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互聯網圈子裡的行規,是c某o級別的高管離職,一般都要半年的交接期——這個時間和法律規定沒什麼關係,完全是行業自律。
如果某高管非要按照國法一個月就離職,那麼他的名聲很容易在圈子裡臭掉,漸漸的除非他一輩子只跳一次槽,否則將來很難有人敢用他。
而且這段交接期裡,一般是沒什麼忙的,幾乎算是半休假狀態,讓準備離職的人再冷靜冷靜想想清楚,而薪水則是全額照拿。
米國這邊的行情,和國內不太一樣,但總的路數是差不多的。
然而,扎克伯格並不是想跳槽,他是想自己出去單幹創業。所以一來他不用害怕破壞了潛規則之後沒人僱傭他的問題——他這輩子都不需要別人僱傭他了;二來,創業這種事情是可以找白手套代持的,而且他要創業的方向、業務,肯定跟人人網/yy網不太一樣,也不會直接用到他在yy網工作時獲取的受保護技術。
所以總的來說,扎克伯格要走,是沒人能擋得住的。
當天晚上顧誠因爲倒時差,累了,跟扎克談了個大概,就回酒店下榻休息。
第二天扎克去跟yy網的cpo自行交接,也不需要顧誠親自過問。
他睡了個懶覺,起牀後先想起給愛德華薩維林打了個電話,確認一下薩維林會不會跟扎克一樣當白眼狼——雖然薩維林並不是什麼非常牛逼的人才,但畢竟也是顧誠留在哈佛系的一塊招牌。
東海岸諸多大學都是有很深的門戶之見的,顧誠不希望給人留下那種“當初哈佛系那些同學都被顧誠逼走了”的對外印象。
“我爲什麼要走?馬克只是和我提到過一句,但是我沒理他,他也沒堅持騷擾。”接到顧誠的電話時,愛德華.薩維林的回答非常乾脆,而且理所當然。
順帶着還在電話裡主動譴責了一番扎克伯格的行徑。
“謝了,既然你沒那個想法,就繼續好好幹。”顧誠也不多說,隨口安撫了幾句。
薩維林掛電話之前,給顧誠說了最後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對了,馬克似乎挖了其他兩個同是哈佛計算機系的、提前批畢業的優秀應屆生,還在學校裡也拉攏了好幾個同學,應該是要爲他的新項目佈局的。”
“可以想象,這沒什麼。”顧誠說着就掛了電話。
洗漱收拾完,在酒店吃了早飯,顧誠就讓保鏢們驅車去公司。一進門,他就直奔李瑩的ceo辦公室,也不敲門徑直就走進去了。
“阿誠?今天不多休息一會兒麼?”李瑩看到顧誠的時候,笑得很溫婉,起身拉了一下筒裙,親自去espresso機器上給顧誠噴咖啡,“奶泡多一點還是少一點?”
“多一點好了,不用攪太開。”顧誠往沙發上一坐,隨口應承。
李瑩把滾燙的咖啡放在茶几上,顧誠端起來吹了幾口,才小口抿了一點:“前天我聽你電話裡說,扎克好幾天之前就跟你提過要走的這事兒了?”
李瑩捋了一下鬢髮,雙腿疊在一起換了個端莊的坐姿,若有所思地說:“是的,到今天將近一個星期了吧。”
顧誠直截了當地追問:“那更早之前,他有表現出異狀麼?你不至於在他開口之前什麼蛛絲馬跡都沒發現?”
李瑩想了想,給自己也倒了一杯咖啡,才慢慢地說:“既然你都這麼問了,我也不瞞你,我大概四五月份就覺得他有點心不在焉了吧。原先我怕你覺得我打小報告,在這兒以權謀私排斥異己,也就看在眼裡,沒敢說……”
顧誠拍拍李瑩的肩膀,示意她不要多心:“事情都到這一步了,這麼清楚了,難道我還信不過你麼?有啥就直說。如果你能猜到馬克走人後具體準備籌劃什麼項目,那纔是幫了我的大忙。”
李瑩受此鼓勵,也不再藏着掖着。
她起身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另一側,打開保險箱,拿出幾份文件報告:
“既然你都這麼說,我也不避嫌了。從四月底我就開始觀察他了,也做了一些調研。馬克的腦子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你有錢有勢又先起步了一年半,同質化競爭肯定沒戲,所以在此之前他一直隱忍。
三月份開始,他因爲一個偶然的內部交流機會,拿到了一些報表,我認爲他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研究年初yy和qq因爲紅包功能上的技術差異、導致yy用戶量成功反超qq的案例的。”
李瑩說到這裡,略微停頓了一下,等顧誠消化一下這些信息。
果然,顧誠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你是說,他只是想抄襲一個帶紅包功能的聊天軟件?或者說,至少是在im即時通訊領域做一個有更多優化的工具,而非從他最熟悉的sns社區產品爲切入點?”
