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亮看完書中對於諸葛亮人物評價這一段,空城計是假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編出來的,甚至赤壁之戰,也是一個彌天大謊。
一瞬間,在趙明亮腦海中對諸葛亮軍事才能極爲傑出這種形象一瞬間崩塌,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傑出的軍事家就末必了。
……
讀着讀着趙明亮沉入到三國這段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年代中,讀到精彩處,更是拍案叫絕。
直到有人從他旁邊走過,不小心碰到他的鞋子,才讓劉明亮從書中精彩、波瀾壯闊的三國故事中醒來。
在書頁上折了一個角,合上書頁。
轉頭看了看左右,大多數人正在津津有味地低頭看書,看到精彩處,嘖嘖有聲。
“這本書會火,大火特火。”看過書看,趙明亮幾乎可以想象得到《品三國》會火,大火特火。
原因有3點。
其一,這本書是用一種通俗易懂的網絡語言寫的,不似一些史書一樣,太沉重,語言生澀難懂,這本書讀起來有趣,引人發笑,讀者愛讀,而且,相比一些史書,〈品三國〉更真實,更讓人可信一點,也經得住讀者反覆推敲。”
“其二,顛/覆性,顛/覆了讀者對三國人物的形象,大家認爲曹操是奸雄,但是這本書裡講的曹操是英雄,很多人認爲諸葛亮是超一流的軍事家,但是,這種書裡講的諸葛亮是一個缺乏將略的一個人物,大家覺得劉禪有種種不是,但是,在這本書裡。他是一個……,總總,並不是作者胡說的,作者借用三國正史《三國志》。大量史料。以及歷朝歷代的文人口中,等等來證實這些論點。言之有物,很難讓人反駁。
這樣顛覆性的對三國人物評價,是這本書最大的賣點,總而言之只要反其道而行一定能成功。原因是讀者對三國的評論實在老生常談,已經是索然無味了。
“其三,經過一本〈三國演義了〉,一本《三國志》,以及很多文作品一說再說,戲劇作品也一演再演,培育了一大羣三國粉。而且《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很多讀者把《三國演義》當正史來看,現在把《三國演義》拎出來通過推敲、置疑、對比,還原歷史真相。”
這樣一本好書。幾乎敢肯定會火的。
上午10點,陳東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現身書店大廳。
他的到來使得現場爆發出歡呼聲和掌聲。
讀者見面暨新書籤售會,第一個環節是記者採訪,以便通過媒體來宣傳這本書。
臺下,記者們長槍短炮對準陳東,鎂燈光閃爍。
在主持人宣佈記者採訪環節開始後,臺下,所有記者舉起了手。
主持人隨機挑選了其中一個記者。
“請問陳東,《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如此受歡迎,是你意料之中的嗎?”這位記者問了一個與今天的話題無關的問題。相比《品三國》這本書,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更讓人感興趣,更吸引人關注。
陳東笑了笑,說道,“大家都喜歡美食,所以肯定受觀衆關注。在全世界紀錄片銷售市場中,美食片是很好賣的類別。同時,《舌尖上的中國》比較接地氣,過去傳達自己意願的片子太多,不考慮觀衆的感受,爲了討好觀衆,我們還借鑑了國外同行的製作手段,視覺跳躍,節奏明快。我們的團隊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因爲沒有航拍,爲了拍麥收那段場景,攝影師爬上了灑農藥的飛機,今天還是問《品三國》相關的問題吧。”
“我粗略地翻了一下這本書,很有趣,文字很直白,通俗易懂,不過裡面很多人物的形象被顛覆了,比如,在我一直以來的印象中的曹操是奸雄,周瑜是氣量狹小,嫉妒別人,三氣周瑜,被諸葛亮氣死了,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空城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中都有他的影子,但是,在你這本書中,徹底顛覆了讀者一直以來三國人物的形象,曹操變成英雄,周瑜是個性度恢廓,器重頗大,雅量高致的人,諸葛亮不是軍事家,空城計是子虛烏有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編出來的,那請問陳東,你爲什麼會在書中把很多三國人物形象顛覆過來。”易網娛樂的記者提問道。
《品三國》給讀者最大的驚訝是書中對三國人物形象的來個大顛/覆,人們一直以來在印象中奸雄曹操變成了英雄曹操,氣量狹小,‘三氣周瑜’,被氣死的周瑜,成了性度恢廓,器重頗大,雅量高致的周帥哥,被千古傳唱的空城計,火燒博望,還有小學課本上的草船借箭都是編出來的,……。
這些,把三國人物形象的顛覆性這點,雖然,是這本書的最大賣點,不過,也讓很多讀者產生了置疑。
陳東在腦海中斟酌了一會兒,說道,“首先,對三國人物形象不是顛覆,而是還原,還原本來的歷史。”
“其次,在大家腦海中的三國人物形象大多是來自《三國演義》,以及圍繞着《三國演義》改編的戲劇,影視中,要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連野史都算不上,很多地方是不可信的,經不起推敲。
在《品三國》成書之前,我查了《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會要》,《資治通鑑》,《漢晉春秋》等大量史料,這些正史所記載的史料可比小說可信多了。
可以說,文中大部分對三國人物形象的還原是屬實的,是客觀的,比如,對周瑜人物的評價,性度恢廓,器重頗大,雅量高致,在《三國志》就有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然,在書中,也加上我的一些個人猜測,推敲和想象,比如,對《三國演義》‘空城計’是否屬實的猜測,推敲,想象,這些,是屬於一家之言,難名有些疏漏,有疏漏的地方我接受大家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