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bookmark

“主公,末將願先行,以逸待勞,先會一會董杭!截董杭與來的路上,切斷其與樊稠的合兵,而主公則可以專心對付樊稠軍。”孫策直接站了出來,接着說道:

“這樣一來,我們對樊稠亦成合圍之勢,另,樊稠軍的糧只夠三個月食用,而我們鎮於糧道,樊稠軍若無糧,必會在周圍城池徵糧甚至是搶糧,真要到了那一步,樊稠軍民心盡失,周圍諸池皆可不戰而降。”

袁術目光一凝……

“伯符此計可行,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是,伯符,若由你去切斷糧道,則你亦是腹背受敵!而我能給你的兵……”

“主公,末將只需千人足矣。”孫策說道。

“你真敢去?你要知道,樊稠早己是成名人物,而董杭可以以一羣烏合之衆滅了馬騰韓遂,其手段絕非等閒之輩。”

“末將無懼,末將亦聞董杭之名,此生若不能與此人打一場,此生亦有大憾。”

“好,伯符悍勇,我給你兩千人,你還有何要求,儘管提出來。”

“末將並無所求,只領原我父麾下諸將,望主公恩准。”

“好!如你所請!”

“主公……”

有幾人驚懼,袁術直接用手喊停,說道:“你只要能拖住董杭三個月,形勢立轉。”

“末將必不負主公所託!”

袁術點點頭,一揮手,讓孫策下去準備吧。

孫策周瑜以及原孫堅麾下諸將亦隨孫策而行。

“主公,你怎麼能答應把原孫堅手下諸將給他。”

“不必再言,孫策孤軍深入,若無大將如何鎮守。”

“主公,孫策悍勇,而其志不小,你這樣……”

“不必再言,孫策敢孤軍深入,阻董杭之軍,己表明心志,你們若再有妄議伯符者,我絕不輕饒!”

“主公,我們……”

“退帳!”

有幾人直接嘆息一聲,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半個時辰後,孫策領周瑜以及江東諸將出營,他正用了周瑜之計,也惟有這樣,才能把江東諸將給要過來。

這就是他起家的資本……

而且更主要的,他是要跳出豫州之戰,轉而直指江東,而這更需要董杭大軍與袁術成膠着之勢。

豫州之戰,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參與的,可以說,董杭現在己足可稱之爲霸主,而袁術則爲另一霸!

不像他們現在只能依附於袁術,要知道,董杭和袁術都是在雙線作戰,董杭,還在和黑山軍打呢,而袁術同樣在和荊州劉表在打!

哪怕是小規模的戰爭,但是這兩霸都是在分兵參與豫州之戰,而他孫策呢,就只有這點兵力了。

更何況,兗州二州可是曹操的地盤,駐河內的袁紹,徐州的陶謙都在側呢,他孫策夾在這麼多霸主之間……

“昔日只聞天策大將軍董杭以二百三十人奇襲渙城又以渙城四千人,圍莫山八千人,又平望縣,亡張義,聚十萬衆,親征西涼!斬韓遂,誅馬騰,西涼之地盡歸其手!公瑾,你說呢?”

“董杭正是從這二百三十人起家,董卓的西涼騎兵已是精銳,可其子董杭,卻是生生憑自己組建了這十萬精銳,董卓安於享樂,但其子卻有平定天下之志。”周瑜說道。

“公子,你和公瑾同樣是天之驕子!”程普說道。

嗯,孫策向袁術要的四將,那是他父孫堅留給他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我可比不了,董卓佔朝堂、行廢立、權傾朝野,而其子董杭比之董卓更多了心智手段,而董杭將來,繼承其父大業,掌朝堂、並西涼精銳,再有他手上組建的精銳,將勢不可擋!”

“不止!”周瑜說道。

“公瑾何意?”

“公子以爲豫州之戰的開端,曹操爲什麼傾巢而出,放棄兗豫二州!”

“爲何?”孫策問道。

“公子,當初董杭拜曹操爲師的目的正在於此,世人只知天策大將軍爲帶兵的行家,卻不知其心思和手段比之其帶兵的才能來說,同樣是深諳此道,董杭之所以拜曹操爲老師,是要以這師徒之名,圖謀兗豫二州,更可名正言順的招撫其軍!”

“高手!”程普四將都驚出一聲冷汗,這份心智真可怕。

“但是曹操也有謀劃,這天下梟雄的師徒二人是鬥智鬥勇,他之所以放棄兗豫二州,正是因爲看中了董家手中握着的朝廷,曹操放棄兗豫,正是置之死地,圖謀長安,徒弟想繼承師傅的一切,而師傅同樣可憑此,兼併徒弟的勢力,將來這朝廷就熱鬧了。”周瑜笑道。

“這師徒倆真是梟雄,一個想兵不血刃拿下兗豫,打開東進的大門,另一個是放棄兗豫,所圖甚大。”孫策嘆道,更主要的,董杭還比自己小三歲呢,就已經和曹操、袁紹這些人鬥智鬥勇。

“與此等梟雄同世,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黃蓋驚道。

“所以,這曹操若進了長安,董杭再得十幾萬軍,而這師徒倆聯手……”

“橫掃天下!”所有人都是頭皮發麻!

