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八章 荷蘭的恐怖王

bookmark

荷蘭,甚至整個低地地區的人都在說,是荷蘭的首相,約翰.德.維特先生授意他的黨徒謀殺了威廉三世,並將他的屍體埋葬在一個人們不知道的地方以遮人耳目,這種滑稽荒唐的謠言居然還相當的有市場,從粗陋的酒館到奢靡的沙龍,從一字不識的雜役到尊貴的教士,從男士們的雙脣到女士小巧的耳朵,每個人都在說,這是一樁無恥的陰謀,針對威廉.奧蘭治後人的下作而可怕的手段。

要說首相先生對威廉三世有什麼好感,那純粹是在胡言亂語,作爲最嚴厲的共和主義者,首相先生與他代表着的商人階級是最畏懼,也是最厭惡君主制度的,因爲君主制度意味着獨裁與專制,而獨裁與專制也就意味着會大大收縮商人們的利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法蘭西人已經攻佔了布魯塞爾,威廉三世急切到就算拿出奧蘭治家族的資產(也就是斯圖亞特王朝的欠款)也要組建一支即便不算強大有力,也至少能夠遏制法國野心的陸上軍隊的時候,首相先生爲什麼要多加阻撓,萬般不願?一方面是因爲不想讓荷蘭人再度回憶起奧蘭治家族的榮光(從沉默的威廉到莫里斯親王),另一方面,就是荷蘭的商人們更看重在海上的軍事力量,畢竟他們的斂金之路幾乎都在海上而非陸地上。

我們或許可以將之稱之爲短視,但商人們就是如此,他們的心中沒有民族,也沒有國家,他們可以向任何人屈膝,跪拜,將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也是可以的——雖然這麼說有點苛刻,但想想威廉.奧蘭治吧,威廉一世曾經是深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信任的臣子,更因爲有了查理五世(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建議與支持,他才得以與尼德蘭大貴族伯倫伯爵的女兒締結婚約,不誇張地說,若是沒有查理五世,威廉奧蘭治根本不可能在尼德蘭立足。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恩人,爲了尼德蘭的民衆,威廉.奧蘭治還是背棄了他的恩主,他之所以被稱爲“沉默的威廉,”就是因爲在所有針對尼德蘭的反抗者的行動與宣言中,他始終一言不發的緣故,爲此他被哈布斯堡家族憤怒地宣佈爲一個叛國者,可以說,他是爲了尼德蘭失去了所有的榮譽與領地,即便如此,威廉.奧蘭治依然堅持了自己的理念,即便被流放到了尼德蘭之外的地方,他仍舊沒有放棄讓尼德蘭獨立的想法,他變賣了所能變賣的所有資產,和自己的兄弟一起舉起了反叛的旗幟。

在近二十年,反反覆覆的獨立戰爭中,威廉.奧蘭治可以說是爲尼德蘭的獨立獻出了所有的一切,他的財產,他的名譽,他兄弟的性命,他可以說是荷蘭共和國的締造者,而荷蘭的議會成員們,一邊表示願意支持威廉一世成爲荷蘭國王,一邊與西班牙人暗中籌謀——結果就是威廉一世在距離王座還有一步之遙的地方,永遠地倒下了。

就算是奧蘭治的支持者,也必須承認,威廉.奧蘭治在即將得到勝利的時候,確實滋生了一些野心,在歐羅巴依然被君權神授的榮光籠罩的時候,誰不想要成爲一個手握權杖的君王呢,而且之前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一個諸侯成爲國王的事情——但誰也不能說,威廉一世沒有這樣的資格,當時除了那些不甘心的議會成員,荷蘭的大部分民衆還是願意將奧蘭治家族奉上王座的——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威廉.奧蘭治不但死於非命,他的子孫也不得安寧。

威廉一世的兄弟都在戰場上殞命,包括蒂雷納子爵的舅舅莫里斯親王,他的後代,威廉二世也死於一場莫名其妙的天花,死去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他死去之後的第八天,威廉三世纔出生,他在首相與議會的監督下,過了二十年被監視與防備的日子,即便要爲了荷蘭重新組建陸軍籌備軍費,也要想法設法地掩人耳目。

首相先生絕對不會想到,正是因爲他的苛刻與警惕,才讓自己落入了這個痛苦而又尷尬的境地——威廉三世已經被查理二世秘密監禁在了倫敦,而所有得知這個秘密的人,不是也被一起囚禁起來了,就是也有自己的打算,又或是無法確定——威廉三世是在倫敦,還是在阿姆斯特丹?

