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哈兒這半個局外人,都已經動用自己的私人資本,來給何部長的漏洞擦屁股了,軍政部這邊當然也不能沒有表示。
“如今大戰在即,各部的軍需要求數目極爲龐大。我最多也能只能抽個二三十門火炮,幾十挺機槍。”何部長的回答很肯定。
對於自己的家當,他還是很清楚的。
同時對於自己的做法,這位部長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至少別人不可能拿這事,來指責他什麼。
最後還是老蔣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拍板:
“僅僅是這些還不夠,再從江防司令部,調5門150毫米榴彈炮過去,再把那些老式廢棄軍艦的主炮,也拆下來,都裝到這些工事上去。”
他也是行家,知道這些看起來堅固的防禦工事,如果沒有大口徑遠程火炮支撐,其實最終也只能是被日軍大口徑遠程火炮定點摧毀的命運。當初預定的工事火炮,其實就都是因爲屬於大口徑的火炮,纔會那麼吸引各部長官,拼命從軍政部中爭奪,甚至到現在還記着何應欽的好處,站出來爲他說話。
只是到了現在,那些被各部吃下的火炮,再想讓他們吐出來,就比較難了。
老蔣深通權謀之道,如果是別的情況,以他的性格,對於這樣瀆職的行爲,就算是何應欽這個高官,他也會直接動手清除。但是現在好處最終還是在自己的部下手中,就只能無奈的自己出手,給何應欽和自己那些嫡系將領擦屁股了。
現在從江防司令部抽調,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那些炮製式和陸軍的肯定不同,但面對日本優勢海軍,這些大口徑榴彈炮,實際能發揮出來的作用,估計也不大,還不如抽到陸軍的防禦工事中去,也許還能發揮一點作用呢。
啓用滬寧線上國防工程的議題,就這麼決定了。
具體事務,則會交由軍事委員會下屬的總參謀部和軍政部一起負責實施,像範哈兒他們這些實力派將軍,基本不會參與。
隨後關於民國二十六年國防計劃的討論,也是順利成章的完全通過了。
範哈兒對於按照參謀部預案,進行抗日的戰術戰略安排,完全沒有異議。
實際上,就算他有其他大的戰略設想,這個時候提出來也已經來不及了。
涉及這種全國性戰略部署的規劃,根本不是一兩天時間,就能設定好的,更不好說還要進行各種**內部各派系角力和鬥爭了。範哈兒佔據西南地區多年,有關針對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的很多軍事計劃,到是由自己的參謀部制定了不少。但華東、華北地區,畢竟不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能夠粗略瞭解一些基本情況就很不錯,一般無法得到能夠制定詳細作戰計劃需要的各種情報、數據,所以他現在能在華東、華北的小規模戰役上,進行小打小鬧的改進,就算他目前最大的能力範圍了。
軍事委員會會議開到現在,實際上時間已經很長,不過老蔣並沒有馬上結束會議,而是轉向對範哈兒說道:
“範哈公,你的第七軍,將在明日抵達南京,按照總參謀部的預設,第七軍在南京浦口營地休息調整一天後,再從津浦線搭乘火車前往徐州,隨時準備繼續北上支援華北戰事,你意下如何?”
對於北上參加抗日,範哈兒當然不會拒絕。
當初他和老蔣提出的西南軍出川抗戰,第一個提到的戰場,就是華北。不過他知道,眼下國民政府正準備開闢淞滬戰役,這時候如果北上,不一定能夠支援到已經實力夠強的平津兩地,到是淞滬戰線這兒,鐵定要錯過機會了。
如果是在七月初的時候,他肯定會第一個要求去華北,不過如今華北戰事已經進入白熱化,自己第七軍就算調過去,後勤和戰場展開上,其實也並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範哈兒現在,內心其實有幾分想留在淞滬戰場的意思。
畢竟,淞滬一戰直接關係南京的安全,他參加抗戰的戰役中,最想改變的就是保衛南京戰役的結果,他不想再讓悲劇發生,所以最好還是留在淞滬戰場上。
當即就進行了表態:
“我昨天來到南京,就聽說津浦線現在正全力搶運支援華北的物資,還有能力送我們一個軍北上的運力麼?如果不能及時將第七軍調上華北一線,還不如讓範某參加在滬寧一帶的狙擊戰呢,範某出川來,是來打日本鬼子的,可不是閒着沒事去徐州遊玩的。”
津浦鐵路始建於1908年,1912年全線通車。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蘇浦口,全長公里,後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爲公里,設站85個。
這條戰略性公路,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來說,絕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聽到範哈兒的回答,老蔣還沒有答話,一邊的何應欽,就立刻接口過來:
“如今從浦口到徐州一線,運輸壓力還不大,但從浦口到天津,卻因爲大量車頭被日軍扣留,導致運輸能力大減,所有的火車,都集中在搶運北上的抗日物資,以及南下的逃難國民,所以你部到徐州後,如果想盡快參戰,很可能只有自己想辦法北上。”
“這怎麼可能?”範哈兒腦袋搖得像撥浪鼓。“第七軍不算士兵,光是各種輜重物資,就得兩個車皮來運。沒有火車,難道還讓我們的士兵去搬不成?”
