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武堂裡面,校場上早就準備好了考覈,一側的臺子上面,朱翊鈞和勳貴們入座之後,下面的考覈也就開始了,主持這一次考覈的自然就是俞大猷。
“皇爺,考覈的第一項是跑步。”張鯨在朱翊鈞的身邊,向朱翊鈞解釋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個他能理解,畢竟是講武堂,你沒有一個好身子骨肯定是不行的。通過跑步來驗證,倒也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不過勝在有效。
放眼看過去,朱翊鈞發現這個校場這圈可不小,比起後世的操場可大多了。
這一圈下來,怕是能有一千米的,於是朱翊鈞轉頭問張鯨:“這跑幾圈算是合格的?”
“回皇爺,三圈,能跑三圈的纔算是合格!”張鯨聽了朱翊鈞的問題,連忙笑着說道。
三千米,朱翊鈞點了點頭,還是可以,不太難,如果連三千米都跑不下來,也別讀講武堂了,這裡不適合你。在朱翊鈞問張鯨的時候,下面已經開始跑了。
只見俞大猷讓人弄了一個沙漏,看來這跑步也是有時間的。
兩千多人一起跑,這場面也是很大了,只不過剛開始跑就來開距離,不少人直接就衝了出去,速度很快。朱翊鈞看着眉頭都一挑,這麼跑,確定能跑下來?
跑完一圈就有掉隊的了,俞大猷就讓人把後面人全都攔了下來,他們這就算是被淘汰了。
這些人倒是沒引起朱翊鈞的注意,勳貴裡面這樣的人不少,畢竟家境殷實,這一次來考講武堂,不是來湊熱鬧,就是家裡面逼着的,他們也不想真的考進去。
跑完第二圈,基本上水份就擠出去了,不行的基本上都被淘汰下去了。
這個時候吸引人的就是跑在前面的了,朱翊鈞數了一下發現居然有幾十人,這些人的步伐穩健,速度也很快,尤其是領頭的那幾個,基本上從開始就跑的很快。
“不錯,不錯!”朱翊鈞笑着點了點頭,這就很好啊!
有人才就行,畢竟是第一次,只要不全都是窩囊廢,朱翊鈞就很滿意。
跑完三圈,下面清點了人數,發現還剩一千三百多人,跑個圈大概淘汰掉了一半,朱翊鈞只能無奈的搖頭,這些勳貴子弟身體該是有多差,三千米都跑不下來。
要知道他們大多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也不是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平日裡應該是真的不鍛鍊啊!
“皇爺,下面就是文試了!”張鯨在一次介紹道:“文試的內容並不難,基本上就是一些簡單的兵書。”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些人大多都是勳貴子弟,要是不識字,那就根本沒必要用了,這些人不是讀不起書,如果真的不識字,那就只能說明是徹徹底底的紈絝子弟。
兵書考得應該也不難,只要懂一些基礎,應該就會錄取。
朱翊鈞和勳貴們自然不會在這裡等着他們文試,在兵部尚書曾省吾的陪同下,朱翊鈞和勳貴們參觀了整個講武堂。
從靶場到教室,從食堂到茅房,全都看了一遍。
茅房採取的是橫向的,類似後世農村學校的那種,食堂則是寬敞的大屋子,木製的桌椅板凳。窗口打飯,地面上鋪的全都是磚石,很是平整。
逛了一圈,朱翊鈞很滿意,在食堂吃了一頓飯,那邊也就忙完了。
大明皇家講武堂第一次武試,錄取人數七百八十六人。
加上原本學宮的學生,一共八百三十人左右,把這些人打散,每五十人一班的進行了分班。加上軍醫科那邊,總結學生超過了一千人。
“曾侍郎,講武堂的束脩怎麼收?”朱翊鈞將手中的名冊放到一邊,開口問曾省吾。
開玩笑,一千多人,自己可養活不起他們,兵器甲冑馬匹等等,這些要是全都自己出,那可就廢了大錢了。這些人都是勳貴自己,朱翊鈞可不想給他們出錢。
雖然有些沒落了,可能窮,但是他們考上了講武堂,長房那邊肯定會給出錢的。
不說其他的,像侯府或者伯府,其他的支脈或許窮,但是也窮不到哪裡去。萬一真有沒錢的,你承襲爵位的,總不能不管其他的兄弟吧?這錢肯定是他們出。
“回皇上,這個臣還沒想好,不知皇上有什麼示下?”曾省吾聽到朱翊鈞問這個問題,連忙說道。
事實上曾省吾制定了一個收取束脩的標準,可是聽了朱翊鈞這麼問,他果斷的推了出去。收錢到什麼時候都不是好事情,他很怕被罵成死要錢的。
“食堂那邊,讓學生們交伙食費,每個月的伙食費扣除了採買和人員的費用之後,加三成收。”
朱翊鈞想了想,又補充道:“行李被褥,春秋裝束,以及盔甲兵器,書籍筆墨,全都成本加三成收。多收的這三成,給教官們發薪俸以及講武堂的修建。”
曾省吾一愣,全都明碼標價嗎?要是這麼算,這講武堂一般人可讀不起啊!
勳貴們也都是面色各異。
朱翊鈞纔不管他們的臉色,自己可沒錢折騰這些,修建現在的講武堂,自己撥付了三萬多兩銀子,全都是自己的內庫出的。以後自己可不出了,不然自己非得倒架不可。
講武堂自負盈虧,這是朱翊鈞認爲的理想狀態。
如果真的搞免費教育,那也要從底層,從低年級開始,而不是從這些勳貴子弟開始。
“怎麼了?不妥嗎?”見曾省吾不說話,朱翊鈞轉頭看着他問道。
“臣遵旨!”曾省吾連忙躬身道,他可不管這些,這是皇上定的,你們誰有意見,自己去找皇上。
朱翊鈞點了點頭。
考覈完成了,這一千多人在食堂吃了午飯,這一頓飯是免費的。
下午就是入學儀式了,校場上一套一套的軍服被搬了上來。每個人領取三套,一套是常服,也就是上一次畢業禮穿的那種。棉麻混織的,主要是便宜。
另外兩套,麻多棉少,是訓練時候穿的,也很便宜。
朱翊鈞自然不可能準備綾羅綢緞,雖然這些人買得起,可是那玩意太貴,經常更換根本穿不起。後世一套綢緞的漢服,便宜的大幾千,貴的就大幾萬。
在大明也一樣,根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穿的起的。
老百姓的衣服大多是棉麻,也都是褲子上衣,還沒有腰帶,直接系一條繩子,朱翊鈞好歹還只給他們準備了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