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 腓特烈與大郡主

bookmark

腓特烈一邊說,一邊用手杖頭挑開車簾往外看去,巴黎的變化簡直就如色彩斑斕的萬花筒那樣迅速,別說是離開了二十年的巴拉斯,就算是一年前還在巴黎的使臣,也不禁嘖嘖稱奇——那裡原本不是一條狹窄的小巷麼,現在怎麼成了一泓清澈的大水渠?這裡原本應該是座舊衣鋪子,現在卻成了一座漂亮精緻的小劇院?這裡原本應該是個民宅——他的僕人曾經借住在這裡,現在它是一座小廣場,鴿子起起落落,飛揚的灰色羽毛讓使臣不由自主地聳起鼻子。

“這些鴿子?”腓特烈給了使臣一個眼神,別說這裡是巴黎,就算是盧浮宮,如果多了許多肥敦敦的美食,也一樣有大膽的人去捉來吃,畢竟這不是物資富足的三百年後,鴿子不但在窮人的食譜上,國王的餐桌上也有這道菜,“這是國王的鴿子。”使臣笑着說,他也是第一次來就特意詢問過身邊的人。

事實上這和貴胄重臣們在庭院裡放養孔雀沒什麼區別,只是路易十四將鴿子放在整個巴黎,就是在向外來者展示他的權威,也表示,巴黎的市民們至少沒有被飢餓逼迫到違反法律的地步。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外省人很難習慣的法規條令,譬如馬車和行人都必須靠右行走,不能在塞納河和街道上傾倒糞便、垃圾,不能隨意損壞樹木、公用設施(就是水渠以及消防用龍頭等),不能在晚間十二點後在公開場合大吵大鬧,馬屁股後面要懸掛糞兜,以及狗或是其他有主人的動物都要繫上約束帶……等等,要讓這麼一座龐大的城市如此有規有矩,整整齊齊是很難做到的,但路易十四就做到了,雖然那些被人們不恭敬地稱之爲烏鴉或是黑狗的警察(因爲他們身着黑色制服)功不可沒。

“我想我一定要學習一下這裡的法律。”腓特烈說。

“恐怕不能,”使臣無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您是不可能長時間留在這裡的。”

腓特烈無奈地聳肩,當然,他來到巴黎,最重要的任務是見見奧爾良公爵的大郡主,也許不久的將來她就會是他的妻子,但這門婚事的談判可能不會太早啓動——勃蘭登堡的選侯,普魯士公國的大公,腓特烈的父親是要站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這邊的,因爲法蘭西的國王即便再強大再富有,也無法讓普魯士成爲一個王國。

所以勃蘭登堡的大選侯一開始給出的價碼是一個公主,而非他的長子腓特烈,但路易十四的意思也很明顯,他並不需要一個可有可無的公主,勃蘭登堡大選侯的野心他也清楚——勃蘭登堡大選侯完全有可能直接捨棄他的女兒,只要利奧波德一世願意承認他是普魯士國王。

所以勃蘭登堡的大選侯,也是猶豫再三才將自己的長子腓特烈派到巴黎,他長子腓特烈已經有十七歲,看似風流倜儻,輕浮天真,但他的野心一點也不比自己的父親少,他對太陽王路易十四又是崇拜,又是恐懼——不僅僅在真正的戰場上,也在他的政治手段中,誰也沒想到法蘭西的國王竟然能夠說服英格蘭的國王爲他設下陷阱,拘下了奧蘭治的後人威廉三世,讓他父親的一大優勢——他父親是威廉三世的姑父,蕩然無存;又在英格蘭的查理二世將威廉三世推出來之後,將奧蘭治的另外一個後人,蒂雷納子爵任命爲荷蘭總督,這種膽量與氣魄,就算是利奧波德一世也未必能夠展現得出來——奧蘭治的威廉一世就是從神聖羅馬帝國的臣子成爲國王的(雖然只差一步),就蒂雷納子爵因爲其舅舅與老師莫里斯親王在荷蘭民衆中的威望築定的基礎,加上總督的權力與財富,想要就此更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沒看見威廉三世只有一個烏德勒支,他一樣被人們稱爲荷蘭王呢……

