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顯着性標誌之一。人類社會的秩序就是一片混亂狀態,暴亂、反叛等事情時常發生,一個有禮儀和法度的國家與一個沒有禮儀和法度的國家相比,境況是截然不同的,沒有禮儀和法度的國家,其社會秩序必然是混亂的,人們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秦東一直在重視禮儀,特別是朝堂之上的禮儀,嚴格的禮儀制度規範所有大臣、官員和軍事將領,讓他們知道在朝堂之上不能亂來,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是什麼話都可以說,也不是什麼話都不說,想說話要等別人說完了才能開口,說話之前要報告自己的身份官職和姓名等。
從大臣們和將軍們進入皇宮的那一刻開始,一路上各種注意事項和禮儀規範讓這些大臣們在進入議政殿之前就已經徹底沒有了脾氣了,甚至幾個年輕的將領都忍不住抱怨禮儀太過繁瑣,把自己的腰腿都弄疼了。
只可惜這幾個抱怨的將軍說的話被正好進入大殿的秦東聽見,秦東臉色一變冷冷道:“怎麼着,這麼點路就把你們都腰腿走疼了?是不是要朕允許你們騎着高頭大馬到這裡來?又或者找幾個轎伕用轎子把你們擡進殿來?巴爾罕,你說說,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巴爾罕正是剛纔抱怨的聲音最響亮的人,聽到秦東語氣不善,巴爾罕嚇得冷汗直流,慌忙下跪,其他幾個將領也都嚇得跟着跪下了,“陛下恕罪,末將等是第一次經歷這等莊嚴肅穆之事,一時間不習慣。才忍不住抱怨了幾句!”
朝會還沒開始,秦東就發了飈,這讓文武官員們大爲驚恐。文官中的巨頭之一費爾頓立即站出來行禮道:“陛下息怒,巴爾罕將軍等人性子挑脫。已經習慣了不被管束,這朝會禮儀如此森嚴,他們一時之間難以適應也是難免的,還請陛下看在他們是第一次犯錯的份上,暫且饒過他們這一次!”
其他官員們看見費爾頓求情了,也都同時求情,秦東神情嚴肅地看着這些文武官員們,怒氣衝衝大聲道:“你們知道羅馬帝國的官員們。包括最底層的平民百姓和奴隸都瞧不起我們的原因嗎?知道他們爲什麼說我們是野蠻人嗎?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我們的文明落後於他們,而文明落後也包括我們沒有自己的禮儀,禮儀就是規範個人的,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各種場合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着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爲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瞧瞧你們。一個個站得東倒西歪,這裡是朝堂之上,是胡人帝國最高權力決策機構所在地。不是街頭鬧市之中!”
秦東的話讓大殿內的官員們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身體,隊伍也站得整齊了,所有人在周圍太監的指點下整理了一番衣冠。
秦東看着滿意了說道:“文官站在左側,武官站在右側,以職位高低排序,職位越高距離朕越近,開始吧!”
衆文武官員們急忙按照秦東的話去做,所有人過了好一陣子才找到屬於自己站立的位置,經過這麼一番整頓。大殿上纔有點模樣了,這些人以前都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埃內克在位的時候,廷議都沒有什麼規矩。但現在卻截然不同了。
有了禮儀就有了尊卑,有了尊卑之後,社會秩序纔會穩定下來,人心纔會安定下來,否則的話人心不定,經常發生叛亂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有了禮儀就能讓禮儀深入人的血液之中,知道了尊卑有序就不會輕易發生叛亂。
“從此以後,朝會就按照這個順序排隊!”秦東總是滿意了,又道:“接下來朕先說一件事情,就是有關朝會的事情,以前我們都是實行的廷議制度,這是由部落氏族發展來的一種議事制度,由大單于召集軍政大臣們商議軍政大事,這種廷議也不是經常召開,只有重大事情纔會召開,在以前這種制度當然沒問題,各部族之間本來就沒有多少事情,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我帝國的疆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域版圖,各民族有數百個之多,人口近千萬,每日都有諸多事情需要處理,舊有的廷議制度已經不合適現在的實際情況,所以要制定出一個新的制度代替舊有的廷議制度,諸位有沒有什麼建議的?”
