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那佩閱讀速度不快,畢竟《芝加哥論壇報》的小說板塊日漸呈現出頹勢,已全部交給副主編處理,他從業那麼多年,審小說稿的次數屈指可數。
新聞稿和小說稿,瀏覽技巧上區別挺大。
兩三萬字的內容,耗時快一小時。
艾迪不放棄自身、追逐自由是令人神往,可更讓他印象深刻的圖書館的老布,數十年的監獄生涯,已讓他被同化成爲牆的磚瓦。還有那句讓波那佩心中會默默唸叨的話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兩三萬字,居然就能描寫出七八個性格立體的角色,主角艾迪,重獲希望的瑞德,被體制化馴化的老布,喜歡用華夏哲學家名佔便宜的庫倫,喜歡收藏錢幣的羅伯特……”波那佩讚揚,可以理解爲何會這麼火爆。
顧陸當前寫作能力還不錯,至少進行少量修改不說更亮眼,也不會拖後腿。拿這篇小說來說,小說原版沒有老布放出去自殺的劇情。顧陸感覺電影版的這段劇情改編非常好,直接加上。
老人與海的結尾,老人疲憊睡去,話鋒一轉——“老人正夢見獅子”。這結尾讓讀者感慨萬千,同時老布的結局也是類似的處理手法。
只是顧陸也很有逼數,從未想過要搞一部自己的作品。有金手指不用,是不道德的。
“是我對不起這篇文章啊,如果當時能夠冷靜點看完它,或許結果會很不同。”
他本想上推特分享,也是習慣,波那佩平日愛分享美景、美食以及美文。可一想到推文發出去後公衆的反饋……波那佩就頓住。
圈內都知道自己被調走正是因爲《肖申克的救贖》,再分享不就是認輸了?
“發現自己錯誤很簡單,但要推翻自己的言論太難了。”至少波那佩辦不到,所以手機上一點點刪掉正在輸入框中閃爍的字母。
波那佩在推特的關鍵詞搜索了一番,彈出有關#肖申克的救贖#最熱的推文。
發文者,波那佩還認識。
溫頓·亞科裡:[#肖申克的救贖#很抱歉,以這種方式認識華夏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laotze。]
溫頓·亞科裡:[我想成爲世界的laotze。]
溫頓·亞科裡:[@華夏駐美大使館_能否推薦有關laotze的作品,我想知道得更多。]
亞科裡是阿美莉卡華爾街大亨,以喜歡鍼砭時事和大嘴巴而聞名,主業是地產和房產。
最厲害的戰績是——某次“烏黑金貴”事件中他居然唱反調,逆大流而上,被媒體好一噴,甚至說揹負了好多官司。即便如此,他亞科裡,依舊沒掉下鍵仙之境。
“往往看上去很瘋癲,又混得很好,甚至讓人懷疑,爲何這種瘋子是百萬富翁的人,且非常聰明。溫頓就是典型。”波那佩不由說,“他可是時鏡集團的大股東之一啊。”
時鏡集團是《洛杉磯時報》的控股公司。故此,別看溫頓連發三條,看起來像是觀看了報刊連載的作品,突發奇想,實則起到不少宣傳效果。
從三條推文下的留言就能管中窺豹。
“這有這麼精彩嗎?看不少推文說,是2019年年度最精彩的文章。”“難以相信,華夏作家中居然有這樣的天才?!”“華夏不是很落後嗎?封閉的國家,會出現厲害的哲學家?不知道昨天的洛杉磯時報在什麼地方可以買到。”等等討論。
波那佩的表情是——9012年了,爲何還有國人對東方大國有刻板印象?
算了,無所謂,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新聞人,沒義務做這些事。
只是從這些留言能側面得出一個結論,溫頓在利用華夏作家顧陸作爲他的宣傳噱頭,《肖申克的救贖》好到讓毫無名氣的華夏作家,能成爲噱頭的地步!
明明伴隨時間過去,熱度應當衰落,洛杉磯時報都更新兩輪了,可作品的熱度不按照常理來。
互聯網出現很多鏈接——導向洛杉磯時報官網。大多數年輕人就不看報,這點國內外一致。
可是年輕人好奇心重啊,瞧見許多報紙、文學評論家以及大亨,都在誇,抱着“讓我看看是怎麼個事兒”“小說多自由”等心思,反正網上能瞧見電子版,很簡單。
由此,熱度進一步擴散。
《洛杉磯時報》捆綁肖申克的救贖,在互聯網上被提及的次數暴增,以及官網的點擊率更是多了一位數!
