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溫情和冷漠

傍晚時分,京城電影學院,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聚集着四五個人,桌子上放着些稿紙,他們正在討論着什麼。

這種情況在電影學院很常見,學藝術的學生都富有激情,不是那種埋頭苦學的類型。

他們會就某部電影或者某個觀點進行辯論,在教室、圖書館和宿舍裡。

這幾個人正是林曉玲和賈章柯組成的電影小組,此時離林曉玲和林子軒的那次談話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有了思路之後,林曉玲就把拍攝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想法告訴了小組成員。

大家琢磨了一下覺得應該會有意思,通過租房把兩個陌生人聯繫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房東和租戶之間的故事,也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進入九十年代,外出打工成了一種潮流,流動人口逐年大幅增長。

以前大家嚮往沿海地區,花城是他們的首選,所以就有了《外來妹》,92年之後滬城進入了浦東大開發時期,打工者多了一個選擇。

在京城,同樣有進城務工人員,這些人來到陌生的地方,租房就是頭等大事。

無論是打工還是求學,遠離家鄉,融入新的環境,生活中難免會產生矛盾,磕磕絆絆。

他們覺得並不一定要按照老太太和女孩子這種模式來,而是應該用更爲廣闊的視野來講述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間的衝突,租房子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學校裡的學生往往喜歡指點江山,高談闊論,一心想要描述整個變革的大時代。

這只是前期的討論,大家有了方向就去收集素材,也叫做體驗生活。

劇本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要深入生活,光有一個故事梗概還不夠,還要填充細節,這些細節來自真實的生活,而不是憑空想象。

有些電影一看就是假大空,是因爲裡面人物的行動和對話不符合生活,觀衆沒有認同感。

即便是那些改編自小說的劇本也要有生活,編劇要實地走走看看,瞭解真實的情況。

好的影視劇都來源於生活,又稍微高於生活。

幾個人利用課餘時間在京城裡轉悠,林曉玲是京城人,負責和房東一類的人打交道,賈章柯等人來自外地,就和他們外地的老鄉們交流。

他們接觸了不少人,談及了來到京城打工的艱辛和不易,同時也有幸福。

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和京城本地房東的矛盾自然不少,往往都是些生活瑣事,比如多用了幾度電啊,太吵鬧啊,垃圾沒有清理乾淨等等。

出門在外,一般都是能忍則忍,以和爲貴,互相寬容就是了。

生活不是劇本,沒有那麼多的矛盾衝突,更多的是妥協和忍讓。

不過也有些打工者無法適應大城市的生活,比較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京城的繁華雖好,卻沒有他們的容身之所。

這些人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羣,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每個人自己知道。

在經過一個月的走訪和體驗後,他們把素材整理出來,準備創作劇本。

這時候,分歧出現了。

林曉玲從女性的視角覺得應該拍攝孤單的老太太和求學的女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乾淨,有種溫情,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賈章柯覺得應該拍攝更爲真實的故事,他關注的焦點是那些邊緣羣體。

他認爲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很多的問題,這些邊緣羣體就是其中的產物,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保障,從事的是工資最低的工作。

一旦失業就會流落街頭,失去生活的希望,甚至會去偷去搶,這纔是真實的生活。

女性和視角和男性的視角不盡相同。

林曉玲沒有那種流落街頭的生*驗,對生活抱有希望,比較注重生活中的溫情,賈章柯更願意撕開表面的溫情,展現裡面殘酷的真實。

這和兩人的生活經歷也有關係。

作爲京城人,林曉玲生活在這兒,很難體會外地人在京城的感受,她覺得京城人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迎接外地人。

賈章柯在京城這幾年,能夠感受到這座城市是排外的,這種感受只有外地人才會明白。

他們在創作上的分歧實際上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也是女人和男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

這和女生喜歡看言情小說,男生喜歡看武俠小說是一個道理。

老太太和女孩子的故事不真實麼?肯定是真實的,它就發生在京城的某個角落,賈章柯說的邊緣羣體同樣真實存在。

生活是一塊多棱鏡,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人生。

大款有大款的生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這都是真實的,不能說殘酷的生活纔是真實,大款花天酒地的生活就不真實了。

問題是,你站在誰的立場,你想拍攝誰的生活。

由於以上的原因,他們很難說服彼此。

“這樣吧,咱們各寫各的,寫出兩個本子來,然後給鄭教授看看,誰的本子通過了,拿到了拍攝資金咱們就拍哪一個。”林曉玲建議道。

“這樣也好,雙保險,省得落空。”賈章柯同意道。

這種分歧屬於創作上的分歧,在電影學院很常見,並不會影響彼此的友誼。

林曉玲拿着素材回到宿舍,開始寫自己的劇本,思考着怎麼樣推進情節,對話要符合角色的身份,這是她第一次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格外的認真。

經過一番思考,她在稿紙上寫下了劇本的名字,《咱們倆》。

賈章柯以一個外地人的思維想象着如何展開故事,如何來寫一個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他感覺到和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

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一個人在宿舍裡望着窗外的雪花,這種感覺尤爲強烈。

賈章柯的腦海裡漸漸有了一些影像,在歲末的京城,一個失業的農民工行走在寒冷的街道上,看着這座繁華的大都市,帶着茫然和無助。

他不知道是該繼續留在這裡,還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鄉。

在他眼裡,這座城市是如此的冷漠,周圍的人是如此的冷漠,社會在發展,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冷漠。

賈章柯決定了,他想拍的就是這個故事。(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八章 特立獨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京城的風很大第七百一十九章 演員和角色第三百零一章 機遇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第四百九十九章 加好友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六十三章 二人世界第五百四十八章 入股第七百三十二章 擴張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見的線第五百六十九章 溝通第四百三十九章 直面生活第二章 世界那麼大,我想先回家第七百九十九章 經驗之談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三百八十五章 角色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五百七十章 這六年第二百八十章 老徐第一百六十章 每個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會第二百二十一章 製片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鏡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獲獎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動性第七百四十四章 競爭第四百九十五章 舉手之勞第二百六十五章 勤儉傳統第六百六十六章 位置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化差異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個導演第二百零八章 告狀信第五十章 花城來客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氣第三百八十六章 嚴冬期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第五百四十三章 融資第三百三十三章 經營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業和藝術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閒適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劇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件小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談第五百七十二章 夢醒時分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三百零八章 把脫掉的衣服穿起來第四十九章 上電視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討會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四百九十二章 搶播第二百一十六章 脾氣第三百四十七章 邊緣人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三百八十三章 小意外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人在紐約第五十四章 北漂第七百零三章 簽約第五百八十六章 兩個世界第四百九十八章 舞臺第一百五十六章 每個人的舞臺第六百七十五章 網絡訪談第四百七十二章 名流第五百一十九章 點撥第七百四十六章 突破口第七百九十四章 尖銳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場面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一百九十章 籤售會第八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二百一十三章 時勢造英雄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冰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從小公司到大企業第二百一十九章 獲獎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選第二百四十章 檔期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二百五十章 好消息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資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氛圍第二百九十二章 兩部戲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藝傾向的女讀者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