不過這位國王用人一向大膽,雖然人們都說,在戰場上,這位國王只是坐在特等包廂裡的觀衆,但一邊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好勝心,放手讓將領們依照自己的節奏去作戰;一邊又能夠保持對他們的信任與理解,爲軍隊提供足夠的保障併爲他們壓陣的君主並不多,就連曾經的蒂雷納子爵,也因爲不得不遵從老孔代親王夫人(大孔代的母親)莫名其妙的命令而失敗過。

路易十四自稱太陽王,或許沒錯,他不但自己發光,也允許圍繞着他的萬千星辰發光,腓特烈知道利奧波德一世就無法做到這點,不,不是他無法做到這點,而是因爲從一開始,他幾乎就沒這個條件,他不是生來就是皇帝的,他的寶座是經過萬般籌謀而來,又怎麼能夠相信別人不會或是不能分去他的權力呢?

甚至勃蘭登堡的大選侯也是如此,霍亨索倫這個姓氏,雖然普魯士大公們一致將其解釋爲“高貴”之意,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索倫家族還只是伯爵的時候,曾經爲霍亨斯陶芬家族(神聖羅馬帝國的締造者)效力,就連腓特烈的名字,也是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他們成爲選侯的時間也只有兩百多年而已。

但法蘭西的國王們就不曾有這樣的煩惱——法蘭克的查理曼大帝曾經在公元800年時候,被教皇里奧三世加冕爲羅馬人的皇帝,這意味着滅絕了三個多世紀的西羅馬帝國由此復辟,查理曼大帝是公認的“奧古斯都.凱撒的繼承人”。

血統、威望、權力,路易十四是腓特烈所知的,唯一一個毫無缺憾的君主。

所以比起那位素未平生的大郡主,腓特烈的焦躁不安倒不如說是爲了太陽王路易十四,只是所有人都以爲這是少年的情竇初開,或者說,他也寧願別人這麼認爲。

他在踏上通往凡爾賽宮的臺階時,心中就在不斷地描繪着路易十四的容貌,在普魯士有不少太陽王的小像流傳,一些人故意把他畫得很醜,一些人卻把他畫得很美——要讓腓特烈來說,還不如醜點呢,若是後者的那種美化方式,路易十四何必在身邊放上一個王室夫人,對着鏡子自己看看就得了。

路易十四在迎接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的時候,是站在階梯的末端,綠植迷宮之間的長方形廣場的,但腓特烈還只是一個大公之子,所以國王就在勝利女神廳接受他的覲見。

如今在大畫廊兩側有兩座小廳,只爲了人們在覲見國王之前可以稍稍打理一下自己,侍從們不動聲色地打量着勃蘭登堡大公的長子,與那位氣喘吁吁的使臣比較,這個年輕人也只是臉色更紅潤了一些,身上沒有難聞的氣味,也沒有顯出挪不動步子的狼狽模樣,即便不如卡爾十一世,也不會遜色太多。

奧爾良公爵馬上就得到了回報,畢竟這些侍從,尤其是分派給使臣與外來貴族的那些,幾乎都是他的密探,他現在切實地感受到了王兄的心情,就算是侍從們說,從容貌上來說,腓特烈要勝過卡爾十一世,他也有些不以爲然——直到他看見了這個年輕人,霍亨索倫家族的容貌與波旁家族的不同,波旁家族的人面容偏於秀麗,路易十四還可以說是俊秀,奧爾良公爵就完全可以被稱之爲美人了,那麼腓特烈呢,他的頭髮與眉毛都極其濃密,有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鼻樑高且寬闊,嘴脣又細又長,下巴和額頭一樣寬大豐滿——完全是另一種風格沒錯了。

腓特烈並未平民,他是有資格直視國王的,在行禮如儀,他幾乎可以說是迫不及待地去看路易十四的神色,與滿心挑剔的奧爾良公爵不同,路易十四對這位大公之子的第一印象不算很壞——對腓特烈來說,他對於君王的印象可能就只有利奧波德一世,威廉三世與他的父親,威廉三世暫且不論,對他腓特烈只有憐憫,他的父親則一向冷漠而又嚴肅,至於利奧波德一世……這位皇帝雖然比路易十四還小兩歲,但從來就是一股說不上來的,精疲力竭的勁兒,甚至要比威廉三世更帶着幾分陰鬱古怪。