“我認爲有可能會借鑑這個功能,但是沒這麼簡單。米國人沒有發紅包的習慣,也不喜歡這種問候方式。有可能,他還從國內qq和yy的競爭中,領悟到了更多。”李瑩中肯地分析道,也不把話說滿。
“當然沒這麼簡單,但是從im入手這個大方向,我認爲至少有八成把握。”顧誠自說自話地下了一個結論。
很多對facebook發家史不瞭解的國人,往往喜歡把扎克的崛起跟國內馬騰的崛起對標,認爲這倆人是一路貨,因爲他們做的都是社交型的產品。
其實馬騰哪配有資格對標扎克伯格,這倆人的生意細究起來差得太遠。
國內要想對標扎克伯格的,起碼得張一鳴纔有這個資格。
馬騰的qq,是im起家的,這玩意兒的重度垂直程度,比扎克伯格的sns社區產品要高得多。
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爲im即時通訊類產品,大多數用戶只能掛一個,上了qq就不一定上別的,最多再掛個yy/阿狸旺旺。
本來就只是爲了聊個天,還開一堆軟件,煩。
而因爲通訊的即時性,如果好友不在線,那麼im工具就沒意義了,發離線消息鬼知道什麼時候看見,還不如多浪費幾分錢發短信呢(05年有很多短信優惠套餐,包套餐的話平均不到4分錢一條短信)如此一來,某一個im工具發展壯大之後,天然會逼死其他im產品。
而sns社區雖然也和社交沾邊,但沒有那麼強的重度垂直性。一個人可以既看朋友圈,也看渣浪微博,也刷油管看ins和facebook。相互之間只是爭奪用戶注意力時間,卻不是斬盡殺絕的關係。
究其原因,就在於sns產品不要求“即時”——微博/朋友圈裡更新的內容,不是馬上看見沒關係,甚至擺在那裡,兩三天之後看見都行。
一旦可以錯時,精力充沛的用戶就能用好幾個社區產品。
正如百度貼吧/yy貼吧不能逼死其他論壇,一個道理。
顧誠在米國這邊,主打做的是sns社區產品,也就是yy網。
而yy聊天工具,雖然也跟着推,但是一年半下來,市場佔有率並不好,至少沒有yy網那麼強。
究其原因,米國人民不缺im即時聊天工具,他們早已有msn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米國這邊有無數廉價的移動通訊運營商提供的電話/短信/push信息服務。資費比華夏便宜得多,所以米國人民沒養成天天掛im聊天工具的習慣,有急事兒打電話發短信都行。
qq或者yy,哪怕用戶再多,如果不能逼着用戶養成“常年掛在線上”的習慣,是毫無價值的。即使一個用戶很鐵桿,在yy上加了幾百個好友,但打開的時候頭像一片黑,都不在線,久而久之他也會養成“優先打電話/優先發短信”的用戶習慣的。
說白了,華夏能成就一個支付寶,是因爲國有銀行太辣雞,所以逼出了一個支付寶。
華夏能成就一個yy/qq,是因爲國有運營商太辣雞,所以逼出一個yy。
yy和qq的社交屬性其實沒那麼強,只能算是“通訊”屬性強,社交只是個添頭。
米國沒那麼多金融和通訊國企,所以互聯網支付和互聯網通訊巨頭也就找不到容易顛覆的弱智敵人來吊打。
現在扎克想要從im創業,顯然是打算從顧誠優勢相對較弱的空白市場下手。
“米國人已經有一個msn了,yy跟着yy網推廣了這麼久,用戶體驗比msn更加便捷,米國人照樣懶得掛。扎克伯格想要做出一款強通訊關係的im軟件,談何容易?如果是你的話,你覺得你有把握在米國本土幹掉msn麼?”
顧誠理了一遍思路之後,拋出了這個問題。
李瑩也覺得這個問題挺棘手:“我覺得我完全無法想象,怎麼弄出一個新的聊天工具把msn和yy都擠下來。米國人不愛在電腦上掛網這一點,是根深蒂固的,他們只習慣一想到聊天就拿出手機。
除非扎克能弄出一款逮着誰就跟誰聊、不在乎好友是否在線的產品,才能把用戶黏性拉住——不過那樣的話,就跟當年qq剛剛起步時沒什麼兩樣了。當初qq剛出現,不也是約泡用的麼,逮着誰聊誰?”
“這確實是一個思路,但是yy和msn也可以逮着誰聊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