只是無論首相先生怎麼處置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現在站在他面前的勒伊特將軍都不會是個容易對付的傢伙。

米歇爾.阿德里安鬆.德.勒伊特,是個罕見的民族主義者,他不在乎威廉三世是否會成爲國王,但也不會允許議會和首相先生傷害威廉.奧蘭治的後人,不,他不是保王黨,不是橙帶黨徒,他和許多荷蘭人的想法一樣,作爲威廉.奧蘭治的後人,威廉三世將會是尼德蘭的最後一張王牌,萬一在戰爭中,荷蘭的總議會與省議會失敗了,不再被荷蘭人相信,那麼唯一能夠將他們再次凝聚起來的就只有威廉三世了,威廉三世可以被冷待,可以被排斥,但絕對不可以徹底地喪失對荷蘭的控制力。

但要維持這種脆弱的平衡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勒伊特,他被荷蘭民衆譽爲海神,被英國人叱罵爲恐怖王,但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完全無法與他在海上的能力相提並論,他雖然傾向於威廉三世,但對重新提拔他的首相先生也很尊敬,只是這種尊敬在威廉三世失蹤後,也開始搖搖欲墜。

“若我說我是真的不知道威廉三世到哪兒去了,你信嗎?”

面對首相先生這樣的……直言不諱,勒伊特將軍皺起了眉,他比約翰.德.維特年長,可惜的是虛長的歲數不能折算成政治戰場上的經驗:“那麼你的兄弟,或是你的支持者們呢?”

勒伊特將軍說的是小維特先生,他是首相先生的弟弟和左膀右臂,但要比首相先生激進得多,還有那些共和黨議員,他們從不吝嗇使用任何手段,威廉三世在年少時還算謹慎小心,但在他宣佈自己成年後,他就變得咄咄逼人起來了——即便議會對他百般防備,他還是成爲了澤蘭的執政,並且劍指最高統帥的位置。

他這樣鋒芒畢露,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首相先生也在其內:“我不會愚蠢到這種程度,米歇爾,”他沮喪地叫着勒伊特將軍的名字,希望這能打動這位將軍的鐵石心腸:“我向你承諾過,無論威廉做到了怎樣的程度,不會有死刑,不會有流放,我不會這樣對待威廉.奧蘭治的子孫。”

“正因爲他是威廉.奧蘭治的子孫。”勒伊特將軍沉聲說道,“但我還是願意相信你,不是因爲你起了誓,而是因爲我們都能看到,我們真正的敵人已經叩響了戰爭的門扉——你是個聰慧而又敏銳的人,不至於與那些遲鈍的蠢貨一般環抱僥倖——現在,告訴我,首相先生,陸軍的籌備工作進行到什麼地方了?”

首相先生再一次沉默了,他幾乎要繼承威廉一世的名號,變成沉默的約翰了。

“……天啊,”好一會兒,勒伊特將軍才艱難地說道:“他們竟然看不到已經燒着了帽子的火麼?”

“也許他們還覺得很暖和。”首相先生苦澀地說,威廉三世可以用奧蘭治家族的財產來僱傭和組建一支陸上軍隊,他卻不能,哪怕他願意拿出維特家族的財產——他的家族不會允許,而且也會有人乘機攻擊他,把他描述爲另一個陰謀家,獨裁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促進議會通過擴增陸上軍隊的決議。

但要說,爲什麼荷蘭的民衆卻更願意支持奧蘭治家族呢,哪怕他們知道從今之後,就會有個君王來統治他們?

還不是因爲議會的運作體系太過奇葩了!