腓特烈看到的路易十四,十分隨意坐在一把絲絨的扶手椅子上,側首與奧爾良公爵說着什麼,腓特烈不知道是不是因爲他與奧爾良公爵都沒有蓄留鬍子的緣故,顯得要比真實年齡更年輕,一點也看不出是有兩個成年兒女的父親。

雖然法蘭西人崇尚華服美飾,但這位國王只穿着一件灰藍色的絲絨外套,白色的緊身長褲,只在肩下彆着一排鑽石別針,他沒有戴誇張的假髮——雖然假髮早就風靡到了各座宮廷,也許是因爲今天沒有狩獵活動,他只着着一雙輕便的羊皮淺口鞋。

怎麼說呢,出於腓特烈的意外,路易十四一點也不像是個國王。

這對年輕的大公之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難題,晚上他翻來覆去地睡不着,幸而使臣的房間距離他不遠,他就去誠心實意地請教了那位老臣,使臣確實猶豫了很久,畢竟——他那裡還有一個時刻期待着成爲國王的大公呢,“這件事情我不能告訴您,”他說:“但您可以自己思考,那是一個很簡單就能得到的答案。”

腓特烈回去之後想了不一會兒,一個念頭就如同雷霆一樣地劈進他的腦袋裡,唉,他怎麼就那麼蠢呢——路易十四完全不需要“像”一個國王?因爲他不再需要任何人來承認他是個“國王,”他當然也可以鬆懈和悠閒地像是個無所事事的學者,因爲在這之前,他已經摧毀了他所有的敵人。

————

若是路易十四聽到腓特烈的評論,準要跳起來否認,至少他從來沒覺得自己可以萬事無憂了,法蘭西境內,還有巫師和胡格諾派教徒,以及投石黨的餘孽;至於法蘭西境外,就像是學者領悟得越多,也就會覺得自己更無知那樣,一個國王征伐得來的領地越多,也就意味着他的敵人越多,他雖然得到了荷蘭與佛蘭德爾,卻與西班牙、丹麥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爲了死敵,英國也從朋友變回了敵人,還有虎視眈眈的羅馬教會……法蘭西越繁榮越強大,他們的惡意就越尖銳越濃厚。

當然,這是任何一個即將邁入輝煌的王國或是帝國都要面對的,除非法蘭西突然變成一個懦夫與蠢蛋的國家,他的鄰居,敵人和朋友才能安心,才能表示友好,但算了吧,路易十四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所以他一直在儘量爭取更多的盟友,雖然奧爾良公爵認爲,勃蘭登堡-普魯士大公很難站在他們這邊,但路易也不需要他站在自己這邊,只需要他保持中立就夠了——勃蘭登堡的大選侯一開始甚至連中立都不想站,是路易通過波蘭的路德維希一世威脅了他——普魯士還有一部分在波蘭人手裡呢。

路易當然不會讓大孔代-路德維希一世爲難,但若是勃蘭登堡大公固執己見,他也會支持路德維希一世爲波蘭開疆拓土,波蘭的施拉赤塔一定會對他萬般感恩的,勃蘭登堡-普魯士大公應該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纔會表示屈服——他甚至可以以此來回擊利奧波德一世的問責——因爲依照傳統和法律,一個接受臣子效忠的人必須能夠在必要的時刻庇護向他獻上忠誠的人。

利奧波德一世如今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壓迫下連氣都喘不過來,別說是幫勃蘭登堡-普魯士大公奪回在波蘭的領地了,他甚至要示好波蘭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才能保證奧斯曼土耳其人不會直接打進維也納。

所以羅馬教會也由此分成了兩個派別——對法蘭西的路易十四的,一種就是克雷芒十世的,視路易十四爲基督與教會的敵人,如果可能,他們會稱他爲第二個尼祿,另外一種就是樞機主教首領的,他們認爲,教會的敵人還是異教徒,新教教徒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無論路易十四如何,只要他沒有如亨利八世那樣公開另立教會,他就是值得挽回的,當然,主要還是他們認爲,現在的歐羅巴並沒有那個天主教國家可以與法蘭西相比。

但路易也知道,大郡主與大公主的婚事,讓羅馬教會不免憂心忡忡,因爲一個瑞典,一個勃蘭登堡-普魯士都是新教國家,如果他真讓勃蘭登堡-普魯士的女兒成爲王太子妃,只怕他在教會的反對者會更多。

