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

穀雨:初候,萍始生。

親愛的龍波女士:

每次讀到你的回信,我都會非常的激動,每次讀到你的回信,我都會加倍的思念你。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每一天都能看到你,與你朝夕相處。但我深深的知道,這是多麼不切實際的願望啊!我們之間有那麼多的共同語言,在一起相處一定會很美好。你說其實未必跟想象的一樣,其實跟想象的不一樣,也會比其他人相處起來更加的容易。在你的面前我沒有美化自己,沒有掩飾自己的缺點。在我的面前,你向來都非常的坦誠。我們互相包容,互相勉勵,互爲依靠。如果上天見憐,或許會安排我們再次相遇,再次共事。這些話說起來連自己都覺得矯情,如果要來看你直接去不就行了嗎?但我知道人與人之間還隔着一個禮字,越是像我這樣的單身人士,越應該守禮。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這話讓很多人一觸即跳,其實朱熹在說這話的時候是做過解釋的。

比如日常飲食、娶妻生子、求取功名。人前維持體面,然後無愧於心。這些都被包含在天理之內,比如如果有人不許娶妻生子,禁止日常飲食,讓讀書人沒辦法施展抱負,這不叫做去,人慾而叫做背天理。所謂人慾是那些過分的泛濫的極端的東西,而朱熹的話,之所以成爲很多人反對的靶子。因爲人們需要這麼一個靶子,這樣就可以給他的學說定下重罪,讓他陷於萬劫不復的地步。我曾經說過心學活潑機智,理學呆板僵硬。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機敏的人,建議你修習心學。如果你是一個反應遲緩,愚鈍透頂的人,建議你學習理學。打個比方,心學就好比禪門當中的頓宗,理學好比禪門當中的漸宗。頓宗的修行方法,雖然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如紅爐飛雪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只有那種極具慧根的人才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達成所願。漸宗雖然看起來非常的笨拙,也適合大多數人修行。

神秀和慧能的區別在於,神秀想的是禪門的修行方式,雖然沒有讓很多弟子受益,反而讓他們生出各種妄想。於是他改變了禪門的修行方式,創立了漸宗。慧能繼承了從初代祖達摩以來一直延續的禪門修行方法。神秀的修行方式實際上背離了禪宗,與禪門之外流派匯合到了一起。所以五祖把一波傳給慧能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衣鉢傳到神秀的手上,將是禪門名存實亡。後來的發展有了非常奇妙的變化,其他的很多流派隨着時代的發展消失了,而最難修的禪門,居然成了唯一的倖存者。禪門之中流傳着很多公案,第一次登上終南山的時候,看到路上很多地方插着牌子,上面書寫着這些公案,這些故事給了我很好的啓發。卻並沒有讓我真正覺悟,因爲悟其實是修行的開始。裡邊究竟是怎麼回事,我是說不清楚的,因爲我始終立於禪門之外。慧能是一個非常具有智慧的人,雖然時隔千年,他的思想仍在閃閃發光。

跟一位女士談論禪宗,給外人說了都會覺得非常的荒唐。而我們就是這麼奇怪的兩個人,年初的時候回到家,哥哥談到族中有一個人,這位先生應該是我的曾祖父的嫡長孫。他對書寫族譜有非常大的興趣,但自己也不打算做這件事,而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哥。我哥把這件事情說的非常的簡單,似乎很容易就辦完了,由此可見,他其實也不是真的想做這件事。孔子說:“輕諾必寡信。”一個人把容易的事情說的很難,其實是一種謹慎的表現。把事情拜託給這樣的人,可以讓你放心。如果把很難的事情說的特別容易,到最後這件事情一定是辦不成的。這讓我想起了當年袁崇煥給皇帝承諾五年平遼。做不到的事情不可以亂說,別是當着皇帝的面。雖說袁崇煥死的有些冤枉,不,是崇禎皇帝百分之百的昏庸,實在也是他自己犯了大忌。

崇禎非常的努力,只是他的天賦實在是太一般了。這樣的皇帝如果在太平年間沒有太大的危害,如果是在危難之秋,他必定沒有辦法救濟蒼生。你當時大明的局面,如果是換一個有作爲的皇帝,能不能夠扭轉局面呢?這是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大清締結盟約,精力用在整頓內務上,等到舊弊盡除、民力恢復,就可以重整旗鼓,這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定可以重拾故土。我這樣的謀略,想必大清這邊的人不會看不透。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進行騷擾,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想盡辦法拉攏北方的牧民,必要的時候可以互相通婚。來自西邊的支持,無疑增加了抗擊大清的力量。大明之所以丟掉江山,問題的根本不在大清,甚至也不在於李自成,根本在於晚明時期,昏君一個接着一個。今天很多人吹捧萬曆皇帝,爲天子如果沒辦法盡到自己的職責,就應該禪位或者選擇合適的人監國,而不是縱容一個懶漢躺在寢宮裡無所事事,外面的大事荒廢的一塌糊塗。

