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發展
第一,加快推進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進程。對外,截至2015年11月,我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西蘭、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我們要不斷加強自由貿易區的交流,拓寬與之合作的領域規模,深化與其合作的深度。同時,要加快步伐,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促進正在談判協商過程中的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進而爲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內,我國還要加快推進區域自貿區的開發建立。目前我國已設立上海、廣東、福建、天津4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隨着這些自貿區的發展成熟,必將爲境內自貿區的建立提供更多更好的參照經驗。
第二,積極擴大自由貿易區的開放度。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戰略以來,我國的經濟貿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作爲一個最新崛起的大國,我國在新經濟條件下必須不斷尋求與新興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建立起更深入的交流合作關係,並且在此過程中積極擴大自由貿易區的開放度。具體如下:一是監
管理念,包括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轉變,從貨物管理轉變爲企業管理,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二是貿易的開放度,要有與國際接軌的多元貿易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尤其是金融服務業;三是政策的開放度,在貿易結算、稅收優惠以及外匯政策等方面要更具優勢。以上海自貿區爲例,上海自貿試驗區核心目的在於通過試點,逐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口岸貿易、離岸自由貿易、服務貿易轉變(涉及離岸金融試點)等。未來,通過不斷擴大開放度,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爲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點和對接TPP、開展全球貿易合作的新平臺,後續最可能有的突破性政策或將包括在自由貿易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
第三,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國在新時代下,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爲重點,着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借鑑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隨着自貿區開放度的增加,我國
的對外貿易要逐漸朝着現代服務業靠攏,包括基礎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和公共性服務業等,要通過現代服務業帶動傳統的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拉動我國的經濟總量,不斷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以便實現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
第四,統籌規劃並完善政府內部機制。隨着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施行與中國經濟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國有企業進入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時期。而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局勢下提升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就必須理解和把握實施“走出去”戰略,分析國有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挑戰。通常,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考慮:首先,統籌規劃“走出去”戰略。一是加強謀劃,制定中國經濟全球戰略規劃;二是圍繞中心,國家政治外交積極爲經濟服務;三是積極主動,參與制定未來國際投資規則和標準;四是用好外儲,爲“走出去”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政府內部還要建立完善的“走出去”支撐體系。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改善:優化審批程序;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諮詢機制加強信息服務;強化協調機制;加強監督和風險防範預警。最後,着力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通常採取以下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二是加強人才交流。三是就地取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