有時候,一個國家的戰略準備做的夠不夠,看看這些交通運輸上的事情,就能看得出來。
二戰中的德國,因爲希特勒戰前大修高速公路,而沒有交通運輸的困擾,十成戰力,能十成的發揮出來。而二戰中的中國,僅僅依靠寥寥幾條鐵路大動脈,還不一定配備了充足的火車頭,在公路和水路不發達的地方,根本無法及時進行兵力調度。後來抗戰中諸多不理因素中,這交通不便,兵力調集困難,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津浦線明顯不能將第七軍及時調度到平津第一戰場後,隨後的討論結果,還是決定將老範的部隊留在華東戰場。
實際上,老蔣對於範哈兒的第七軍留下來,也很是高興。
衆所周知,老蔣很有主動開闢淞滬戰場的意思,而這個時候,手上能動用的兵力越多,他最後取勝的把握,也就越大。之前想調範哈兒北上,是因爲兩人此前達成的抗日合作協議時,只說了川軍北上抗日,所以不好意思將他們強行留在華東戰場。現在範哈兒自己都答應了,老蔣怎麼還故意驅趕。
所以很自然的,軍事委員會作出決定,讓第七軍暫時留在浦口營地,暫定任務爲協防守軍,阻止日軍從長江登陸襲擊南京。
而至於接下來到底是會是什麼安排,範哈兒早已經猜到,當然是參加淞滬抗戰了。
不過這時候老蔣的國內派系協調和兵力調度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所以這戰事還沒提上日程。
會議最後的決議是在8月4日舉行最高國防會議,商討對日作戰問題。
即便到了現在,老蔣和國民政府,爲了避免成爲交戰國中立的理由,還是決定不作出對日正式宣戰。因爲宣戰後,國際社會會對中日兩國實施禁運,日本能夠自給自足的生產武器槍炮,而中國大部分武器槍炮卻需要進口,所以當時的國民政府認爲,禁運對中國絕對會是致命打擊。
當然,老蔣在是不是對日作戰的事實上,還是很現實的,不宣戰,也不等於我在打你的時候會留手,宣戰了,也不一定等於我會拼了全國人的性命和你死磕。只要戰爭勝利就可以,至於是不是宣戰,那也完全要爲戰爭能不能勝利爲前提來考慮。
不過範哈兒,卻是非常積極的想推動國民政府對日宣戰。
歷史上,不管是中國的嚴格學者還是傳統西方學者,基本很少提重慶國民政府對德意日宣戰一事。這並不是因爲宣戰不存在,而是宣戰涉及的問題太多了。在嚴格的歷史學家看來,出於對歷史的負責,如果只提蔣介石對德意日宣戰,不提汪精衛向英美宣戰,未免會有隱瞞歷史的傾向。西方人不象中國人強調“正統”,而是注重“事實”,政府不承認不代表歷史學者不承認。就像法國維希政府仍舊在歷史認定存在過一樣,汪僞政權同樣被西方學者認定存在,只是當時美英政府不予承認罷了。
可能他們看來,當時中國並不是只有一個政府,而是有四個政府(名義上三個):重慶的蔣介石政府,延安的**政府,南京的汪精衛政府,滿洲國的溥儀政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半中國人(重慶、延安)加入同盟國陣營反對德意日,另一半中國人(南京、滿洲)加入協約國陣營反對英美蘇。兩個敵對陣營的英美和德意,都收到了自稱是“中國政府”發來的宣戰書,可謂奇事一件。甚至在二次大戰中,還沒有一個國家向中國宣過戰,這倒不是西方國家看不起中國,不屑與中國宣戰,而是無法向中國宣戰,英美不承認汪精衛政府,怎麼向汪精衛政府宣戰?德意日不承認蔣介石政府,怎麼向蔣介石政府宣戰?所以中國沒有收到一張來自他國的宣戰書。
範哈兒當然不想讓這樣可笑的事情發生,如果現在國民政府正式以中國的名義對日宣戰,以後肯定不存在兩個中國互相宣戰的問題。
而且一旦將宣戰拖後,中國在很多事情上就要陷於非常不利的地步。比如戰犯的審判,國際法庭上只對戰爭期間的戰爭犯罪進行審判,因爲中日戰爭是1937年7月7日開始的,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的屠殺事件就不予起訴。如果中國對日本的正式宣戰日期是1941年12月9日,那麼按照國際法,1941年12月9日前的屠殺事件就不予起訴。這樣一來,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的兇犯豈不是無法追究了?日本人估計還巴不得中國如此呢。
歷史上國民政府的對日宣戰,最後只能採取了“茲特正式對日宣戰”的非正規模式,而不寫“自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起,中國對某國立於戰爭地位”這一宣戰書規範模式,正是出於宣戰書的時間效益原因考慮。
