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這幾天感覺到有了一些鬱悶,想做的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呢!各種事情就又上來了。
週五晚上,他不得不在封半山的開車護送下返回了江城。
在家裡和父母簡單地說了一些關於學校方面的事情,又談了一會兒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李忠信便洗洗睡了。
這次李忠信回到江城這邊的事情,是其他人無法處理的。
李忠信在八幾年的時候收了很多古董,之後又從蘇聯那邊和英法等國弄來了很多好古董,這些一直都被他收藏了起來。
江城市博物館這個時候也已經建設了起來,需要他回到江城這邊見一見陳沖,以及陳沖他們從京城那邊請來的幾個專家。
李忠信要和這些專家學者看一看,他搞了那麼多的古董,有什麼樣子的老物件能夠做江城博物館的典藏品,什麼樣子的古董可以作爲擺設。
博物館裡面的物品放什麼東西都是有說法的,而且呢!展覽什麼東西也有一定的講究,沒有李忠信的拍板,沒有李忠信的同意,這些古董什麼的陳沖他們真就沒有話語權。
江城新區這邊,李忠信準備做得很充分,基本上是五臟俱全,博物館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李忠信認爲,博物館要建設,而且要建設得夠規模夠好,讓人們能夠更多的看到中國的文物,瞭解中國每個朝代或者是每個時期的文化。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博物館是做什麼用的,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爲公衆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衆開放,爲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爲目的。
“博物”作爲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稱博識多聞的人爲“博物君子”;《漢書·楚元王傳贊》中也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之意。
到了19世紀的後半葉,中國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爲一門學科的名稱,“博物”的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知識。
博物與“館”連成一個詞作爲一種文化教育機構的稱呼在中國出現得比較晚,僅有一百來年的時間。
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於1936年6月6日動工建設,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一座仿照歐美第一流博物館建館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
中國對於博物館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對其定義也有過多次修改。
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博物館協會認爲:博物館是一種文化機構,不是專爲保管寶物的倉庫,是以實物的論證而作教育工作的組織及探討學問的場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了兩次大的討論和修改,直到1979年,全國博物館工作座談會通過的《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條例》中才明確規定: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是中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物館通過徵集收藏文物、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羣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李忠信搞的這個江城博物館呢!首先設立的是江城基本概況館,裡面搞的是江城百年來的變遷等等作品,這些東西呢!李忠信已經和江城市政府部門打好了招呼,這些東西,都由江城市政府來出面弄。
除了這個江城基本概念的展覽館,就是古代文物的展覽館了。
這個古代文物的展覽館,是江城博物館當中的重中之重,爲什麼要這樣說呢!黑省這邊發展得比較緩慢,之前沒有太多的文化底蘊,那就需要拿出來大量的古董文物這些東西,讓人們對於中國的朝代以及中國歷史上的好東西有一種直觀的認識。
另外的幾個展廳呢!屬於那種流動性比較大的展廳,可以搞一些近現代史、民俗、自然資源、赫哲族及知青等展廳。
李忠信要打造的是黑省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不光是黑省的老百姓可以到這邊來免費參觀,就是全國的人們都可以到這邊來免費參觀。
忠信公司打造出來的江城新區,現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地區,規模上和人口數在這個時候雖然沒有超過江城那邊,但是,李忠信相信,用不了幾年的時間,江城新區這邊就會超過江城老城區那邊,甚至都有一種能夠把江城涵蓋進入江城新區的一種可能。
這個時候搞起來的建築,基本上就能夠涵蓋江城那邊,甚至會超過江城那邊,最爲主要的是,黑省哈市的博物館現在還沒有建設成,據說是年底才能夠正式向公衆開放。
哈市的博物館呢!和江城新區李忠信這邊要搞的展館差不多,也是主要以收藏哈爾濱地區古代、近現代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研究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通過展覽手段宣傳哈市,樹立哈市形象。
哈市博物館收藏有大量反映本地區歷史發展的文物珍品。這些藏品生動地反映了生活在這塊黑土地上的先民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多方面聯繫與交流,以及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風貌。
只不過哈市博物館的面積很小,和江城新區這邊上萬平方米的博物館是根本無法比較的,想要參觀博物館,今後江城新區的博物館,絕對是黑省這邊最值得參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