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

隨着三個回合問答的結束,鄉校集會上一時呈出一派寂靜來。

李然用他那犀利精闢的言論,再一次將這些個“網絡噴子”給批評教育了一番。

但李然也很清楚,要指望他們從此改過自新,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如果能夠讓他們不再明目張膽的“噴”新政,這一點來講倒還是有可能的。

畢竟,誰都不想是被二次侮辱一番。

李然的目光迥然,一番掃視,見得再無人出言挑戰,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出一股志得意滿來。

在這時代,跟我這兒搞論辯?

簡直是不自量力啊!

非是李然看不起他們,實在是這幫人實在也是閒得蛋疼,而且聽風就是雨,典型的說話做事不過腦子。

不過,話可說回來,這些人若真能明辨是非的話,又怎麼會聚衆在這裡開什麼吐槽大會呢?

而祭樂那一雙恰如春水流淌,清澈見底的眸子裡,此時此刻也是多了一抹愛慕,只緊盯着李然,如癡了一般。

“子上大夫,今日集會,怕是差不多了吧。”

李然轉過頭,看着一直未曾說話的駟帶淡淡道。

還未來得及細說,這駟帶,字子上。如今乃是駟氏一族的宗主,於鄭國六卿中排行第六。當然,也正如前面所說到過的,這個駟帶其實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駟黑的侄子。

話說駟帶聽得李然如此說,倒也覺得今日的鄉校集會,確是該結束了。

畢竟,再這樣繼續下去,對豐段一黨也沒什麼好處了。

於是,駟帶便是故作驚醒一般,一頓伸手拍額,並是驚乍忙道:

“是是是,子明所言在理,今日集會的確是該結束了……”

“慢!”

就在駟帶走上前臺,並準備宣告結束今日鄉校集會時,一道十分冷漠的聲音自人羣之中傳來。

接着,只見一箇中年男子自人羣中站起,緩步上前。

“子明所言,確有道理。而今我鄭國新政,商賈從之,皆是惠利於民。”

“不過,子明可曾細想過,我鄭國的流民如今卻也是越來越多了。只因是聽聞我鄭國優待庶民,以致於如今全國大小城邑內,如今已是招惹來了大量流民的涌入。”

“若長此以往,待來日無地可分了,屆時仍然還有相當數量的流民不斷涌入,那樣不但會產生隱患,而且這些人還會搶走原本屬於原住庶民的生計,此乃其一也!”

“其二,一旦其他鄰邦意識到了他們境內的庶民流失嚴重,那勢必也會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改革,也一樣推廣新政,以力爭再將庶民給爭奪回去。如此一來二去,我鄭國與他國之間就難免出現紛爭吶……”

“然而,以我鄭國目前之實力,又如何能夠解決這樣的紛爭?若屆時因爭奪庶民而與鄰邦大打出手,戰端一開,屆時我鄭國四面受敵,豈非有着旦夕傾覆之危矣?”

只聽此人說話,雖是慢條斯理的,但是邏輯縝密,所說的話也是極爲有理有節。

話音落下,集會之上又有不少人都在那裡一陣點頭稱是。

沒錯,現在我們承認新政的確是好的,祭氏處於其中所爲之事除了謀利,惠利於民,這也都不假。

可問題在於,這樣好的政策難免會吸引更多的流民涌入鄭國,而這些流民又勢必會跟原住民發生衝突,產生矛盾。

更有甚者,或許還會引發鄭國與鄰國之間一系列的矛盾。

這樣一來,推行新政的意義豈不是就變味兒了?

饒是李然聞言,也不由多看了此人兩眼。

只見此人三十出頭年紀,相貌富貴,略顯肥胖,身上的華服一看便是大戶人家才能穿得起的,絕對不是普通庶民。

“不錯,居然還能碰到個硬茬,不簡單啊。”

李然之所以稱這人乃是個硬茬,那是因爲這人提出的論點實在別出心裁,角度也是十分的刁鑽。

普通士子與庶民,大抵只知道從新政推行的受益者,普通庶民能否接受來進行駁斥。甚至有些沒讀過幾本書的,便只知道人身攻擊與耍流氓。

可是這人的論點卻十分標新立異。

更爲關鍵的是,這也正是鄭國即將要面臨的問題。

流民越來越多,對鄭國而言有好處,自然也有害處。

這就好比是後世的某一超級大國一般,在逐漸強大的同時,貧富、種族、階級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會隨之出現,並且還會愈演愈烈。

世間之事,總有兩面。

伴隨着舊有問題的解決,總會不斷出現新的矛盾。

而這,不就是天理循環的道理嗎?

“咦?原來是子旗啊?!你怎麼也來了?”

聞得此人出言過後,駟帶卻是難得一見的開口說話了。

“子旗?伯石大夫之子?”

集會上聽得“子旗”二字,立刻有人叫破了此人身份。

豐施,豐段之子,字子旗。

而李然也是沒想到,豐段不但在暗中搞輿論破壞,居然還敢讓自己兒子也參與其中了,這可當真是上陣父子兵啊。

不過,在得知了豐施的身份後,李然的臉上卻是愈發的平靜。

只見他微一思索,嘴角當即上揚,掀起一抹弧度。

“子旗兄所言確有其理,流民涌入我鄭國,便難免與我國民之間產生矛盾。自我周王室東遷以來,各國之間戰亂頻繁,流民難以計數。而流民涌入他國,論及風俗、語言、文化皆是與其國民是有所不同的,矛盾衝突也是在所難免。”

李然並未着急駁斥豐施的這個論點。相反,他先是肯定了一番,因爲這的確是事實。

外場的不少庶民,也同樣對於這一點是深有體會的,聞聲當即連連點頭。

“哦?子明兄也以爲有理?”