“那公瑾,在這種局面之下,我們該……”

“公子,這事我們以後再論。”

幾人點點頭!

“不過我認爲公瑾之才並不遜於董杭。”

“祖茂將軍,你要知道董杭手下謀士皆爲頂尖謀士,我可比不了。”周瑜笑了一聲,接着說道:“你們難道沒有聽說、周慶一言定安城,荀攸一計入涼州嗎?”

“公瑾,你之才智,我得公瑾,勝得千軍,將來我們一起奠定大業。”孫策說道。

“我必誓死追隨!”周瑜說了一句,他和孫策本就是生死之交。

“我都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見見這位梟雄!”孫策說道!

……

董杭大軍依然在趕路,離到達前線也只剩下兩天的時間。

董杭掀開車簾,擡頭看月,那是圓月。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傳命大軍休息,今天中秋!”董杭朝着外面說了一句。

“是,大將軍!”

“大將軍有令,傳命紮營!”外面有傳令的聲音,車駕緩緩停下。

“靜兒,我們到外面看看這中秋的月。”

“好的,夫君!”曹靜隨着董杭站起向外走去。

車門打開,這中秋的夜,連地下都有灑下的銀光。

“主公,末將願先行,以逸待勞,先會一會董杭!截董杭與來的路上,切斷其與樊稠的合兵,而主公則可以專心對付樊稠軍。”孫策直接站了出來,接着說道:

“這樣一來,我們對樊稠亦成合圍之勢,另,樊稠軍的糧只夠三個月食用,而我們鎮於糧道,樊稠軍若無糧,必會在周圍城池徵糧甚至是搶糧,真要到了那一步,樊稠軍民心盡失,周圍諸池皆可不戰而降。”

袁術目光一凝……

“伯符此計可行,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是,伯符,若由你去切斷糧道,則你亦是腹背受敵!而我能給你的兵……”

“主公,末將只需千人足矣。”孫策說道。

“你真敢去?你要知道,樊稠早己是成名人物,而董杭可以以一羣烏合之衆滅了馬騰韓遂,其手段絕非等閒之輩。”

“末將無懼,末將亦聞董杭之名,此生若不能與此人打一場,此生亦有大憾。”

“好,伯符悍勇,我給你兩千人,你還有何要求,儘管提出來。”

“末將並無所求,只領原我父麾下諸將,望主公恩准。”

“好!如你所請!”

“主公……”

有幾人驚懼,袁術直接用手喊停,說道:“你只要能拖住董杭三個月,形勢立轉。”

“末將必不負主公所託!”

袁術點點頭,一揮手,讓孫策下去準備吧。

孫策周瑜以及原孫堅麾下諸將亦隨孫策而行。

“主公,你怎麼能答應把原孫堅手下諸將給他。”

“不必再言,孫策孤軍深入,若無大將如何鎮守。”

“主公,孫策悍勇,而其志不小,你這樣……”

“不必再言,孫策敢孤軍深入,阻董杭之軍,己表明心志,你們若再有妄議伯符者,我絕不輕饒!”

“主公,我們……”

“退帳!”

有幾人直接嘆息一聲,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半個時辰後,孫策領周瑜以及江東諸將出營,他正用了周瑜之計,也惟有這樣,才能把江東諸將給要過來。

這就是他起家的資本……

而且更主要的,他是要跳出豫州之戰,轉而直指江東,而這更需要董杭大軍與袁術成膠着之勢。

豫州之戰,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參與的,可以說,董杭現在己足可稱之爲霸主,而袁術則爲另一霸!

不像他們現在只能依附於袁術,要知道,董杭和袁術都是在雙線作戰,董杭,還在和黑山軍打呢,而袁術同樣在和荊州劉表在打!

哪怕是小規模的戰爭,但是這兩霸都是在分兵參與豫州之戰,而他孫策呢,就只有這點兵力了。

更何況,兗州二州可是曹操的地盤,駐河內的袁紹,徐州的陶謙都在側呢,他孫策夾在這麼多霸主之間……

“昔日只聞天策大將軍董杭以二百三十人奇襲渙城又以渙城四千人,圍莫山八千人,又平望縣,亡張義,聚十萬衆,親征西涼!斬韓遂,誅馬騰,西涼之地盡歸其手!公瑾,你說呢?”

