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七百九十五章博學的趙老

趙老對於李忠信岔開話題的心思,他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理解和想法。

和田老對於設備的爭論呢!無非也是爲了國家省錢,話題岔開以後,他也沒有覺得什麼。

所以,這個時候,趙老搖頭晃腦地對李忠信講述起來了中國最早時期人們對於氣象方面的認識,可以說是從最早的時候開始說起,一直說到了明朝的雨量器。

而說到這個的時候,趙老臉上多出來了一種慍色,對於韓國人的那種無恥,他們感覺到羞臊,更是感覺到一種氣憤。

李忠信對於趙老說的這些個東西呢!基本上是第一次聽說,他雖然心中也是知道,中國古時候的人就會研究氣象。

首先,李忠信認識到最早的能夠說明中國古時候就有氣象研究的事情,基本上是要從赤壁之戰這個地方說起。

怎麼說呢!諸葛亮巧借東風,給曹操的大軍來了一個火燒連營,這個事情呢!說白了,就是最早期的氣象知識和學問。

雖然諸葛亮巧借東風這個事情是虛構出來的,真實的三國當中沒有這樣的一種情況,真實的情況是周瑜主持的赤壁之戰,諸葛亮只是讓孫權和劉備進行了同盟,並沒有起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

諸葛亮的神奇是後世寫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不過呢!火燒赤壁這個事情是真實存在的,那個時候,周瑜火燒赤壁是根據了氣象信息,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就是李忠信最初時候知道古代人也是會看氣象,會總結經驗的。

另外一個就是李淳風懂氣象學,李忠信還記得他看過的關於袁天罡和李淳風傳當中寫過,李淳風夜觀天相,推算出某月初一日有日食。日食並非吉兆,唐太宗聽了十分惱怒。於是質問他:“如果沒有日食怎麼辦?”李淳風堅持道:“如果沒有,我甘願受欺君之罪的責罰。

君臣二人就打了個賭,到了日子卻天朗氣清,萬里無雲。唐太宗故意恐嚇,讓他回家與妻兒訣別,然後回來受死。李淳風眯起眼,看了一會太陽,在牆壁上畫了一道線,篤定地請李世民稍安勿躁,等太陽光照到這條線時,日食就會發生。果然,當太陽光照到了這條線的時候,日食發生了。

因爲他精準的預測了天象,李淳風一生仕途平坦。

李忠信心中清楚,古代時候人們雖然沒有先進的氣象設備,但是,他們卻也是能夠掌握天氣變化的一種規律的。

趙老在這個事情上,說的其實還是很對的,哪怕是不用那些個先進的儀器設備,他也能夠判斷出來未來天氣的走勢和變化。

這些東西無非是專業了一些,不是李忠信這樣業餘的二八坑子能夠理解得上去的。

至於趙老說的有些個韓國人往他們臉上貼金,說那個是他們發明的,李忠信也是十分無語。

後世的時候,李忠信沒少聽到韓國那邊各種鼓吹,就差說中國是他們韓國的一部分了。

按照後世一些互聯網大佬,對韓國那邊那些狂妄自大的人的分析,韓國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韓國人的心一直都是很大的。

那種心大能夠大到一種什麼地步呢!用一個最爲簡單的例子來說,韓國人就好像是一羣螞蟻,他們指着大象對他們的同類說,你們看到沒有,那些個大象怎麼樣,看上去很大的吧!但是,如果我們多了的話,我們能夠把他們都咬死,蟻多咬死象,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我們征服不了的。

我們曾經征服過無數的象羣,那個時候,他們都對我們俯首稱臣,我們是最牛逼的人。

韓國人一直認爲自己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強大的,對於以前的那些屈辱歷史都刻意的迴避甚至是直接篡改歷史,然後自己看上其他國家的什麼歷史文化了就會想辦法的搶過來,據爲己有。

中國就飽受韓國的這種騷擾,並且韓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也是覬覦很久了。

韓國人一直都說中國的商朝是韓國人創建的,並且說商紂王就是韓國人,但是真實的是商朝滅亡以後紂王的叔父箕子前往了朝鮮半島,並在朝鮮建立了半島政權,之後朝鮮就經歷了被中國戰國時的燕國統治,並且像中國的各個朝代俯首稱臣,一直時中國的附屬,並且還被扶余人侵佔,所以韓國的歷史不是被侵略就是依附中國不被欺負,這樣的歷史也實在時過於屈辱,也怪不得韓國人不願意承認了。

