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
“喂.......”
楊過睡着正迷糊,連眼皮都沒睜開,摸着手機就接了電話。
“楊過,你看到了嗎?趙士強發文章聲討你了,你趕緊看看怎麼應對吧.......”
“誰啊.......”
電話那頭,夏瑤黑着臉,怒吼道:“楊過,你這個死豬頭,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你該不會還沒起牀吧?這麼大的人了,還賴牀,你害不害臊啊.......”
“嚯,瑤瑤啊!腫麼了?”
聽見夏瑤的咆哮聲,楊過頓時就微微一驚,然後就半醒了。
“趙士強是誰啊?”
“噗.......你研究《易經》,難道還不知道趙士強是誰啊?”
“哈!我研究《易經》,就得認識那個趙士強麼?我還真沒聽說過這個人呢......”
夏瑤想哭的心都有了,你心也忒大了吧!
網絡上。
沒有暱稱:“臥槽,楊過這是閒得蛋疼啊!賺錢了,都不知道回家休息休息,這特麼他纔回家幾天啊?又是寫書,又是講《易經》的,他這是不把整個文學界都得罪光了,就不罷休啊!”
打了雞血:“我特喵誰都不服,就服楊無恥.......他還有什麼不能扯的啊?”
八卦天下:“你妹啊!楊無恥你也太無恥了,我特喵的研究《易傳》都快一年了啊!你特麼現在跟我說《易經》不是玄學。學習《易經》,不能學《易傳》,你特麼的賠我一年的時間啊!”
楊過的微博下,已經有人把趙士強那篇文章的鏈接發過來了。
開篇就是:
華夏的傳承太多,古人或許愚昧,祭祀太多,以期承天氣運。如甲骨文,火燒龜甲,以裂紋占卜。再如,太極有陰陽順逆,已經逐漸失傳的太極拳,講究剛柔並濟.......古人不懂科學,但也可以理解自然現象。通過格物,通過信仰來塑造一個傳承的延續......如果,祭祀是沒用的,那爲何古往今來歷代帝王都要祭祀?難道只求心安?
.......
文章冗長,除了第一段,後面就在講卦象,因爲卦象太多,於是趙士強就拎出了一個“坤”卦來講。
坤卦的卦爻辭是:
坤:元亨,利牝(pìn)馬之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趙士強寫道:“有一句話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叫作百姓日用而不知。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用《易經》,只是我們不曉得我們在利用它。坤卦的卦德是全力配合,誠心支持,就是成全的意思。”
“和乾卦有個用九一樣,坤卦有個用六,但是坤卦這個用六和乾卦的用九不一樣,因爲乾卦是發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變,就像是時時刻刻要變色的變色龍,才能適應環境。而坤卦‘利永貞’它是不變的。故而乾坤二卦並列在一起,一個變一個不變,才符合陰陽的道理。而變,就有了變數,其實也會聯繫你的第六感,你再用它,但你不知道。這也是一種算相......至於玄學,《易經》不是純粹的玄學,但卻是玄學的基礎.......”
.......
洋洋灑灑的一篇長篇大論,楊過看得頭疼。
他在文章下說了一句:“這寫的是個啥?什麼變,變什麼?說點實在的,行不行啊?我特喵的實在是看不懂啊!這文章有邏輯性哇?”
“噗.......”
看見楊過的回覆,不少人直接就噴了。你看不懂?你研究《易經》,居然看不懂《易經》大師的文章?你看不懂,你還敢鄙視玄學?
縹緲的神仙:“呵,楊過,你行不行啊?你連看都看不懂,你還跟人家放對啊?你趕緊洗洗睡吧.......”
楊過正窩在被窩裡,兩手抱着手機,然後回覆道:“你們能看得懂?看得懂的都舉個手......?”
“我懂,人家就在說變和不變嘛!”
“+1,我感覺我也懂,這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啊!楊無恥你成不成啊?”
“噗.......+1你妹啊!”
楊過都無語了。你懂,他說的什麼玩意麼,你就+1?
於是楊過回覆道:“得!你們都是大神......坤卦是吧?得得得,本來不想裝逼,但是有人逼我啊!那我也來解釋一波。”
於是,楊過在自己的文博下新開一章。
文章寫道:
人,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
水果手機,是一部完整的電子設備。
《易經》,是一整本書。
儘管《易經》這本書有64卦,但這64卦不是無序的,它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我把“坤”卦單獨拎出來講,確實有些不妥。但那個......那個叫趙士強什麼來着的,他非要跟我理論這一卦,那我姑且奉陪他一回吧。
“坤”這一卦很重要,它是《易經》一書的“書眼”。讀懂它,《易經》一書你幾乎就全懂了。這就像什麼呢?你用一根繩子套住一頭牛,它不會跟你走,因爲你的力氣沒它大。但是你用繩子扣住了牛鼻子,你想把它拉到哪,它就跟你到哪,哪怕你手無縛雞之力。
《易經》的作者是很有野心的,他想通過一本書講盡世生百態,告訴你如何從一個無名小卒成就非凡的事業,告訴一個弱小的部落如何能發展壯大,成就周王朝的夢想......對的,所以,這本書又稱《周易》......也許你仰慕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羨慕盛唐的繁華,但是我告訴你華夏文明最輝煌的古籍,無一不出自周王朝。
《易經》一書很簡單,簡單到只剩下前兩卦——乾和坤,後面的62卦都是跟班的,是從不同側面分述前兩卦的夢想。
而前兩卦乾和坤,也很簡單。唐宗曾和他的謀臣討論“創業難”,還是“守成難”的話題。“創業”就是從無到有,實現高遠理想的這麼一個過程。而“守成”意思是說怎麼守住唐王朝的江山,千秋萬代而不朽。事實上,唐太宗的議論只是提出了問題,並沒有系統地研究“創業”和“守成”裡面的各種規律性的東西。而《易經》一書呢?無他,在乾和坤兩卦中,就目標明確、提綱挈領地講述了“創業”和“守成”的問題。
我想,唐太宗的議題很多人都感興趣。不要說一個國家了,哪怕是一個富翁,都希望兒女能長長久久地守住一份家業。
是的,“乾”卦講創業之難,講實現高遠的理想之難。或許趙士強想反駁我。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乾”指天,天象徵高遠的理想,這是“乾”這一篇的核心內容。爲啥呢?這一整篇都在講一條幼龍是如何成長的,如何從躲在水底潛修,成長爲一條能飛天的龍。特麼的,如果這一篇不是講理想實現的,不是講創業難的,這擱誰誰信啊?也就《易傳》不這麼說,那些所謂的“易學大師”不這麼理解。
“坤”指大地,大地孕育萬物,生生不息。而“坤”卦,就是講守成之難,講長遠存續之難。這一卦,更特麼的有譜。爲啥呢?這一整卦全特麼在講一個字“永”。“永”是特麼啥意思啊?就是永永久久唄......
