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謀而合

漆黑的烏雲隨着刺骨的寒風再一次籠罩到了京城上空,壓抑得以慈安、慈禧和鬼子六爲首的政變集團成員胸口發悶,難以呼吸。

仰賴駱秉章和山東清軍的神勇表現,幾乎是奇蹟般的擊退了太平軍名將石達開的北伐大軍後,京城政變集團上下都覺得可以喘口氣了,覺得大清朝廷又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了。然而政變集團卻做夢都沒有想到,另一個敵人吳超越即使是在被雲貴拖累的情況下,只動用了少部分的軍事力量,再配合外交縱橫,就重新把他們逼到了絕境,逼到了牆角根。

藉口吳超越遇刺案,吳軍偏師揚言攻破開封凌遲英蘭坡,政變集團上下一度還認爲吳超越是在犯傻,一隻腳還沒從雲貴泥潭裡拔出來,另一隻腳就迫不及待的要踏進河南東部這個爛泥潭。

然而吳軍偏師奇襲拿下洛陽重鎮的行動就象一記耳光,一巴掌抽在了政變集團滿是嘲笑的臉龐上,再度告訴政變集團一個鐵的事實——在用兵戰術上玩心眼,到目前爲止吳超越還沒輸過!

再接着,還沒等政變集團從山西錢糧重地遭到吳軍威脅的恐懼中恢復過來,新的打擊又來了,吳超越竟然不計前嫌,不擇手段的幫太平軍買到了英國的阿思本艦隊,徹底粉碎滿清朝廷利用這支艦隊促使太平軍和英國人反目美夢的同時,也幫太平軍奠定了在海面上對清軍的壓倒性優勢,讓太平軍通過海路直搗京城也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可能!

吳軍劉坤一部突破黃河防線,奪佔解州鹽池;吳超越賣國求榮,成功與英法美等西方列強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讓大部分西方列強對中國內戰繼續保持中立的同時,又粉碎滿清朝廷借師助剿的另一個美夢。

更讓政變集團三號人物鬼子六惱羞成怒的是,他派去冒充吳軍刺殺英國使節團成員的刺客,竟然會在短時間內被上海吳軍生擒活捉,還把他這個幕後主使賣了一個底掉。接下來英國國內會有什麼反應,英國政府和軍隊會有什麼打算,恐怖的危險後果鬼子六已經不敢再去想象了。

還好,鬼子六還有一個出氣筒就是前任軍機大臣彭蘊章,受命煽動葉名琛家人在湖北鬧事,阻撓吳軍與英國政府正式建交,結果細作提供的消息說事倒是鬧了,可吳超越和洋人都沒搭理,葉名琛家人也沒受到任何處罰。心中窩火的鬼子六遂以此爲由,公然指責彭蘊章敷衍了事,辦差不力,貪圖自保不敢過於得罪吳軍,氣得彭蘊章直接上了摺子辭官。

最後,還是唯一拒絕和吳超越正式建交的沙俄公使伊格納季耶夫爲彭蘊章洗刷了冤屈,在與鬼子六見面談及這件事時爲彭蘊章說了公道話,嘲笑道:“恭,你叫人煽動葉名琛的家人鬧事抗議,其實不是爲難吳超越,是在幫他獲得英國人的更多好感。”

“我們是在幫他?怎麼幫了他?”鬼子六疑惑問道。

“你還是太不懂西方了。”伊格納季耶夫指點道:“英國的政治體制,和我們俄國還有你們清國完全不同,他們允許民衆發出聲音,允許民衆舉行遊行抗議。所以在他們看來,湖北土地上出現反對他們和吳超越建交的抗議示威,反倒是吳超越那個卑鄙混蛋學習他們先進體制的表現,他們不但會因此氣惱,反而會更加讚賞吳超越的開明西化,能夠接受他們的先進政治制度,對吳超越那個虛僞的混蛋更有好感。”

明白彭蘊章受了冤枉的同時,鬼子六也徹底無語了。好在伊格納季耶夫也沒在這件事糾纏下去繼續打鬼子六的臉,只是向鬼子六問道:“恭,關於消滅吳超越和太平天國這兩支叛軍的事,不知貴國接下來將有什麼打算?”

