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勝利者的煩擾

(感謝南營玉、無謂所謂的支持,謝謝!)

新奪下了遼東半島,外加鴨綠水下游兩岸的平壤與國內城大片地盤,還迫使渤海人退出了與契丹和高句麗人的聯盟,並得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長安又有信使報告天子已經下旨讓政事堂擬詔賜封他爲安東郡王。

可是李璟並沒有衆人想象中的那麼激動高興,他反而很是憂愁。

剛從渤海人手中接掌過來的國內城西面二城門的西南門安武門城樓上,五月暖風吹拂,撩起幾縷散落的發綹,拂在李璟的臉上。他動都懶得動彈一下,愜意的躺在躺椅之上,感受着這涼爽的輕風拂面。

“郡王,敬先生、李先生和蓋先生都在四處找郡王呢。”公孫蘭戴着一頂紅色的軟笠帽,身上一件羅紗袍,緩緩的走到李璟身邊,伸手幫他將披散着的發頭擾到一起,熟練的爲他結起髮髻。

李璟眼睛也沒有睜一下,他知道三個謀臣找他做什麼。加上從渤海人手上勒索來的新設恆州,鎮國軍現在轄有十州外加淄青鎮的十五個縣。如此大的地盤,可除了金州、登州、萊州外,其它的七個州,多爲新佔之地。七個州加起來,才二十餘萬人。鎮國軍需要大量的人口充實諸州縣,同時,七州幾十個縣也需要大量的官員和吏員管理。

還有各州各城的兵馬駐紮,外加上百姓遷移來後的安置,以及糧食住宅。甚至是夏收眼看要到來,田地中糧食的收穫。以及夏種的開始,各式各樣的事情太多了。這段時間忙於打仗,李璟也是殫精竭慮。現在終於戰事告一段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李璟就想着要輕鬆的休養段時間。

鎮國軍在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卻也帶來了迅速佔領了大量地盤之後的諸多繁瑣事務。如果不能穩固新得地盤,那麼引發的各種問題,甚至能讓這勝利的果實腐爛。

李璟發現。要全面穩固這些新佔地盤,可能意味着很長一段時間內,鎮國軍無法再發動大的戰役。因爲後勤難以跟上,必須把新佔的地盤轉化爲穩固的控制區,鎮國軍才能放心的繼續進攻。

這個發現,讓李璟十分的鬱悶。他本來還想趁渤海退出這個契機,一舉把高句麗整個連根拔起。一口吞併。可現在看來,如果不能把現在佔領的地盤穩固,就算能僥倖拿下高句麗的其它地盤,但卻很難守住。一旦某個地方斷開,整個鏈條就可能斷裂。

不過李璟雖然有這樣的意識,可手下的諸將卻並不這樣認爲。諸將都爲眼下的勝利所鼓舞。都想要一鼓作氣的攻滅高句麗,甚至直接奪取遼西。

平州的李振、林威連續發了好幾封急信前來,信上說平州的劉尋、傅文達、李居義三位軍主都數次請戰,希望兵出山海關,直取遼西。奪回營州。雖然信上寫的是三位軍主求戰心急,可李璟卻看出來。平州並不是只有劉尋等人請戰心切,就連一向被李璟認爲十分穩重的李振和林威二人,都已經有些按捺不住了。看着李璟帶着其它將領,在十個月的時間裡,就取得了連奪六州之地,他們能一直按捺到現在,也算是不容易了。

而遼東這邊的諸將更是輪流前來請見,無不是幾句話之後,就開始請戰,願意領兵出戰。

不但各軍主前來,就是李璟的九個門徒,眼下雖然只是廂主,卻也都拍着胸脯喊着只帶本部兵馬就願意出戰。不少將領甚至喊着要奪下某某城,如果奪不下,就提頭來見雲去。

一拔拔來求見請戰的部下,讓李璟不得安寧,不得不躲到了國內城來。到了這裡,也依然有不少將領趕來請見,李璟不得已只好躲到這城門樓上來了。

“幫我煮杯茶來!”李璟睜了睜眼皮,對着公孫蘭道。

公孫蘭總是能讓李璟舒心的女人,一杯熱茶很快就端了上來。托盤中除了茶以外,還有牛肉乾、涼拌海帶絲以及一大碗稀粥。“看你的樣子肯定沒吃早飯,喝點稀粥墊下肚子,光喝茶可不行。”

李璟一碗粥還沒有喝完,李良、蓋寓和敬翔三人就找上城門樓來了。一看到這三位都是一身白底黑緣的儒袍,手裡握着把摺扇,彷彿是瀏覽國內城時不經意間遇到他的樣子,李璟就只得嘆了口氣。

“本還以爲能偷得浮生半日閒,不料三位先生半點機會也不肯給啊。自己找地方坐!”

