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秦師姐釋義道行 韋和尚怒闖佛寺

嚴白鳳曾道,玄光即是心光,天地陰陽之光。

教他仗義行事,或有所得。

實有幾分晦澀難明,並非是不願講清楚,但正如嚴白鳳所說,有些東西,如無明悟,便是講了也難明白。

如今陸玄念及嚴白鳳叫他多行仗義之事,今番見了韋馱和尚,倒是有所了悟。

說是仗義,不若說是隨心。

旁人如何暫不好說,但韋馱和尚行事隨心,全憑本來性情,佛門修心燈,他境界比之陸玄高遠,早已有此道行。

是否可以說,所謂練就玄光,便是順遂本性,才能所得?

“是也不是。”

秦韻聞言卻道:“這玄光修行,確與修心有關,只是這‘心’字所含卻廣。世人謂修者必有道行之分,何爲道行?境界、法力而已,玄光便是一層境界,如是突破這玄光之境界,只漲神通法力,卻不增道行,這境界卻也沒必要劃分。”

“修行所謂道行,有道力與法力之分,法力只需積累,便是無有境界,你也能按部就班修行,譬如那山中異類,但凡生了靈智,少說都有上百年性命,它等修持法力,時日越久,法力越深,能活的年頭也就越長,但那卻不能說這異類便有了數百年的道行,只能說是有了數百年的功行。”

“反之如是境界到了,對天地有了足夠領悟,道力一就,法力也是水到渠成,如此才能說是漲了道行。”

“其中分別之處,你卻也要懂得。所以你要突破玄光境界,說是修心,不如說修道力。那乾坤清濁二氣,在天地之間,陰陽變動之中。你要凝這二氣,以心眼觀量天地事物變化,漲了道力,玄光凝聚自然水到渠成。”

秦韻一番言講,還是有些雲裡霧裡。

只讓陸玄對修行之中,關於道行的瞭解深了幾分。

到底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看秦韻模樣,說到這地步,已經是頗費了一些心思了,陸玄不好再做強求。

不過他大體也有幾分領會,若想採煉那乾坤清濁二氣,似乎要參透事物變化規律,須得對此有幾分收穫,才能練就玄光。

記下這些,陸玄暫且也按下心思,此時還需處理那些番僧之事,卻也不好太過耗費時間在琢磨這件事情之上。

“你那道友倒是性情倒是直率得很,如今卻去了榆元寺找那些番僧麻煩,還不知何等結果,好歹他也是因我一番話才如此行事,還需看顧一二,免生意外。”

秦韻見陸玄回過神來,說道。

陸玄點頭,他雖沉思,方纔卻也聽得了韋馱和尚言語。

於是二人便靠近那榆元寺,小心尋了一處地方,觀摩寺中情況。

這榆元寺周遭,有一處佛塔,正好可以看到寺內景象,此前陸玄也曾藉着這佛塔觀量內中情況,只是未有什麼發現,如今韋馱和尚尋上門去,他二人不好顯身,倒也能借着這佛塔探尋一二。

上得佛塔,隱去身形,果見韋馱和尚闖入了榆元寺中。

韋馱與了塵本是被人攔在門外的,只是他混不吝的性格,哪裡在意這些,強闖了進去。

“這寺中是哪個主事?同是佛門中人,自有幾分情誼,此地便是佛祖寄身之所,僧人路過,也得收留,與個方便。如何我要在這寺中掛單,你這寺中僧人卻要攔阻?”

韋馱也是心寬,闖入寺中,便大喇喇呼喝起來,渾然不在意旁人如何看待。

這寺中除去那些番僧,本也有幾個火工僧人,俗家子弟,原先這榆元寺方丈被那些雪域番僧逼走後,他們並未隨着離開,所以這寺中倒也不止那十數番僧。

只是番僧來後,他們卻也過得不甚自在,多有拘謹,因爲這些番僧可不和善,如是一個做的不好,便會被趕出寺去。

他們靠着榆元寺生存,如是失了此地活計,卻也沒有一處如同這寺中一般輕鬆討活的去處。

所以行事多爲小心,如今見了韋馱和尚與了塵闖入寺中,稍作攔阻之後,也不敢再上前去管了,只互相看着,退到了一旁。

韋馱這一番動靜着實也是不小,這寺中十數番僧,除卻外出去那施浪部貴族家中講法,親近關係的,也還有那麼五六個留在寺中。

是以不多時,就有一名番僧行至了院中。

見得韋馱,又問了四下僧人,清楚事情來由,有些詫異,道:“你這頭陀,哪裡來得?這榆元寺可不是尋常寺廟,沒有地方供你掛單,看你也是我佛門中人,此番且不與你計較,速速離去。”

前來處理事情的這名番僧,倒也有幾分修爲,不過境界不高,一身氣息尚且不比陸玄元胎初成的時候,只是行動之間還算利落,肉身想是有些門道。

他自也看不出韋馱修爲,只見了了塵有些武藝,卻是先天未成,也不甚在意,以爲二人不知因果,誤闖了榆元寺。

“不是尋常寺廟?你這番僧倒與我細細說說,這寺廟哪裡不尋常了?”

