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

驪山,在新豐南。

本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

它出名的莫過於,秦始皇選擇將自己的死後王國建立於此。

據說,秦王朝鼎盛之時,僅僅是驪山之上,就有着宮闈無數,臺謝以百計。

更有着數十萬刑徒和民夫,終日勞作於驪山內外。

秦二世元年,面對烽煙四起的天下,秦少府卿章邯發驪山刑徒及奴產子七十萬人,奏響了大秦帝國最後的樂章。

先敗周文,再滅田臧,接着覆滅了陳勝的所謂大陳,最後攻取滎陽,滅齊、魏,進逼趙國,幾乎橫掃了天下英雄。

若非是在鉅鹿城外,遇到了開掛的項羽,恐怕,秦末的農民起義,可能會被這驪山上的刑徒撲滅。

但在如今,驪山上,除了森林和野獸外,很少能再看到什麼宮闕臺謝了。

秦王朝的輝煌與燦爛,都已經被深埋地底,無人知曉。

偶爾,會有鄉中獵人或者孩子,從驪山深處的山谷之中,找到一些破損的青銅器,甚至是生鏽的兵器。

騎在馬上,仰望着驪山山上的風景,張越眼角的餘光,卻瞥到了不遠處的田野之中,似乎生長着一種他極爲熟悉的莊稼——麥苗!

左右看了看,此時正值正午,四下無人,張越就悄咪咪的翻身下馬,牽着馬走到田邊,飛快的拔出幾株麥苗。

然後他想了想,便在麥苗的泥土下埋了十來個五銖錢,就算是買苗錢了。

揣着這幾株麥苗,張越翻身上馬,策馬而行,來到一個寂靜的樹林之地。

躲進草叢中,閉着眼睛,進入空間,將這幾株麥苗栽到與粟苗距離十來步的一塊土壤之中。

舀了些空間水,喝了一大口。

然後他纔回到現實。

整理了一下衣冠,張越便牽着馬,繼續前行。

遠方的馳道盡頭,一個位於驪山腳下的山莊,已然在望了。

那就是原主的老師,驪山隱士黃恢的住所。

所謂隱士嘛,首先你得讓人知道你是隱士,然後才能變成隱士。

但又不適合廣而告之,那怎麼辦呢。

在驪山下面建一個別居風格的山莊,就很不錯。

當然了,張越的這個老師,其實還不夠隱。

真正的隱士,那是直接在甘泉山、終南山下建山莊。

皇帝每年都得去甘泉山避暑,去終南山遊獵。

這就確保,皇帝每年都能看到自己,並知道自己隱居於此。

說起來也是悲哀。

黃老學派,現在已經就剩下這最後的手段來吸引皇帝的注意力了。

在思想界、理論界,黃老學派節節敗退,被儒生打的潰不成軍。

所以,如今的黃老學者,基本上都是託莊子之說,或假方仙道之言,曲線救國。

想到這裡,張越就搖了搖頭。

曾幾何時,黃老思想睥睨天下。

學派之中,人傑英雄,層出不窮。

但卻不知道怎麼的,就淪落到現在的模樣。

張越清楚,再不努力和改變,黃老思想就將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道教。

想到這裡,張越便握緊拳頭,向前走去。

走到山莊門口,張越敲了敲門環,拜道:“學生張子重,敬問老師安好!”

嘎吱一聲,門打開了。

一個三十來歲的文士出現在張越眼前。

шшш •ttk an •℃ O

“見過師兄!”張越連忙作揖拜道,此人正是黃恢的長子,同時也是他的師兄黃冉。

“子重,聽說你去了長楊宮?”黃冉卻是不客氣的問道。

“回師兄,是的……”張越答道。

“那麼,汝與儒生起衝突是真的了?”黃冉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誰不知道,他這兩年一直在謀求,成爲太常卿察舉名單中的賢良?不一定要做官,要的是賢良這個名頭。

這兩年來,爲了這個目標,他吃了無數苦,做了無數努力。

但是……

卻可能被眼前的這個師弟,一朝盡毀!

若那些儒生知道自己與此人的關係,別說什麼賢良了,恐怕儒生們可能會對黃老學派,尤其是自己的這一系窮追猛打。

“回稟師兄……彼輩辱吾之學,吾不得不與之辯駁……以維護吾黃老之士的尊嚴!”張越平靜的說道。

黃冉卻被氣的眉毛都豎了起來:“那你還與太僕之子,有過沖突,也是真的咯!”

當朝太僕,公孫敬聲。

那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主啊!

此人年輕的時候,便已經是長安城中最狂妄的人。

廷尉不能制,宗正不敢管。

到了現在,那就更了不得了!

坊間傳聞,這位大漢太僕,甚至同時與好幾個公主,有着說不清楚的姦情。

連皇帝的女兒都敢勾引,而且一勾引就好幾個。

就問你們服不服?

而這位大漢太僕的脾氣,自小就暴的很。

得罪了他的人,下場一定會很慘很慘!

“你走吧……”黃冉揮手道:“我父不敢有你這樣的弟子,我黃家也不敢有你這樣的門徒……”

“師兄……”張越看着這個師兄,其實在來時,他便已經知道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畢竟,自己算個什麼呢?

