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詭辯靈臺宮
當然,晉侯對子產和李然所安排的座次並非是隨意而爲之的,其深意可謂不言而喻。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晉侯當然明白,若要將他人作爲裁決此事的關鍵,就必須將他們的地位先拔高到一個相當的程度才行。
朝議正式開始。
今日朝議最大的問題:晉國到底要不要去參加此次虢地之會。
與會人員:晉侯以及他的一幫文武朝臣,當然還有鄭國的子產和李然。
議題發起人乃是中軍佐韓起:
“楚欲會盟於虢,事關重大,眼下楚使已至三日,到底該如何決斷,還請君上示下。”
韓起乃是典型的兩邊不得罪的心態,他這話說得可謂是言簡意賅,意思也再明確不過,那就是:這件事兒到底該怎麼辦,您是老闆,您自個兒給個準信兒就成。
對於這樣的工作態度,晉侯自然是不喜的。
但這也正是晉侯的無奈之處。他分明就是不爽的,可是他卻還不能說出來指責批評於他,更不能想換人就換人,只能是默默的忍受着這一切。
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了一直是負責外交的羊舌肸。這本來也是他們昨晚就商議好了的。
“稟君上,肸以爲,楚人欺我太甚!竟揚言要在虢地會盟,此舉可謂是視我晉國於無物!”
“君上,肸以爲,此事萬萬不可!”
“那一日,楚使伍舉於享禮之際所放厥詞,尤爲囂張跋扈。若依他所言,我晉國此去,豈非直接成了楚國的陪襯?”
伍舉那一副大言不慚的畫面,至今仍是深深印刻在一衆卿大夫的腦海之中。此時聽得羊舌肸這番慷慨激昂的言語,一時間衆人也皆是羣情激奮。
不用考慮,直接拒絕。
甭管你是雄楚還是蠻楚,也甭管你王子圍是令尹還是楚王,要我們晉國去給你當陪襯,門兒都沒有!
對此,晉侯當然是同意的。
但爲了彰顯他晉國上下齊心的表象,這件事他自然還要詢問一衆卿大夫們的意見才行。
這一方面也是彰顯其國君的賢明,另一方面,也是將責任分攤下去所必須的。
“諸卿以爲如何?”
目光掃過,晉侯心間也升起一股浩蕩卷席之風。
看破不說破,他依舊希望這些臣子還能念在“同室”的份上,共同維持着霸晉的最後一點餘暉。
“君上,臣以爲叔向大夫所言極是,楚國素來蠻橫,與我晉國多有不和,此番於虢會盟,顯然是沒將我晉國放在眼裡,實乃欺辱我晉。”
“是啊,若是前去會盟,只怕是要貽笑大方,從此成爲天下人的笑柄吶!臣以爲決計不可前往!”
“臣等附議!”
反對前去的大臣委實不少,他們也大多是和羊舌肸有着相同抱負的晉國肱骨之臣。
“臣反對!”
“楚於虢地會盟,乃是以宋盟爲名,天時地利皆具,若我晉國逡巡不前,那纔是貽笑大方!”
“臣附議!”
贊成前去會盟的人數倒也不少,而他們贊成前去開會的理由也很充分:
霸主就該有霸主的氣概,既然當年宋盟之時說好了晉楚兩國同爲盟主,那又豈有反悔的道理?若是這樣,豈不是反而顯得我們晉國太小家子氣了點?
於是,雙方各執一詞,爭辯激烈。
這種名場面,李然也並非是第一次見到了。畢竟這場景簡直是像極了在他那個時代,各個小鎮議會裡,就爲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鬧翻天的場景。
只不過像這種陣仗的,他倒還真是頭一次見。
晉國的官員極多,也都各有自己的家族分屬。雙方站好邊後,便是相互開噴了起來。
但吵鬧歸吵鬧,言語之間,卻還是比後世的鍵盤俠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個等階了。
而且各個都是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的,學問與韜晦在這一刻可謂是展露無遺。
可問題就出在這兒。
大家學問都差不多,本事也都大差不差,道理也都是這些個道理。正着說,反着說,怎麼說都有道理可講。所以,說到底,還是誰都說服不了誰。
所以,這個“棘手”的問題,最終還是落回到了晉侯的手裡。
決斷權始終還是在他這。
晉侯見兩邊吵得也差不多了,於是,他順理成章的將目光又轉向了子產與李然,並是開腔言道:
“寡人雖久居深宮,也常聽聞李子明博才之名,當世之中,可謂是無人可及。”
“今日既以鄭使身份來此,想必定有一番高論。”
按照早就商議好的劇本,此時應該輪到李然表演發言了。
李然聞聲起身,朝着晉侯一揖,又朝着晉國的卿大夫們一揖,面色平靜。並是整頓了一番衣冠,當堂大聲說道:
“臣聽說,虢之會盟,楚令尹王子圍所指者,意在平丘是也!年前,晉國於平丘曾召集諸侯會盟,天下亦共推晉國以爲盟主,並告天地以檄文,共討楚罪!此乃天地皆知之事實。”
“而今,楚國於虢召集會盟,晉若是與會,那又當如何面對曾“共討楚罪”的各路諸侯?平丘之會剛過去沒多久,晉國便如此反覆,屆時豈非食言於諸侯,且失信於天地?試問,天下諸侯國日後又豈敢再信晉國?又豈敢再唯晉國之馬首是瞻?此乃其一也。”
“自楚文王,成王,莊王,強楚北向之心,可謂是昭然若揭。弭兵之盟,更是被推爲與晉同爲盟主。宋盟有言,除齊,秦之外,各諸侯國皆要向楚國朝貢。想他楚國乃一蠻夷之輩,而今卻也敢染指中原,如此狼子野心,又豈能再如他所願?此次若晉與會,必助長其霸道之心,屆時果真再起爭心,揮戈北上,中原戰端再起,烽火如驟。硝煙如雲而百姓塗炭,如此,天下危矣!此乃其二。”
“其三者,乃系王子圍也。”
“王子圍此人,跋扈囂張,目中無人,又素爲天下人所惡。而今他在虢欲舉行會盟,廣邀天下諸侯前去,晉若是去了,那便是縱其惡也。那屆時,我等小國又焉有不去之理?那倘若我等小邦也去了,豈不更是徒然助長了此人囂張氣焰?《商書》有云:‘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若不能此番將楚王子圍之惡給撲滅,那日後此人果真爲禍我中土諸邦,試問如今的晉國,又與助紂爲虐有何異同?”
“況且,王子圍此人,日後必爲晉之大患!此間干係,還請君上與衆位臣工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