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幸東都

五月初,第一批東行的官員、車馬離開西京,前往洛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行駛在驛道上的四輪馬車陡然多了起來。

一輛接一輛,無論是向東行駛還是向西,都滿載貨物。

這種新式的交通工具橫空出世也有些年頭了。

最開始其實有點不溫不火,主要是朝廷在買。更準確地說,是戶部和樞密院在買——朝廷也是要大批運輸車輛的,不能總是自民間徵發。

但在最近三年,每年都能賣出去幾百輛。

內務府開辦了薊城、靈寶、寶雞三家車輛廠,基本已經滿負荷運轉。今年春社節過後,又在徐州彭城縣郊外,覓址興建新的四輪馬車工坊。

內務府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府監儲仲業對自己的能力很有逼數,對手下人的能力也很有逼數,在聖人問詢後,他已經做出決定:花三年時間慢慢關閉各大毛布工坊,因爲越來越難以掙到錢了。

關羊毛紡織工坊的同時,增開四輪馬車、香皂、製糖工坊,這些都是他們認爲可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至少十幾年——給內務府持續提供利潤的行當。

內務府少監崔居儉、府丞何允濂覺得可能太過樂觀了。

雖然朝廷嚴厲打擊,但私下裡開工建造四輪馬車銷售的民間工坊越來越多。有的甚至躲在深山裡邊,就地伐木、陰乾,加工製造。實在查得緊了,門一關,回家歇一陣子再說,總之難以完全杜絕。

何允濂覺得,等哪天民間四輪馬車工坊遍地開花的時候,朝廷也難以責罰所有人。真到了那時候,也就只能收一筆錢,給他們發個牌照,順勢放開了,即便再不情願——事實上,聖人未必就不情願了。

“這輛四輪馬車絕對不是內務府造的。”前往渭南縣的路上,何允濂馬鞭一指,說道。

那輛馬車比內務府款式的略大一些,車廂內層層疊疊堆滿了毛布,場面那叫一個壯觀,幾乎都看不見車廂本來的模樣了。

“這車怎麼不塌了?”公子哥高倫驚歎地看着那些滿載貨物的四輪馬車。

裝滿了布匹,甚至連馭手頭頂都有延伸出來的捆紮好的布匹一角。在一等國道上行走時,宛如小山在移動,看不見車廂、看不見馭手,只有“山”……

“也就只能在一等國道上這麼走。”何允濂也笑了,道:“聖人當年力主修此道,有人還不以爲然呢。現在看來,四輪馬車、一等國道,簡直就是絕配。舊式兩輪馬車拉二十斛糧食都算大的了,但四輪馬車可以拉五六十斛。”

“如果換成鐵質車架,再多來幾匹重挽馬,應該還能拉更多貨。”高倫說道。

何允濂哈哈大笑,只道這個公子哥啥也不懂。

誠然,限制四輪馬車運載能力的主要就是道路和車廂。木質的車廂上限擺在那裡,不可能裝載過多的貨物。路況也十分關鍵,在路況複雜的鄉間小路上,拿四輪馬車來運貨那就是自尋煩惱。

現在有南北兩條一等國道,如果換上鐵質車架,然後用數量更多、力氣更大的挽馬來拖曳,說不定可以試試一百斛。

但這又怎麼可能?鐵是多麼寶貴的東西,居然拿來造車,用得起嗎?

高倫心中有些不服氣,公子哥脾氣上來,差點當場喊來僕人,讓他快馬趕至靈寶車坊,專門訂造一輛鐵質車架的四輪馬車,然後再尋個十匹、八匹重型挽馬,什麼都不用做,天天就給我拉貨“玩”。

