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長安

張越在幾個衛兵的保護下,走到路口,先對田苗兄弟交代了一下家裡的事情,尤其是讓他們回去好好照顧嫂嫂和柔娘,讓她們不要擔心。

又與陳越兄弟寒暄了一陣,說了些感謝的話。

然後纔跟着公孫遺,乘上馬車,往長安城而去。

自南陵至長安,不遠。

最多不超過二十五里。

所以,很多人都說,灞上原的南陵縣和霸陵縣,是長安的衛星縣。

大約只用了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長安城就已然在望。

巍峨的城牆上,一個個士兵持戟而立。

一面青色的城門,就出現在眼簾。

“這是霸城門了吧?”張越在心裡想着,猜測着。

漢長安城在後世早已經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只留下少數遺蹟深埋地底。

但在如今,這座帝國神京,卻是無可置疑的世界中心。

更是恢弘壯麗的天下名城!

從原主記憶裡,張越知道,長安城,周長六十三裡,經緯三十二里,有八街九陌,三宮九府,十二門,九市、三廟、十六橋。

每一座城門,都有着獨特的特色。

譬如,上次張越去太學時,曾遠眺過覆盎門著名的魯班橋。

雖然在穿越者眼中,那座橋只是一座普通的用機械伸縮的鐵橋。

但在這個西元前的時代,卻是工巧絕世,迷倒了無數人的奇蹟之橋。

而且,更重要的是,那座魯班橋,是一代墨家大師,魯班輸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遺產了。

是的,你沒有看錯!

那座橋,是魯班輸所建造的。

至少,關中人父老相傳,就是如此。

至於眼前的這座青門,也同樣迷人,而且有着獨特之處。

霸城門又稱青城門、東陵門。

傳說,秦末漢初的名人,農家大師秦東陵候邵平曾在這霸城門外種瓜,瓜甜而美,連高帝都愛吃。

此外,霸城門還是整個長安城十二門,最大最寬最堅固的城門。

這座城門大的不像話。

足足可以並行四輛馬車,可讓數十人並列通過。

這樣寬闊的城門,若是人流密集時,自然難免會發生擁擠、踩踏等混亂之事。

所以,在建造之初,設計城門的工匠和官吏,就已經做出了規劃。

巨大的城門,被設計成兩個獨立但又沒有隔斷的空間。

左出右進,頗爲類似後世的公路車道。

當然,在這西元前,多數百姓不識字,甚至連左右也未必分得清。

爲了讓百姓可以一目瞭然的知道,該從哪裡,又該從哪裡出。

是故,設計者採用了一種巧妙的思路。

進城的一面是一個微微向上傾斜的斜坡。

而出城的一側,則是一個稍稍向外延伸的路面。

這就使得在實際上,在人的視覺中。

入城的人是在向上爬升,而出城之人,則是向下下降。

於是,麻煩解決了。

出入城門的哪怕是個傻子,也知道該怎麼走了。

其後,這個思路被複制到剩下十一座城門。

只是……

張越知道,此後的歷史上,再沒有什麼官員,會這樣去設計和思考。

因爲,儒家的腦回路,根本轉不到這個方向來。

叫他們去思考和考慮普通百姓的出行或者生活便利問題?

呵呵……

北宋的文彥博可說了:這不是咱們君子應該做的事情。

唯有黃老學派的政治家,纔會有這樣的腦回路和低姿態。

進了霸城門,公孫遺就直趨公車署。

車隊擠開擁擠的長安街道,穿過一個個熱鬧繁華的街閭。

西元前的城市面貌,在張越眼前展示開來。

一路看下來,張越對長安最大的印象,就是秩序。

無論是行人,還是街道兩側的店鋪、閭里,皆整整齊齊,秩序井然。

沒有亂擺亂放,也沒有隨意亂穿道路的熊孩子。

行人與路人,皆依從了左前右進的秩序。

至於街閭商鋪,更是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整整齊齊,方方正正。

而街道上,也相當整潔。

雖然比不上後世大都會主幹道上的整潔與乾淨。

但至少,道路平整,地上沒有垃圾。

更不用擔心出門踩到人畜糞便這樣的事情。

看樣子,在這個西元前的封建社會,在這長安城中,有着一個強有力的機構在運行和處理相關市政事務。

原主的記憶裡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回溯的史料之中,也沒有相關記載。

這讓張越頗爲好奇,究竟是哪個衙門,如此神通廣大?