是不是聽上去特別駭人?其實這和傳統媒體弱勢,平臺大行其道有關——想想現在看新聞,要麼是APP推送,要麼點開抖音快手等網站。美利堅也差不多。
“爲什麼都三天了,洛杉磯時報上依舊沒這個華夏作家的新作品?先生,難道你要親自坐飛機去華夏,當面談嗎?請問到華夏了嗎?”溫頓作爲大股東,即便不參與公司日常管理,但重要決策肯定是要參與的。
他此刻正和洛杉磯時報主編——外號“放大鏡”的男人,坐在一起聊天。放大鏡的意思是審稿非常厲害,供稿人的文中哪怕只有一丁點問題都會被揪出來。
放大鏡主編馬上回應,“先生,我們向顧先生的代理人湯姆(姚小駒)交流了,顧先生沒靈感,我……”
“靈感?”溫頓都快氣笑了。
覺察到對方嘲諷的笑容,放大鏡主編感覺自己的專業性受到侮辱。
他立刻說,“亞科裡先生並不瞭解創作,顧能寫出《肖申克的救贖》,並非是新人作家,顧在亞洲早已永遠很大的名氣,這種作家,如果對文章不滿意,肯定是不會發出來的。”
“湯姆的回覆是儘量在一週以內,如果亞科裡先生對我的工作有意見,請去找斯特勞先生。”放大鏡主編說。
是合格的主編,但不是合格的商人,難怪做了那麼多年的老三,現在還是老三,給你機會不中用啊。溫頓平息怒氣,洛杉磯時報需要這類半廢半寶的人。
“我確實不懂文學創作,但你也不懂人性,創作這東西就是驅動力不夠而已。現在他人氣正盛,你要告訴他,我們有相同的利益。同時給錢,把下一篇的稿費開到最高,讓《洛杉磯時報》能夠最快兌現肖申克的人氣纔是關鍵。”
肯定的,下期報紙如果有《肖申克的救贖》作家新作新連載,銷量和關注度肯定會飆升。
屆時熱度超過第二名和第一名《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即便不持久,可報刊的影響力本就是一次次疊加累積起來的。
“最高的稿酬?那是詹姆斯·帕特森創造的一個單詞2.1美金?!”放大鏡主編被大手筆震撼。
前面科普過,普遍作家在報紙上連載價格是0.35-0.7美金。超1單詞就是美利堅的超一線作家,如同帕特森,他的亞力克斯·克勞斯探案系列在美利堅認知度非常高,甚至可以說家喻戶曉。
“五萬字才10萬美金,這和報社獲得的利益不值得比較。我們報社只要下一部作品,是不是好作品無所謂。也沒有作家的作品都是佳作。”溫頓說,末了還補充,“中間隔着一個人,誠意就會減弱。”
放大鏡主編不贊同這種做法,他認爲如果給作家更多時間,說不定“顧陸+洛杉磯時報”能成爲一個品牌。
通話的最後,溫頓還帶着陰陽意味留下一句:“你真的可以買機票去華夏,看着作家創作,如果寫出來作品,再給飯吃。相信很懂文學創作的穆絲先生肯定能辦到。”
再等一週?黃花菜都涼了。
哪怕當前因爲越來越多美利堅網友圍觀,也很難火過五日。
放大鏡主編也聽明白陰陽之下的含義,他再度打電話給湯姆。無論如何,先要到作家的聯繫方式吧。
“我沒有這種天分,包容你……”手機鈴聲響了。不知道爲什麼,咕嚕大王聽很喪很EMO的歌曲,就感覺很熱很燃——哪怕是舔狗歌曲《信仰》也燃。
難不成不是曲中人,聽什麼都燃?
