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五十三 朝鮮來使一千二百四十六 笨皇帝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六百零七 分潤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八百一十一 後悔的劉黃裳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一千三百四十六 夢想中的那個國度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九百二十七 季馨,老夫真的爲你感到高興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關於結尾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一千二百零三 豐臣秀次決定玩一把大的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一千三百四十五 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九百六十 鬥富戰爭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八百一十 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