“當然是全力仰仗貴國的幫助。”鬼子六也沒客氣,說道:“只要貴國能夠伸出援手,全力幫助我國消滅這兩支該死的叛軍,那麼鄙國上下必然對貴國感激不盡,傾盡所有的感謝貴國。”

“不必傾盡所有,我們俄國人最喜歡什麼,王爺你是非常清楚的。”伊格納季耶夫笑得十分的奸詐,說道:“倘若貴國朝廷能在領土劃分的問題上再次做出小小的讓步,那麼我國政府必然全力幫助貴國平叛,甚至直接出兵參加戰鬥,也不是沒有商量。”

鬼子六聽了苦笑,暗罵俄國人貪得無厭的同時,卻再不敢得罪目前唯一公開站在滿清朝廷一邊的俄國人,只能是答應伊格納季耶夫立即上奏慈安和慈禧,儘快展開清俄軍事結盟的談判。伊格納季耶夫滿意點頭,又說道:“恭,我必須得提醒你一句,越快越好,現在時間上對你們十分不利,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渡過了這個冬天之後,吳超越那個混蛋在戰場上必然會有大的動作。”

“伊格納季耶夫先生,請問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鬼子六趕緊問道。

“很簡單,吳超越那個狡猾的混蛋絕對不會給你們休息的時間。”

伊格納季耶夫也還算有點道行,指出道:“吳超越是個很懂現代軍事的混蛋,知道他那點可憐的工業能力絕不可能是我們俄國人的對手,也知道我們俄國的工業基地大部分是在歐洲,即便爲你們提供大規模的軍事援助,短時間內也很難把大量的槍支彈藥送到清國。所以他一定會抓住這個時間差向你們發起大規模進攻,奪取人口、土地和財富,讓你們即便獲得我們的援助,也沒有其他的足夠資源向他發起反擊,爲他獲得全面勝利奠定基礎。”

說到這,伊格納季耶夫頓了一頓,又指出道:“吳超越叛軍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難以適應北方冬天的嚴寒氣候,同時他的大量兵員和物資現在又被迫投入了雲貴戰場,所以我斷定,在這個冬天之內,吳超越或許不會有大的動作,但是到了明年的春天氣候轉暖時,吳超越那個混蛋肯定會向你們發起大規模進攻!”

言罷,伊格納季耶夫這才說道:“所以恭,你們必須得抓緊時間,我們國內大量援助你們的武器已經在送來清國的路上,倘若你們能夠儘快給我們俄國一個滿意的答覆,那我們的武器送到清國之後,就可以立即裝備到你們士兵的身上,幫助你們抵擋吳超越的叛軍。如果你們還是象以前那樣拖拖拉拉,那麼你們再想後悔就太晚太晚了。”

被伊格納季耶夫的連哄帶嚇震住,鬼子六不敢有任何的怠慢,當天就進了宮向慈安和慈禧稟報此事,結果慈禧和慈安雖然對伊格納季耶夫並不盡興,卻也不敢掉以輕心,當場任命鬼子六爲全權談判大臣,率領軍機處衆人與伊格納季耶夫展開軍事結盟的談判。

滿清朝廷和沙俄的結盟談判難度比之吳超越與英國使節的談判難度只高不低,英國人還至少要點臉面講點道理,吳超越也知道如何交換利益和利用西方列強彼此之間的矛盾,鬼子六卻是傻乎乎的躺在砧板上,任由當世第一貪婪之國沙俄魚肉。

爲了最大限度的趁火打劫,伊格納季耶夫不但代表沙俄提出了山海關以北的領土要求,還盯上了外蒙古和西北的大片領土。而鬼子六一旦答應,等於就是把半個中國土地送給沙俄,所以那怕賣國如鬼子六和慈禧都不敢輕易鬆口,再加上慈安的堅決反對,談判便迅速陷入僵局。

慈安堅定不移的反對態度實際上反倒掐中了沙俄的命脈,吳超越已經公開和沙俄翻臉,楊秀清和太平軍也素來不鳥沙俄,沙俄要想通過政治外交的手段牟取在華利益,其實已經只剩下了滿清朝廷這最後一個選擇。而現在滿清朝廷也不肯做出大的讓步,沙俄方面反倒更沒辦法逼迫滿清朝廷就範。

迫於無奈,狡詐過人的伊格納季耶夫也只好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是繼續與滿清朝廷談判儘量敲竹槓,二是決定不急着把滿清朝廷逼到絕境,準備等吳軍和太平軍再次大舉北上之時,再逼着窮途末路的滿清朝廷在賣國條約上簽字。