韓國人對於歷史的篡改是不遺餘力的,尤其是吹噓韓國曾經抵擋了中國兩個強盛王朝隋唐的攻打,但是那時候是扶余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的高句麗的事情,和韓國人是無關的,但是韓國一直把這個當作自己歷史強大的資本,就像在明朝幫助朝鮮打敗了入侵朝鮮的日本之後,被日本打得幾乎滅國的韓國反而開始吹噓是自己把日本打敗的,並且還把李舜臣打造成戰神一樣。

別說是韓國人說雨量器是他們發明的,就說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他們發明的,這個李忠信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只不過呢!在這樣的一個場合,李忠信無法和趙老去說這個事情。

李忠信在趙老講到雨量器和韓國人無恥地想要把雨量器,說成是他們國家研究出來的時候,李忠信在腦海裡面轉了很多個念頭,不過呢!這些東西卻是他不能和趙老解釋那些。

於是,李忠信笑着對趙老說道:“趙老,您剛纔說的真好,我真就不知道我們中國古代時候氣象學的事情,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說法嗎?”

趙老露出來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以後,他輕輕地抿了一口茅臺酒,然後繼續開口說道:“早在中國漢朝時期,漢朝人就知道了空氣溼度與天氣的關係,比如《淮南子》的說法是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

也正是在那時,中國人就有了原始的天平式測溼計。

就是一個天平狀的器械,一頭放土,一頭放炭,通過兩者輕重來測試陰晴。這種看似搞笑的溼度計,比歐洲領先一千多年。

而當歐洲好不容易學會用天平測溼時,中國明清年間,中國人又有了鹿筋式測溼計。用長兩尺的鹿腸線夾在架子頂端,下面設有指針圓盤,空氣的溼度變化,會導致圓盤轉動,因此可以精確得出溼度!以後來西方學者的說法,這種溼度計,就是現代溼度計的雛形。”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海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培養自己人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名義第兩千八百五十九章爲了吃第九百五十三章概念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在意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改善辦公環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紛至沓來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第一站浦東第六百七十五章索然無味第六百七十七章莫名的心思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出遊第兩千零三十章對比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硬氣第七百八十七章換位思考第兩千零六十章長途線路第兩千八百六十章術業有專攻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有話就說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推脫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辦理的流程第八百三十二章達成目的第八百八十七章潮流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局觀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要搞事情了第五百九十二章紅白機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這又是什麼鬼第一千零二十八章被遺棄的感覺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像只老狐狸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懷疑第兩千六百九十七章印象反轉第一百四十五章攤牌(下)第一百四十五章攤牌(下)第五百七十二章農業機械第七百四十五章感覺很懵逼第九百九十九章恥辱二字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新區的變化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如約而至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衣食住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想不通第九百五十二章瞬間懵逼第四百零七章你們的誠意不足第兩千八百九十一章有些狗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窗外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是不是請吃頓好的第兩千六百六十一章問詢第兩千兩百九十四章要求第三千零一十章溝通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正確性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格局第兩千八百九十二章悲涼時刻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遊戲的那點事第七百一十三章賓主盡歡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專利問題第兩千八百九十九章發酵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就不能消停的?第十三章 買糧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思路方向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科研基地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憶苦思甜?第一千零四十二章給我送錢我得看心情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探討第兩千七百六十四章作死的勇氣第二百四十七章工作安排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不麻煩您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更高的職位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第三篇章第兩千九百七十二章哪裡的問題第兩千三百四十章說明白第一百零五章請客第七十七章冰噶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小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很奇怪啊!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九零年元旦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慶迴歸第七百零四章驚喜不?第兩千九百五十八章曾經的理想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舊記憶中的車票第一百八十章 好消息不斷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被嘲諷第四百零八章底線和底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準備擴張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雅之堂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想法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我真不想卷你面子第十六章 撲克條和人頭像(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渠道問題第兩千零一十二章目的地第兩千八百二十七章日有所思第十八章 意料之外第兩千七百二十六章短暫交流第三千零九章賣個小關子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難道是真的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多大的事情啊?第五百八十四章有啥不知足的第兩千七百二十六章短暫交流第五百二十二章不滿第兩千七百零五章給予的答案第兩千九百七十五章惡性循環第兩千兩百三十六章服氣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王波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