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種家軍

第22章 種家軍

“官家,可曾記得張太尉當年,是如何到您身邊的?”

現在是聽故事的時候,劉邦也讓佛海起了身來,兩人各坐在一頭,還親自給他倒了碗水。

“朕前幾天腦子摔着了,許多事情都記不大清楚,你只說你的,勿來問老子。”

唉。

世人常說趙官家溫潤如玉,今兒個瞭解了方纔知道。

不是說的人多了,那便就是真相了。

“靖康元年,金人合攻榆次,張太尉率百餘人殺出重圍,是以名震天下……大家夥兒只記得這般英雄事蹟,很多人卻都忘記了,同樣是在那年,咱們大宋……”

只見他說到這裡,竟然掉下淚來。

這和尚哭得真切,整個身子隨着抽泣聲起伏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鎮靜下來,擦乾眼淚道:

“官家見笑了。”

“無妨,你且慢慢講,朕也慢慢聽。”

佛海朝着他躬了躬身,隨後才道:

“那些事兒想必官家也不樂意聽,既然是說張太尉,那小僧便把知道的事悉數告知,是非與否,您當自有決斷。”

見皇帝點了點頭,佛海這才說道:

“靖康元年,完顏宗望率大軍逼近東京,西北三家受命勤王,金人怯我大宋軍威,避敵不戰,而是轉頭圍攻了太原、河間和中山三鎮,姚家軍負責救太原,種家軍則負責解河間和中山二鎮之危。”

“端儒公過河之後,發現完顏宗望與其副將分兵,便上奏朝廷,從上黨出,以側後襲擊完顏宗翰,此番圍魏救趙之舉,若成,三鎮金兵定然就此散去。”

雖然不知道當時的軍力對比,但劉邦只是簡單從腦中過了下地圖,便知道這是個可以行得通的辦法。

“那可是成了?”

佛海古怪地看了他一眼:“朝廷以金人不可勝爲由,拒絕了端儒公的提議。”

這……

“那最後這三城,就這麼硬打下來了?”

佛海苦笑道:“等完顏宗望率師北歸之後,種老爺子便被迫撤了軍,而姚家軍雖然收復了隆德、威勝,太原城卻依舊還在金人的手裡。”

“靖康元年五月,姚家軍和種家軍再次進軍太原,與河西宣撫使張孝純的兒子張灝,三軍互爲犄角,共解太原之圍。”

“時樞密院知事許翰收到消息,認爲完顏宗翰就要全線撤軍……當時种師中老爺子已經收復了壽陽,另外兩家軍隊卻遲遲未能跟上,爲了避免孤軍深入,便率種家軍駐紮在真定。”

“樞密院的人……”佛海搖了搖頭,接着道,“忠定公多次催促種老爺子進軍不成,最後竟然指責他怯敵不戰,延誤戰機。”

這忠定公,便是當時的兵部侍郎、後來的宰相李綱了,做爲少有的主戰派,若不是他去年死了,佛海也不會說出他的名字,擔心皇帝記恨。

“老爺子當時已近八十,且種家軍一門忠烈,何曾受過這般屈辱?”

“只是放話道:‘畏敵不進乃是大罪,某自小從軍,征戰多年,難道到了這個年紀,還得擔上這般罪名嗎?’如此,老將軍留下輜重糧草,又與姚、張二人留下書信後,便率部輕裝前進了。”

這老頭倒也算是個好男兒,只可惜腦子不太夠使,人家說兩句就要上了,這不是賭氣嘛!

大概已經猜到了他的悲劇……劉邦可能理解不了种師中,也有可能一輩子也理解不了,正如种師中,也無法理解劉邦這樣的人一樣。

“老將軍一路前行,五戰三勝,終於到了榆次,距離太原不過百餘里的距離了,但另外兩軍卻未能按照書信所約趕到,加之連日奔襲,軍糧短缺,人困馬乏……在金軍猛攻之下,種老將軍死戰不退,最後終是身受四處重傷而亡。”

劉邦一隻手把弄着茶碗,一邊腦子裡也沒停下來。

這仗,說是說輸在那老頭率軍冒進,但卻少不了幾個疑點。

說好的三支部隊,但一直到种師中死,也沒能看到其他兩家,另外那樞密院的人,又怎的如此咬定了,金軍變就要撤退了?

按理來說,就算是催,也不該只催他種家一家纔對,其餘兩支部隊有收到消息嗎?

如果收到了,那爲何不進軍?若是沒有……這問題可大了。

回想起這佛海最開始說這事,起因是因爲張俊……

“那時候,張俊便在種師中的身邊?”

心裡知道他是皇帝,但聽他如此稱呼一過世的有功之臣,佛海還是覺得趙家人,當真是涼薄得緊。

不過,要是讓劉邦知道了他的想法,不知道要怎麼指着鼻子罵呢……

伱家太祖皇帝都小了老子幾十倍,論這個,老子纔是你們全天下人的祖宗!

“是的,張太尉的成名之戰,便是扔下種老將軍,獨自突圍出來……他的功績腳下,可全是種老爺子和種家軍的血。”

和尚這話難免陰陽怪氣,但劉邦卻覺得張俊的做法並無不妥。

這老頭擺明了犯了錯,還不願意逃跑,留在他身邊幹嘛?等死嗎?

