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bookmark

“我們不學?你以爲西涼的苦寒之地和這繁華的洛陽城可以相提並論嗎,我們那兒的先生,他們自己都還沒弄明白呢,還要教我們。”

董杭笑了一聲,董平都在一旁傻樂呢,也不知道他這小孩在想什麼!

回到後堂,董杭帶着他去看了丁夫人,他們這就準備回去了。怎麼着也要告別一聲。

在這裡坐到午時,直到宋憲前來。

“來,和外婆再見。”

董平這準備回了,就特高興,其實他這年紀,只要如了他的意,幹什麼都高興。

董平也是揮揮手,就把手緊緊的摟着吳憂的脖子,也不知道在高興什麼。

“岳母,你們回去吧,我們過段時間就來了。”

“杭兒,你們一路保重。”

“沒事。”吳憂直接抱着董平上車駕,而在前面的車駕上,那是曹清和曹節,她們拜別了丁夫人,同樣上車駕。

董杭上馬,車駕緩緩而行,在城門口,與崔琰一家匯合,也是幾輛車駕。

“孫副將,後會有期!”

“公子一路保重!”孫副將就站在城門口,看着董杭的車駕離開洛陽城。

而董杭也是緊走幾步,抱拳一拜道:“後學晚輩董杭,拜會崔公,能見崔公,真是晚輩之榮幸。”

“大將軍。”崔琰同樣以禮拜!

董杭直立,笑道:“這本來呀,我昨晚就該來拜會崔公的,只是我到洛陽,天色就已經晚了,我想了想,那麼晚了也不好打擾。”

“無妨!大將軍請!”

“崔公請!”

那邊有往這裡側目之人,崔琰董杭走進客堂。

“崔公,朝廷現在分崩離析,正需要崔公這樣的人。”

“大將軍,你太擡高我了,大將軍之名,我在冀州早有耳聞,當朝相國董卓之子,你和你爹不一樣。想想董卓入長安,擅行廢立,排除異已,大肆屠殺百官,夜宿後宮,禍亂朝綱,西涼軍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西遷之後,更是一把大火燒了這幾百年的帝都。”

董杭很隨意的坐下,這些話呀,也就只有崔琰敢說出來,他是諍臣。

而其實說不說的,這天下人心裡也不知道罵了多少遍了。

“大將軍,你看着這洛陽的廢墟,就一點也沒有什麼感受嗎?你爹囚天子,獨霸朝綱,你們董家於天下之禍,罄竹難書。

哪怕是董卓努力想洗白自己,可千秋史書,遺臭萬年,天下皆視之爲董賊。”

董杭的目光依然平靜,就看着崔琰在發泄着,這些忠於大漢的有志之士,古代的忠,那是在骨子裡的。

“那崔公以爲,這天下之禍,皆是我們董家在爲禍天下嗎?”

“不全是,但你董家也要佔那兩成。”

“公正的評價,這天下之禍的根緣,又豈是我們董家一家之原因,我爹雖然有大過,可是崔公認爲,從桓靈以後,大漢已衰落,又豈是一兩人可以改變的,我爹雖是推手,卻不是罪魁禍首。”

崔琰重重的嘆氣,說道:“可是這推手,已讓大漢分崩離析,當年黃巾起義爆發,各州郡自募兵甲,就該想到有今日之禍。而你爹進入長安,讓這即將崩潰的大漢朝堂雪上加霜,百姓流留失所,大地上只有那枯死的白骨還有那哀鳴的亡魂。”

“崔公,事到如今,你改變不了什麼,我也改變不了什麼。”

“是啊,我改變不了什麼,就算是大將軍你,縱有匡復天下之志,可你卻左右不了你爹的思想,而現在,或許維持現在,這纔是最好的選擇,董家幸好有你,你和董卓真的不同,我在來的路上了解過你,你的軍隊從不擾民,而且我聽說,長安周邊百姓都對董家感恩戴德,我知道這是大將軍規勸你父之功,當受我一拜。”

崔琰站起,直接以禮拜,董杭也趕緊起身。

“崔公又何必如此,你又怎知我不是爲了我們家,我當然知道我父相之罪,所以我是爲了保住我們家而已。”

“大將軍實言相告,但其心地善良,即有匡復天下之志,又有平定天下之才,大漢有你,爲大漢之福。”

“崔公,這些啊都是過去的事,我們就不要提了,亡羊補牢,尚未不晚。”

“不錯,大將軍所言極是!”崔琰說道。

“所以,朝廷還需崔公這樣的人,好了,崔公,我們有什麼話,路上說,從洛陽到長安需要走三天呢,我們不急。”

“好,大將軍之胸襟,世所罕見,能正視自己的錯誤,便可以改正這個錯誤,這話說來容易,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崔琰說道,真的,就如他剛纔說的那些,要是在別人面前說,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這人啊,都是隻想聽好的,還沒有人像董杭一樣可以正視董家對天下的罪,就這一點,董杭就是崔琰心中的那個可以匡正天下的人。

