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不回

朕終究還是錯失了他們。

就如前世時,朕亦終是無力挽回那傾覆的江山。

衛姝的眸光聚攏,再度望向掌中那輕霧般透明的薄絹。

此乃她此際唯一在握之物,而前路迢遙,或許便連這一封密信,也會在不知什麼時候從她的指縫間滑落。

一如她曾經到手卻又遺落的大好河山。

朕好恨!

一股濃重的戾氣倏然涌上心頭,衛姝目色微赤,齒關咬出“格格”聲,彷彿有什麼東西在心底深處灼燒,耳畔亦似有竊竊私語迴響。

但一息之後,她腦中忽又一清,忙閉目斂息,將那股莫名而來的殺氣壓了下去。

許是奔雷谷大開殺戒之故,煉血神功的遺害,如今正自顯現。

除時常心懷戾氣之外,衛姝的耳竅最近也被上浮的血氣阻塞了一部分,若是不提上一口真氣,便無法施展聽風辨位之能。

這還只是煉血三重境,待五重境後,五感會變得越發遲鈍,再往後更會及於腦部諸穴,瘋狂混沌妄譫等等症侯逐一顯現,直至成爲只知殺戮的怪物。

爲免失控,衛姝眼下又換回了更加穩妥的藥浴,煉血神功雖沒放下,卻也是儘量少練,而即便如此,她亦須時刻加以警醒才成。

斂定心神後,她將密信原路收好,低眉端詳着手中的紅鯉錦囊,心底思緒不斷。

這錦囊暗藏着一道機關,衛姝也是在抵達贊皇縣後,方纔悟出門道,取出信來。

而一俟察知此乃長鋒營密件,且還是在臨近金、宋兩國邊境的真定縣被人塞上馬車,衛姝便即斷定,此信必定關乎兩國軍政要事,而那名老乞兒,很可能便是那個姓孫的潛伏宋諜。

他將如此重要的信件拋上程家馬車,可見其時情形危急,不得不倉促轉移密信。

時至今日,衛姝亦未發現宋諜留下的接頭記號,更無人前來收取這封密信,只怕這支宋諜小隊已被連根剷除,出手的很可能便是宇文宏等人。

這羣江湖敗類意圖截取宋諜密信,幾可斷定爲長鋒營之敵,亦是大宋之敵。

此外,他們還敢設陷截殺官眷車馬,可知其背後勢力想必不小,那幕後之人多半便在朝堂。

這並非衛姝胡亂猜測,而是她前世生逢諸侯爭霸、羣雄逐鹿的亂世,有史可鑑,亦曾親歷。便如她的故國於一夕之間覆滅,也是禍起於內、弊在朝堂。

是故,衛姝堅信此密信所涉,必與大宋朝堂某些人的利益乃至於生死相關,使得他們不惜收買江湖豪強,幹下這等殘殺無辜的勾當。

“咿呀——”,門戶開合之聲忽起,滿院寂靜立時散去。

衛姝忙收起錦囊,合上窗扇,轉身回至案邊。

飯時將至,許是送飯的小廝來了。

她這廂尚未坐定,窗外便傳來了一道低柔的語聲:“東西都備齊了,姑娘可要瞧一瞧。”

卻是姜氏在說話。

衛姝聞言,忙提聲道:“夫人請進來罷。”

姜氏應了一聲,推開屋門,徐步走進屋中。

她手裡提着個挺大的包袱,身上穿着隨常細布柳花裙,衣衫簡致,面上亦未施脂粉,瞧來比先時清減了些,精神頭卻還不錯。

衛姝笑着延她入了座,又倒了盞粗茶予她,姜氏也沒客氣,擱下包袱接過茶碗先飲了一口,方纔笑道:

“前幾日連着下雨,天黑得也早,那針線娘子略遲了兩日,我想着姑娘橫豎也要歇足了纔好,且那針線娘子也是難得尋來的,便也由得她了。”

一壁說話,她一壁打開包袱皮,將包袱往衛姝的面前推了推:“姑娘比一比,看可合身不?”