原主的學業,談不上多好,在黃恢的諸弟子之中,算不上什麼優秀,最多是中人之姿。

而自己的身份地位,卻又無足輕重。

對於黃老學派來時,幾乎不可能爲了自己,而選擇去與儒家剛正面,也剛不過。

在理智上來說,放棄一個自己這樣的小蝦米,而向儒門示好,這是一個划得來的買賣。

但……

張越依然不得不來。

因爲,他只能來此求助。

若黃恢都不肯幫他,哪怕只是聲援一下都不肯。

那他就將徹底失去所有輾轉挪騰的空間。

沒有顧忌的儒生,很可能選擇文鬥搞不過就武鬥,單挑不行就羣毆。

總有一萬種方法可以對付自己。

是故,張越只能懇求道:“還望師兄讓我見老師一面,當面陳說……”

“不必了!”黃冉重重的推開張越,同時將一張帛書丟給他:“此吾父所寫,與汝斷絕關係之契書,從此以後,你不復再爲我黃氏門徒!”

說着,便重重的關上了大門。

張越望着那扇被關上的大門,擡頭望望天,低頭看看地。

他知道,現在,他只能靠自己了。

拍了拍身邊的那匹棕馬的馬鬃,張越翻身上馬,將那契書收在懷中,回頭最後看了一次這驪山下的黃氏家門。

他心中沒有恨意。

畢竟,其實人家與自己也沒有什麼太大交情,在情感和理智上來說,他們不可能冒着與儒家開戰,得罪當朝丞相、太僕的風險,來撐一個小不點。

只是……

“若黃老學派,皆是這樣的心胸和眼界,那便再無翻身之機了!”他在心裡想着。

他來驪山,本已經準備好了無數說辭,當面陳說利害關係,希望黃恢能撐他,至少可以聲援一二。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他就可以配合黃老學派,打一場反擊戰。

炒作輿論,渲染成黃老之術與儒術的爭論。

吸引天下目光,如此,未嘗不能給黃老學派續命。

如今看來……

這個計劃已經破產了,黃老學派,至少是原主的老師這一系,已經徹底無藥可救。

“我得另外想辦法了……”張越輕聲說道,然後策馬回程。

在出驪山的路口時,一輛馬車從張越身旁駛過,然後,彷彿看到了什麼古怪之事一般,那輛馬車復又回頭,車主從馬車之中探出頭來,打量着張越,滿臉狐疑之色,似乎發現了什麼天大的事情一般。

但他最終,沒發一語,從張越面前掠過。

張越看着他,也感到很奇怪。

但既然人家沒問,自己也沒必要追上去問爲什麼了。

…………………………

“君上,方纔那年輕人有何怪異之處?”

“人不怪,馬怪!”

“嗯?”

“若吾沒有看錯的話,那匹馬,當是天馬苑所出,後來被當今賜給了駙馬都尉之子……”

“駙馬都尉?”聽到這個名字,馬車內外,都陷入了寂靜。

旁人可以不知,但他們必須知道,駙馬都尉金日磾。

當今的絕對心腹、爪牙,而且此人對當今的忠誠,那是經過了血的考驗的!

爲了表明忠心,他甚至親手斬殺了自己的兒子!

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八百一十九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零九節 阻攔第四百九十節 疫情(3)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四百四十三節 廣陵王(1)第四十一章 嘴炮無雙第六百八十八節 喝熱水運動(1)第二十一章 鄉中毒婦第六百一十五節 任務第一百七十七章 部署(2)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1)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第五百八十九節 橫掃宵小(3)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兩百二十節 以武一切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三百三十五節 學閥之路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兩百三十八節 江充之死(1)第三百八十節 狐鹿姑的選擇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六百九十六節 繁榮第兩百二十一節 上任(1)第四百六十節 任務 【當爹了~】第四百五十六節 心軟的天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匯合(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三百七十七節 洗腦技術哪家強?(1)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十八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兩百三十三節 博弈(1)第四十四章 教育 (2)第一百二十三章 博望苑的反對派(2)第六百四十節 東南問題(3)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一百八十四章 匯合(1)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三節 天子的震怒第四百六十九節 合縱連橫第三百零一節 奇怪的李禹第四百三十八節 千萬別給朕面子【新春快樂】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五百六十二節 引導輿論(1)第七百六十六節 張越的最終野望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六百一十七節 陷阱?誰坑誰還不一定呢!第兩百三十三節 博弈(1)第四百八十九節 疫情(2)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第兩百二十五節 畫餅第五百四十六節 蚩尤之怒(1)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四百四十七節 霍光之約第五百四十六節 蚩尤之怒(1)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八百九十八節 南池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十章 神秘老人(3)第五百九十二節 陳惠的陷阱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六百零四節 爭取民心 (補更2/3)第七百二十一節 紈絝逞兇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七百六十二節 中產之謀(1)第六百七十二節 變化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兩百五十五節 影響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六百二十九節 烏孫來使(1)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六百二十七節 匈奴人眼中的張蚩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