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上)

“行天靈鼓上真符”確實很有意思。

天垣本命金符十三符法脈絡,唯有“行天靈鼓上真符”獨門獨戶,只此一家,獨佔一脈。

但此符又不只是一個“有意思”就能形容得盡的。

其位列誅邪一系,前接五方星隕殺印、九元五帝內攝雷印;後連九五叱雷法、上洞真霄辰光感應神雷,貫通兩脈,化育神通。

所成者,雷君是也。

五器四神中的“四神”,亦即四種神通法相,包括神將、靈官、雷君和天師。

這個順序,無關威能高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過,常規來講,後兩者,亦即雷君和天師,要比靈官、神將的評價更高一籌。

天師之妙,在於“中樞”,一旦“五器四神”結成法陣,天師居於中央,統籌調度,是靈性所鍾。便是神將執法劍,靈官執帝鍾,神通化合,也遠遠不及。

雷君之高,則在於純粹的威能。

行天靈鼓敲響,上合星樞,震動五方,掌控雷印,代執天刑,若能應機而發,順承天心,自有天地法則意志傾注,真能夠機緣巧合,甚至可能從本屬於小神通的層次,一路提升到無上神通!

便如此刻。

隨天鼓擂響,翻卷的劫雲陰霾,無盡的雷鳴電閃,都歸入一定法度掌控之內。

在其核心,也就是雷池之中,亦就在金剛魔俑身後,電漿拔起,形若水銀,聚攏塑形,依稀見得身形面目,又隨靈光流轉變化,塗就顏色,成就一具法相。

其頭面威猛,雙眸似開似閉,頂戴高冠,身披大紅之袍,上織紫青之紋,又有雷圖雲篆,身下乘墨麒麟,腦後圓光如輪,其中有三座燈盞,燃燒的不是火光,而是雷霆光焰。

隨着雷君法相現身,掌控法度更是嚴整,已經瀕臨崩潰的雷池,霎時間波平如鏡,億萬雷火,便在“水面”之下,遊走如靈魚,積蘊着更恐怖的張力。

法相一現,自成界域。

這本不是“雷君”天生便有的,但在此情境之下,威能便有不同。其實也就是轉移天刑權柄,理論上,劫雲周覆之地,便是界域所及。

裡面當然要有一個過程,具體是要看用符之人的修行境界,還有把握樞機的能耐。

強者則速,範圍則廣;

弱者則慢,範圍則狹。

掌控“天刑權柄”不容易,就算是朱太乙復生,要使“雷君法相”控制千里以上、萬里以下的劫雲範圍,也要花上小半刻鐘好好梳理。

但餘慈又有不同。

因爲這一刻,他那具分身已經電射而回,帶着他的核心念頭,直接撞入雷君法相之中。

這是以分神之法合以符法靈機,任何一個符修恐怕也不會做出這種捨本逐末的事來,但如今餘慈只一具分身在,並無本體牽累,倒是最恰切不過。

他的修爲境界不說,認知層次已經踏上了真實之域,對天人九法有了一定的把握,更別提還要寶蘊在旁,與天地法則意志“暗通消息”——多管齊下,權柄移交之速,遠超常理。

也就是一個呼吸的時間……

前方金剛魔俑從暴怒如狂的情緒中醒覺,猛然轉身,發力便撲。

不能說它反應不及時,然而此時它面對的,已經不是尋常的法相、尋常的神通!

雷君法相穩居於黑麒麟背上,腦後圓光輪轉,三盞雷焰燈變化位置,燈火搖曳,異相便生。

雷池之上,電光之間,細密波紋暗生,層疊如鱗甲,隨即延伸變化,擺盪如活物,轉瞬之間,竟是有天龍之形化現,張口作嘯,雷音轟鳴。

萬千天雷,飛落如雨,轉眼將金剛魔俑淹沒。

雷霆本身的殺傷倒在其次,剛剛天劫最狂暴時的雷霆海洋,不也沒把金剛魔俑怎麼樣嗎?

