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九 自信滿滿的將軍們

bookmark

十月二十五日攻取漢中之後,劉綎和麻威就兵馬四出到處攻城略地,城固,沔縣,褒縣等周邊城市全部被拿下。

攻打期間遭到的抵抗非常微弱,畢竟在此之前漢中駐軍已經被基本擊潰,這些偏僻的小縣有些都沒有兩三百兵丁,面對殺紅了眼的川軍精銳和鎮南軍精銳,他們一點抵抗的意志都沒有。

漢中府重要地區很快就被拿下,連帶着囤積在漢中的一大批軍糧也被納入囊中,劉綎和麻威迅速佈置軍隊將各個軍事要點佔據,然後開始整頓自己,安排軍隊駐防,同時聯通四川雲南和緬甸本部,鞏固糧道。

雲南被拿下之後,鄧子龍就不甘寂寞了,他可不想一直留在雲南鎮守後方,然後到最後大事成功的時候只能撈個小功勞,所以九月中旬雲南大致平定之後,他就忍不住的要求帶兵北上四川協助攻打,孫立攔不住他,請示了蕭如薰之後,蕭如薰允許了鄧子龍的北上。

於是鄧子龍帶着兩萬兵馬北上四川,開始沿途鞏固劉綎和麻威的戰果,順便撿漏,也算是立了一點小功勞,但是他不滿意,一直跟在劉綎和麻威後面,雖然全力進軍但是奈何麻威和劉綎的進展太快,他跟不上。

等他十月十七日抵達成都的時候,成都早已被拿下,被譚希思臨時委任爲四川總兵的劉承嗣接待了鄧子龍,並且告知鄧子龍麻威和劉綎已經北上進攻漢中去了。

鄧子龍十分不爽,把自己的副將留下來鎮守成都,然後強行把劉承嗣帶上做嚮導,一路往北。

鄧子龍火急火燎的趕路的時候,劉綎和麻威正聚集在漢中商量下一步的行動方略。

雖然蕭如薰給他們的任務是把守好漢中鉗制西北方面軍隊就行了,但是兩人在佔據四川之後一致認爲沒有打過癮,四川的地方官員和軍隊根本不和他們打,沒幾下就投降或者乾脆避戰,他們十分不滿意。

而且一路走來全是勝仗,進展神速,他們現在自信心爆棚,很想搞個大新聞。

一味防守等着敵人來打根本不是他們的一貫風格,無論是劉大刀還是麻家將都不喜歡防守,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繼續進攻建功立業的選項,但是究竟要怎麼打,是否真的要打,兩人還沒有完全決定。

劉綎傾向於主動出擊,而麻威則猶豫不決。

“大帥告訴我們要堅守漢中不要北上,牽制住西北四鎮的兵馬就可以了,但是我總覺得這樣不行,咱們一路打來順順當當兵鋒銳利,正是士氣十足的時候,這個時候不繼續打,反而要停下來,不是浪費了士氣嗎?”

劉綎是個堅決的主戰派。

麻威對此有些疑慮。

“這話說的是不錯,但是大帥的命令就是命令,不讓我們繼續往北打,也是四鎮兵馬,那四鎮兵馬要是真的被調集起來,少說也有十萬人,我們一共才四萬兵馬,不好打啊!”

劉綎連連搖頭。

“川兵何止十萬,不一樣被我們拿下了?”

麻威連忙搖頭道:“川兵多是地方守備軍,四鎮兵馬常年和北虜交手,兵馬精銳不可同日而語,真要打起來,他們未必比我們要差,兵力上我們不佔優勢,不能貿然下結論。”

劉綎指着地圖上的固原鎮說道:“難道就要等着固原的三邊總督李汶調集兵馬南下來進攻我們?正是因爲咱們兵馬少,纔不能露怯,要主動進攻,反過來震懾李汶,不然等他們兵馬壓境,咱們再被動應戰?你確保那些投降的宵小不會趁機起來在我們背後鬧事?”

麻威頓時覺得劉綎說的有道理。

正是因爲鎮南軍北伐以來勢如破竹痛快酣暢,才震懾住了那些牆頭草官員和軍隊,因爲如此的強勢,才能讓他們不敢抵抗不敢做對,可一旦露怯,一旦被打敗了哪怕一次,都可能造成後方不穩。

他們可還沒有在地方建立穩固的統治,四川還不是他們的後方,甚至可以說雲南也不是,只是大多數人都在觀望而已,一旦得出了結論,局面可能會再度反轉。

這大概就是鎮南軍必須要一直往北進攻不能停滯的理由。

要繼續營造強大不可戰勝的形象才能鞏固現有的基礎。

而且更關鍵的是劉綎說的另外一個理由。

“麻老弟,你真的願意就這樣等着大帥那邊把京師拿下然後直接去京師?就打算止步於此了?你想想,現在跟在大帥身邊的那些人毫無疑問立功肯定是最大的,到時候抵達京城,第一批授賞的也是他們。

他們跟在大帥身邊所以戰功最大,而我們就停在這裡不再前進了,也不去大帥身邊,授賞的時候肯定沒有他們搶的多,到時候白白錯過大好時機啊!要是我們把西北和關中拿下了,然後主動帶兵去京師和大帥會合,那是多大的功勞?”

有道理啊……

麻威作爲鎮南軍步軍四大營之一的主將,得到蕭如薰的看重得以獨自指揮一支人馬負責一個方面戰場,他自己認爲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差,否則蕭如薰也不會這樣看重他。

但是如果在攻下京師大封有功之將的時候他沒有趕到,沒能搶到頭啖湯,說不定反而會被那些後來的人給擠下去。

這種事情他可不願意遇到。

停下來?

麻威思考了一會兒,感覺不能停下來。

不僅自己不能停,軍隊也不能停,要讓鎮南軍士兵繼續保持旺盛的戰鬥意志,萬一停下來轉入守勢,那麼好的士氣和戰鬥意志就白白浪費了。

於是兩人直接給蕭如薰寫了一封信,就開始商量下一步該怎麼進攻了。

然後兩人就大眼瞪小眼了。

怎麼打?

眼下從漢中進攻關中就五條路。

要麼走祁山,要麼走陳倉古道轉連雲棧道,要麼走褒斜道,要麼就作大死嘗試走駱谷或者子午谷。

怎麼都不容易。

嗯,的確,從漢中進攻隴右和關中一點都不容易。

自古以來在這一帶發生的戰爭次數太多,該用的戰略戰術都已經用的差不多了,戰例信手拈來,一點都不難預測,所以比起玩計謀,其實還是實力更加重要,君不見諸葛武侯死而後已也未能實現自己的計劃嗎?

思來想去,劉綎和麻威覺得自己主動出擊似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爲他們預測接下來李汶可能會迅速進攻漢中收復四川,原因無他,爲了糧食。

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一百一十二 紅線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關於結尾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七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三百三十五 戰象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八百零八 沈一貫是極其詫異的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六百一十 敢不敢?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職位七百零八 我在緬甸可還有好幾萬精兵啊!六百九十 袁黃最大的念想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實亡的暹羅(上)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百五十 錦衣衛出動九百一十四 赭黃色的絹布八百二十二 陽謀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九百 三路反擊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一百三十五 血戰碧蹄館(四)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二百六十八 王錫爵並未就此認命十六 逆賊安敢言生死大義!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殺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七百五十二 此人,極度危險!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一千零二十五 回去?怎麼可能?三百八十三 歸來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二百五十八 留守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一千零一十二 一個人在戰鬥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八百一十 心虛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一百零四 吃掉加藤清正(上)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七十三 歷史發生了劇變一千零七 兩杯酒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