李良三人也不以爲意,直接讓侍衛搬來了幾個馬紮坐在李璟對面,敬翔更是直接對着李璟道:“郡王真是好興致,此處風光確實更勝別處,佳人在旁,又有白粥小菜,羨煞旁人啊。”

李璟白了他一眼,“想吃直說就是。”李璟扭頭對公孫笑道,“給我們的三位刺史先生也來一份稀粥小菜。”

李良三人都身任刺史之位,而且還是鎮國軍與安東大都護府任重要職務,現在的北伐行營也還未解散,三人也都任着重職。三人結伴前來,自然不可能是來瀏覽風光的。幾句話說着說着,便開始談到公務正事。

“這新設的岫州、恆州、清州三州的刺史、防禦使、按察使以及下面的十二縣的縣令等主官,還有下面的各曹官員乃至吏員等都需要馬上任免,蛇無頭不行。只有了主事之官,下面的移民等各項事務纔好進行。”李良一邊扒着稀粥一邊說道,看他喝粥的那樣子,倒像是幾天沒吃飯一樣。三五下扒完,又轉頭望着公孫蘭道,“大娘再來一碗粥!”

敬翔和蓋寓也立即道:“給我也再來一碗。”一邊還說着,“坐在城門樓上喝粥。味道就是不一樣。”氣的李璟直瞪眼。

李璟也知道這些事情確實是必須要解決的當務之急,便對三人道:“你們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推薦一下。”可惜這三人卻都十分的狡詐。對於刺史這樣重要的職位任免人選,三人都相當聰明的搖頭,根本就不接話。雖然李璟開口問他們,可這樣的州級官員的任免,可是李璟手中最大最核心的權利,他們絕不會輕易的去碰觸。

見狀,李璟也知道自己問他們有些不太合適。想了想後,最後道:“我有個初步的名單。讓李純任岫州刺史,曾元裕任岫州防禦使。蕭定邦任清州刺史,裴宥任防禦使。韓安國任恆州的刺史,郭順勵任防禦使。三州的按察使,隨後再與三州各縣縣令人選一起議一議。”

李璟發現,隨着自己地盤的急劇擴大,他的藩鎮內部的官員們幾乎都同時兼任數職。特別是那些軍官們。雖然李璟實行文武分開,但軍官們一面在藩鎮的軍隊中任職,一面又在藩鎮的各州中任職。十個州的防禦使,基本都是由各軍軍主們擔任。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可李璟卻暫時沒有其它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說到底,李璟手下現在合適的官員還是太少了。

三人對於李璟讓韓安國和蕭定邦這樣的世族出身的二人。出任兩個州的刺史,似乎都有些話想說,可卻又一句沒說。其實李璟也在這兩個人選上有些猶豫,可實際上,如果不用他們。李璟也沒有更好的人選。其它的人選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歷,有資歷的卻多是武將。文武分開。這是李璟自己定下的制度,他不希望自己再來打破他。

反倒是各縣的縣令、縣丞、縣尉這些人選,李璟並不擔心無人可用。自從李璟在登州建立了文華閣,並給那些前來的才子名士們顧問的閒散官職,以及請他們出任教授、教員等職,另外還幫他們印刷出版文集後,頓時引來許多文人來投。而且自登州印刷的報紙、週刊還有半月版一月版雜誌發行之後,那些文人們開始可以在這些地方輕鬆的發表自己的詩文以及經典釋文見解學說,甚至可以公開批評以及參與到鎮國軍地方的一些事務中來後,引得更多的文人前來這塊讓所有文人們激動興奮的土地。

這些人中雖然有許多隻是單純的文人,詩人,可也有許多人對於時政,對於吏治很是擅長。李璟從這些人中挑選了許多合適的出來,請他們擔任了顧問以及諮議的頭銜。現在鎮國軍需要大量的官員,這些州縣官員可以從現在登萊幾州原有官員中提升,提升後留下的空缺,可以讓這些顧問和諮議們填充。

敬翔又提出了關於需要大量向遼東各新佔州移民的事情,按他的提議,遼東的積州、建州、安州、岫州、恆州、清州六州,現在只有二十萬人,人口太少,對於鎮國軍控制各州不利。因此他提議,至少還需要向各州移民四十萬人,使各州達到十萬人的規模。如此一來,才能徹底的讓遼東之地成爲真正的大唐安東大都護府下的穩固地盤。

“需要人就去登萊招募,向平州招募,甚至直接派人去中原招募。不管是難民還是流民,只要是年輕手腳沒殘疾的,都可以招募來。甚至可以走遠點,派船去淮南、鎮海、浙東、浙西招募。”

敬翔咂巴了下嘴,“有些難啊。這兩年災情緩解,草賊去年鬧的雖然有些動靜,可被朝廷剿的厲害,許多被裹挾的民衆都被朝廷奪回安置。而且去各地招募也不容易了,現在各地沒有災情,只要是沒過兵災的,地方官府根本不可能讓治下子民棄土離開。”

