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十六軍南下

大瑋瑎執筆在那一式兩份的合約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加蓋渤海國王子印章之後,整個人都有些恍惚。李璟收起其中一份合約,看着上面那白紙黑字,還有鮮紅的印章,十分滿意的向未乾的墨跡吹了口氣。

轉頭看了眼大瑋瑎,李璟一臉親切的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子殿下,合約已經簽定,還請你隨工部官員前往武庫挑選軍械,另外,自即日起,朝鮮軍與高句麗軍一萬人馬,就聽從你的指揮了。對了,以後這一萬人馬的軍餉和賞賜津貼撫卹,可也由渤海國負責了。順便再說一句,本王會馬上派人前往鴨綠府和南海府接受二地。”

直到李璟腳步聲已經遠去了,大瑋瑎還是沒有動彈,愣愣的坐在那裡。他剛剛,把渤海國五京中的西京和南京給賣掉了。這,究竟是對還是錯?

天狼節堂。

正在堂上喝着茶的一衆人見到李璟春風滿面的進來,不由的紛紛站起,目光望了過來。

李璟揚了揚手中的那紙協議,高聲道:“事情成了!”

崔芸卿最先接過那紙協議,目光飛快瀏覽過後,滿臉的不敢置信,“這怎麼可能,渤海王子怎麼可能答應,難道郡王用了什麼手段?”

雖然說渤海國地盤不小,可全國也只有十五府五京,這一紙協議。就把二府二京給送給了李璟。太不可思議了。

“這隻說明。我們先前對於渤海的虛弱不夠了解,也對黑水靺鞨的兇悍不夠了解。看來黑水部這次確實很兇,兇到渤海國已經有了亡國之憂,要不然,也不可能爲了我們的軍械和援兵,就把二府割讓。”要知道,雖然鴨綠府先前已經有一半被割走,但畢竟二府中還有二京在。

敬翔後過協議後。長嘆一聲:“不管怎麼說,如此一來,我們東面無憂矣。這下,我們可以放心的兵進中原了。”

“渤海是不用擔心了,契丹方面呢?”蓋寓有些擔憂道。

說起來,李璟掌握遼東之後,最大的威脅並不是渤海國,而是契丹。雖然眼下契丹接連失利,吃了幾次大虧,退入草原。甚至連契丹草原東部都爲李璟所佔據。但不論怎麼樣,契丹依然有極強的實力。

一旦李璟率主力入中原。東北新佔之地不得不擔憂。雖然幾次移民,大量的高句麗人被移入中原,可遼東遼西二省的人口也大減,現在東北道,山東行省就有足足兩百萬人口,而北平行省加上安東行省也有一百萬人口。遼東遼西二省,加起來才二百來萬人口,其中光是金州就佔了一百萬,整個遼河兩岸,加起來才一百萬出頭。相比於這大片的地域,人口實在是太少了。

“將鴨綠府和南海府兩地改爲神州、南州、豐州三州,隸屬於安東行省。這三州新佔之地約有六十萬民,將其中富民、大族、土豪全部遷往遼東行省。”要想控制新佔之地,最好是先摧毀其原來的地方大族豪強勢力,蛇無頭不行,沒有了這些不穩定因素,情況就會好很多。

“至於契丹。”李璟沉吟了許久,原本李璟去年一直在做準備,準備今年秋高馬肥後,就大舉進攻契丹,準備一舉重創契丹。可現在的局勢,中原方面,由於河北四鎮的原因,局勢已經有些失控,李璟必須出兵,不然,情況會對他們很不利。

以眼下他的實力,還無法兩面作戰。要出兵中原,那麼不管是北平對幽州,還是遼西對契丹,都得轉入防禦階段。

“痕德可汗現在如何了?”李璟問。

監察中丞公孫蘭馬上回答道:“痕德可汗情況不妙,因爲先前幾次敗於我們,現在契丹各部都想遲早結束內亂,好統一面對我們。契丹二十部,現在只有遙輦氏與大賀氏這兩支六部抱團,剩下的十三部都已經跟隨在迭剌部後面,一起對痕德可汗作戰。雖然我們不斷支援痕德可汗軍械,但看情況,他們支撐不了多久了。”