秦東說完後,文武大臣們都開始開動腦筋了。這個時期的交通不發達,最快的就是騎馬,而且這個時期的人口遠沒有後世那麼多,真正是地廣人稀,之前匈奴單于們召開廷議也是每割十天半月纔有一次,有時候甚至一個月都不見得召開一次廷議,所謂廷議,匈奴王庭的廷議其實與中國古代的朝議差不多,只不過不一定是在早上,而中國古代的朝議是定在早上的。
匈奴人的廷議制度就是有關一些重大政事和重大軍事決策等問題,大單于一般都會交還給大臣們商議討論,爭議很激烈,最後由大單于做最後的決斷,這與中國古代的朝議制度基本相同。朝議制度是指皇帝臨朝聽政與朝會日期的制度,對君主專制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制約作用的大小與皇帝個人的品質有關。
鍾暉站出來道:“啓稟陛下,臣認爲既然現在國家大了,政務繁多,因此廷議可以召開得更加頻繁,以前的大單于半個月召開一次廷議,現在陛下可以一日一次,或者三日一次都是可以的!”
衆人聽了鍾暉所說之後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說一日一次太頻繁了,有人則表示沒什麼關係,反正都是處理政務,見皇帝與不見皇帝都一樣,可有人就不太願意了,天天看見皇帝都得擔驚受怕的。
秦東聽了一陣之後大聲制止道:“好了,諸位的意思朕都明白了,從今以後,取消舊有的廷議制度,改爲朝會制度,朝會是什麼?臣子見皇帝就是朝,皇帝見臣子就是會,合稱朝會。朝會是皇帝與臣子共同處理政務的場合,這要形成一種制度,朕把朝會分爲兩種,一種是常朝,就是日常朝會,稱爲小朝會,並不是每天都召開,每隔五天召開一次,召開小朝會之前,各部大臣要將前幾日比較重要的公務整理出來拿到朝會上商討,先文後武,也就是說先處理政務,然後再處理軍務,在不召開朝會期間,如果各部遇到無法做主的政務,則寫成條陳送到朕這裡,由朕親自批閱,再發還給你們,由你們執行,每逢單日,朕要幾個主要大臣議政,如遇到緊急事件無法處理,各部大臣可以請求見朕陳述事情。另外一種是大朝會,是指皇帝在重大節日和大慶之日御正殿受羣臣朝賀!朝會要形成制度,就必須要有朝會的禮儀,鍾暉,以後由你負責帝國大小禮儀方面的事務!”
鍾暉行禮道:“是,陛下!”
秦東又道:“剛纔朕所說有關朝會制度的具體事項,諸位臣工都聽明白了嗎?”
所有文武官員行禮齊聲道:“臣等都明白了!”
“好,從明日開始便按照朕剛纔所說執行!”
“遵命!”
秦東所說的朝會制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漢代和漢代以前都有朝議制度,後來發展到了朝會制度,而秦東幾乎是將中國古代的朝會制度照搬了過來,朝會制度是中國古代獨有的制度,西方是沒有朝會制度的。
在朝會制度中,常朝是以議決軍國大事爲宗旨,發揮着“國家大事指揮棒”的重大作用,而大朝會則以彰顯國盛皇威、臣下表示盡忠、展示禮儀爲核心。常朝在各類朝會中舉行的頻率最高、意義最爲重大、內容最爲具體、作用最爲顯着。它發端與遠古時期的部落議事制度,初成語秦始皇在位期間,最早見於西漢宣帝親政後規定“每五日一上朝視事,永爲定式”的詔令。
朝會是封建秩序正常運作的樞紐所在。因此,朝會制度通行於各級封建共同體,在封建治理架構中,君臣朝會具有雙重的共治意味:首先,君臣共同治理邦國的公共事務。其次,臣服於同一個君的臣們共同治理邦國共同事務。前者體現了封建的君臣關係之相互性,後者則是維護封建的共同體之凝聚力所必需的。朝會不僅保證封建治理的理性,也維持君臣關係之穩定性和凝聚力。封建制下,臣的權威、財富、地位等有價值的事物並非來自君單方面的賜予,而來自雙方的契約。臣獨立地經營自己的田邑,獨立地獲得收入,而並不仰賴於君。這意味着,臣始終有疏離君的傾向。君召集其臣定期聚會,可增強君臣的聯繫。因此,對臣來說,參加朝會是禮法上的義務。如果有臣子敢於逃避朝會,意味着君之權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