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生日

二月初九,這一天是朱瞻基的生日。

去年的十七週歲生日,朱瞻基在北征的途中,只有內侍給他下了一碗長壽麪。

今年張氏本欲大辦一場,但是又恰逢朱高熾舊疾復發,讓張氏也沒有了操辦的心思。

朱瞻基不知道原本的歷史中,朱高熾是不是如此多病,但是現在,朱高熾就是一個病簍子。

他三天兩頭的生病,雖然死不了,但是也給追隨他的文臣們,在前途上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爲太孫,雖然父親臥牀,生日不再大辦,但是一些至交親戚,還是要到宮中祝賀。

朱瞻基的興慶宮雖然更大,但是現在裡面的機密文件太多,防守嚴密。

所以跟張氏合計了一番,生日宴會還是放在了文華殿舉行,也是在外臣面前顯示一番父慈子孝的機會。

朱高熾對朱瞻基這個兒子的情感非常複雜,首先朱瞻基從小跟祖父親近,性格也跟祖父相似,尚武輕文,這讓朱棣很是喜歡,朱高熾卻感到跟這個兒子隔了一層。

但是,他又不能不承認,這個兒子比他期待的還要出色。雖然在對待文人的態度上,父子倆有一些差異,但是沒有根本性的矛盾。

而且這個兒子很得軍中將士和勳貴的喜愛,因此也爭取過來了大批將士偏向,等於是削弱了漢王朱高煦的力量。

如今他的太子位置穩定,不得不說有這個兒子的功勞。自地球儀一出,朱棣就開始了對這個孫子的大力扶持,朱瞻基又到軍中歷練了一番,如今的威勢更勝於他。

所有這一切,既讓朱高熾欣喜,又不免感到失落。因爲在這個兒子的映襯下,他這個太子父親未免有些太平凡了。

朱瞻基這日一早就過來了文華殿,親自伺候了朱高熾服藥,然後又請張氏在病牀邊坐下,恭恭敬敬地向他們磕了三個頭。

看着面前年僅十八歲(實歲十七歲),卻比常人要高出一頭的兒子,張氏的心裡滿是滿足。

丈夫身體不好,又性好女色,對她這些年也就僅剩維持夫妻之間的面子了。

丈夫指望不上,但是兒子卻能指望的上,自然也讓她把心思大半轉移到了兒子面前。

參拜之後,張氏留了父子兩個說些貼己話,自己開始忙着張羅中午的酒宴了。

皇上一早就派人來說了,今日也要來參加酒宴,可不能出了什麼紕漏。

朱瞻基跟朱高熾也細緻訴說了一番海軍的組建情況,朱高熾雖然對軍事無愛,卻也知道軍隊的重要性。耐心聽朱瞻基說了各處的安排,還叮囑他不要輕視了軍中的德化。

所謂德化,也就是後世的政治思想工作,朱瞻基當然知道其重要性。

他也耐心地跟朱高熾說明了海軍將會在軍隊中組建一個維穩系統,上到司令部,下到每艘戰艦上,最少都會有一名德化教員,不僅負責替不會識字的士兵寫信,還負責德化工作。

對此,朱高熾也是相當滿意。他理想中的國家,就是一個人人都會識字,都懂禮義廉恥的聖賢之國。

到了巳中,也就是十點,內監通報彭城伯夫人已到。

朱高熾對這個向來自來熟,又落落大方的丈母孃一直有些頭疼。她把宮中當成了自己的家一樣,向來喜歡說三道四。

不過,她不是一個糊塗人,他只是用這種態度給自己的女兒撐腰,並不是挑釁皇家的威嚴,所以往往只會藉着一些小事來彰顯存在。

就連朱棣對這個老大姐也很喜歡,在皇家這樣一個事事都隱藏在心裡,算計在背後的家族,這樣一個直腸子的親戚,能帶來新鮮的感觸。

朱高熾不想聽彭城伯夫人囉嗦,就佯裝不勝體力,吩咐說道:“孤身體不適,要休息一會兒,就不見彭城伯夫人了。待午宴開席,再喚孤起來。基兒你去替我招待伯夫人,不可怠慢了她。”

朱瞻基笑道:“伯夫人乃我外祖母,是至親親人,瞻基怎會怠慢。父王且安心休息,待皇祖父來時,我再讓人來叫你。”

來到前殿偏殿,彭城伯夫人對朱高熾推脫不見並不失望,反而拉着朱瞻基的手,帶點自我表功地詢問他跟孫嫺相處的如何。

孫嫺害羞,躲在張氏的背後,連頭都不敢露出來。朱瞻基陪着她說了一會話,聽到通報定國公夫婦攜親眷到,張氏才帶着女眷們去到了後殿。

大殿這邊留下了彭城伯張昶,惠安伯張升,還有他們各自的孩子。

他們一家都是老實人,朱瞻基對着幾個本分的表兄弟也頗爲照顧,跟他們打了招呼,才又到大殿門口迎接定國公一家。

定國公徐景昌比朱瞻基大了十五歲,今年三十出頭,長的一表人才。因爲其父親的關係,朱棣對他們一家的照拂是最多的。

不過這個人就是一個完全的紈絝子弟,大明時代的米蟲。對朱瞻基這個一切從利益出發的傢伙來說,這個人沒有什麼用,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