李璟皺了皺眉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前大量難民涌入登州,甚至在登州外起隊,那是因爲連續的災荒導致的饑荒逃難。但現在各地並沒有這樣的大災,兵禍也不重,那麼官府哪會容許百姓棄地逃荒。百姓逃光了,就無人耕種,就沒有稅賦錢糧。那些莊園中的地主豪強們同樣不會輕易的放自己的佃農離開。

可是他現在需要大量的百姓,雖然他已經有三百萬人,可鎮國軍下不光光是耕種,還有大量的工坊和礦山需要人。沒有人,打下的這些州縣如此穩固。向朝廷請求遷民是不可能的,朝中人不可能同意李璟從其它地方遷民。

李璟有些想罵娘,前兩年人到處都是,他還得挑挑揀揀,現在就是殘疾估計也不好弄了。

“想辦法,花錢去各地官府買那些乞丐,流民、無產者。再派人去散佈消息,說我們這裡需要大量人口,來的就給安家費。再派人去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等大河沿岸設立招募點,只要到那報名的就把他們接來送過來。”

蓋寓在一邊提了個主意,“還可以直接花錢買奴隸,我們的商品可以直接換奴隸,中原的那些地主莊園主都有許多奴隸,咱們可以直接買過來,另外還可以和新羅、日本、渤海購買奴隸。買來之後,我們可以聲明,這些人給我們屯田多少年後就能獲得自由身,想必他們會認真留下的。”

“這是一個辦法!”李璟點了點頭,如此一來,鎮國軍可能要爲獲得人口而支出一大筆錢。但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人口畢竟是一種重要資源。

如果可以,其實打幾仗能更快的獲得人口。但是向哪打?渤海方向剛剛與他們簽訂了協議,此時向他們出手,那等於撕破協議,必然將逼的渤海再次倒向敵方,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也可以向新羅動手,不過新羅那邊情況也不太好,新羅一直對他們的行動沒有敵意,如果出兵新羅,也將導致增加一個敵人。

高句麗這邊倒是可以動手,但李璟現在缺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這是逼我搶人啊。”李璟長嘆一聲。最後出聲道:“諸將不都喊着要請戰打仗麼,那就打吧。子明,你一會通知各軍軍主,三天後來國內城議事,既然要打,那就乾脆打場大的。”

第354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鹽販!第903章 宮變第571章 新登州第457章 龍顏大怒第734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萬 新學堂開學第89章 公開王良罪行第361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人更愛江山!第593章 殖民第851章 戰爭的呼喚第816章 一夜婉轉承歡第528章 會獵於野(四)第545章 釜底抽薪第245章 王仙芝麾下第一大將 十票帥之首第170章 到你們上場的時候了第834章 飛揚跋扈第578章第445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第458章 玩於股掌之上第756章 擒虎第1027章 登極第360章 李克用反唐第680章 燕王第150章 遲遲趕到的聯合增援官兵第566章 茶葉引發的血案第988章 直攻襄陽第139章 進擊的後勤兵 矛陣顯威第98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第538章 無恥第181章 跟我回登州吧第918章 挑戰第451章 天下英雄唯辛讜第673章 內需、國債 、爵位第52章 空手奪槊第175章 一百萬啊一百萬第269章 公理只在弩車投炮射程之內第971章 真龍第15章 團結兵第472章 豪賭五百萬第687章 十二道金牌第345章 趁火打劫第592章 不戰而降第673章 內需、國債 、爵位第86章 巫山雲雨第973章 何人可擋第293章 威鎮遼東 滿載而歸第28章 轟動蓬萊第236章 衙內第10章 皇帝詔令到第857章 虎落平陽第97章 韓家公子與蕭家小娘子第492章 點將不如激將第409章 喪家之犬第378章 李茂勳氣急身亡,鎮東軍兵發幽州第137章 接戰第825章 另立天子第315章 安東都護府第327章 臣服第840章 軍令狀第722章 泗口第798章 逆襲第739章 派遣軍事觀察團第824章 緣盡情滅第362章 朱阿三的春天第751章 顰鼓第978章 樑藩第482章 以進爲退第500章 斬將奪旗第222章 如煙花般絢爛第2章 一門三寡婦第840章 軍令狀第973章 何人可擋第767章 雁門第69章 阻擊第23章 鎮東海第288章 將就就計 破城第339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第1011章 倒戈相向第1013章 霸氣側漏第297章 只問一句,事成之後拿什麼來酬謝?第295章 大被同眠夜御三女 納姐妹花收服大將第872章 八健將第758章 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172章 破城第91章 黃鬍子上門第270章 都裡鎮要和親第622章 傾軋第18章 林中閃爍的幽光第248章 聯合艦隊渡海來襲第861章 撞破鐵籠逃虎豹第442章 三十六英雄第444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20章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第80章 拉兄弟入夥第804章 杯弓蛇影第223章 壯士斷腕 以戰練兵第14章 染墨的十顆卵石第592章 不戰而降第158章 誰比誰更強勢第140章 岌岌可危 千鈞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