看來不但是王太子,就連將來的奧爾良公爵之子,也只能在天主教國家裡選擇妻子。

提到這個,路易又想起了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據說他不但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還有了一個正常的頭腦,已經有人在後悔他們沒有堅持讓大郡主嫁到西班牙去了。

第兩百一十八章 荷蘭的恐怖王第六十三章 巫師維薩里的過去與巫師界的一角(上)第兩百一十二章 四位瘟疫醫生(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巴士底獄的約克公爵(上)第兩百九十九章 腓特烈與大郡主第兩百一十九章 荷蘭的黑巫師們第三百五十八章? 小歐根第三百三十六章 孩子們的第一場婚禮(2)第三百三十九章 何止五張羊皮第五十三章 兩個叛逆的戰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卡姆尼可會戰第三百零八章 國王的再一次御駕親征(5)第一百二十章 頭生子與王后(4)第九十二章 國王給予的權力第四十五章 國王與弗雷德里希.紹姆貝格的談話第八十四章 笛卡爾先生憂心忡忡(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好事連連第四百一十八章 猶大的孤注一擲第兩百一十九章 荷蘭的黑巫師們第一百三十四章 隨心所欲的洛林公爵第四百二十三章 這就是我們的國王!?(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最後一個斯福爾扎第一百一十章 裡世界的面紗(5)第兩百四十六章 戰爭結束,戰爭開始(5)第五百六十三章  利奧波德一世向我們告別(上)第二十五章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廉三世向我們告別(上)第一百零三章 敦刻爾克的入城儀式(6)第三百八十四章在餘波中沉醉第兩百九十五章 一場滑稽戲第四百六十七章  獠牙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法蘭西第五百三十章  蒂雷納子爵的海上盛會(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法國人與西班牙人(5)第四百四十四章  開戰之前——特蘭西瓦尼亞第兩百五十八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第兩百三十二章 陸地上與海上的戰爭(7)第兩百七十五章 蒸汽鐵甲船第十三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法國人與西班牙人(5)第一百三十九章 瓦羅的真正用途與國王的實驗結果第三百二十三章 血肉翻滾的盧布爾雅那(3)第兩百五十章 毛心臟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王的巡遊第一百一十三章 巫師的婚禮第四百九十一章 國王的第三次御駕親征(7)第一百八十四章 聖但尼(6)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誓婚約的漏洞第五十二章 國王這章沒有談話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戰之前(4)第五百八十章  路易十四向我們告別(下)(全文完結)第五百三十二章   王太后的葬禮(上)第兩百九十一章 奧比涅夫人與裡世界與羅馬教會的關係第五百二十六章 癡心妄想的查理二世與利奧波德一世第五百七十七章  最後的輓歌(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血肉翻滾的盧布爾雅那(3)第一百六十七章 霍夫堡(5)第兩百九十章 情竇初開的王太子小路易第一百四十三章 楓丹白露的一些事情(3)第五百零七章  上帝的旨意(中)第九十五章 國王來到敦刻爾克(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法國王太子的固執(下)第兩百三十三章 陸地上與海上的戰爭(8)第兩百九十六章 一場滑稽戲(2)第三百六十六章 人心中的天平第五百零一章  聖地亞哥(4)第兩百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戰爭開始(3)第五百八十章  路易十四向我們告別(下)(全文完結)第兩百七十六章 科隆納公爵的婚事議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死病(6)第九十二章 國王給予的權力第三十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權戰爭——開戰之前的喜樂融融(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蒙特斯潘夫人向我們告別(上)第兩百六十一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4)第兩百六十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價值(3)第三百六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小歐根第兩百二十九章 海上與陸地上的戰爭(4)第四百七十二章 雙灣海戰 (3)第五十二章 國王這章沒有談話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肉翻滾的盧布爾雅那第三百四十五章 熱熱鬧鬧的叛亂活動(3)第兩百四十章 冷酷第五百七十九章 路易十四向我們告別(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雙灣海戰(2)第兩百五十三章 加約拉島的叛亂第五百零六章  上帝的旨意(上)第二十四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鬼去吧!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士底獄的約克公爵(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王的巡遊(8)第一百五十章 黑死病第五百四十三章 五年後(下)第二十八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巴士底獄的約克公爵(上)第五百四十章  浪漫的法國人第五十六章 凡爾賽與巴黎(上)第兩百三十七章 絕望 (兩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