楊過心說,你們不是不行麼。趙士強不信?易學大師們都不信?我特麼給你們掰扯掰扯......
姓趙的,你看看“坤”卦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利永貞”,全卦的目的就是爲了“利於長久”,不是麼?
再來看看全卦最前面的一句話:“君子有攸往”,那個“攸往”是長遠的去向,你否定不了吧?“利牝馬之貞”,那個“牝馬”指可以懷駒的母馬,母馬能孕育生命啊,所以也是爲了長久的延續,是不?
好了,這一首一尾都是全卦的中心所在,它們都指向了一個“永”字。那麼,“坤”卦的主體部分呢?
第一句話就講“履霜,堅冰至。”啥意思?踩到霜了,就知道寒冬快要來了。呵呵,呵呵,呵呵,我想要問:不論是唐帝國,還是法國的那個什麼拿大侖,他們想要讓家國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最怕什麼?不怕春天,不怕萬事順利,最怕嚴冬,最怕艱難的、衆叛親離的時刻。如果連這些都不怕,千秋萬代沒問題。而這句話是作者的提醒。踩到霜了,就能預測到冬天快要到了。這絕逼就是提醒無疑了。所以,這一句話也是圍繞着這一整卦的核心思想“永”字的,講“永”的敵人,“永”的危機的,是不是?
正文接下來的幾句話,明明白白地講述了寒冬到來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靠着怎樣的堅韌、隱忍、高尚的操守熬過最困難的時刻的。所以,正文啦,是講如何實現“永”的一個過程的,不是嗎?我知道,那些易學大師們不相信,只相信曲解《易經》的《易傳》,只相信古聖人之言。但我特麼的只看《易經》的原文本身,我管特麼的古聖先賢幹什麼?
在正文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啥意思呢?這一句話是《易經》這一本書“書眼”中的“書眼”。讀懂這句話,《易經》這本書,你特麼的就理解了。
我們說過,《易經》最關鍵的就是前兩卦“乾”和“坤”。“乾”講了一條龍,講了遠大的理想,講了這條龍是如何實現登天的理想的。“坤”講了一匹“牝馬”,這匹馬懷孕了,孕育着未來。哪怕是最艱難的大冬天,她也得挺住!
龍與馬交戰在田野上,這特麼啥意思?等一等,你說這句話沒有“馬”這個字......?這其實是省略掉了。要不然,坤卦的象徵物是“馬”,怎麼可能沒“馬”呢?所以,一定是龍與馬交戰。這裡的“戰”是交配的意思,“打野戰”聽說過不?就是“野合”啊......
好了,龍與馬交配,它們的血脈是“玄(黑)色”“黃色”的。到底是黑色,還是黃色?黑是夜晚天空的顏色,是乾(天)這一卦的象徵色;黃是華夏大地泥土的顏色,當然也是坤(地)這一卦的象徵色。
於是,我們的結論是:龍與馬交配,它們的血脈仍是龍與馬。也就是說,高遠的理想和“永”的精神相結合,得到的依然是這兩者。或者這麼說,乾坤精神必須結合在一起,家國事業才能長長久久。爲啥呢?拿大侖理想大哇?最後淪爲階下囚。大宋朝委曲求全哇?向金國進貢,不就爲了活得久一點嗎?但最後呢?越貪生怕死,越被欺負。
趙先生,你能聽懂不?能理解不?
老豬我說了這麼多,我相信中學生都能聽懂,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但特喵的什麼華夏易經協會是個怪胎,我真懷疑他們的智商。其實,也不是智商的問題。還是舉個例子吧:一個人從小到大被灌輸“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神”,“上帝創造了萬物”,他每吃一頓飯都要做禱告。你突然跑到他面前,跟他說“上帝並不存在”,他能相信你麼?他是迷住了,是入魔了。
我相信廣大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華夏易經協會那羣相信玄學的人,我不想說服他們什麼——他們早就入了魔了,除非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шшш ★t tkan ★CO
我的本領並不強,但不吹不黑,我是用正確的思想和環衛的思想去是理解千古《易經》的第一個人。
不知我者,謂我猖狂;知我者,實獲我心!
不知我者,謂我心憂;知我者,爲我分憂!
不知我者,謂我無良;知我者,諒我猖狂!
......
一篇文章寫罷,楊過的肚皮早已餓得呱呱叫。
這篇文章可是楊過自己寫的,不是特麼的對前世記憶的回憶。苦研了三個多月的易說《易經》,楊過是完全吃透了這本書的精神!
“兒子,吃中飯了!”老媽在廚房間叫道。
“來囉......”楊過套上衣服,一溜煙小跑着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