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投資,估計也不行,自己都不知道養老院能不能掙錢,萬一蓋好了房子,沒人去住,那不就成了空中樓閣,能夠抵給吳總的,就剩下三層小樓和幾個老人了。甭說利息,就連本金都不好說能收得回來。現在的商人,想要投資,還真得看好了,一不留神,就是大把的損失,血本無歸啊!
就像公租自行車的投資方,錢投進去了,可是競爭不過別人,能給自己留下的,也就剩下成百上千、甚至上萬輛的二手自行車了,賣廢品都不好說,還得先滿大街的收回來;公租電動車,政策下令了,不推薦、不支持,以前的投入,全都算是打水漂,定製的電動車,全砸手裡了;共享充電寶,投出去容易,回收起來有多難啊,拿回來一堆電池,還能有什麼用呢?
吳總肯定也得爲自己的錢,想好退路,纔會下手,否則,那就是糊塗蟲,又怎麼會開這種公司,玩這個項目,掙這個錢呢?不是騙子,那是傻子。
提感情,估計也懸。自己可是真的沒有逢年過節就過來拜望一下,也就是和錢打交道的時候,纔過來找人家。一開始是想掙錢,之後是找人家幫忙找騙子,再之後,也就是師父出來組織聚會纔想起人家來的,說交情,還真沒有像在監獄裡面那樣,能夠天天見。
過去有四種關係最鐵,那也是: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一起分過贓,也沒有一起蹲大牢吧!如果從老劉和熊叔那裡論,也輪不到自己身上,直接靠着說親不親、說熟不熟的關係,伸手就要錢,而且是三千萬,可不是三千、三萬塊錢,誰都得琢磨。
還能說什麼啊?胡大發絞盡腦汁想着,喝着茶,不露聲色。就算是着急,也不能讓吳總看出來,即便是沒法子,也不能讓他感覺出來。
要不,威脅他一下?嚇唬他?你個老騙子,你這公司就有問題,忽悠老頭老太太的,什麼國家項目啊,都是騙人的,我要舉報,讓工商、稅務、林業部門來查你,那還不一查一個準啊?可是這麼大的事,舉報了,真有人管嗎?這個還真的很難說。那些老爺們,可不是這麼好請的。
這樣,絕對能把關係完全搞壞,把吳總推到對立面去了,甭說借錢了,還不找人廢了我啊!再說,人家怕這個嗎?以前沒錢,不認識當官的、管事的、批條子的,現在不一樣了,錢多得論斤稱。絕對不能拿着老眼光看任何人,就算是認識一個交通警察,也能在你的車上貼滿了罰款單,折磨你一下。
這個也不行。
吳總悠閒的喝着茶,胡大發不說話,自己也不說話,就像是下棋一樣,該對方走了,也不能自己連着走啊!不論是等着臺階下來,還是等着藉口遞過來,總要有個理由,而且還是比較認同的理由。
現在,吳總自己想說服自己,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呢,更不用說胡大發的理由了。錢在自己手裡,想借就借,不想借,那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也不用掰面子,直接端茶送客了。
順着說不行,頂着說也不好,這可如何是好?胡大發撓着頭,吹着空調,就算直接把自己扔到北極、南極,都得出汗。人家是有錢人,不管這錢是怎麼來的,錢在別人手裡,說話就是硬氣啊!
猛然間,一絲曙光照進了胡大發的腦門,剛纔否定了自己所有的想法之後,竟然有些開竅了。吳總的錢,不是好來路,他也有擔心的事情啊!他擔心什麼,不就是害怕這些錢有朝一日不屬於自己了嗎!
不單是他,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唯一有可能不這麼想的人,也就是仇大龍這樣的了,錢,在他手裡只是過客,別人都在練習怎麼賺錢,仇大龍是無時無刻不在練習怎麼花錢。只有這樣的,纔不擔心錢不屬於自己之後的事情,因爲,錢在自己手裡,根本呆不住。
誰掙了錢,都想這些財物最好永遠、至少自己活着的時候都是屬於自己的,缺什麼,也別缺錢啊!尤其是有錢人,辛辛苦苦掙來的,總不好簡簡單單的送給別人吧!尤其是來路正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而來路不正的呢?自然是怕見光!邪門歪道難免見光,真的有了那一天,恐怕有多少錢都是過往雲煙,只是浮雲而已。就像那位老廠長,辛苦一輩子,也沒掙多少錢,臨退休了,批個條子、籤個字,幾百萬到手了,還不敢大大方方的花出去,只好藏到牀底下,所以,纔有了……
錢,本來就是浮雲,爲錢所累、爲錢所苦,何必呢?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智者、出家人一樣想得開、看得淡,仍舊桎梏在“錢眼”中。
“吳叔,我給您講個故事啊!”胡大發端起一杯茶,雖然涼了,但是心裡已經騰起一團熱火。
“哦?好啊!”吳總剛纔還在靜觀其變,沒想到胡大發竟然要給自己講故事,倒要洗耳恭聽。在裡面,自己給胡大發講課的時候,一般都是以故事作爲開頭,以古諷今,借事寓人,現在胡大發也要給自己講故事了。
胡大發拍了拍腦袋,真想不起來那個典故出自何處了,剛喝完茶水的口脣之間,瞬間再次乾涸,算了吧,沒事在吳總面前掉書袋,那不是非要在關公門前耍大刀嗎?萬一講錯了,文不對題,今天還走得了嗎?
“吳叔,您聽說過----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嗎?”胡大發撓了一下頭髮,真的忘了這個成語出自何處了。忘了沒事,按照閱歷,吳總會知道的,只要他知道,那就行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恩----”吳總伸直了身體,舒展着自己的四肢,斜靠在了沙發上,眼睛看着玻璃頂棚,眨着眼睛,細細的想着什麼。
寓言故事很簡單,說的是戰國的時候,一個叫馮諼的人輔佐孟嘗君的故事,在封地薛城廣施仁義,又在魏國和齊國爲了孟嘗君積蓄人脈,減災避禍,人應該像狡猾的兔子學習一下,至少也得有三個洞窟,才能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