“董杭正是從這二百三十人起家,董卓的西涼騎兵已是精銳,可其子董杭,卻是生生憑自己組建了這十萬精銳,董卓安於享樂,但其子卻有平定天下之志。”周瑜說道。

“公子,你和公瑾同樣是天之驕子!”程普說道。

嗯,孫策向袁術要的四將,那是他父孫堅留給他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我可比不了,董卓佔朝堂、行廢立、權傾朝野,而其子董杭比之董卓更多了心智手段,而董杭將來,繼承其父大業,掌朝堂、並西涼精銳,再有他手上組建的精銳,將勢不可擋!”

“不止!”周瑜說道。

“公瑾何意?”

“公子以爲豫州之戰的開端,曹操爲什麼傾巢而出,放棄兗豫二州!”

“爲何?”孫策問道。

“公子,當初董杭拜曹操爲師的目的正在於此,世人只知天策大將軍爲帶兵的行家,卻不知其心思和手段比之其帶兵的才能來說,同樣是深諳此道,董杭之所以拜曹操爲老師,是要以這師徒之名,圖謀兗豫二州,更可名正言順的招撫其軍!”

“高手!”程普四將都驚出一聲冷汗,這份心智真可怕。

“但是曹操也有謀劃,這天下梟雄的師徒二人是鬥智鬥勇,他之所以放棄兗豫二州,正是因爲看中了董家手中握着的朝廷,曹操放棄兗豫,正是置之死地,圖謀長安,徒弟想繼承師傅的一切,而師傅同樣可憑此,兼併徒弟的勢力,將來這朝廷就熱鬧了。”周瑜笑道。

“這師徒倆真是梟雄,一個想兵不血刃拿下兗豫,打開東進的大門,另一個是放棄兗豫,所圖甚大。”孫策嘆道,更主要的,董杭還比自己小三歲呢,就已經和曹操、袁紹這些人鬥智鬥勇。

“與此等梟雄同世,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黃蓋驚道。

“所以,這曹操若進了長安,董杭再得十幾萬軍,而這師徒倆聯手……”

“橫掃天下!”所有人都是頭皮發麻!

“那公瑾,在這種局面之下,我們該……”

“公子,這事我們以後再論。”

幾人點點頭!

“不過我認爲公瑾之才並不遜於董杭。”

“祖茂將軍,你要知道董杭手下謀士皆爲頂尖謀士,我可比不了。”周瑜笑了一聲,接着說道:“你們難道沒有聽說、周慶一言定安城,荀攸一計入涼州嗎?”

“公瑾,你之才智,我得公瑾,勝得千軍,將來我們一起奠定大業。”孫策說道。

“我必誓死追隨!”周瑜說了一句,他和孫策本就是生死之交。

“我都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見見這位梟雄!”孫策說道!

……

董杭大軍依然在趕路,離到達前線也只剩下兩天的時間。

董杭掀開車簾,擡頭看月,那是圓月。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傳命大軍休息,今天中秋!”董杭朝着外面說了一句。

“是,大將軍!”

“大將軍有令,傳命紮營!”外面有傳令的聲音,車駕緩緩停下。

“靜兒,我們到外面看看這中秋的月。”

“好的,夫君!”曹靜隨着董杭站起向外走去。

車門打開,這中秋的夜,連地下都有灑下的銀光。

第五百三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破釜沉舟(八)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筆勾銷第三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回程第二百五十八章 父子所見略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世之年(三)第三百六十一章第四十六章 我們投降第五百一十一章第三章 生死狀第十二章 灑了一地第一章 董杭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九十八章節巾幗不讓鬚眉(二)第四十八章 坑慘了女刺客第二百三十二章 馬騰之敗(二)第十二章 灑了一地第四百一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調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釜沉舟(三)第二百六十章 計劃第三百五十六章 益州之局第三十三章 劉表就是個蠢貨第四百三十七章第四章 獻計第九十二章 你可以走了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公議(一)第三百八十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變化第三百九十六章第四百二十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望(三)第十九章 賈詡毒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故人?第二十五章 告訴我你們的選擇!第三百零八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之(三)第三百七十三章第四十三章 無軍功,何以掌三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袁紹到第七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五十章 所依附者第八十二章 全兵皆民第五百零八章第三百七十八章第二百九十八章節巾幗不讓鬚眉(二)第三十五章 要函何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賞之下第三十三章 劉表就是個蠢貨第四百四十章第四百六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聽着不習慣(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家第九十三章 風起雲涌(本卷終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零三章 發兵第一百二十章 東望(二)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善後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七十章第三百八十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一十六章 被劫持(改)第三百五十一章 袁術退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職責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望(三)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四十二章第五十九章 太鬧騰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裡都痛快第二百零七章 指點江山(二合一)第十八章 傻了吧?第三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七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可怕第一百二十章 東望(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夷三族第二百六十三章 渭城中……第四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第八十七章 來之不易第一百六十四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夜話(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安兵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樣真的好嗎?第十二章 灑了一地第九十八章 大婚遇刺(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生命第三百五十七章 伊始第二百四十四章 紫嫣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大婚(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感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