這行動力和組織能力與公信力也太強了一些吧?

殊不知,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不需要官府刻意的規範和要求。

自商君變法之後,關中人民就已經習慣於服從和按照官府的要求,進行生活和日常活動。

馬車在長安城中一路向南直行,大約半個時辰後,穿過了一條街道,眼前的行人,頓時稀疏了起來。

往來的車馬,也越發的顯貴、奢靡。

“已經進入戚里範圍了嗎?”張越探出頭,打量着這個西元前漢室的曼哈頓。

絕對意義上的富貴區。

能住在戚里的,一定是劉家的親戚或者與劉家關係密切的大臣、列侯。

此地的起入價,就是兩千石。

或者有個妹子or女兒什麼的,嫁給了劉氏直系皇室成員。

海西候李廣利、奉車都尉霍光、尚書令張安世、丞相公孫賀、太僕公孫敬聲,等等漢家重臣的家宅,全部位於這個靠近未央宮與長樂宮的小小區域。

在此地,傳說,隨便丟塊石頭,說不定都能砸中一個列侯、兩千石。

是故,此地的畫風也與其他長安城的區域截然不同。

一個個豪宅,赫然矗立。

家門井然,都有着武士與家臣把守、戒備。

見到張越的車隊,無數人從豪宅之中,探出腦袋,或好奇、或討好、或用着玩味的眼神打量着他。

很顯然,他們都知道,張越是誰?來長安做什麼?

無數的豪宅之中,也都是議論紛紛。

“張子重進城了!”有人微笑着,打量着被公孫遺保護者的張越,似乎對他的到來表示一定程度的歡迎。

這長安的水,死寂太久了,多一個新人來參與嗨皮,能有些娛樂效果也說不定。

“那張毅進城嘍!”有人樂不可支,打算看戲。

“那人進城了!”更有人憂心忡忡,眼神遊離。

“呵呵……但願不是又一個樂成、欒大!”當然,也有人是冷笑不已,充滿敵意。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清楚,從今天開始,恐怕這長安城的遊樂場,要多一個玩家了。

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三百六十七節 gdp狂魔第兩百九十六節 面聖(3)第八百五十七節 我有科學(哭求訂閱)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兩百四十二節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打打第三百三十七節 君前對奏(1)第一百四十章 賞賜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三百二十五節 學閥之路從今起第六百零四節 爭取民心 (補更2/3)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節 天下誰屬(4)第六百六十六節 超級工程(1)第四百七十一節 帝國主義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五百六十九節 貿易(2)第四百五十六節 心軟的天子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覺悟第六百六十二節 張布斯(2)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第八百六十七節 強勢(4)第兩百一十二節 富足 (2)第七十章 陷阱與死心第五百二十四節 開導(1)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七百八十四節 戰爭準備(2)第六百六十四節 張布斯(4)第一百七十二章 考察(2)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兩百九十節 大boss要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六百四十五節 可怕的臨淄城(1)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六百八十二節 折服(1)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僚【六更完畢求月票】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六把九十一節 教科書般的哄天子第七百一十九節 諸子齊聚(4)第六百四十節 東南問題(3)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弊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僚【六更完畢求月票】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一百三十三章 雷霆雨露第兩百八十四節 強大的隴右李氏第四百九十二節 聽診器第八百七十五節 鎮壓(1)第七百九十九節 漩渦(1)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八百六十一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2)【求訂閱】第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八十節 天子的野望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兩百七十二節 軍訓(2)第六百一十五節 任務第八百八十節 騎虎難下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一百四十六章 異端邪說(1)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七百五十八節 新豐城的擴建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四百二十八節 潛流(1)第六百八十六節 黃金的魔力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一百一十四章 法家永不爲奴(2)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六百一十一節 回京第七百三十三節 搶親第兩百三十九節 江充之死(2)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六百八十三節 貿易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四百九十二節 聽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