韋馱聞言,銅鈴一般的眼目一瞪,腳上一踏,倏忽間便捏住了那名番僧的衣襟。

將其提溜起來。

俯視看去,彷彿怒目金剛,倒是把那名番僧震懾了一番。

那番僧恍惚一會兒,纔回過神來,忙朝韋馱推去,只是打在韋馱胸口,卻彷彿錘在了一座山丘之上,半點不見功效,反倒是自家手臂被震得麻木。

當即明白過來,韋馱只怕也不是凡類。

“這位長老,同是佛門中人,怎好失了和氣,我這弟子不甚曉事,佛法修爲不至,有些失了禮數,還望見諒纔是,來來來,難得遇見長老這等高人,還請入內一敘,共談佛法纔好。”

這番僧正驚神間,忽然後頭佛殿之中,走出了一名老僧。

那老僧身披紅袍,頭戴一頂黃色班霞帽、極高極瘦、身形猶似竹杆一般,面容枯瘦,彷彿一隻禿鷲。

倒是眸中頗有神采,精神奕奕。

了塵雖然也瘦,但顯得較爲輕飄,與俗世老者並無多大不同,但這老僧,雖然高瘦,卻給人一種難言的壓迫力。

只憑此一觀,便知不是俗類。

陸玄與秦韻隱在佛塔之上,見得這老僧出現,相覷一眼,更加小心的按下了自身氣息。

這幾日他們盯着榆元寺,卻從未見過這名老僧,顯然在這些雪域番僧之中,地位不俗。

“哦?你這和尚,倒有幾分意思,可是這寺中主事?”

韋馱轉頭看去。

剛纔那一章二百八十二、元神一百四十九、黃山虎九、九江行脈水經注三百七十、鬥木獬三百六十五、寒潭五十九、煉劍寶訣破戒刀三十六、濁黃一氣散魂光三百八十五、顧慮二百八十三、打馬便走三百六十八、剿匪一百三十一、胎藏陣變化無方 陸道人如魚得水二十八、江山代有人才出十三、福連鄉梓今方始三百一十六、都天烈火旗十二、尊賢敬長總無錯一百五十、法事十四、一步一行爲正途三百一十、再相見一百三十九、定靜七十二、廣休相請清泉寺三百九十、癡愚二百三十四、有燭部落五十五、雅院亭角一枝梅三百一十五、說笑二百一十三、靈蛇三十四、物非凡物何求索二百六十八、妖魔一百六十三、王友直四百一十四、老悶葫蘆二百四十六、綠漪二百七十五、大荒仙子三百零六、泉眼一百二十九、黎羅山月雲師太 中和寺鬥劍之日三百一十二、仙府出世三百四十九、門戶三百九十、癡愚四十九、人生如戲難堪透九十八、峨眉山下,福雲小棧三百六十六、交付八十二、威遠鏢局,俏麗雙姝三百一十九、迴歸故地一百零七、雲峽失劍,龜蛇內丹二百二十七、金庭玉柱三百、南海之濱五十二、乍聞修行千般法九十二、入江陵玉真幻術二百八十二、速來受死!二百零七、惡人自有惡人磨一百三十一、胎藏陣變化無方 陸道人如魚得水二百零一、熟人二百四十九、門人七十、祖孫同往峨眉去七十六、頭陀肚大,洞中藏馬一百五十、法事第一百二十六、秦師姐迴轉哀牢 陸道人巧救嬰兒二百六十八、妖魔二百九十一、不識一百八十、陳止二百四十六、綠漪一百三十四、狐耳十四、一步一行爲正途八十八、誰爲教主,玉真娘娘二百五十四、人世恩怨多煩擾二百一十三、靈蛇三百二十九、七星非七星二百二十九、裹素洲二百九十七、法門一百九十九、蘇遊一百一十六、見巽風煉魔寶劍 引來客神風上人三百六十九、石堅三百八十五、顧慮三百三十一、陰陽變動之機二百四十一、同道二百三十一、元磁極光十五、舊事難提潯陽會三百二十九、七星非七星四百一十、元元師太一、經年甲子倏忽過二百八十三、打馬便走八十八、誰爲教主,玉真娘娘二十七、身雖老朽亦需行一百二十一、說故舊老僧了塵 道修行魔也非魔一百六十五、弘德八年二百三十二、海船二十五、紛至沓來波瀾起二百二十三、流兇四族四百零六、雲鼎山四十、垂首長誦度人經三百六十、山中修行不記年二百六十五、思玄亦老二百八十七、聰慧二百零八、魔佛二百三十二、海船三百一十九、迴歸故地一百五十九、黿神二百零二、重逢三百一十一、敘舊四百一十三:玄天蕩魔七十八、韋和尚頑童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