除此之外,爲了滿清朝廷不至於迅速倒下而失去敲詐對象,伊格納季耶夫甚至不敢拿此前沙俄方面承諾給滿清朝廷的槍支彈藥援助做籌碼,威脅軍事力量已經搖搖欲墜的滿清朝廷。所以談判期間,沙俄方面援助給滿清朝廷的首批軍火從西伯利亞送到京城後,伊格納季耶夫也沒敢耍任何花招,立即就直接移交給了滿清朝廷,藉以表示沙俄的援助誠意。

受國力和工業區距離的限制,沙俄援助給滿清朝廷的首批武器並不算特別精良,除了一千六百餘支裡治步槍是世界一流的主戰步槍外,餘下的步槍全都是在歐洲已經逐漸老舊的前裝滑膛燧發槍,另外還有四十餘門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先進火炮,但質量上仍然還是遜色於英法等工業國家的主戰火炮。

然而即便如此,爲了爭奪這批武器裝備,掌握京城禁軍的醇王爺和控制直隸清軍的僧王爺還是差點沒在早朝上打起來,那怕鬼子六一再說文祥在香港和廣州還訂購得有軍火,也很快就能送到京城,醇王爺和僧王爺還是不肯半點讓步,全都搶着首先裝備這批武器。

最後,還是嚐到了甜頭的慈安和慈禧親自出面才敲定了這件事,決定繼續把好鋼用在刀口上,把這批先進武器優先供應給前線,後方軍隊繼續等待後續武器,這才終於堵住了僧王爺和醇王爺的嘴。

事還沒完,本來慈安還想象上次一樣,仍然是把這批武器送到山東交給駱秉章,然而僧王爺卻不幹了,開口抗議道:“東太后,這麼做是不是讓漢蠻子駱秉章的實力太強了?咱們可不能忘了吳超越那個逆賊的教訓,先皇時朝廷就是對吳超越逆賊太信任,讓他掌握的兵權太多,所以才造成現在這個局面。這時候我們如果還不防着駱秉章一點,讓這個老蠻子也變成了第二個吳超越逆賊,那後果誰還敢去想象?”

還別說,僧王爺的臭嘴這次還真說出了一點道理,考慮到駱秉章直屬的山東新軍實力過於強大的危險後果,慈安和慈禧也破天荒的慎重考慮了一下他的意見。最後經過低聲商量之後,慈安和慈禧也改變主意,決定把這批軍火交給滿人將領中勉強能打點仗的託明阿,讓目前還能對河南吳軍補給道路形成點威脅的託明阿用這批武器給吳超越一個驚喜。

“和對駱秉章一樣,儘量封鎖消息,秘密把這批武器送到河南交給託明阿,叫託明阿多想想辦法,儘可能用好這批突然出現在河南的洋人槍炮,象駱秉章一樣,給朝廷一個驚喜。”這是慈禧的親口交代。

…………

事有湊巧,恰好就在同一天,吳超越也把攻佔襄縣、許州二城和驅逐清軍託明阿部的任務正式交給了曾國荃,同時爲了增加勝算和討好未來偏房曾紀靜,吳超越還把普魯士援助給自己的擊針槍分出八百支,交給曾國荃的新湘軍裝備。

但很可惜,受曾國藩影響很深的曾國荃仍然貪心不足,又涎着臉對吳超越說道:“慰亭,太小氣了吧,怎麼纔給我一個半營的洋人快槍?你手裡那麼多的軍火,就不能多給裝備幾個營?”

“九叔,你別逼我了好不好?”吳超越苦笑說道:“在我發起的勤王討逆大軍中,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老兵或者功勳軍隊才能裝備擊針槍,其他的主力最多也只能裝備卡賓槍或者前裝槍,餘下的全是擡槍火繩槍,給你這支新組建的軍隊裝備這麼多擊針槍,背後就肯定有人得嘀咕了。你如果還嫌不夠,我就真沒辦法向將士們交代了。”

知道只有吳超越最信得過的軍隊纔有資格裝備擊針槍,曾國荃便也不再強求,還在幾年之後第一次向未來侄女婿道了謝,說道:“成,慰亭你的心意我領了。放心,我會用好這批寶貴武器,也一定不會給你丟臉,讓你更犯難。”

末了,曾國荃又向吳超越問起還有什麼交代時,吳超越盤算了一下,說道:“九叔,有三點請你一定要記住。第一,協同你作戰的舒保軍,你要信任他們,尤其是要信任舒保和木拉奇這兩名將領,千萬不要因爲他們是滿人蒙古人就對他們事事處處猜忌懷疑,要對他們坦誠相待。事實證明,他們兩個的部下或許還有異心,他們本人卻絕對靠得住。”