萬曆能夠吹噓的就是所謂三大徵,老子曾經說過,大戰之後必有荒年。這三大徵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國力,所以說打了勝仗,朝廷卻爲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個時候,朝廷最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戰爭、恢復民力。如果你當時在半島打仗的軍隊去跟努爾哈赤火拼,想必努爾哈赤一點勝算都沒有。大明之所以輸得如此慘烈,爲三場大戰打下來,損失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更關鍵的是,朝廷裡不斷做出錯誤的決策。誰也沒有想到泰昌皇帝是個短命鬼,乳臭未乾的天啓皇帝繼位。天啓皇帝的志向在於做一個木匠,軍機大事都被一個閹人掌握。今天仍然有一大羣人吹捧魏忠賢,那些東林士子門固然不是什麼好玩意兒,魏忠賢也絕對不是什麼好東西。朝廷大員忙着爭奪私利,沒有人把發生在遼東的危機真正放在心上。

天啓皇帝駕崩之後,十七歲的崇禎繼位。他跟自己的幾位前任不一樣,爲了十幾年兢兢業業。他之所以沒有辦法保全社稷,主要在於他的能力只適宜在太平年間做太平天子。沒辦法,在危難時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後世很多人同情崇禎,就連他自己也認爲自己不該是亡國之君。的確很多亡國之君的惡行他都沒有,但他不是沒有過錯的。晚年的萬曆非常的昏聵,不爲社稷着想,一心想着要把自己寵妃的兒子扶上儲君。他留給泰昌皇帝一個爛攤子,而這位新皇帝來不及面對衆多的危機就已經死於非命。天啓是一個弱勢的皇帝,沒有能力駕馭百官,只能依靠太監來制衡外朝。因爲他太過於熱愛務工行業,以至於魏忠賢成了實際上的攝政。

作爲攝政他是很不稱職的,今天很多人找出了他當年推行的善政,比如徵收商業稅什麼的。這些說法是真是假,我弄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給自己弄了一個九千歲的名號,這就意味着他的地位在親王之上,不僅如此,全國各地開始給他修建生祠。一般來說這種地方供奉的都是古代的一些聖賢,或者當地已故的一些賢達。這位且政還在人世,雖然就被供奉到了生詞裡。魏忠賢成了活着的聖人,我知道他憑什麼敢給自己這麼高的評價。當時社稷處於危難之中,地方上的官員不忙着處理當地的事務,而是把精力用在伺候這位閹人之上。就憑這一點,他足以遺臭萬年。在我看來魏忠賢連嚴嵩都不如,嚴嵩當年好歹還用了一個胡宗憲,魏忠賢用了哪位賢人呢?不管在別人的眼中是不是賢人,在天啓皇帝的眼中魏忠賢絕對是他的頂樑柱。至於他在快要駕崩的時候,囑咐自己的弟弟,說:“善待皇后,重用忠賢。”

崇禎皇帝在殺了魏忠賢之後,發現當時反對魏中賢的那些人也實在不是玩意兒,於是就用了一批當年支持魏忠賢的人。讓他用來用去,發現這些人都不是玩意兒。當時還發生了這樣的一幕,選拔主要官員時,皇帝不知道該用哪個人,竟然使用了抽籤這種方式。可見皇帝並不懂得識人用人的方法,完全不知道朝廷裡誰是賢人誰可用,這些人的優點是什麼?他的缺點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他的先祖朱元璋可就比他強太多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崇禎皇帝其實也並不瞭解他的對手,不知道對手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對手的陣營存在什麼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對付他們是最合適的。當李自成進了京城之後,大明的達官顯貴紛紛跑來求官。我不像很多人那樣對崇禎皇帝懷着那麼大的同情,我覺得人應該具備反思的能力,只有我們不斷的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夠讓社會進步。

我這個人有一個問題,身份如此低微,在討論各種大問題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我也曾經爲自己的這種行爲辯護,如果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婚姻,討論飲食,討論其他的事情,我一樣沒有辦法去改變他們,既然如此爲什麼不索性討論大一點的話題呢?如果是按照這個邏輯,我說的話應該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也許這就是人們爲什麼不願意拿我的話當一回事的原因。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想法,是不是應該寫兩部書?一部叫做《楚事紀》,一部叫做《苗氏春秋》,《楚事紀》不會呈現整個楚國的歷史,而是到若敖氏遭受重創就結束了。《苗氏春秋》應該是從伯棼之亂開始說起,一直延續到現在。我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賁皇,中祖應該是苗晉卿、苗傅之類。