“今年彭城車坊建完,涇原那邊多半也要新建一坊。”何允濂下意識扭頭看了看西方。

筆直寬闊的驛道之上,皇家車馬絡繹不絕。

禁軍將士的旗號更是漫山遍野,延伸到了西邊的盡頭。

從長安向西,驛道分爲兩支,即南北二線。

南線走唐末時的鳳翔鎮、河渭鎮、蘭州這條線,北線走涇原鎮、會州、河西走廊。

寶雞車坊位於南線,這次是在北線的涇州也建一座車坊了。

原因不僅僅是賺錢。

天氣越來越冷了,關西的蠶桑業維持得舉步維艱,絹帛產量日益減少。更何況,從中唐以來,關西就沒那麼多人種桑養蠶,很多人屋前屋後栽種的是果樹、榆樹之類。

說穿了,聖人還是爲了給關西老百姓更多的賺取現金的機會。

一戶人家差不多有三五十株棗榆,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如果賣不出去,就啥也不是。

靈寶車坊在岐州採買犢車材,一輛車的木料成本就要兩萬多錢——只要二十年以上的榆木、桑木、棗木,太小的不要。

兩萬錢,對普通百姓而言絕對是一筆鉅款了。如果他家當年成材的樹木夠一輛車所需,全賣出去了的話,即便平攤到二十年,一年也有千錢上下,交完各種現金稅之後,還能剩下大半補貼家用,甚至攢幾年買一頭犍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岐州百姓現在就享受到這個好處了。

很多農戶每年都能賣個幾株樹,雖然很可能要被二道販子宰一筆,但拿到手的仍然不少,足夠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這就是太平盛世的模樣啊!

前唐初年,百姓耕作三年有一年餘糧,應付完租庸調後,家裡還能剩下一點布匹,可以去集市上換東西,補貼家用。

那時候的百姓,甚至能去廟裡捐錢捐物,全家踏青出遊,去看百戲,逢年過節喝酒吃肉——這在很多唐詩描寫的鄉間生活中都能看到。

畢竟全國才一千多萬人,又剛剛均分田地,你想種多少地都可以,因爲撂荒的太多了。

真正打破他們這種好日子的還是激增的人口,導致家庭財產被不斷分割。

大夏治下岐州百姓的日子還是比不上唐初的,但絕對比盛唐時強,強多了。

而聖人對關西百姓也是真的好,想方設法爲他們創造賺錢的門路。但他的種種手段,或許也只能管用幾十年吧?

關西被他保護得太好了,人太多了。家庭財產一代代分割下去,早年能一年賣十株樹的民戶,幾十年後或許只能賣兩三株了,差距實在太大。

就這一點來說,《致治·人口》篇說得是真好,把血淋淋的事實都告訴天下有識之士,就看他們願不願意改變了。

******

長安城外,延孫在鐵哥嫉妒欲狂的目光下,躬身行禮,與家人告別,準備西行,經蜀中前往亞隆河谷。

唯一讓他有些“丟臉”的,大概就是妻子蔡邦氏還沒來得及說幾句話,就急匆匆地跑到路邊乾嘔了起來。

見此情狀,吐蕃使者們大喜,紛紛上前恭賀。

延孫的臉色急劇變幻,然後哈哈大笑起來,道:“我又要有第二個兒子了。”

吐蕃人喜氣洋洋,有人甚至提出派人去邏些,向蔡邦家的人告喜。

鐵哥冷笑連連,嘲諷之意十足。

沒廬氏看到了丈夫臉色的表情,心中冷意更甚。這就是她侍奉菩薩時,每次到最後都緊緊夾住菩薩的腰,不肯鬆開的原因。

沒必要對這種男人死心塌地。

鴻臚寺主簿、湖廣道巡撫使裴遠之子裴秀站在一旁,輕聲催促道:“王子該上路了。”

他身後站着百名宮廷侍衛,將護送一行人前往亞隆河谷。

劍川都督府已被正式罷廢,置桑州,以南詔桑川地而得名。

桑州爲雲南道轄下的第六個正州,轄鐵橋、劍川、聿齎等八縣。

原本是打算分封出去的,但藩王還未之藩,亞隆河谷就出現了變故,這裡已經不再適合作爲封地了。

原因也很簡單,爲了對亞隆河谷一帶保持足夠的影響力,朝廷會在桑州屯駐一定數量的軍隊,設立辦事衙門,各路官員、軍將的數量不會少,也會酌情對當地進行開發。如果是藩王封地,諸多不便,所以乾脆置正州,改由雲南道直轄。

