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特區模式

bookmark

李忠信梳理了一遍忠信公司的業務,他卻是發現,忠信公司現在發展的潛力巨大,居然沒有什麼業務是應該放棄掉的。

越梳理,越是覺得,忠信公司需要建設擴張的項目還要很多,有一種忙不過來的感覺。

梳理完公司的業務以後,李忠信又開始琢磨起來,他要通過一種怎麼樣子的方式,能夠讓忠信公司在江城那裡的新區,變成他心中理想當中的特區,怎麼能夠變成示範模式的城市。

李忠信心中最有數,特區最初指1979年後被劃爲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廈門、珠海、汕頭4個城市及海南省。

這些城市爲什麼會被中央批准成立社區呢?是因爲這個時候,這幾個城市和香港、灣灣等地方近,外資或者是國外的人到這些地方方面,這些地方都臨海,和東南亞國家或者是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方便。

國家呢!賦予這些個特區引進項目審批權、人員因公出國出港審批權、外貿出口權、外匯管理權及許多其它經濟管理權限,並且在包括稅收、外匯管理、銀行信貸、勞動用工以及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

在這些個特區呢!建設資金以外資爲主,也就是說,這些個特區最主要的建設資金來源來自海外,用外部的資金來進行建設。

外部資金到特區來建設呢!不光是帶來了資金,而且還會帶來建設方面的技術,不用當地政府或者說是中央拿錢,就把特區建設了起來。

這個時候呢!中國特區的經濟結構以三資(外資、僑資、港澳資)企業爲主,主要就是吸引僑資和外資到這邊來進行投資建廠或者是投資做一些事情。

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了十多個年頭,對於外資的保護法也是越來越健全,僑資和港澳資本的擁有着大多是華人,而且呢!這些人對於到中國大陸來投資一直就十分感興趣。

在其他的地方建設工廠或者是建設大的廠房,地方找不到不說,找到地方以後,價格相當昂貴,他們支付不起這樣大規模的建設。

而到了中國這邊以後呢!因爲是特區的原因,只要到這邊來,想要多大的地方就給予多大的地方,還給予各種的優惠政策。

在港澳或者是其他國家,建設起來大的廠房以後,招工難,工資高,福利待遇好,而到了中國這邊以後,則不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中國的工人的工資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低到他們咂舌,福利也是低到了一定的境界,饒是這樣,這邊的工人卻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工人。

正是因爲這些個原因,國家纔開放這樣的幾個特區。

在這幾個特區當中,大部分產品以外銷爲主,也就是說,那些港澳僑胞等等這些人拿着外資,拿着真金白銀地到中國這邊來投資,生產出來的東西呢!還會銷售到外國,間接地替中國人賺到了外匯。

中國在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建設特區之前,就好像是一大潭的死水,沒有任何的活力,而搞起來特區,就好比是把這個水潭搞活了,不但有進入的河流,還有流淌出去的河流,一個大水潭一下子就盤活了。

特區經濟以發展工業爲主、實行工貿結合,並相應發展旅遊、房地產、金融、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

工業爲主,實現金融,飲食,房產等等的第三產業包圍第一產業爲主線的一種思路以後,特去的經濟就會很快好轉起來,特區的老百姓也會很快就獲得巨大的受益。

特區發展起來了,就會帶動周邊地區,周邊地區發展起來了,自然全國的經濟就發展起來了。

這個呢!就好像是我們數學當中的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後世中國的經濟體系是怎麼來的?就是這樣慢慢經過一個點一個點的發展,然後帶動起來了一個大的面,最後帶動全國一盤棋。

中國建設和發展經濟特區呢,並不能說只是在那裡畫了一個圈圈就不管了,而是投資力度相當大,政策方面傾斜,錢財方面傾斜,把一切好的東西都先優先放到特區。

在招商引資之前,特區一般都是先完善投資環境,包括完善投資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

基礎設施結構中以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煤氣、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爲主體的“七通一平”等。

後者包括政治條件(政治、社會、政策等的穩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經營條件(貨幣和物價、外匯管制、金融、信息服務和自主權等狀況)、人口素質和市場、政策優惠(稅費等)等。

在特區裡面,外引內聯有機結合,發揮特區的四個窗口(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和兩個扇面輻射(對內和對外)的樞紐作用。

建設特區的目的則是努力探求建立一種靈活而有效地適應國際市場規律的特區經濟體制模式。

爲此,需在計劃管理體制、企業管理體制、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流通體制、價格體制、勞動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以及財政金融體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

拿深圳特區做比喻,中央爲什麼選擇深圳作爲最初的特區呢!是因爲深圳位於中國南部海濱,毗鄰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

這個地方呢!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香港和深圳交界的地方總共有三處,分別是深圳灣口岸、沙頭角口岸和羅湖口岸三個地方,通過這三個地方的口岸都能夠往返於香港和深圳之間。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就要回歸中國,那麼,建設深圳特區的意義就更爲重要了,所以,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落在了深圳。

第九百一十章帶節奏第五百四十八章再入京城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準備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舊記憶中的車票第十一章 安排第七十六章 製圖成功第兩千七百五十二章爭論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頭疼的事情第六百零七章居然坐這個東西第五百零二章分工細化第八百二十四章留學生問題第兩千九百零八章約定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有好事情?第兩千九百三十一章較勁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想買個古堡玩玩第三千零四章想起來了第二十二章買電視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屁專家(今日第四更)第一千六百一十章走神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那是什麼態度啊第二百五十一章超大的計劃第一千九百三十章哪裡來的膽子第八百五十七章赤果果的掠奪第五百八十六章一套房算什麼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不知道咋辦了第五百零四章想燒錢玩?第兩千四百零五章驚訝第九百八十一章真的假的第二十章管理和原則第四百七十四章腦子不夠用了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386電腦第一千零一十四章準備第七百八十二章要求第六百九十四章各方態度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拷問內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文化底蘊第二百五十九章重要的問題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大老粗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想不明白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陰險的想法第二百五十八章信任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安排車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各種待遇第兩千八百九十三章消失的美好第八百九十一章文化傳統第兩千八百三十五章附庸風雅?第四百三十六章敬畏和深意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正確性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激動第兩千九百三十七章不強求第三百零五章快餐連鎖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阿里山KTV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物流那點破事第八百二十八章思想境界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不同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憶苦思甜?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觀點第八百零四章錄像廳和歌舞廳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夜談第兩千七百九十八章準不準?第一千四百九十章李忠信的想法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大雙星第八百二十五章世貿中心第八百三十一章談判第兩千九百二十三章挖坑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救出來一個了第一千五百零八章關心的重點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物資問題第八百零八章規模化養殖的想法第兩千六百七十一章腦袋是怎麼想的第五百五十三章口是心非第六百八十九章我小家子氣?第一百一十一章要瘋的節奏第四百零二章天花亂墜第七百九十四章學傻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要求第一千三百章神解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驚歎第五百七十二章農業機械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偏門不行第兩千六百八十六章你咋不養呢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還能跑了不成?第兩千零四十章頭疼的請求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遠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拆臺呢?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糾結和煩惱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馳名品牌第四百二十六章特大好消息第兩千八百八十一章電影開始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說清楚第兩千七百九十章邀一下第兩千九百四十九章給個教訓第兩千八百二十九章重逢時刻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我覺得你想錯了第兩千兩百六十章治不死你第兩千六百九十七章印象反轉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心裡舒坦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大局觀第兩千兩百八十八章底氣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熬過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