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太監誇獎的王倫並沒有感到有什麼光彩,他只是客氣地說了句“不敢當”便想結束交談。面也見了,招呼也打了,他該離開了吧?
哪想到花太監竟然很沒眼色地走到酒桌邊,然後在王倫內心一萬個草泥馬的呼聲中坐到了主位----緊挨着王倫的位置。這讓臆想着和李瓶兒近身喝花酒的王倫很掃興,哪怕是隨便哪一個男人在這裡,都要比跟這個不男不女的太監坐一起強得多。
其實這酒桌旁就擺着三張椅子,如果確定是他們三個人一道,他坐在哪裡都會與王倫交界的,這純粹是個心理問題。
“外界都把你稱作‘王青山’,咱家識字不多,就不湊那份風雅了,還是叫你王倫吧。今晚其實是咱家想見你,借用李瓶兒的名義邀你過來的。”
原來如此,王倫下意識地望向李瓶兒,後者一臉歉意地向他荷眉。
被人擺一刀的感覺非常不爽,如果知道自己大老遠的又是打扮又是滿心歡喜地過來,卻是這個結果,他絕對不會浪費這在好的時間。
就是和閻婆惜敘敘話也強過在這時不尷不尬和一個死太監對坐好過百倍!
然後王倫對她的好感一下子削弱不少,連帶着對她的歉意直接忽略了。而且事前沒有一點提醒,很不道德!
怪不得人都說宴無好宴。要是早知道一個太監請自己,他肯定不會來的。
據說花太監在宮中還是很有地位的,他巴巴地請自己,肯定沒好事。
“名字本來就是被人叫的,稱呼什麼的無所謂。只是小可手無縛雞之力,花員外卻是東京數得着的大人物,突然如此青睞小可,直讓小可驚懼無地!”只是嘴上說着“驚懼無地”,臉上卻沒有任何驚懼的意思。
說話間,李瓶兒便請他坐下,自己打橫坐在下首,親自倒了酒與王倫道:“奴家事先沒告知官人實情,這一杯,算是奴家賠罪!”
她都這麼說了,王倫也不好當場翻臉,何況這又不是多麼有原則性的事。另外,當着外人給女人臉色看,不是王倫的作風。
“小娘子不要這麼說,能夠結識花員外也是小可的榮幸!”
觥籌交錯,言笑晏晏。花太監此後並未說話,只是飲他的老酒。王倫肯定不會主動去提的,加上李瓶兒曲意奉承勸酒,一時間酒桌上的氣氛倒是極融洽。
只是該來的終究會來,酒過三巡,花太監住了筷子,笑着對李瓶兒說:“單是喝酒也無味,咱家知道姑娘的小曲唱得好,不如來一曲助興,如何?”
李瓶兒本來就是賣唱出身,在酒桌上見得多了,這是她的主業。況且又是老闆直接要求,對此並無推辭便答允了。王倫是聽過她的歌的,也很期待。
幾位音師攜着古箏、揚琴、蕭鼓等在角落裡準備好,香榭樓對這些都是隨時準備的。在以歌馳名的李瓶兒,這幾個搭檔都是一直跟着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是相當流行的,哪怕就在蘇東坡流放期間,青樓勾欄之間仍然傳唱不休。到了李瓶兒這一代,已經誕生了若干個唱曲的版本,但仍是客人的必點曲幕。
王倫其實聽過好幾個版本的,不過唱歌者都是現代人,原汗原味的古韻唱法還是第一次聽到。比較她的歌聲,雖不如某菲空靈,卻勝在清澈乾淨,讓人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李瓶兒的嗓音本來就好,加上曲調又悅耳,而且兩位琴師彈奏得又很到位,很快地,他便浸淫其中,覺得有說不出的舒暢。再看花太監時,那一口菜含在嘴裡,半晌捨不得嚥下,直聽得呆了。
一曲畢,王倫和花太監都稱讚不已。
“說起這首曲子,和咱家老祖宗還有些淵源咧!”花太監話鋒一轉,便對兩人聊起來。
見王倫還有些不解,便解釋道:“王倫你可能不知道,李瓶兒應該是明白的,咱家的老祖宗,便是當今大內檢校太傅的樑大官,他是蘇大學士出子。”
出子便是有孕之妾被休棄後所生之子。本來這個詞並不光彩,但是樑師成爲了附庸風雅,不但自承其事,還廣而告之。是以花太監作爲他的屬下,並不忌諱這件事,且與有榮焉。
有道是謊話重複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蘇軾後人未否認,是不是真事,史家也語焉不詳。王倫有理由相信它是真的,因爲在樑師成認“爹”之時,蘇軾不沒有被平反,他還是“元佑黨人”要被重點打倒的一員。從政治上說,冒如此風險沒有必要。
當着花太監,王倫總不能說些不好的,他便順着對方的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蘇子是我輩楷模,樑大官也是王某敬重的。”
不想這話倒讓花太監找到共鳴了:“可不!老祖宗乃一代詞宗之後,自然對讀書人十分客氣的,手下有多少文采不菲之人!王秀才新做的幾首詞,老祖宗讀後都贊一個好字。此番咱家便是奉他之命,替你引薦與他。以你的名聲和才華,只要老祖宗看對上眼,從此青雲直上,高官得做、厚祿得享!”
又是一個招攬的,王倫也不知道該慶幸還是苦惱----怎麼都是被太監看中了?前腳是楊戩讓三皇子帶話,後腳便是樑師成安排的花太監上陣,這才幾天的功夫!
我這是有太監緣嗎?
不過同樣的話,李師師說的就讓人舒服多了。不像花太監,也許是體制中的緣故,講得很直接。可能在他看來,能被樑師成看中搭一句話來,是對他的擡舉吧!
“小可感激太傅的厚愛!不過王倫自打落第之後,便從此絕了仕途之心,只願此身如閒雲野鶴逍遙自在,再不受那名祿所累。所以太傅和花員外的好意,小可只能心領了!”
樑師成與蔡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都不是好相與的。而且剛剛拒絕了蔡京派的延攬,現在如果再投在樑師成門下,正應了一句成語叫做“自找麻煩”,沒事便能生出事來。
而如果堅持本心超脫事外,兩不得罪,諒誰也不好給自己使絆子。
這是他的一點淺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