“第二,別打什麼全殲重創託明阿軍的主意,首先你的實力不足,難以做到這點,其次我也對你解釋過,把這支廢物敵人留下,對我們利大於弊,所以對託明阿軍的戰術就一句話,驅逐打跑了事。”

說到這,吳超越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又說道:“第三嘛,九叔,別怪小侄無禮,我瞭解過你的作戰特點,知道你擅守,尤其擅長以守代攻,逼迫敵人主動出擊,但是我這次不希望你這麼做。”

“河南不比長江沿岸,在長江沿岸作戰,湖廣的糧食可以通過水路源源不絕的送到前線,路途消耗很少。可河南就不行,陸上運糧不僅危險,成本也非同一般的大,支持你用你喜歡的戰術作戰,對我來說負擔太重。”

“所以九叔,我希望你這次用腦子打仗。”吳超越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道:“在立於不敗之地的同時,嘗試出奇制勝,利用好我給你的先進武器,還有舒保手裡那些裝備了先進左輪槍的騎兵,想辦法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快的時間取得勝利,做一個真正的當世名將。”

吳超越的含蓄點撥讓習慣了結硬寨打呆仗的曾國荃有些尷尬,不過還好,經過這幾年的挫折之後,又親眼看到了曾國藩的下場和吳超越的無限風光之後,仔細反思過其中原因的曾國荃也有了不少長進,很快就點頭說道:“放心,我會封鎖裝備擊針槍的消息,秘密裝備秘密訓練,等到了關鍵時刻,再拿出了託明阿的亂黨軍隊一個驚喜。”

吳超越笑了,點頭說道:“記得多派斥候和細作探察敵情,用計用智出奇制勝,是建立在詳知敵情的基礎上,這點非常重要。”

第十章 刮目相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石達開(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師兄出馬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海救星第五百五十三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十二章 養虎遺患第一百零六章 都想放水第一百七十四章 歷史真相第五百三十章 居人上者第七十三章 榮辱與共第一百九十二章 搬起石頭第五十六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百零二章 出兵剿捻第一百四十一章 比爛時代第四十二章 屬刺蝟的第五十六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一十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四百零七章 決戰大冶(5)第四十八章 首次出戰第四百四十章 歷史玩笑第六百二十七章 敵料機先第十七章 好心沒好報第三百六十九章 盲人騎瞎馬第三百五十六章 上屋抽梯第四百零六章 決戰大冶(4)第七十六章 山寨水貨第三百二十八章 風暴之前第二百章 還不夠強第四百八十三章 登峰造極第四百九十七章 將軍抽車第六百五十七章 求和條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九十一章 交換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二選一第一百零二章 幸未辱命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京事變第九百六十章 日奸告密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露鋒芒第五百八十九章 允許犯錯第三百三十五章 寧與長毛第五百七十九章 猛虎下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冒險東進第三百五十章 空城妙計第四百二十四章 黑手興風第六百五十六章 維新之殤第五百七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冒險東進第一百三十章 細作問題第五百七十五章 捨身飼虎第五百六十九章 爛命一條第三百九十五章 弦高犒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奇襲湖口第六百零一章 我草!(下)第一百三十章 細作問題第二百五十七章 鬧矛盾的下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石達開(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萬里來援第二百零三章 真變刺蝟第二百一十一章 撕破臉皮第九章 談判第四十六章 辦理團練第六百二十八章 捲土重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謝罪之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國罪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回上海第五百四十章 欲佔鵲巢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手破敵第四百七十九章 孝感米酒第三百四十章 大義爲重第二百三十九章 旗人有時也可愛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平輓歌第五百二十八章 極品內應第四百九十六章 攻佔安慶第六百七十二章 此地無銀第四百一十九章 戰後餘波第四百七十五章 親兒子軍隊第四十三章 我要辦團練第三百八十六章 徹底逆轉第四十四章 前恭後倨第四百一十七章 向誰投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向誰投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拼死一搏第六百七十八章 慈禧的決斷第六百六十八章 被迫出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也在長進第六百五十六章 維新之殤第五百四十二章 當斷能斷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六十一章 死不瞑目(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四川風雲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德報怨第三百九十五章 弦高犒師第六百零九章 希望重燃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言聳聽第二百零九章 制臺見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九江首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錢難買人願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多虧了老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