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bookmark

車駕繼續前行,路過界亭,匆匆一眼,不知道爲什麼,董杭對於界亭,從當初的興奮,已變成了恐懼。

這裡,就是爲他和曹操敘師生之情而建。

在這裡,他把蔡琰親自送了過來。

在這裡,他和袁紹、曹操會師,三路共擊黑山軍。

在這裡,他和樊稠分兵,豫州第一戰,他率軍斬殺袁術上將劉勳和雷薄。

可是,就是在這裡,董杭不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

“你到過那裡啊,你當然到過了,你看這個方向,就是回家的方向,只不過當時啊,還沒有小曹真呢。”

“姐姐,那你是生了一個小妹妹嗎?”曹真問道。

“對呀,只不過她還小。”吳憂笑着說道。

董杭撇撇嘴,你可都沒對我笑過呢。

好像一路上,他和吳憂真沒怎麼說話,董杭見吳憂不想說,還到外面和吳憂的四個好閨蜜聊了會。

小姐姐們哪裡人氏,年方几何?是否婚配啊。

若有了未婚夫,介不介意換一個啊,若不想換的話,介不介意多一個啊。

宋憲他們倒是自己聊着,惟有楊修,一路無話。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徵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勳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爲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臺,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裡。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牴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爲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裡,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着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爲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就像在西涼,天谷之戰的天谷,狹谷道的進兵,擊潰了馬騰韓遂的黃河岸,一嶺制兩郡的烏鞘嶺,還有涼州城。

這第三城對董杭的意義同樣重大,不過對於橫連七城來說,第三城,卻是處於第一城和第四城之間,它屬於腹地。

所以,第三城和第二城住的纔是平民百姓。

在劉勳雷薄來時,他們的家園陷落,他們的親人死亡,戰爭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樣的創傷。

可是上位者,在乎的就是他們的權利,又豈會在乎老百姓的性命。

車駕繼續前行,路過界亭,匆匆一眼,不知道爲什麼,董杭對於界亭,從當初的興奮,已變成了恐懼。

這裡,就是爲他和曹操敘師生之情而建。

在這裡,他把蔡琰親自送了過來。

在這裡,他和袁紹、曹操會師,三路共擊黑山軍。

在這裡,他和樊稠分兵,豫州第一戰,他率軍斬殺袁術上將劉勳和雷薄。

可是,就是在這裡,董杭不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

“你到過那裡啊,你當然到過了,你看這個方向,就是回家的方向,只不過當時啊,還沒有小曹真呢。”

“姐姐,那你是生了一個小妹妹嗎?”曹真問道。

“對呀,只不過她還小。”吳憂笑着說道。

董杭撇撇嘴,你可都沒對我笑過呢。

好像一路上,他和吳憂真沒怎麼說話,董杭見吳憂不想說,還到外面和吳憂的四個好閨蜜聊了會。

小姐姐們哪裡人氏,年方几何?是否婚配啊。

若有了未婚夫,介不介意換一個啊,若不想換的話,介不介意多一個啊。

宋憲他們倒是自己聊着,惟有楊修,一路無話。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徵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勳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爲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臺,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裡。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牴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爲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裡,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着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爲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就像在西涼,天谷之戰的天谷,狹谷道的進兵,擊潰了馬騰韓遂的黃河岸,一嶺制兩郡的烏鞘嶺,還有涼州城。

這第三城對董杭的意義同樣重大,不過對於橫連七城來說,第三城,卻是處於第一城和第四城之間,它屬於腹地。

所以,第三城和第二城住的纔是平民百姓。

在劉勳雷薄來時,他們的家園陷落,他們的親人死亡,戰爭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樣的創傷。

可是上位者,在乎的就是他們的權利,又豈會在乎老百姓的性命。

他們似乎還停留在那一天,停留在他們在第五城相望,他們在勝利的那一刻,高興的雀躍。

時間會讓所有的悲傷都成爲過去,他們迎來的,就是新生。

正如董杭看到的第三城,長安百業復甦,而豫州是墾荒屯田。

在古代,可沒有科技做爲支撐,所以古代的田地產量很少,而有糧才能養兵。

這是最自然的順序,民以食爲天嘛。

第三百三十六章 爹,我回來了(七)第四百零一章第四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釜沉舟(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步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五十六章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見河東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洛陽第三百六十六章第四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七章第四百零九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憂的回憶第二百六十一章 雙喜第四百零二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盛世會寧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給你們講個故事第四百零五章第十四章 越拍,宅子越大!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生命第五百一十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步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子大婚(一)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九十三章 風起雲涌(本卷終章)第二百六十五章 苦命鴛鴦(二)第五百二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重返前線第三百九十四章第四百零六章第四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六章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七十二章 鉺第三百三十三章 爹,我回來了(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苦命鴛鴦(四)第五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放虎歸山第四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三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第四百七十二章第二百二十章 一夜躍三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二章第一百九十章 大決戰(五)第一百零三章 不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不算犯規吧?第三百二十五章 爹,我回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發兵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四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七十六章 一定要回去!第二百二十四章 虛虛實實第六章 流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東線戰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車駕中第五十五章 大鐵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的命是我的!第二十六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二十章 見故人第二百四十章 那是你畫的嗎?第一百五十三章 消寂第五百零八章第二百九十四章 父女相見第五百四十章第一百九十章 大決戰(五)第七十八章 英雄冢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禍及天下第四百八十四章第二百三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七十八章 英雄冢第四百三十三章第九十八章 大婚遇刺(上)第五十九章 太鬧騰了!第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三十二章 馬騰之敗(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軍費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同的版本第三百七十八章第四百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交鋒第四十二章 真是大漢之福啊!第十九章 賈詡毒計第四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釜沉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