他幾次巴結朱瞻基不上,也知道了朱瞻基對他過的去,完全是因爲徐皇后的一點情分而已。

爲此他也頗爲苦惱,特別是現在朱瞻基已經掌控水師,控制了大明近五分之一的軍隊,威勢更盛,他也就越發想要巴結朱瞻基了。

朱瞻基的生日也是貴族交際的好時機,他也帶來了自己的幾個孩子,當先一個雖然一臉稚氣,卻虎背熊腰,稍微錘鍊一下就是一員虎將。

雙方見禮完畢,他跟朱瞻基的兩個舅舅也親熱地打了招呼,就讓其妻蔣氏隨內侍去了後殿。

蔣氏一走,不等坐下,他就跟朱瞻基提道:“殿下,今日景昌前來,除了爲殿下賀壽,另有一事相求。”

朱瞻基笑道:“定國公客氣,但有吩咐,瞻基盡力而爲。”

國公已經是大明最高一級的勳貴家族了,再往上,就只有朱家的親王,郡王。朱瞻基尚未親政,若非手握大權,其實徐景昌這個表叔,並不一定要對他如此客氣。

徐景昌聞言笑道:“殿下幼軍北征一戰,震驚天下。如今人人皆知幼軍所傳雖無軍略,卻有軍技,無數勳貴家族無不心動。只是幼軍訓練刻苦,軍紀嚴明,所以衆人尚在觀望。我兒顯忠今年已十五,自幼文韜武略無所不授,卻因年歲還小,他母親也捨不得送入軍中。今日盼殿下能將他收入幼軍,再捶打幾年,以便此後也能成爲棟樑之才,爲國效力。”

對於勳貴子弟,朱瞻基未嘗沒有拉攏之心。如今的勳貴可不是土木堡之後的勳貴,在朝堂之中,他們與文臣的力量對比並不在下風。

不過如今的勳貴大部分也是青黃不接,能打善戰之人不是被朱元璋殺了,就是老弱病殘,而他們的後代大多錦衣玉食,嬌生慣養。

朱瞻基也在猶豫,他既想拉攏勳貴,卻又怕軍紀嚴明,這些二代,三代們受不了這個苦,最後好事變成壞事,一個個對他朱瞻基心懷不滿。

所以他也一直沒有這方面的動作,卻不曾想,徐景昌這個人雖然沒有多大作爲,卻捨得將他的嫡子送入幼軍吃苦。

“定國公可知幼軍軍紀嚴明,即便顯忠表弟是定國公世子,在軍中也不會受到任何優待?”

徐景昌笑道:“我今日既然跟殿下提出此事,自然已經有了計較。殿下不必在意他的身份,既入幼軍,自當是幼軍一員,不必優待。”

這個時候,徐顯忠也躬身行禮說道:“顯忠雖年幼,卻也知道軍令如山的道理,既入幼軍,定當遵紀守法。”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我一見顯忠表弟就甚爲欣喜,這事我就應了下來,十五日我會去農莊巡事,且讓顯忠表弟來找我。”

這個時候,彭城伯張昶和惠安伯張升也都帶着幾個孩子站起身來。“瞻基既然允了定國公,也不能忘了自家表弟,武威兄弟雖不若定國公世子英武不凡,卻也能吃苦耐勞,不以軍紀爲苦。”

“既然如此,十五日我就在農莊舉辦一場幼軍新人挑選演武,凡京中勳貴,皆可報名。能入幼軍者,我自當一視同仁,用心栽培。”

既然勳貴們有這個心思,雙方就是乾柴烈火。大不了對待勳貴子弟不像對孤兒們那麼嚴苛,稍微放寬一點標準。

籠絡住了京中權貴,也就等於穩定了自己的繼承權。

訓練一兩年,等出海的時候在帶上一批勳貴子弟,那麼即使自己不在京城,有了這些人質在手,也沒人能挖自己的牆角。

見朱瞻基答應了下來,衆人都是喜氣洋洋,不過朱瞻基倒也沒有時間一直陪着他們,不一會兒,魏國公等其他勳貴府上也都闔府出動前來賀壽,朱瞻基都要一一接待。

臨近午時,李亮有些神色疑惑地低聲彙報說道:“殿下,蜀王攜王妃等親眷也來給殿下賀壽,已得陛下允可。”

朱瞻基愣了住,如今的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按輩分是朱瞻基的爺爺輩。自己這個孫子輩生日,怎麼也輪不到他來給自己過壽啊!

而且這件事還得到了朱棣的允許,那背後就更有蹊蹺了。

他想了想問道:“去探訪一下隨行人等,此事不會如此簡單。”

(一百章了,撒花慶祝!可惜不能加更了,我儘量在上架的時候多更一點。)

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五章 天才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十一章 各國第三章 克太子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章 處政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一章 根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三章 皇宮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四章 蒲家第五章 碰撞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一章 迎接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三十章 選擇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