“那依着你的意思,這行刺張俊的人……”

佛海嘆道:“阿彌陀佛,種老將軍走後,小種經略相公見朝中依舊圍繞着是戰是和爭論不已,悲憤交加,先帝既不採納相公的趁機北伐之策,也拒絕了在一線設防的建議……小種經略相公,也于靖康元年十月離去了……一個月後的事情您應該還記得,西京洛陽和東京汴梁,都沒了。”

“可憐種家一門,至死也未能報得心中所願,不過,他們終歸也沒有見到,這個世代守衛的大宋徹底變天的那日,如此這般,倒也不算最壞。”

若是在之前,他這話出來腦袋肯定就沒了,但說到了興頭上,一時間忘卻了這位陛下的秉性。

“種家軍雖然沒了,但種家的後人還在,在這淮北一帶,種家後人募集了大量鄉勇,專行抗金之事,雖然勢小,但小僧相信,總有一日,他們會成功的。”

“說的這件事兒,便是以前在錢塘之時,一位種家後人前來籌措軍餉,被易安居士知曉了,居士變賣了一艘船的字畫,所得的錢財都贈予了這位,由這位在席間告訴與小僧等人的。”

是爲了報仇?報那張俊扔下種師中的仇?

應該不至於……劉邦不是沒打過仗的人,那種情況下,跑掉的絕對不止張俊一個,那種家要是都想着報復的話,那麼多人,根本就殺不過來啊!

知道皇帝性子急,和尚沒有讓皇帝等太久,在捱罵之前,繼續說道:

“種家人說,當年姚家軍和張灝之所以遲遲不到,那樞密院之所以接到了金人要撤退的消息,均是由於張太尉的緣故。”

“所以,小僧也只是猜測,若在這臨安有本事還要有膽量刺殺張太尉的,有可能就是這位了。”

劉邦追問道:“張俊到底做了啥,才能讓三支軍隊被他一個人給玩了?”

“那位未曾說過,所以小僧也不知了。”

算是知道了這想殺張俊的人的來歷吧,雖然還只是可能,但也算是有了一個方向。

劉邦並不急,對於這些事情,他有的是時間。

實在不行,就自己去問問張俊,這老小子就是當事人。

“至於那位劉璃……”

聽到這個名字,劉邦打起了精神。

對於他來說,這人同樣奇怪得很,很有可能就是佛海說的,那種民間抗金組織中的一人。

“小僧並未聽過這個名字,在易安居士那邊……”

他搖了搖頭,確實記不得有這號人物。

“不過,這大宋想抗金的義士實在太多,說不準,這位也是最近纔開始抗金的,也未嘗不可能。”

劉邦又纏着他說了好一會兒靖康之難的事情,越聽,這心裡面就越不是一個滋味。

一開始還是不屑,對這宋國從上到下的不屑。

後來,便開始成爲了憤怒,城破之後的憤怒。

再然後,便是屈辱,很奇怪,宋國的皇帝被抓去了做奴隸,他自問自己不是一個內心柔弱的人,卻還是覺得屈辱不已。

最後,便是一陣陣的無語。

原本以爲這徽、欽兩個皇帝就夠離譜了,沒想到最出人意料的,卻還是這個趙家老九。

哎,任重道遠吶!

(本章完)

284.第280章 試藥282.第278章 下船第5章 討過路費344.第340章 販子164.第162章 兵臨城下238.第235章 出氣304.第300章 王三68.第68章 花錢155.第153章 死法308.第304章 淚目122.第121章 首戰368.第364章 以身犯險195.第192章 借刀殺人203.第200章 藥345.第341章 帶路第33章 易安居士286.第282章 可憐的軍師第26章 二五仔張太尉第8章 離不開你第9章 他是誰139.第137章 去處328.第324章 孔彥舟303.第299章 李易安267.第264章 該死177.第174章 劉季論孝135.第134章 甜蜜的負擔169.一月一次154.第152章 入城第3章 犀利點評第7章 請客吃飯第59章 沒醉173.第170章 酈瓊211.第208章 打定主意151.第149章 釵頭鳳159.第157章 兄友弟恭348.第344章 啓程116.第115章 還有三件事兒186.第183章 真君子110.第110章 莫須有第62章 退路83.第83章 記下了96.第96章 江南撫諭第45章 劉季論詩274.第271章 夜叉獻策第21章 明察秋毫第9章 他是誰331.第327章 不戰而降第10章 針尖對麥芒270.第267章 亳州來人329.第325章 打劫291.第287章 越權252.第249章 張太尉祭河73.第73章 假的290.第286章 請求336.第332章 入城第50章 加油秦檜361.第357章 後手第59章 沒醉173.第170章 酈瓊127.第126章 沒有拋棄第41章 文武雙全164.第162章 兵臨城下175.第172章 重逢181.第178章 虞氏第22章 種家軍第54章 去上朝260.第257章 求和73.第73章 假的第61章 夜遊(二合一)143.第141章 準備176.第173章 文廟第39章 布衣之怒148.第146章 因果202.第199章 想做什麼249.第246章 也速該132.第131章 有人盼到了,也有人到死也沒等182.第179章 破城條件202.第199章 想做什麼312.第308章 你爹是個完人192.第189章 取信314.第310章 冒險347.第343章 貪功221.第218章 不能白費第22章 種家軍131.第130章 都有仇93.第93章 斬田師中第44章 欺人太甚256.第253章 條件160.第158章 家事116.第115章 還有三件事兒第59章 沒醉355.第351章 良言難勸273.第270章 發狂第31章 靖康恥159.第157章 兄友弟恭第25章 種家姑娘253.第250章 教人119.第118章 獻計141.第139章 嶽府334.第330章 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