“崔公,那我們午時準時出發,你們就收拾收拾吧,另外到了長安,我也想請崔公幫我一個大忙。你知道,我已經有好幾個兒子了,而不論是我爹,還是董白,又或者是我的妻妾們,這從小嬌生慣養的,我想請崔公幫我教育兒子,崔公剛正不阿,我兒能拜崔公爲老師,是他們之幸。崔公考慮考慮,當然,此事也不急,我這幾個兒子年紀還小呢,也要過個一兩年才行。”

“我會考慮的。”

“好。”董杭一拜,轉身出門。

“大氣魄,天下奇才,大漢之幸,天下之幸。”崔琰喃喃,真的,在如今的形勢下,也就只有董杭,可以在西涼軍和大漢朝堂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世上只此一人……

“父親!那是天策大將軍?”

這是崔琰的長子,還有他兄長的兒子。

“正是,此人雖是董卓的兒子,卻和董卓的性格完全不同,此人之志,世所罕見。”

“叔叔,我剛纔在門口聽到董杭欲讓他的兒子拜叔叔爲老師。”

шωш ✿ttκá n ✿¢O “這倒不是不可以,小孩嘛,只要爹你規勸他們之言行,將來董家未必不是大漢之棟樑。還可以……”

崔琰知道他兒子要說什麼,董卓是第一代,董杭第二代,這父子兩代都是梟雄,可以說在這父子兩代之後,朝堂將不再是大漢之朝堂,那麼自己只要從小規勸董杭的兒子,把這董家第三代培養好了,那就可保大漢幾代不亡。

“我們不學?你以爲西涼的苦寒之地和這繁華的洛陽城可以相提並論嗎,我們那兒的先生,他們自己都還沒弄明白呢,還要教我們。”

董杭笑了一聲,董平都在一旁傻樂呢,也不知道他這小孩在想什麼!

回到後堂,董杭帶着他去看了丁夫人,他們這就準備回去了。怎麼着也要告別一聲。

在這裡坐到午時,直到宋憲前來。

“來,和外婆再見。”

董平這準備回了,就特高興,其實他這年紀,只要如了他的意,幹什麼都高興。

董平也是揮揮手,就把手緊緊的摟着吳憂的脖子,也不知道在高興什麼。

“岳母,你們回去吧,我們過段時間就來了。”

“杭兒,你們一路保重。”

“沒事。”吳憂直接抱着董平上車駕,而在前面的車駕上,那是曹清和曹節,她們拜別了丁夫人,同樣上車駕。

董杭上馬,車駕緩緩而行,在城門口,與崔琰一家匯合,也是幾輛車駕。

“孫副將,後會有期!”

“公子一路保重!”孫副將就站在城門口,看着董杭的車駕離開洛陽城。

而董杭也是緊走幾步,抱拳一拜道:“後學晚輩董杭,拜會崔公,能見崔公,真是晚輩之榮幸。”

“大將軍。”崔琰同樣以禮拜!

董杭直立,笑道:“這本來呀,我昨晚就該來拜會崔公的,只是我到洛陽,天色就已經晚了,我想了想,那麼晚了也不好打擾。”

“無妨!大將軍請!”

“崔公請!”

那邊有往這裡側目之人,崔琰董杭走進客堂。

“崔公,朝廷現在分崩離析,正需要崔公這樣的人。”

“大將軍,你太擡高我了,大將軍之名,我在冀州早有耳聞,當朝相國董卓之子,你和你爹不一樣。想想董卓入長安,擅行廢立,排除異已,大肆屠殺百官,夜宿後宮,禍亂朝綱,西涼軍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西遷之後,更是一把大火燒了這幾百年的帝都。”

董杭很隨意的坐下,這些話呀,也就只有崔琰敢說出來,他是諍臣。

而其實說不說的,這天下人心裡也不知道罵了多少遍了。

“大將軍,你看着這洛陽的廢墟,就一點也沒有什麼感受嗎?你爹囚天子,獨霸朝綱,你們董家於天下之禍,罄竹難書。

哪怕是董卓努力想洗白自己,可千秋史書,遺臭萬年,天下皆視之爲董賊。”

董杭的目光依然平靜,就看着崔琰在發泄着,這些忠於大漢的有志之士,古代的忠,那是在骨子裡的。

“那崔公以爲,這天下之禍,皆是我們董家在爲禍天下嗎?”