對於這個情況,李璟嘆惜一聲搖了搖頭,痕德可汗實在是太弱了,集六部之力,都對付不了迭剌一部。

“罷了,既然如此,那咱們就來一個狠招。”李璟目中露出狠意。

衆人還是頭一次看到李璟這樣的目光。

“派軍隊往契丹草原,放火燒草,把與我們交界的草原全燒了。”李璟沉聲道。

“全燒了?”有人驚呼,這可不是小事,這一燒,就將是上幾百上千裡的地帶。

李璟點點頭,“我們事先做出防火帶,然後點火燒草,把邊界數百里的草全燒了。”

眼下還是冬季,野野枯黃,最是好燒之時。燒草,一直以來都是漢人對付草原遊牧民族最狠的辦法。明朝之時,就曾提出御虜莫善於燒荒,每年秋冬季節,邊防軍都要出塞燒草,名爲燒荒,以此防虜南向且耀兵也。每次一燒就是幾百裡,燒的越大越好。因爲遊牧民族擁有大量騎兵,如果邊界上有大量的無草地帶,那麼馬無以爲食,遊牧部族入侵就將面臨極大的困境。

燒草雖然在明代規模最大,但早在春秋時就已經爲中原所用,之後秦漢屢有記載。

李璟的這個計劃已經是個被動防禦計劃了,因爲一旦燒荒,雖然很大程度上能防止胡人入侵,但也讓東北軍難以進入草原。如此一來,也就間接向契丹人表明了東北軍不會出兵草原的事實。這樣一來,只怕原本一邊對付痕德可汗,還要一邊防備東北軍的契丹人這下可以集中全力先對付痕德可汗了。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既然痕德可汗已經擋不住迭剌。而李璟又不得不出兵中原。最後。便只能先暫時放過契丹了。

“遼海至少還有半月纔有可能完全融冰通航,我們如何出兵?”兵部尚書、參政王普問道,如今東北軍主力在東北,離中原最原,山東的兵馬最近,可卻兵少。遼海通行艱難,一時兵馬調動起來會很麻煩。

李璟也看了看地圖,遼海現在已經開始融冰。但海上還是有很多冰,航行會很危險,而如果只靠不冰港航線,那不管是從青泥港到青島,還是秦皇島到青島,都極遠。

如果要等到冰融,起碼還得半個月。不過時間不等人,再耽誤,只怕洛陽已經被攻佔了。洛陽一下,天下震動。各藩鎮只怕更加龜縮不出,若等到河北叛軍與黃巢一匯合。他們聯合起來的勢力讓李璟都會擔憂。

“我們不走海路,走陸路。”李璟沉吟半晌之後,沉聲道。

他轉頭向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參政林威問道:“眼下我軍情況如何?”

“按郡王的要求,這兩年來我軍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以及換裝,到現在爲止,東北軍下擁有戰兵十八萬,其中步軍二十軍十萬,騎軍十二軍六萬,水軍四軍兩萬,一共擁有三十六軍。再加上五省三十州一百縣,每縣一營千人團結兵,共一百營十萬人。此外,得縣還有一營鄉兵,共計一百營十萬鄉兵。”

“十八萬戰兵都完成了換裝,步兵奇兵、跳蕩兵全部裝備半身板甲,陌刀兵全部裝備全身板甲,弓弩兵裝備皮甲,騎兵裝備半身板甲,戰馬配皮甲。我們的十萬鄉軍,也都配備了皮甲和鐵札甲,既可以做爲地方城防部隊,也可以做爲隨軍輔軍。鄉兵也都裝備了了皮甲和長矛、橫刀、弓箭等武器,戰令下達,立即可以徵召使用。”