可此時迸發的雷霆,已不再是自然雷火,而是運轉靈機,主天刑殺伐之力,再以九五叱雷法的法門,將其運化出來。

九五叱雷法、九元五帝內攝雷印、上洞真霄辰光感應神雷,爲諸天飛星、天垣本命金符中的三大雷法,便應在雷君法相腦後這三盞雷燈之上。

九五叱雷法所發雷霆,爲陽剛之極,震動萬物,專破道基根本。

金剛魔俑身屬異類外道,沒有道基可言,但其體內還藏着一頭天外劫魔。

這倒黴催的,先後在玄黃刺殺以及隨後的雷霆海洋中遭受重創,只能縮在魔俑中樞之地苟延殘喘,可該來的劫數,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九五叱雷法的穿透力,焉是自然雷火可比?

一輪轟擊之上,這頭天外劫魔便給催化成煙,一舉滅殺。

金剛魔俑雖然不用天魔控制,也是當之無愧的強者,但機變總有不足,天外劫魔爲其靈智所繫,一旦滅去,不可避免就是一滯。

此時,這個丈二魔物已經硬頂着萬千雷火,衝到了距離雷君法相只有七八步遠的位置,以其長臂而言,可說是觸手可及。

然而就是這要命的一滯,雷君法相腦後圓光中,又一盞燈祭起。

雷霆再生,然而灼灼雷光不是外爍,而是內收,聚而有核,形若法印,當頭便落,端端正正印在金剛魔俑頂門。

其印徑不過四五分,相對金剛魔俑,小巧得很,然而印在頂門,便有可怖的靈壓集束雷火,直透進去,便如同生着鐵勾倒刺的鎖鏈,勾心拿肺;又彷彿是劃界的高牆,將原本渾然一體的氣機分割包圍,難越雷池一步!

九元五帝內攝雷印,人常以“氣象萬千”形容,便是說它在雷法運用上靈動自如,又極具威儀氣魄,最適合因勢利導,鎮壓控制。

此一雷法,對用符者的要求也是最高。其威能之大小,全在用符者的雷法造詣上。當年餘慈通神境界時,就能運使上洞真霄辰光感應神雷,但無論如何也別想動這道靈符的主意,否則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當然,現在情況自是不同。

純論力量,就算雷君法相顯化,比之金剛魔俑,也是遠遠不如;而到了這個境界,金剛魔俑也可說是真正的不壞不死不滅之身,想要短時間內將其斬殺,難度太高。

可這不代表餘慈沒有辦法。

連續兩路雷法轟下,先斷其靈智,又封其根基,金剛魔俑便似給鎖了關節,一時掙扎難起。

而隨着雷印砸落,已擴張到數百里方圓的雷池,層層回收。每壓回一層,金剛魔俑所承受的壓力苦楚便增加一層,身外盔甲已經不可能再周全,被雷霆磨消甚多,一時間失了遮掩,魔氣滔天,更引發天地震怒,陷入了最致命的惡性循環之中。

一時間,金剛魔俑只能是暴怒吼嘯,身子卻無論如何都再難動彈半點兒。

雷君法相似開似閉的雙眸,此時才完全睜開,其中跳躍的,亦是雷霆閃光。

他驅動墨麒麟向前,卻不是針對金剛魔俑,而是直接從它身邊過去,再不回頭。

金剛魔俑的吼聲也開始變得沉悶,力氣還有,卻是給“壓”進了電漿雷池深處,牢牢鎮壓。

除非雷君法相消散,又或是天地大劫至此而終,否則,是不用想着出來了。

雷君頃刻間已到了雷池邊緣,已經與雲間雷音渾融一體的行天靈鼓,忽又拔起,重敲一輪。

震天鼓聲掀劫波濤,急速收縮回壓的雷池之中,忽有道道人影化現,尚沒有完全成形,便都飛縱入雲,化合於雷霆電火之中,不知何往。

所謂雷聲普化,陰陽摩挲,靈機化就。

九天雷音本就是孕育生機靈明的一條途徑,而雷君代執天刑,與天地法則意志溝通往來,輔以特殊法門,自然可以生成“雷部神明”,作爲不斷擴張的界域樞紐,上下往來,更易控制。

這時候,一直在背後使勁兒的寶蘊倒是閒了下來,笑眯眯現身,也不管什麼雷君威儀,扯住了由電漿凝聚成形的大袖,擺弄兩下,嘖嘖有聲:

“這符好!回頭教教我啊!”

