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曾經在多個場合表示過,他不會再拍電視劇了。
從《仙劍奇俠傳》的安排來看,這個表述絕對不僅僅是傳言,而是他真的不拍了。最多別人有成熟項目送過來,求投資,顧誠看一眼策劃案然後拍板投錢。而更多的時候,這些影視投資決策,都會慢慢交給劉慧來完成,顧誠不想親自過問。
事實上從《仙劍》開拍之後,又有兩三部電影和電視劇找到劉慧,並且拿了誠品影視的錢去開拍了。比如今年找到周潔倫去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爲了將來讓yy系盡力宣傳,就讓誠品影視的錢入了一部分股。
圈子裡投靠顧誠的導演和演員也在逐漸增多,無須贅述。
顧誠倒是沒說過自己以後絕對不拍電影。
但大家都相信,他很有可能不拍,或者也只砸錢,最多提綱挈領指導一下片子的基調。
正是因爲這種共識,當顧誠第二天跑到劉慧辦公室找她聊、並且大致說了自己的意向時,劉慧差點兒被嚇了一大跳。
“我想投資一部電影,你能找到合適的導演和演員、劇組來幫我弄麼。”顧誠開門見山就說。
眼下少女時代選秀已經走上正軌,吳越衛視那邊的節目組會處理日常事務,《仙劍》的所有供應商也配齊了,劉慧這個製片人確實相對空一點,每天會抽出一些時間考察圈內可投資的新項目。
面對顧誠看似三分鐘熱度的突發奇想,劉慧不敢大意,陪着小心問:“是什麼劇本呢?居然讓您如此看好,親自跑來我這兒交代。”
“沒有劇本,就是一組中心思想,故事目前還沒有。應該算是藝術片吧,總之就是教娛樂圈裡所有人做人的,大致就是‘跟着好萊塢模式混、在未來的科技環境下是沒前途的。按照我的模式跟我混纔有出路’。想法其實早就有了好幾年了,但是沒空,也沒好的時機,現在我覺得條件差不多了,可以慢慢聊起來。”
顧誠這話,也是狂妄得沒邊了。
他想投這部電影的理由,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喜歡”。
老子有錢,有些話不說不痛快,那就砸錢說出來。
至於票房算個鬼。哪怕拍出來暫時沒人看顧誠都不在乎,因爲這部片子將會預言歷史,等到將來不信他的人被歷史教做人了,自然會回來跪舔他拍出來的電影是神預言。
不過劉慧居然沒有剛纔聽到第一句話時那麼震驚,好像這纔是符合顧誠腦洞的節奏。
“也是,20週歲就坐到華夏互聯網首富了,身價跟去年這時候完全不能比。要不是有那麼牛逼的野心,怎麼可能親自關心一部電影呢?肯定是震驚世界級別的大殺器。”劉慧腦中如此腦補着。
雖然顧誠在短短15個月之前,還在《神鵰俠侶》劇組當導演和男主角呢。
但15個月前他的名義資產可是連現在兩成都不到。
納斯達克ipo,是一個非常大的分水嶺。
很多創業者登錄納斯達克之前籍籍無名,上了納斯達克之後一舉成名天下知,從此做事也變得搜手縮腳,害怕損了自己的逼格。
顧誠其實是個君子坦蕩蕩的人,ipo前ipo後一個樣,可惜架不住手下人懷着一顆俗心揣測他。
劉慧給顧誠到了咖啡,溫言詢問:“能不能再詳細描述一下您要在電影裡表達的思想、以及您準備用於承載這個思想的大致故事模式呢?我也好找人編劇本……”
顧誠喝了一口咖啡,一股腦兒往外倒:
“我的思想,很大一部分是在《長尾理論》裡面已經提到過的,就是:如何在新時代的傳媒技術環境下,讓用戶和內容提供者找回分別心、讓小衆需求和小衆供給找到彼此,用個性化愛好的定製來解決馬太效應導致的大規模創作者失業……然後未來凡是不致力於這麼幹的公司也好,創作人也好,就都會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碎,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這不是顧誠危言聳聽,也不是他想預測未來,而是他40年後那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哪怕是2017年的人不信這句話,也只有死路一條。
現在李瑩監督着扎克伯格搞的深度學習型人工智能的第一批實用成果好歹快商用了。再過幾年人工智能在顧誠手上就會走上快車道,他相信《今日頭條》之類的高端內容推送很快就會出現,然後覆蓋傳媒資訊的每一個細分領域。
另一個時空的人或許需要10年來完成這一切,摸索,走彎路。本時空有他顧誠在,或許5年就能小有成就。
劉慧幸好是反覆拜讀過顧誠的《長尾理論》的,聽起來纔沒那麼吃力。她仔細盤算了一下,商量道:
“這個課題還是太大了……我雖然不懂,但是也看得出來,這麼宏達的價值觀,無論用多高效的故事,都不是一部電影能夠涵蓋進去的。您剛纔說準備拍一系列片子來最終完成對這個價值觀的宣傳?那能不能把你要傳達的思想分割一下呢?”