此時的荷蘭有着一個獨特,但也許會被後世的一些人無比稱道與懷念的政治運行體制——簡單點來說,若是他們要通過一個決議,那麼如首相兼大議長維特先生的決定是不作數的,這個條約要被拿到議會裡去共同商討,但問題是,荷蘭共和國是由七個自治省組成的,所以這個決議要拿到各個省的議會去討論,這些自治省裡又有不少自治城市,於是,這個決議還要往下,落到自治城市的議會手中,等他們通過或是不通過之後,這個決定再返回給省議會,省議會再傳回給總議會……

這種做法看上去可以說是兼顧到了絕大多數有發言權的人,但也正是因爲如此,無論什麼樣的決議,都會被拖延上很長一段時間,別忘記,無論城市,還是自治省,他們的議員都是商人,而商人關注的只有利益,每一項哪怕再小的決議,他們都要再三考量,是不是會影響到他們的收益,或者說,是不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什麼好處?就爲了這個,他們就能將一個決議拖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或者只是因爲看不順眼某個人,又或是懷疑這是針對自己的行爲,而有意令得明明有利於國家而非個人的決議變成一紙空文。

曾經在莫里斯親王麾下最有紀律,最有凝聚力,最現代化的荷蘭陸軍就是在這樣的體系下,慢慢變成了一堆散沙的。

威廉三世曾經想要將這堆散沙重新聚攏起來,現在卻不知所蹤,首相先生只得不甘願地接過了這項重任,問題是,這項決議不但觸動到了議員們敏感的神經,而且也觸動到了他們的錢囊,這筆錢誰來出?出錢的人對這支軍隊有多大的權力?在戰爭結束後,出錢的人是不是可以從議會的撥款中彌補自己的損失?

可以想象,這項決議若是能夠得到通過,大概也在遙遠的將來了——而那個時候,荷蘭共和國是否存在,還不得而知呢?

勒伊特將軍從首相先生的面容上看到了答案,他握緊了拳頭,“沒門兒?是嗎?”

“我不想這麼說……但,是的,勒伊特,你是我們僅有的希望。”

“我的軍隊在海上。”勒伊特將軍說:“法國人的軍隊在陸地上——你知道,法國國王現在有十二萬人的軍隊,陳列在佛蘭德爾與荷蘭的邊界線上,據說他還有三萬人到五萬人,甚至七萬人的預備隊,而我們只有兩萬陸上軍隊,他會像是八頭牛拉着的重犁那樣犁平我們的七個省。”

首相先生閉上了眼睛:“不是沒有機會的。”他堅定地說,或者說,強迫自己堅定地說:“哈布斯堡家族不會看着法蘭西在得到佛蘭德爾之後繼續得到荷蘭,利奧波德一世的使者正在市民大廳,將軍,我們可以在另一個戰場上獲得勝利。”

“我怎麼不知道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突然變成了一個聖人?”勒伊特將軍譏諷地說:“我真不知道怎麼和我的船員說,我們的議會寧願把錢花在我們的敵人身上,也不願意花在我們的軍隊身上——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首相先生,但我知道,任何時候,羊都是被吃的,不是被這頭狼,就是被那頭狼,除非它長出了銳利的尖角。”

“幸而我們還有你。”首相先生說。

“只有我,”勒伊特疲倦地說:“我只是一個人。”

————

看着勒伊特告退,門扉在眼前關上,約翰.德.維特的視線變得複雜起來,“是的,”他喃喃道:“您只是一個人,但我們這裡並不是只有‘人’。”

他從書桌後面站起來,但沒有如勒伊特所以爲的那樣,先去市民大廳,與利奧波德一世的使者見面,而是走進了一側的小會客廳,在這裡,擺着一副巨大的油畫,任何人看了,都會以爲這是一副複製品,也就是博斯畫派的畫家勃魯蓋爾在1568年創作的一副諷刺畫——就是諷刺上面提到的,荷蘭議會冗長而又奇妙的運行體制,在這幅畫面上,有七個相互搭着肩背往前走的盲人,第一個盲人已經跌入洞穴,而第二個盲人也失去了平衡,之後的五個人的命運也顯而易見。