裴秀在送延孫一行人抵達亞隆河谷後,會先回洛陽述職,然後再回到桑州,籌建理蕃院的辦事衙門。從今往後,這個衙門就常駐此地了,作爲大夏朝廷在亞隆河谷一帶施加影響力的直接機構。

聖人,顯然所謀甚大,裴秀早已知悉。

“一路之上,麻煩裴主簿了。”延孫翻身上馬,笑道。

“好說,好說,都是爲朝廷辦事。”裴秀亦上馬,看着一羣圍在延孫身邊的吐蕃貴人們,心中有些擔心。

這些貴族太熱情了。

方纔聽通譯暗中相告,居然有好幾家貴族爭着給延孫送女人,當他的次妃。

如果延孫回去之後,再生下小王子,那麼他還會在乎留在京城爲質的長子嗎?

這可不一定啊!

真到了那一步,以太子的脾性,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得又是戰火連天了。

但吐蕃那地勢,想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唐時大非川之戰,雖然原因很多,但軍中疫病叢生,將士們走幾步路就喘氣,體力消耗大大超過以往,讓他們很不適應,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但太子是真的會打,他不可能放棄的。這事弄得,唉!只能希望勝捷軍能慢慢適應當地的環境了。

馬蹄聲慢慢響起,裴秀、延孫一行數十人,慢慢消失在了西邊的盡頭。

沒廬氏將懷裡的孩子交到乳孃手裡,走過去扶住蔡邦氏。

鐵哥的雙眼則直勾勾地看向西邊的煙塵。

吉德走了,他已經有了去處,我的呢?

吉德這人,怕是連孩子都生不出,回去了又有什麼用?到了最後,亞隆河谷還是被邵老賊、蔡邦氏通姦剩下的孽種統治,可笑不可笑?

但我還有機會!

“聖駕起行了!”突然有人喊道。

鐵哥收回目光,看向長安城的方向,卻見銀光閃閃的銀鞍直武士,簇擁着一輛豪華四輪馬車出了春明門,向東而去。

鐵哥心中愈發焦急,彷彿去了洛陽,他就離贊普夢更遠了似的。

但沒人關心他的想法。

就連他的妻子,都在與蔡邦氏交流養胎、育兒的經驗,彷彿好姐妹一樣。

猶記得幾年前,他們還在仲巴拉孜那會,兩人可是明爭暗鬥,吵得不可開交的,現在卻這麼親密了……

又是一陣馬蹄聲傳來,所有人都尋聲望去。

卻見百餘個操着河南口音的少年,挎刀持弓,大聲說笑着,牽着馬兒從南邊的小道走過,一路向西。

鐵哥突然一陣心悸。

在中原待了這麼久,有些事情也慢慢知道了。這些少年,多半是自幼習武的軍中子弟,沒法子承父業當兵,於是單槍匹馬西行,到西域找尋富貴。

這些人越多,夏朝治下的西域就越安穩。相對地,對象雄的威脅就越大。

這——怎麼可以!

我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不可能什麼都沒有。

風兒輕輕吹了起來。

天空蔚藍蔚藍的,大地之上,綠意盎然。

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五十二章 撤!第十五章 第一擊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九章 轉變第七十二章 柔州與富谷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1323章 餘波第1004章 國相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1097章 求封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二十章 氣急敗壞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1182章 青州港第八十章 入京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二章 小日子(二)第十七章 石橋第二章 正旦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十一章 使者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202章 馬城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八章 無家與暗流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五十一章 賊氣已墮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九十一章 大帥英明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1226章 榮譽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十七章 推戴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306章 大巫第1212章 李遁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章 書稿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946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1313章 奔喪第1310章 驚聞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1232章 檢閱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五十章 夾擊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七章 安撫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十一章 處理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四十二章 變亂第1038章 別了第九章 長安與洛陽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三十章 青唐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964章 廢物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五十一章 準備開幹第994章 追索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六章 答卷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