包袱里正是兩套男裝,一青一玄,皆是用的上好江南細布,襟袖處鑲着綢邊,上繡着竹紋並雲紋,不止剪裁合體,繡工亦屬上佳。

衛姝將衣袍拿起來略試了一下,便點頭道:“這便成了。”

她已與姜氏定下了後日啓程,屆時她會改作男裝,護送“母親和妹妹回京探親”。

“夫人可想好了,當真不回太原府麼?”收起衣物後,衛姝便又坐回案邊,目注着姜氏問道。

姜氏眉心微攏,面上現出了一絲憂慮,緩聲道:“這半個月來,我天天都在想這事兒,還是覺着……不回得好,便這般直接上京就是。”

她說話的聲音略有些低沉,語意卻極堅,停了片刻後,又苦笑道:“我再是個不肖女,也不能將禍事往家中引。只如此一來,卻要苦了姑娘,千里相送,實屬不易。”

衛姝擺手而笑:“夫人深明大義,實乃女中豪傑,在下自願護夫人一家周全。”

事實上,單憑姜氏不肯回孃家而是直接回京一事,便已表明她是個心有成算之人,並非那些無知之婦。

蒼巖山那驚魂一日,實是慘烈至極,一行人近乎死絕,若換作尋常深宅女子,遭此鉅變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必定是回到親人身邊,尋求保護與安慰。

而姜氏卻顯然比她們想得更深,也看得更遠。

她知曉那紅鯉囊已與她母女兩個綁在了一處,她們走到哪裡,便意味着此物在哪裡。

無論這錦囊是否真在她們手中。

也無論她們是否真的知曉並看過裡頭的密信。

自紅鯉囊被拋上車那一刻起,她們與這封密信的牽扯,便再也無法斬斷。

此乃死局。

而破局之法只有一個,便是——將這封信交予當交之人。

唯其如此,那幕後者纔會死心,而姜氏母女的存在也纔會從“事關生死”變成“無足輕重”。

這實則亦是禍水東引之法,只是,那最終得禍者(長鋒營)完全自知自覺,而非姜氏這般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平白受此牽連,更險些喪命。

此外,在蒼巖山時,福生臨死前的苦苦哀求,姜氏在車中聽得清楚,就此知曉他已被兇徒買通。

有此前提,便不難推算出宇文宏等人對姜氏瞭若指掌,說不定在太原府早埋下伏兵,專等着姜氏自投羅網,此時回去,實爲不智。

於是,衛姝在逃出蒼巖山後提議轉往贊皇縣,姜氏一口便應下了。

第24章 逐月第17章 波及第4章 烏鏑第130章 死局第186章 逼問第8章 七殺第204章 不回第38章 思慮第50章 鄉音第137章 太子第175章 閒棋第161章 青衫第141章 青箋第195章 雷霆第115章 潛淵第135章 胃口第35章 睹物第52章 召見第260章 唸經第41章 微醺第19章 承暉第38章 思慮第80章 無腸第18章 可疑第62章 午時第222章 女屍第127章 講價第150章 疑問第111章 蓮兒第178章 斷崖第91章 援手第179章 一箭第250章 源頭第216章 配合第251章 失態第227章 潛行第80章 無腸第105章 草廬第55章 四重第31章 削辮第20章 千年第172章 飄搖第229章 特使第76章 同夥?第231章 歸還第246章 借書第50章 鄉音第229章 特使第147章 烙鐵第83章 踏青第146章 溫柔第192章 未忘第20章 千年第159章 提醒第119章 信使第50章 鄉音第138章 修史第77章 阿蘭第61章 勁敵第95章 動機第236章 交換第12章 美人第254章 聯姻第227章 潛行第56章 篤定第27章 頭羊第122章 涼亭第172章 飄搖第173章 騎虎第236章 交換第83章 踏青第116章 寬厚第130章 死局第108章 挑明第172章 飄搖第138章 修史第219章 試探第29章 五甲第123章 大俠第115章 潛淵第82章 乾股第163章 寒星第105章 草廬第198章 紅鯉第30章 移禍第141章 青箋第55章 四重第232章 詢問第206章 白石第30章 移禍第255章 字者第71章 孤樓第219章 試探第42章 朱門第75章 空院第88章 香殺第214章 交鋒第84章 歸鄉第12章 美人第45章 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