之所以人們只會把它當做複製品,是因爲這些盲人的眼睛並不如那副原作上是沒有焦距的,相反的,他們就像是在注視着畫面前的人似的,令人不寒而慄。

首相先生站在這幅畫的面前,畫裡的每個人看上去都和他一樣大,他舉起手,手指顫抖着,但片刻後,他還是做出了決定,在那副畫上輕輕地敲了七下。

幾乎於此同時,畫面上最後一個盲人突然眨了眨眼睛,在首相先生畏縮地往後退,同時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大叫出來的時候,它從畫上走了下來。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易十四的首次御駕親征!(2)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孔代向我們告別(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蒸汽機車與猜猜誰來和我們說再見?第十二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回報(中)番外一——太陽王八十歲誕辰的盛大慶典(上)第五百四十章  浪漫的法國人第兩百零六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2)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但尼(5)第九十五章 國王來到敦刻爾克(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瓦羅的真正用途與國王的實驗結果第一百四十一章 楓丹白露的一些事情第五百四十六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婚禮進行時(下)第一百零三章 敦刻爾克的入城儀式(6)第四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錢永遠是個問題(上)第兩百二十七章 海上與陸地上的戰爭(2)第五十六章 凡爾賽與巴黎(上)第六章 國王的預言第六十七章 達達尼昂先生在聖法爾戈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死病(5)第一百三十四章 隨心所欲的洛林公爵第四百零五章 丘比特與普緒克第四百八十七章  國王的第三次御駕親征(3)第五百四十七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中)第一百零八章 裡世界的面紗(3)第四百二十三章 這就是我們的國王!?(中)第八十四章 笛卡爾先生憂心忡忡(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黑死病(7)第八十三章 克里斯蒂娜夫人憂心忡忡第四百二十一章 異教徒與叛逆的勝利(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法蘭西第五百三十八章  白色與紅色(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卡爾薩瓦之戰的開始與結束(上)第七十一章 迎接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一些事情(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個小小的測試第兩百八十一章 裡世界的戰爭(4)第九十五章 國王來到敦刻爾克(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愚蠢嗎?不!第兩百零四章 路易十四的凱旋式(7)第兩百六十九章 波蘭國王路易一世!第四百六十六章 狩獵第兩百六十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3)第一百零二章 敦刻爾克的入城儀式(4)番外二—太陽王八十歲誕辰的盛大慶典(中)第兩百五十章 毛心臟第四百二十五章  魔鬼的末日(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茹公爵菲利普將要面臨的抉擇第四百五十一章  卡爾薩瓦之戰的開始與結束(上)第兩百八十一章 裡世界的戰爭(4)第五百一十九章  吉安.美第奇的補充記述(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回報(上)第三百零四章 國王的再一次御駕親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堂與地獄第兩百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戰爭開始(3)第三百三十五章 孩子們的第一場婚禮第兩百四十八章 小歐根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2)第兩百零九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5)第兩百九十二章 奧比涅夫人與裡世界與羅馬教會的關係(2)第四十章 戰爭造成的饑荒第四百七十章  雙灣海戰第兩百六十七章 大公主與大郡主們的工作第四百零三章 佈雷澤城堡的研究所(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薩瓦河(三更合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聖但尼(3)第三百五十四章 入甕第一百零六章 裡世界的面紗第三百九十章 加約拉之夢(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卡姆尼可會戰(5)第三十章第九十一章 凡爾賽的紫茉莉第五十章 國王與魔藥師的談話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巴爾的一夜第兩百九十二章 奧比涅夫人與裡世界與羅馬教會的關係(2)第三十六章 意外的拜訪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花雪月的凡爾賽(3)第一百八十七章 聖但尼(9)第六十五章 巫師維薩里的過去與巫師界的一角(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王的巡遊(8)第兩百零五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廉三世向我們告別(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噬(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聖但尼(7)第五百七十七章  最後的輓歌(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愚蠢嗎?不!第四百四十六章 第一聲號角(2)第兩百五十章 毛心臟第兩百九十一章 奧比涅夫人與裡世界與羅馬教會的關係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死病(2)第三百四十二章 來說服科西莫三世的人番外三——太陽王八十歲誕辰的盛大慶典(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聖但尼(10)第兩百四十八章 小歐根第五百六十二章 七夕番外(續)第四百一十六章 人間地獄(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聖但尼(7)第三百九十六章 國王與兩位血族親王的談話(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怎樣說服一個頑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