這兩年來,連打邊練,李璟絲毫沒有放鬆對軍隊的抓緊。大量的錢財投入進去,如今的軍隊裝備煥然一新。最關健的是,雖然軍官們的權限被削,但地位卻在不斷的提高。軍人薪水比其它職位要高,而且自李璟頒發了退役令,宣佈股役五年而未提升至軍士長的士兵服滿可退役,並能獲得一筆退役金,而傷殘軍官,或者其它軍官也可能申請轉業之後,大行臺允許軍官退出現身轉爲文職之後,軍隊的待遇越發的提高起來。

軍隊就是大行臺的一把利劍,平時小心保養,勿必使其鋒芒,耀眼,但卻又架的高高的,不使其傷到自己。一旦使用,無堅不摧。

李璟頒佈退役、轉業的這兩道條例,也是爲了使軍隊保持更高的戰鬥力。他治下的軍隊,將是職業軍隊。而五年退役,也是爲了讓更多的士兵有更多的選擇,並不是只一輩子吃斷頭飯,一直到戰死那天。東北軍的軍制爲選役制,並非所有的成丁都要服兵役,而是選役制。

部隊招募的都是有家產者,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則取多丁。

一般人想要當兵還不一定能當上,而得是富裕小康之家,且健康者爲先。這些人入伍,李璟當然不可能讓他們一直當兵到死,五年役滿而未升到夥長級,也就是軍士長級的士兵,役滿退伍。然後往上有官職的軍官,則可以申請轉業,退役轉爲文職。

現役的武官在仕途上受到限制,但轉業之後就成了文官,不再受限制。不過按規定,轉業之後就不能再轉回去。

李璟讓那些兵五年退役,也是爲了提高軍隊的職業化,另一方面講,源源不斷的輪轉士兵,雖然老兵離去,新兵入伍,不免會對軍隊戰力產生影響,但同時軍隊也是一個大熔爐,能讓更多的人接受軍隊中教育的一切。同時,這些老兵退役之後,也等於是藏兵於民,一旦戰時需要,大行臺也能立即招募出一批受過訓練的老兵。

這樣一來,源源不斷的輪換,最後大行臺轄下大部份的成年男子都當過兵受過訓,哪怕軍隊一時戰敗,也還有更多新鮮的血液可以補充。不像實行終身制的兵役一樣,如果長期戰爭,最後精兵越來越少,到最後實力越打越弱。

而按這種輪換制,打的越久,能用的兵越多,越打越強。而且士兵們知道自己五年就能退役,部隊的戰鬥力會更旺,部隊中也會少許多兵油子,兵痞子等等。

而軍官轉業制,也同樣給了更多軍官們更多的選擇,武官雖然不能擔任縣令、刺史、都督、尚書、僕射等職務,但轉業之後,卻成爲了文官,一樣有機會成爲參政這等中樞要職。

正是因爲種種,如今的東北大行臺擴編十分順利,到現在,依靠充足的財力,已經軍校培養出來的諸多武官,再加上優秀的兵源,現在已經足足有了十萬步兵,六萬馬軍,兩萬水軍。

這還是沒有算上地方守備性質的十萬團結兵,和民兵性質的十萬鄉兵。

足足三十六個軍的戰兵,李璟心中充滿豪氣。

新的軍制下,團結兵是地方守備部隊,只在本州之內調動,最多在本省之內調動。而鄉兵則擔任戰時輔兵和協防本縣和治安的任務。

眼下因爲冬季,水軍卻是用不上,這四軍兩萬人暫時不能使用。

“水師四軍,一軍駐長江口胡豆州,一軍駐海州鬱洲島,另外一軍駐山東青島港,剩下一軍駐鴨綠江口大行城。”李璟考慮許久之後,把不能投入使用的四支水軍暫時安排在此上四處,協守四地。