苗晉卿曾經做過名義上的攝政,苗傅則因爲謀反被韓世忠所殺。那麼即使不是我直系的祖先,也很可能是旁系的先人。我的近祖目前只能追溯到高祖父苗富寬,曾祖父苗佔貴,祖父苗月雨,父親苗耀亮。苗富寬、苗佔貴、苗月雨不是長子,後人應該屬於小宗。而在苗月雨一系之內,父親苗耀亮是長子,哥哥是長孫,他唯一的兒子是父親的長孫。而在父親這一系,我與二哥的後人屬於小宗,二哥去世之前留下一兒一女,而我這一門很可能會絕嗣。現在傳宗接代是有待消除的落後文化,身後絕嗣應該算是代表了一種先進的文化。根據目前這種情況以後,很多人都會無後,很多家族都會絕嗣。許多祠堂會相繼破敗,看不到香火。許多曾經熱鬧的村落很可能會還給大自然,成爲豺狼虎豹,各種野獸出入的場所。看官們或許覺得我這是危言聳聽,然而真實的情況與我所描述的內容高度契合。

就以我家爲例,在我出生之前,我們家有一處土窯。後來搬進了新居,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五孔磚窯三間平房。而且我曾經記得門前有一棵很大的槐樹,後來這棵槐樹被砍掉了做成了門窗。有一種觀點我沒有說過,在那棵槐樹沒有被砍掉之前,在我的印象當中,我們家的運勢一直是不錯的。後來那棵槐樹被砍掉了,家裡就鬧出了種種變故。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砍倒那棵槐樹,實際上壞了自家的風水。但這只是我的感性認知,並沒有邏輯依據。我覺得家門口有一棵大槐樹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們能夠好好照料那一棵槐樹的話,現在它會長得更大,如果是那樣的話,他註定會是我們記憶當中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相信物與人之間是存在某種內在聯繫的,當人住在附近的時候,我們家的果樹長得非常好當家,不在那住的時候樹都枯死了,年初的時候我回到家裡看到那裡地也鬆了,牆也塌了,當時我的心情非常的複雜。

對於摩登人士來說,編纂族譜是最沒有意義的事。因爲傳宗接代是一種應該被消除的觀念,既然連傳宗接代的沒有了族譜,還有存在的意義嗎?你將來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族譜被放在博物館裡,這個時候人們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位講解員指着一本破舊的書說:“這個叫做族譜,過去社會上存在一種東西叫做家族,家族的血緣是可以追溯的,一直追溯到上千年以前。這種東西阻礙了社會發展,後來隨着時代進步,它就躺在了博物館裡。”這個時候現場會有一個人說:“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不把這些東西銷燬,而留着他們繼續荼毒我們的後代呢?”講解員說:“我們就是要留着它以警示我們的後代,讓他們牢牢的記住,傳宗接代是一種令人作嘔的散發着腐臭氣味的落後思想。”

雖然我是一個單身漢,在多數情況下以保守人士的面目示人。生活中我們總能夠我這樣的人,這些人或者是教授或者是長輩,他們會苦口婆心的勸你接受平庸的自己,放棄遙不可及的理想,去過那種跟大多數人一樣的生活。我的身上少了一種叫煙火氣的東西,因爲我過的不叫日子,生活其實是一種修行。一個單身漢不得不與自己的各種需求打交道,在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不去衝擊到我的底線。這是很難做到的,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被人們記住,如果我不幸被記住了,我會是怎麼樣一副面目呢?我所知哥哥也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講過關於我的故事,很顯然我是一個反面教材。當然在這一世之後再過幾代關於我的記憶就消失了,除非我在這世上留下了什麼特殊的印記。我非常願意給社會做出貢獻,可我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上天也沒給我機會讓我看到自己的能力。

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具備某一方面的潛質,只要把他放在合適的地方,經過磨練,這就會變成一種能力,一種足以讓他發光的能力。我研究過我們的先人,軒轅黃帝、帝高陽多麼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的身上一定有很多優秀的品質。鬻熊是南方一個部落的首領,也殷商末年的思想家,今天我們還有機會看到他的著作。自他之後,這個部落的首領都以熊爲氏,熊氏是楚王世之大宗。而鬥氏。或者整個若敖一族都是楚王室的小宗,根據我的記憶苗氏應該是鬥氏的小宗。原來我以爲姓來自於血緣,是來自於落腳之地的地名。後來我才知道氏不只是這一種來源,有的人就是用先人名字當中的一個字作爲自己的氏,有的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官職,這個官職的名稱就成爲他們的氏。楚王室之大宗,之所以以熊爲氏,可能是爲了告訴世人,自己是鬻熊的後代,這是他們引以爲傲的人物。就像後來若敖一族,他們之所以把若敖當做自己的族號,就是爲了告訴世人,自己是楚國第十四代國君若敖的後人。