“沒問題。”

雷君開口,彷彿鬱郁雷音。

與之同時,本來的威猛面目,也迅速轉化,到最後竟是轉爲了餘慈模樣。

這也代表着餘慈核心念頭已經暫時“降伏”了“天刑殺伐”之意,甚至是壓過了天地法則意志一頭。

從行天靈鼓敲響,“雷君”顯現,到鎮壓金剛魔俑、召來雷部神明,也就是三五息的時間,餘慈已經安定了“後方”,一舉拿下了天魔一方最頂尖的戰力之一。

這其中,寶蘊實是出了大力。

十多年來,天地大劫凌壓真界,對絕大多數修士來說,都是糟糕透頂,但對於寶蘊而言,卻是如魚得水,一身神通,遠非昔日可比,尤其是在天劫之下,很難估出一個上限。

餘慈出了洗玉湖,便通過神主網絡召她過來,這些時日,一直暗行隨行在側,充作底牌,今天果然有了大用。

對此,餘慈自然不吝嗇讚美之辭。

寶蘊哼哼哼應着,看得出,也是十分開心自得。

若有時間,餘慈肯定還要再誇獎她兩句,然而此時,遠方陸沉拳意終於有了衰減趨勢。

第234章 洞開天門 顯化衆生(下)第99章 山中之山 天外之天(上)第35章 穢淵法力 魔域之祭(下)第226章 重闢虛空 人間天域(下)第60章 流星擊蠅 虛實幻境(上)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三)第26章 天有二日 月出雲海(上)第197章 平等之秘 解析本源第292章 大難臨頭 天各一方(下)第343章 錘砧第118章 變卦第61章 方寸湖塘 千里水府(上)第148章 刑臺第一百一七十章 心煉困鎖三界變動下第231章 開門迎客 無上神通(下)第51章 所得所失 其志其欲(中)第114章 金幢北指 海底坊市(下)第235章 夜摩遺印 虛空納靈(上)第143章 堵門漫長一卷結束請幾天假第139章 截分第62章 劍意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中)第3章 心血共振 陰魔反噬(中)第56章 傾城一舞 虛名之爭(中)第283章 廢墟之疑 拳意之限(中)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五)第249章 七星天衣 九五叱雷(上)第79章 法力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上)第26章 祭幡第91章 陽謀陰招 名動天下(上)第21章 三清教化 七情入丹(中)第301章 拓印第74章 救死第33章 天外法旨 雲上真身(下)第66章 生死玄機 風悽雪迷(下)第395章 落雷第113章 魔藤光矢 一隅之變(下)第104章 真僞第200章 太元應化 明月照影(下)第49章 湖底篝火 水府妖衆(上)第17章 道兵之力 瀝血之途(完)第33章 太元隱星 九宮魔域(下)第138章 背議是非 激盪魔潮(上)第345章 回憶第139章 觀察第223章 無盡寶庫 初戰告捷(下)第265章 預位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二)第277章 化身真身 天府地府(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六)第219章 臨時撤貨 真假消息(上)第130章 意存人失 心撩劍至(下)第225章 建小地獄 亂大北荒(下)第149章 造化陰陽 人心所向(上)第82章 碧霄放曠 舉世營營(下)第16章 碰面第11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下)第33章 天外法旨 雲上真身(中)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三)第172章 天遁真意 北落師門第110章 鏡中緣起 短兵相接(上)第112章 太阿魔含 瞬逝良機(下)第81章 封魔禁制 損毀秘道(中)第46章 紅衰翠減 黯然神傷(下)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上)第106章 授筆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六)第174章 天魔紛起 四靈法相第230章 域隨法動 無雙劍鬼(上)第316章 捷徑第114章 金幢北指 海底坊市(上)第72章 真兇大仇 明補暗償(下)第97章 舊主第90章 風雲際會 門閥強人(上)第42章 還原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五)第67章 巢穴第26章 天有二日 月出雲海(中)第15章 隨心諸姓 逾界靈巫(中)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五)第145章 地獄第270章 風雲第43章 冷泉凝意 華茂春鬆(中)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中)第143章 堵門第71章 目標第135章 相見第48章 合縱連橫 劫下相逢(中)第172章 大劫終至 持金過市(上)第82章 碧霄放曠 舉世營營(上)第280章 三方第50章 五嶽神禁 紫陌紅塵(上)第231章 壓制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中)第56章 傾城一舞 虛名之爭(中)第105章 名過於實 刀劍相沖(上)第235章 夜摩遺印 雲上之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