“在遼西佈防四個軍防範契丹,在北平佈防四個軍防範幽州。”李璟又在地圖上畫了兩個大圈,拔出了八個軍的戰兵佈置了兩個防禦集團。“另外,在青州與遼陽二地,各置四個軍做爲機動力量。”

三十六個軍的戰兵,一下子分出了二十個軍十萬兵馬駐防各地。

剩下的兵力只有十六個軍八萬戰兵。

“這次我們出兵中原,不走遼海,因此,有一大部份軍隊要從東北南下。爲此,我們此次將調集馬步八萬兵馬,出遼東,入關內,從平州至薊州過順州,最後進入滄州,然後進入河南。”

看着這個漫長的行軍路線,衆人都有些驚訝。不過南面過了黃河即是山東行省地盤,大軍可以輕兵南下,不用攜帶太多輜重,南下的難度減少。而且順州奪下之後,東北軍地盤直接與義昌軍接境,義昌軍是朝廷控制地盤,且南面就是山東行省,如此一來,雖然自北南下,路途很遠,但也是一條十分合適的道路。

不過,現在河北叛軍成德軍正在進攻義昌軍,他們要借道南下,只怕先得和成德軍這攔路虎先干政一仗了。

聽了諸人的擔心,李璟輕笑了笑,“誰敢螳臂擋車,那我們就一路輾碎他們!”(未完待續。。

第416章 小朝廷第605章 大唐中興,似乎指日可待了!第728章 夜戰八方第798章 逆襲第968章 樑晉爭鋒第899章 從長安到琉球第338章 鎮軍錢第311章 鐵蹄縱橫第914章 求和第161章 大擴軍 馬其頓長矛步兵方陣第237章 文修武備第910章 虛虛實實第920章 鷹犬第9章 獄中留種第888章 阻擊第163章 外快收入與財政赤字第59章 虎爭第665章 高駢喪膽第893章 堅定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302章 謀士雙璧之李振第854章 舉兵第1011章 倒戈相向第793章 李嗣源第94章 組建左右家丁隊 意外得悍將兩員第132章 情報買賣第1章 這就是大唐第41章 開訓動員第512章 月色撩人,春色無邊!第750章 插入第352章 夜襲渤海公主第103章 招募工匠第815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第184章 返回沙門鎮第117章 超乎想像的沙門島第878章 指導第438章 黑鴉軍的末日第920章 鷹犬第207章 輾碎他們第436章 高奏凱歌第739章 派遣軍事觀察團第210章 決勝千里第233章 脣槍舌戰第504章 王仙芝的顫抖第82章 大量購買‘損毀’的裝備第563章 十萬少年十萬兵第188章 一本萬利的買賣第311章 鐵蹄縱橫第555章 暴利第896章 河東節度使第282章 虎去狼來第555章 暴利第879章 狼奔鼠竄第419章 風雪入朔州第212章 大捷第32章 豬腰子銀 封家叔侄第491章 王仙芝老漢推車,鎮國軍孤軍進擊!第72章 禍水東引第941章第988章 直攻襄陽第104章 軍費第600章 碰撞第182章 麾下女將還是家中側室第937章 勝局第452章 大唐第一劍俠第607章 鴨淥水第868章 劫營第435章 慈不掌兵第278章 翻盤第996章 誰得利誰嫌疑第778章 滅頂之災第972章 萬歲第620章 來者不善第294章 無雙美眷 洞房花燭第330章 謀朝篡位第978章 樑藩第343章 以文馭武第233章 脣槍舌戰第50章 慶賀第931章 廢帝第838章 失算第728章 夜戰八方第539章 亂戰臨沂第415章 晉升鎮國軍節度使第939章 紅眼賭徒的最後籌碼第444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816章 孤家寡人第614章 勝利者的煩擾第477章 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第567章 前哨經濟戰第784章 劉氏第1002章 兵不血刃第914章 求和第881章 輕取雁門第807章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第389章 驅虎吞狼第980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772章 秦晉之好第666章 軍亂第83章 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