如果祖上的事蹟被記載的非常清楚,對教育後人絕對是一件好事。我的高祖父苗富寬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度過的?他經歷過哪些事情?這些都已經跟着他一起埋到了地下,只能根據那個年代大多數人的命運推測個大概。苗富寬應該是生活在晚清時代的人,出生在一個大家族,跟着兄弟們在苦水中泡大,長大之後跟兄弟們一起做了佃農,之後娶妻生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後在某個時刻患上不治之症,就在某個時刻,撒手人寰。關於曾祖父苗佔貴的事蹟,小的時候我曾經聽父母說過,父親說小的時候,見過一個盲人老婦,這應該就是苗佔貴的妻子,他一生娶過兩房妻子。根據母親的回憶,這個人非常的健談,性格應該非常的開朗但也非常能吹。我的祖父苗月雨,我是親眼見過的,也曾經跟他打過交道。我的感覺是他爲人比較隨和,在家裡沒什麼權威。聽說那個時候是父權社會,但是父親大權旁落的情況比比皆是。祖父因爲在村裡負責,自己在外邊開會,經常會有一些宴席什麼的。當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個時候的宴席跟今天的宴席,不可同年而語。祖父在外面吃飽了回到家,不怎麼理會,還在捱餓的妻兒。也許正是這種艱困的情況才造成了祖母暴躁專橫的性格,由此也可以推測,年少時期的祖母可能不像她後來的表現的那樣。小的時候我不瞭解這麼多的背景,總覺得祖母的思想非常的落後,而且蠻不講理。當然她只是不講我的理,她有自己的理。祖父就不同了,他看起來非常的和藹。

據說祖父母兒子女兒都有夭折的情況,只有五個兒子養大成人。父親成了實際上的長子,其他四個就成我的叔老子。與他們的關係大多是不太好的,甚至爆發過激烈的衝突。在一個大的家族當中,能不能有好的家風?家翁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祖父是一個非常弱勢的存在,而祖母看起來又不像是一個特別會治家的人。當然真正讓祖母在家中沒辦法維持權威的是他最小的兒子,這位先生幾經輾轉,在外面欠下了大量的外債,舊債償還心債又增加了不少。不僅如此,他還從親戚那裡借了很多錢。這件事讓我們整個家族的聲譽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家,兒媳們紛紛跳了出來。兒子還沒有成年的時候,作爲母親可以用強力來管教他們。等到兒子成年娶了兒媳,生下了孫子,身爲父母就只能用德行來感化他們。因爲一旦硬碰硬衝突起來,就會聽到親情碎裂的聲音。在最後的歲月,祖母的威望徹底崩塌了,這是他的人生悲劇,爲這件事情負責的主要應該是聽她的小兒子。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三月十九日

第101號 娛樂圈道士第352號 心之所至第181號 盛會觀想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325號 懷恨隱忍第071號 心境第273號 道第333號 雲常第248號 因果定律第114號 月宮折桂第287號 枯枝落雪第043號 陽光和笑容第218號 有意爲之第044號 社羣第117號 華麗的精舍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159號 鬼友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249號 浮生第066號 燈火之域第274號 葉之墜落第301號 空想第180號 劇本和表演第306號 枯井第085號 蚊子的狂想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126號 歧路歌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第250號 波及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318號 無名第087號 歷史迷第271號 激流第266號 分心第336號 殘月第061號 逃離第157號 爲善之困第136號 百年前夜第171號 俗務纏身第053號 可鹽可甜第026號 邊緣人第328號 唉!生活第230號 美的意義第087號 歷史迷第123號 鑽石之夜第157號 爲善之困第341號 課第194號 青苑時光第139號 徽章時代第081號 複雜聲音第162號 月亮的僕人第259號 花味第205號 援助深山之民第031號 吃食刻錄的時光第332號 劍九六千里第243號 漫畫世界第353號 謁廟第043號 陽光和笑容第235號 鳳鳴第171號 俗務纏身第027號 豐滿現實第320號 初假第023號 離異傳聞第209號 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035號 走出孤獨的方法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210號 貴妃色號第089號 不穿長衫的夫子第359號 祈福第046號 奔馬第007號 珍藏第114號 月宮折桂第220號 火車旅館第103號 短視頻裡的女人第149號 吳學究第199號 心理建設第090號 冥想練習者第149號 吳學究第275號 風化第170號 治理的藝術第045號 窗口型新聞人物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307號 典籍第209號 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009號 過年第230號 美的意義第336號 殘月第117號 華麗的精舍第075號 洋瓷碗第261號 事緩則圓第057號 風尚引發的思考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296號 更始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第352號 心之所至第253號 朦朧的月光第327號 天羅地網第351號 雲之花隱第076號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