範哈兒還非常明白,老蔣想要通過不宣戰,來維持非正式交戰國的名號,以便從國籍上獲得本國不能生產的大量先進武器和物資,實際上是不現實的。中國的主要武器輸入國德美蘇三國,德國和蘇聯方面,前者退出了國聯,後者本來就不是國聯,已經不存在以中立國名義拒絕向交戰國出售武器的可能。唯一需要考慮的老美,就算國民政府不宣戰,在華北大戰後,也只是向中國提供了有限的援助,最後還在日本的推動下施行了部分禁運,但卻一直對日軍大規模輸出廢鋼鐵和石油,不宣戰不讓中日兩國處於非交戰國狀態,實際上日本在美國上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中國。
所以就算此時宣戰,先要自損八百,卻是絕對可以損敵一千,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宣戰對中國更有利了。
只是宣戰是府院方面的工作,在軍事委員會上討論,就算是通過了也沒有約束力。
但當範哈兒把宣戰的事情,跟行政院和國民政府主席方面一說,老蔣這個委員長還沒有說,其他人就引進紛紛老調重彈:
“根據國際上公認的《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一旦一國對另一國宣戰,不管另一國意願如何,雙方就已經處在交戰狀態。而一旦這種交戰意向向第三國通告,第三國就有義務保持中立,除非它決定幫助其中的一方。因此,如果我們對日宣戰,日本便趁機以交戰國的身份,通知各國不要將戰略物資和武器賣給中國,這對我們的抗戰沒有任何好處。我們是弱國,多數戰爭物資都需要從外國進口,一旦宣戰,這些東西的進口必將受到極大的制約。”
“一旦宣戰,我們在日本的僑民怎麼解決。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來保護他們,相反日本在我們這裡的僑民卻可以進入其他國的租界,我們毫無辦法。”
而已經把範哈兒列爲老蔣派系的汪精衛,更是很不屑的慢悠悠地說道:
“我們跟日本交戰是要亡國的,現在只能先抗一抗看看,千萬不要宣戰,這樣連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如果說,老蔣不宣戰,可能是受了外交部方面的影響,怕斷了援助,那汪精衛不宣戰,則純粹是想打幾下看看,打不過就和談的意思。
實際上,歷史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物資和武器根本不是理由,現在中國工業產值,已經相當與日本的三分之一,僅範某的西南地區,就能提供基本的槍炮、飛機等軍用物資,不存在禁運就沒法打仗的可能。何況日本對外國的貿易和物資需求,還遠遠超過我國,一旦禁運,彼國的損失,肯定還會大過我們,怎麼可能錯過這次僅憑一紙文書,就折損日本幾個師團實力的好機會?”
範哈兒一條條進行駁斥。
“至於僑民問題,更是可笑,中日兩國,目前日本在華的僑民多,還是中國在日的僑民多?只要採取互換僑民的手段,雖然麻煩了一點,但說不定還能給戰事拖延一點時間,完全對我們更有利麼。”
“至於汪先生的說法麼,呵呵呵……”
範哈兒只是陰笑着看了這位汪院長一眼,沒有正面回答。
心中嘀咕,不知道自己要是鼓動政府委員們,最終通過了對宣戰的決定,這位汪院長,還好不好意思,在兩國已經宣戰的情況下,主動跑去接受日本的條件,建立僞政權。
以範哈兒來到這個世界後對這位汪院長的瞭解,他平常對國家和人民還是很關心。雖然對於日本有天然恐懼症,但也不是那種真死不要臉,哭着喊着要投降的人物,最後做了漢奸,他內心肯定能夠說服他自己的理由,不過要是現在把能夠說服他自己的理由給堵上了,不知道這位院長“同志”,還會不會選擇投降呢。
其他人聽到範哈兒的理由,仍舊吵吵嚷嚷一片,但是底氣明顯不如剛開始那麼足了。
只有汪院長,因爲沒有得到範哈兒的正式迴應,在一邊也是冷笑了一聲:
“軍人只要在軍事上,幫我們國家取得勝利就行。要是你們在戰場上打贏了,不管宣不宣戰,我們政府方面,都能爲國家取得最大的利益。我不會干涉戰場的戰鬥該怎麼打,但是軍人,也最好不要來干涉政府的決策。”
老汪很不給面子的一番話,讓範哈兒差點想拍桌子罵娘。
這實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他平常喜歡以軍人自居,在口頭也偶爾宣傳軍人管理軍事,政治家管理政治,不應該互相干涉,沒想到今天竟然被汪精衛給利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