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三 薑還是老的辣

八月二十日,薊鎮總兵柴國柱接到了朝廷詔令。

詔令內容很簡單。

一,宣佈新帝建元的消息,新帝建元泰昌,萬曆二十六年九月開始使用新帝年號泰昌,萬曆二十六年即泰昌元年。

二,江南有匪寇襲擊重鎮圖謀不軌,着薊鎮總兵柴國柱率精兵兩萬南下京師會合京營準備討伐不臣。

柴國柱看到這份詔令之後,愣了一會兒,然後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屬下一起商議。

“朝廷宣佈新帝建元泰昌,又說江南有匪寇作亂,要調我率兵南下征討,你們如何看待此事?”

一名親信部將開口道:“總兵,新帝繼位建元不該是到明年嗎?爲什麼要現在就建元?”

柴國柱搖了搖頭。

“具體情況我也不知道,之前京師大亂,蕭……蕭如薰被宣佈爲叛賊,被殺,太上皇退位,今上登基,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下朝廷又要調我南下剿匪……這會不會是?”

幾名親信互相看了看。

“會不會是沈一貫知道總兵與蕭如薰有舊,不放心總兵繼續在薊鎮領兵,所以才?”

一名親信把話說得很委婉,但是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這該不會是沈一貫的陰謀吧?

柴國柱面帶憂慮之色。

此時,另一名親信開口道:“話雖如此,但是這是朝廷詔令,有兵部公文,有印璽,是正式的調兵令,如果我們不出兵的話,可就等於抗旨不尊,情況會非常嚴重。”

柴國柱一聽,面色更加憂慮。

“可是江南鬧匪患自然是江南平叛,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的任務是鎮守薊鎮,而不是江南平叛。”

“難不成江南出了大事?”

“除非倭寇又來了,否則怎麼纔算大事?”

“倭寇早就被打敗了,怎麼可能再出現?這不可能。”

“那算怎麼回事?”

親信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將柴國柱說的頭疼。

“行了,既然是朝廷正式的調兵令,我覺得還是要去的。”

柴國柱猶豫着開口了。

親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總兵,眼下情況十分詭異,是不是再看看?”

“可這是朝廷的詔令,而且不是讓總兵一人去京師述職,而是帶兩萬精兵,朝廷若要問罪總兵,何必讓總兵帶精兵南下?這不是自找不痛快嗎?末將覺得,可能朝廷真的需要兵馬平叛?”

又一名親信開口道:“這命令也太奇怪,也不說是什麼地方需要平叛,也不說叛賊是誰,只說江南,這未免太奇怪了一些不是嗎?”

“這話到也有道理。”

親信們的意見始終無法統一,柴國柱感覺江南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情,朝廷纔會用這樣奇怪的命令宣調自己南下,他本能地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不太想去,可是這是朝廷的正規命令,他若不去,就是抗旨。

這是一個武將無法承受的罪名。

若是眼下沈一貫暫時沒有理由動他,但他若是不去,就等於給了沈一貫藉口。

所以必須要去,還要帶精兵去,以免遇到什麼不測。

“京師那邊就沒有其他的什麼消息傳過來?咱們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沒有迴應嗎?”

柴國柱詢問道。

“暫時沒什麼特別的迴應,也就是之前京師大亂的事情,三天前來的消息就是這樣,其他的,我們還不知道,但是若是朝廷需要調兵平叛的話,這個消息應該是會很快傳過來的。”

一名親信如此回覆。

“好吧,我知道了。”

柴國柱站起了身子:“先整兵,準備南下,若是還沒有消息,那我就帶兵南下親自打探一下,我有精兵在手,朝廷應該不會動我,總之,我不能抗旨不尊。”

親信們互相看了看,也沒什麼更好的主意,只好抱拳應諾。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遼東,李如鬆比柴國柱晚幾天接到朝廷的調兵令,讓他帶兩萬騎兵南下剿匪,李如鬆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心裡就直突突,總覺得不太對勁。

稍微應付了一下信使之後,李如鬆就帶着詔令去找李成樑了。

這種事情還得李成樑出馬爲他分析纔好。

果不其然,李成樑看到詔令之後,面色大變。

“大郎啊,這個命令,你不能應承啊!”