顧誠暗暗點頭,對劉慧的專業素養又高看了一眼,因爲她的問題每次都能問到點子上。
“這樣吧,第一部我們就探討‘哪些傳統藝術/傳統內容的精華,在傳媒網絡複製的過程中,沒法被複制過去’,或者說‘哪些因素逼得馬太效應贏者通殺的特性沒法徹底發揮’。”
“呃……對不起,我沒太聽懂這個問題。您總結得太凝練了。”這下劉慧徹底沒跟上。
顧誠擺弄了一下咖啡杯,斟酌着說:
“這樣吧,我們用幾個例子,來通俗地說:在有了唱片和mv碟片的時代,我們爲什麼還會去看演唱會/音樂會?在有了電視上的相聲/曲藝視頻之後,我們爲什麼還會去劇院聽相聲/評書?在有了電子版書籍之後,紙質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網絡上有了課堂教學視頻之後,老師面對面授課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有了社交網絡聊天之後,爲什麼我們還會讓自己的肉體坐飛機去異地跟朋友聊天——當然,啪帕啪這種爲了滿足***官的因素暫不考慮。
哪些屬性,是導致它們在‘複製’這個動作中沒法被複制過去的?並且足以逼着用戶爲此掏錢?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引起全世界內容產業者的深思,我們第一階段的目的就實現了——過兩三年,等我們的個性化內容推送技術拿出來之後,我們可以再爲地球人解惑下一階段的疑問。”
顧誠連續拋出了非常多的問題。
劉慧發現自己平時根本沒想過,完全跟不上節奏。
是啊,現在網上已經有課堂教學的視頻/音頻類文件下載了,爲什麼學生還需要老師教課呢?是因爲需要提問答疑?需要師生互動吧?
那別的行業呢?
如果這種需求未來都消失了,所有不可複製的因素都被複制了,豈不是全人類每門課都只需要1個老師來教就行了?那將是多麼可怕的失業。
互聯網的複製和盜版,正在沖垮無數門檻,哪些東西是讓互聯網盜都盜不走的神髓,相信世上有無數人希望知道吧?一旦他們知道,就會有數以千萬級甚至數以億計的內容產業從業者,去努力,讓自己擁有這種可以在複製狂潮中活下來的核心競爭力。
要是能把這個問題再表達得更加委婉深邃一點,這個故事絕對立意逼格不凡。
如果在全人類的內容產業者都覺得中年危機的時候,好萊塢體系沒法回答這個問題,米國的猶太傳媒帝國沒法回答這個問題,顧誠卻回答了,而且應驗了,拯救了那些原本要被碾碎的千萬內容創作者。
那未來顧誠領導的文化,甚至有可能成爲這個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並且打下這個麼一個烙印:“跟着好萊塢模式走,這個地球只能養活500萬內容產業創作者,並且發掘出10億低消費潛力的付費用戶。跟着我的模式走,這個地球可以養活5000萬內容產業創業者,並且發展處50億高消費潛力的付費用戶。”
正所謂四等強國輸出產品,三等強國輸出技術,二等強國輸出資本,一等強國輸出意識形態。
如果能夠輸出意識形態,確實比身價千億、壕霸一方、富可敵國更加有逼格。
世界首富三十年又如何?死了之後自有新的世界首富。這種全人類每三十年就會出一個的人,也沒什麼好爭的。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1990年到2020年的世界首富,可是你知道誰是1900年到1930年的世界首富嗎?
才死一百年都不到,地球上大多數人都不記得了,有啥好爭的?
顧誠要的是永垂不朽。人類不滅,其名不朽。
君不見一堆日韓財閥子弟當初拼了命去好萊塢買發行公司製作公司,中東石油錢也往那兒涌,好多其實並不打算從好萊塢賺錢,投資的貨色拍一部賠一部;甚至還有硅谷本土的甲骨文公司老闆拉里.埃裡森的兒子,拿着一票硅谷錢去好萊塢求輸出意識形態,也是投一部賠一部。他們只是希望好萊塢大片能夠把他們的祖國和文化美化一點。
因爲米國人百年來積攢的金融霸權和美元霸權,已經深入全人類骨髓變成了一種文化優越感,一種上等文化俯視衆生的潛移默化氛圍。而且全世界除了歐洲部分藝術電影的擁躉外,其他國家都買這個賬。
不過如果顧誠的遠期設想真的做到的話……劉慧已然覺得不寒而慄了。
恐怕顧誠最終都不是得幾個奧斯卡獎能滿足得了的了。
他估計是希望讓好萊塢跪下來,從此讓好萊塢以“好萊塢是西方橫店”爲榮。
當然不一定是橫店這個地方,影視基地哪兒都能造。
劉會現在最擔心的是,顧誠的思想實在太超前。如此宏大的構想,只怕地球上沒有那麼好的適合劇本化的故事可以用。
“能給我一點時間麼,我先幫你慢慢尋訪資源。”劉慧咬着嘴脣,腦子有些亂,也不敢把顧誠的託付說得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