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關,是草原通往大印內部最爲重要的行軍通道。
也是蠻族多年來心頭拔不掉的刺。
幾十年前大印初立,那位開國皇帝就已經爲北境之地定下了後世的防守大計。
與兵家的幾位將帥一同考察了北境的地勢之後,最終將龍門崖定爲了最具有防守價值的地點。
此後十多年大印在兩側山崖絕壁之間立起了一座十丈有餘的雄關。
在那個蠻族各部落還內鬥不斷的時代,這座雄關的出現讓一些本就靠近北境的零散部落只能望關興嘆,也因爲龍門關的出現,讓他們徹底斷絕了以往能夠南下搶掠的機會。
後來每逢冬季,靠近邊關的這羣部落間會自發的聯合起來從山脈中迂迴偷襲,這也是北境百姓最終只能自己組織起防禦的原因之一。
先帝去世前,龍門關也曾面臨過一次蠻族大規模的進攻。
不過在那一場戰爭中蠻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光是堆砌在城牆下的屍體便有兩丈之高。
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龍門關或者說北境,還是暴露出了致命的問題。
作爲大印國土內最遼闊且最貧瘠的北境,每一次戰爭的到來都需要從南方調集軍隊進行支援,這也導致了行軍途中糧草的消耗加劇,而且援軍到底北境後疲乏的狀態,也並不適合立馬投入到戰鬥之中。
所以先帝在最後的日子裡與內閣衆臣商議出了立關建城的想法,這便是龍門關變爲龍城關的雛形。
先帝駕崩之後,現任的皇帝依舊延續了當年設下的思路,將大量的南方兵卒輸送並安置在了龍門關,以服兵役爲由,防禦蠻族入侵的同時也在平日裡成爲了建設龍門關的力役。
十多年過去,此時的龍門關早已不再像當年那般孤立於北境,在它的後方不遠處多出了一座能夠容納數十萬人的城市。
而此刻李開泰站在遠處的山崖上便能看見龍城關如同一個倒過來的“旦”字,不僅在龍門崖間豎起了關隘,同時後方的那座城池似乎隱隱間與關隘形成了甕城的設計。
這也是爲何龍城朝向龍門關的那面城牆會建築得格外高大。
因爲一旦有敵軍突破了第一道防線,那麼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一輪弓弩問候。
李開泰並不清楚龍城關的設計者是何人,但是如果與蠻族調換位置,李開泰相信他也寧願會選擇繞過路況更復雜的天山山脈,也不願與大印軍隊在這樣一座將防禦發揮到極致的關隘進行作戰。
此時已是夜間,龍城三面低一面高的城牆設計,讓月光位於關隘方向照射時,城池之內會出現一大片陰影。
不過城內的燈火稍稍緩解了這種另類的壓抑感,而此刻城中心的主城府內,邊軍的大帥正在接見今日辰時纔剛剛到來的特使團。
姚師兄仗着自己高大威猛的形象“力排衆議”暫時成爲了儒家的代表,他在席間的位置也正處於大帥的左下方。
大印素來以左爲尊,這也凸顯了這次特使團中儒家代表的地位。
姚師兄的手側則是依次坐着矮、胖、瘦三位師兄,而他的對面,大帥的右手方,端坐的是從京城一路跟來的法家代表,宋青松。
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這位在百家論會上差點惱怒祭出持法衛的年輕人,依舊作爲法家的代表,並跟隨特使團來到了北境。
可能是爲了讓這名身份尊貴的法家二代磨礪一下性情,或是……到這邊關鍍上一層金邊。
反正不管是出於哪方面的考慮,宋青松都再一次成爲了法家明面上的代言人。
不過讓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這次法家的隊伍中竟然出現了李開泰的一位老熟人。
作爲京城護城衛的官員,齊若望本不該出現在北境這塊土地之上,但這名近些年來仕途不得意的中年人,卻又實實在在的出現在了北境的主城府之內。
不過相較於在京城地面上的官僚氣,此刻他恭敬的站在宋青松身後,變現得就如同是與少爺共同出門的僕人一般老實。
場面上大家相處得還算和睦,唯獨莫世峰在看向宋青松身後那道身影時,眼神裡充滿了不屑。
兩人曾經都是有志青年,可臨到中年之際,一人爲着心中的理想在奮鬥,而另一人卻已經成爲了“家僕”一般的存在。
主位上,邊軍的大帥似乎並沒有因爲下方這些人的年輕而產生不滿。
作爲兵家現任的二號大佬,他的身份應該算是這些年輕人的長輩。
同樣的,在百家論會上的董瓚老將軍是這位邊軍大帥董遼的兄長,但在兵家內部的排序之中,他依舊只能位於自己這位胞弟之下。
兩人雖是同父同母所生,但董瓚的年紀卻比董遼大了快二十歲。
已近古稀之年的董瓚,花白的鬢角早已藏不住這位老將軍的臨近暮年的事實。
但剛過天命之歲的董遼,無論是自身的實力,還是對於兵法的運用,以及征戰多年的經驗,都讓他處在一個將帥最巔峰的歲月。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董瓚老將軍回京參加了百家論會,在那個滿是小輩出風頭的場合,他的身份實在是有些奇怪。
但正是因爲董瓚老將軍的開口,才促成了這一次北境特使團的出使。
大印馳援北境的援軍不一定能完完全全的解決掉這次蠻族來犯的問題。
可各家的代表來到北境就會出現另一番局面。
這些小輩們正值風華歲月,老將軍不信他們的長輩會放心的將他們扔到邊境不管不顧。
如果各學派暗中有人保護這些年輕的代表,那麼在交戰之際,龍城關無疑會多出很多隱藏在暗處的高端戰力。
這也是爲什麼董遼這位大帥能夠笑盈盈的與這羣小輩親切交流的原因之一。
就算不衝着這些小輩本身的潛質,光是他們背後那些保護他們的人,也將是在戰爭中一大隱形的助力。
對於兩位董氏一族將帥的謀劃,一衆小輩中或許能看透的人不多。
但各學派老一輩中,就算有人猜到也並不會將事情戳破,因爲在這些人看來,兵家的人值得敬重,大印的邊關也值得他們來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