言歸正傳,咕嚕大王接通電話。
“好的好的,肯定記得。”
三言兩語後掛斷,以顧陸的性格,很難和人煲電話粥。
放下手機,順勢起身伸個懶腰,骨節卡巴作響,不知道是腰間的哪段骨頭,顧陸十指交叉,活動了一番。
事情肯定要分輕重緩急,好比他就把校內活動排在末尾。剛纔就在進行文抄,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還是別放過進軍美利堅。
他選擇了《黑鏡》中應該是討論度最好的作品。
重新坐下,還有三千字就收尾了,距離六點還有一個多小時,時間肯定來得及。
剛纔電話來自逆子賈須,擔心顧陸忘記時間所以特地打電話來,提醒別忘記下午的聯誼。
聯誼,簡單點是以宿舍爲單位的交朋友,普通情況是大一大二會組織。本次聯誼也來自大一新生,之所以會叫上顧陸,是大一新生求爹爹告奶奶想見一見傳說中的“神人”,才特意來邀請顧陸。
“聯誼,聯誼!我上了這麼多年大學,居然都沒去過聯誼。”顧陸感覺這一波聯誼,必定會觸發金手指,所以答應了。
另一層原因是,“我這也算是抓住了青春的尾巴?”
上一輩子顧陸沒上過高中,當然就更不可能上大學。前世和洞穴裡的哥布林一般,偷窺着網友們大學時期的校園生活。
高中和初中是挺有意思的,留下不少回憶,但更多是當旁觀者。可眼看大學還有一年就要畢業,顧陸還是有點不甘心。
反正也要嘗試沒試過的經歷,就再試試。
難道年齡一旦脫離幼稚,就不會再有青春了嗎?那豈不是說,早熟的孩子,擁有的青春更短?顧陸並不想認同這個觀點。
沒一會兒,房間內又響起了噼裡啪啦的敲擊聲。
顧陸不知道,本來將會遭受外國主編的催稿,只不過被姚小駒阻攔了……
肖申克的救贖在洛杉磯時報刊登的第三天,#I want to be laotze#登上了熱搜。
某一句話的流行,會非常巧合,當前這話在推特上存在感挺強的。
“laotze的思想主張似乎是順應自然,任何人都不應該干涉自然和國家的運轉。是不是類似薩克斯休克療法?”
“聽說laotze最厲害的理論是越弱小的卻越是強大,任何事都有兩面性,需要辯論來看待。”
“這個有點像黑格爾的辨證思維吧?laotze是十八世紀的人嗎?”
等等。
有一部分讀者,讀完小說,討論的關注點跑偏了。就怎麼說呢,犯賤的角色,挺吸引讀者,特別在監獄這種高壓環境中。
甚至好網友還先要進一步的瞭解……
華夏駐美大使館的推特官方賬號是“Chinese Embassy in US”。
上一條發的推文是:全球#熊貓夥伴(#GPP) 2019今天在#成都拉開帷幕!會前,“全球熊貓夥伴”探索了成都高新區……
畢竟華夏有熊貓外交這一說,每年都會找來二十多個國家合作,養育大熊貓。身爲外交戰略之一,大使館肯定會轉發。
當下收到許多私信以及很多艾特消息的駐美大使館也充滿困惑。
爲什麼突然間互聯網就對老子這麼感興趣?要知道,美利堅有數十所孔子學院,大把資金,可Confucius(孔子)從未在推特上被如此多網友討論。
具體情況非常好查詢,原因就是來自華夏作家顧陸的一個短篇。
真相——也太像營銷號的新聞了吧!
經過再三確認,甚至將過程都摸得一清二楚,工作人員們才願意相信。
“難不成真的是老子的名字方便成爲熱梗嗎?”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在瞭解到事情來龍去脈之後,忍不住嘀咕。
老子,或許是名字佔便宜,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吸引力,讓更多美利堅人願意“停留”,乃至於花費更多時間去了解。
就像給賬戶發私信詢問具體生平的美國網友。
李大使張口,剛想說點什麼,秘書就查詢到了一些資料。
“顧陸專家是我們國家核心智庫的專家。”秘書說。
即便是國家的專家,出手也太強橫。
“顧陸老師一個人的傳播強度,頂一個部門。”李大使感慨,“舞臺已經搭建了,我們必須要跟上。”
吩咐下一些事,首先發消息,給美利堅好奇的網友們介紹一番老子。同時立刻準備開展線下關於介紹老子著作的活動。
最後,李大師說:“以我們使館的名義,給大外交智庫發送一份感謝信,感謝智庫專家爲海外文化宣傳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