“不全是,但你董家也要佔那兩成。”

“公正的評價,這天下之禍的根緣,又豈是我們董家一家之原因,我爹雖然有大過,可是崔公認爲,從桓靈以後,大漢已衰落,又豈是一兩人可以改變的,我爹雖是推手,卻不是罪魁禍首。”

崔琰重重的嘆氣,說道:“可是這推手,已讓大漢分崩離析,當年黃巾起義爆發,各州郡自募兵甲,就該想到有今日之禍。而你爹進入長安,讓這即將崩潰的大漢朝堂雪上加霜,百姓流留失所,大地上只有那枯死的白骨還有那哀鳴的亡魂。”

“崔公,事到如今,你改變不了什麼,我也改變不了什麼。”

“是啊,我改變不了什麼,就算是大將軍你,縱有匡復天下之志,可你卻左右不了你爹的思想,而現在,或許維持現在,這纔是最好的選擇,董家幸好有你,你和董卓真的不同,我在來的路上了解過你,你的軍隊從不擾民,而且我聽說,長安周邊百姓都對董家感恩戴德,我知道這是大將軍規勸你父之功,當受我一拜。”

崔琰站起,直接以禮拜,董杭也趕緊起身。

“崔公又何必如此,你又怎知我不是爲了我們家,我當然知道我父相之罪,所以我是爲了保住我們家而已。”

“大將軍實言相告,但其心地善良,即有匡復天下之志,又有平定天下之才,大漢有你,爲大漢之福。”

“崔公,這些啊都是過去的事,我們就不要提了,亡羊補牢,尚未不晚。”

“不錯,大將軍所言極是!”崔琰說道。

“所以,朝廷還需崔公這樣的人,好了,崔公,我們有什麼話,路上說,從洛陽到長安需要走三天呢,我們不急。”

“好,大將軍之胸襟,世所罕見,能正視自己的錯誤,便可以改正這個錯誤,這話說來容易,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崔琰說道,真的,就如他剛纔說的那些,要是在別人面前說,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這人啊,都是隻想聽好的,還沒有人像董杭一樣可以正視董家對天下的罪,就這一點,董杭就是崔琰心中的那個可以匡正天下的人。

“崔公,那我們午時準時出發,你們就收拾收拾吧,另外到了長安,我也想請崔公幫我一個大忙。你知道,我已經有好幾個兒子了,而不論是我爹,還是董白,又或者是我的妻妾們,這從小嬌生慣養的,我想請崔公幫我教育兒子,崔公剛正不阿,我兒能拜崔公爲老師,是他們之幸。崔公考慮考慮,當然,此事也不急,我這幾個兒子年紀還小呢,也要過個一兩年才行。”

“我會考慮的。”

“好。”董杭一拜,轉身出門。

“大氣魄,天下奇才,大漢之幸,天下之幸。”崔琰喃喃,真的,在如今的形勢下,也就只有董杭,可以在西涼軍和大漢朝堂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世上只此一人……

“父親!那是天策大將軍?”

這是崔琰的長子,還有他兄長的兒子。

“正是,此人雖是董卓的兒子,卻和董卓的性格完全不同,此人之志,世所罕見。”

“叔叔,我剛纔在門口聽到董杭欲讓他的兒子拜叔叔爲老師。”

“這倒不是不可以,小孩嘛,只要爹你規勸他們之言行,將來董家未必不是大漢之棟樑。還可以……”

崔琰知道他兒子要說什麼,董卓是第一代,董杭第二代,這父子兩代都是梟雄,可以說在這父子兩代之後,朝堂將不再是大漢之朝堂,那麼自己只要從小規勸董杭的兒子,把這董家第三代培養好了,那就可保大漢幾代不亡。

第八十六章 我只喜歡英雄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五十章 合軍第四百五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雙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震懾(二)(改)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八十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三十章 爹,我回來了(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樣真的好嗎?第四百三十七章第二十七章 不寵你們寵誰呀?第三百九十二章第二百零六章 還是家裡好第三百七十二章第四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爹,我回來了(三)第三百八十章第三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九十章 大決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東線戰局第四百二十九章第三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四十章 大喬小喬第一百四十五章 父愛如山第三百五十八章 招親?第二百六十八章 會師第七十三章 你是做夢了吧?第三百二十五章 伍府門口第三百八十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黑夜中的戰(四)第四百六十一章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一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九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破釜沉舟(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亂世之年(五)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爹,我回來了(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打虎親兄弟第三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八十章 黑夜中的戰(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財有道第三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世之年(四)第三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爹,我回來了(六)第一百零三章 不第八章 我再問一遍第四百七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 和董白愉快的早上第八十八章 被搶先了一步!第三百二十七章 爹,我回來了(三)第三百八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斷其後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張魯求援第四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九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一)第三百四十章 破釜沉舟(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八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河東第二百三十四章 準備回京第四百零七章第三百九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二個年第五百二十一章第四百五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殲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生命第七十二章 鉺第七十三章 你是做夢了吧?第五十一章 班師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十一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漏網之魚第三百三十九章 你師妹是誰啊!第八十八章 被搶先了一步!第三百二十九章 爹,我回來了(五)第一章 董杭第三百零一章 巾幗不讓鬚眉(五)第三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荀攸一計平八城(一)第七十五章 白折騰了第五十五章 大鐵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十七章 王允拜相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早朝之事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三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黑夜中的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