李成樑很嚴肅的看着李如鬆。

李如鬆眉頭緊皺。

“爹,爲什麼?這是朝廷正規的調令,有兵部大印,我若不遵守,就是抗旨不尊,那可等同於造反啊!”

李成樑連連搖頭。

“榆木腦袋,你也不想想,什麼朝廷調令,分明是沈一貫的命令,小皇帝剛剛登基懂得什麼,沈一貫那就是政變,此時此刻的沈一貫一定是軍政一把抓,這命令絕對是沈一貫發出的。”

李如鬆詫異道:“沈一貫要調我南下做什麼?爹,你一直懷疑政變是另有隱情,我問你,你卻不告訴我,現在你還要繼續隱瞞我嗎?”

李成樑深吸一口氣,沉吟片刻,無奈的開口道:“之前不告訴你,是你這孩子心眼太直,做事容易衝動,可眼下,不告訴你也不成了。

爲父懷疑,這政變根本就是沈一貫蓄意發動的,爲了對付蕭季馨,爲了對付太上皇,沈一貫蓄意發動政變,將太上皇逼得退位,還說殺掉了蕭季馨,老首輔趙志皋和宋應昌雖然說是病死,但那時間未免也太巧合了,估計他們的死和這政變不無關係。”

李如鬆倒吸一口冷氣。

“沈一貫他還真的……不會吧爹,他可是文官,兩榜進士出身,怎麼可能做這種事情?”

“當年也沒人覺得王莽要篡位。”

李成樑冷冷的一句話把李如鬆的話堵了回去:“紫荊關的時候,爲父告訴你不要和蕭季馨走得太近,告訴你仗打完之後立刻回遼東,你照做了,所以你才能安全的做你的遼東總兵,你現在還不相信爲父嗎?”

李如鬆眨眨眼睛。

“不敢。”

李如鬆的確佩服自己的老爹,年紀越大,越聰明,按照他的話去做,李如鬆還真的避開了那種可怕的事情,現在也能安然在遼東做總兵。

“爲父爲什麼要你那樣做,爲什麼要你別靠蕭季馨太近,就是因爲蕭季馨和太上皇走得太近了!你也說了,蕭季馨和你徹夜深談,說了他的抱負,那是一個武將該有的抱負嗎?

太上皇一定是在和蕭季馨謀劃什麼事情,總督京營戎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秦國公,這是造勢啊,爲的是什麼?京師兵權!拿了京師兵權做什麼?兵變!”

李如鬆嚥了一口唾沫。

五百八十一 事發六百五十四 就是現在!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一千零四 遠方來客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一百九十二 “平叛”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難題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一百七十八 水師的投名狀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七十一 一片公心三百九十五 陳龍正西行記(一)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八十七 戰爭財一百二十二 蕭如薰兵壓臨津江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一百 審判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一千三百七十八 從此以後,你便是大秦的皇帝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三百 翁婿夜話(上)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五百五十一 大亂驟起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三百六十 雙雄爭鋒(上)一千零七十一 毛文龍用計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五百一十 扯力克的決心六 備敵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六百三十七 開槍!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實亡的暹羅(上)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一千一百四十二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千二百一十六 他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的人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八百四十六 由衷的笑容一千一百六十二 畫餅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五百六十五 蕭如薰的囑咐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七百二十 十年之內,北虜不復爲患矣九百零七 衍聖公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四十二 兔死狐悲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三百五十七 夜襲(二)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五百六十六 幸運的朱敏淳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二百 秀才遇到兵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九百二十七 季馨,老夫真的爲你感到高興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