豐施雖嘴上如此問,心裡卻是不以爲然。

“事實勝於雄辯,如何能言之無理。”

“不過……”

就在李然對豐施之言甚爲贊同之際,他的話鋒倏地一轉,而在場衆人又立刻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衆所周知,每逢遇到這樣的轉折,那便意味着李然又要開始秀了。

果然,李然微微一頓,臉上當即浮現一抹笑意。

“不過,無論治國還是做人,其實都是一樣,都不能夠因噎廢食啊。”

“如今,我鄭國所急需解決的,乃是自莊公之後便一直萎靡至今的國勢,以及一直仰人鼻息的國運!鄭國現在最迫切的,乃是從今往後,再也不用仰人鼻息,再也不要被晉楚兩國這樣來回拉扯。而應該要在複雜的外邦交往中,保有我鄭國獨立的一席之地啊!”

“而這背後,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力作爲支撐。”

“子旗兄的話有沒有道理?有,而且很有道理。”

“但是,子旗兄許不聞,《尚書》有云:‘四季有常’者乎?四季之時,乃是循環往復,無有始終的。春華,夏榮,秋實,冬蘊,此乃四時之天理也。”

“人道亦是如此,如今我鄭國若不能替後世子孫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那又談何未來?”

“譬如,晉國若無獻公之徵伐四夷,又何來後面的文公霸業?同樣的,昔日的齊國,若無襄公爲之開疆拓土,又何來的桓公霸業可言?”

“所以,唯有先讓我鄭國強大起來,這後面的事情還需留待後人去解決啊。”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倘若子旗兄希望一代人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在然看來,那無異於是吹毛求疵!此實乃上累君卿,下累民衆之舉啊!”

的確,流民涌入的問題的確很嚴重,可這並不是鄭國如今最亟需解決的問題。

鄭國目前最緊要的問題乃是擺脫受制於晉楚,不能擁有獨立自主的境地。

當一個國家,無法依靠自身來發號施令,卻只能始終仰人鼻息。試問,這還能算得是一個正常國家麼?

第207章_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豐施所言的確是在理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

可是這樣的問題絕非是鄭國現下最緊要的問題。

以後的問題只能是留待以後的人去解決,這世上本就不可能有什麼盡善盡美之事。

李然的一番言語落下,集會之上又再度是安靜了下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這的確是更古不變的道理。

這就好像,該插秧的時候插秧,該除草的時候除草。你不可能在該插秧的時候去想着除草,而到時候反而是錯過了插秧的季節。

所以,即便是場外的庶民,也都能理解李然所說的話。

而在場的讀書人,也一樣能夠理解。

再以鄭國舉例,當年若無鄭恆公,鄭武公爲之鋪墊,鄭莊公又何以能夠小霸於諸侯呢?

當然,這時代的人其實並不知道,後世的秦國更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若無前面六代君主的鋪墊,始皇帝想要一統華夏,只怕也只是癡人說夢罷了。

所以,在“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這個觀點上,無論是豐施這樣的貴族子弟,還是普通士人,亦或者是最爲底層的庶民,他們都無從反駁。

到此,鄉校集會便也就徹底結束了。

李然用幾乎完美,且令人不得不服的論據,告訴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人能夠在暗中給新政使絆子,更不可能有人能夠質疑得了新政的正當性。

當然,他的這一番論證,也不僅僅是維護了新政,也同樣是維護了子產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

而這也正是李然所希望達成的目的。

新政既然是子產定下的,那他的形象自然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除此之外,李然這麼做,其實也有着“回敬”豐段的意思在裡面:

我李然終究與你豐段不是一路人,想收買我?哪那麼容易?

之前的卑顏屈膝,好商好量,不過是一時的。伱有你的買賣,我也有我的盤算。

做買賣的時候,李然可以就利益一退再退。可一旦涉及到子產新政,李然可就沒什麼好態度可言了。

或許,李然這種行爲,可以稱之爲不守信用。

但是,李然也始終是信奉一句話,那就是:君子貞而不諒。

身爲君子,需要守信用嗎?

需要!但是,又往往不需要!

當君子所堅守的信條,與信用發生衝突的時候,“堅守正道”纔是最大的信用。

而隨着李然這一頓在鄉校集會的慷慨之辭,也就徹底代表了豐段對其收買計劃的徹底破產。

……

於是,又過得一段時日後,在李然的四處遊說之下,鄭國國內反對新政的聲音也逐漸是低落了下去。

上至豐段本人,下至爲其所收買的庶民,都再也不敢對新政進行任何抨擊。

雖有不情願者,可是在看到別人開墾出數十畝私田時,他們又何嘗不動心呢?

所以,如今無論是豐段,還是駟黑,亦或是其他頑固守舊一派的封邑內,新政的推行就好似大江東去一般,已然成爲不可逆之勢。

而鄭國上下也由此掀起了一股大包大幹的拓荒之風。

而隨着新政的推行,子錢也隨之越來越普及開來。

畢竟,普通庶民本就沒什麼本錢,所以,拓荒之初對於子錢的需求量是極大的。

也正因如此,李然的家底也開始顯得是有些捉襟見肘了,畢竟要滿足鄭國上下這麼多庶民的借貸,光靠他自己的,以及從岳父那裡借來的,也已經很難再支撐下去。

於是,祭先又替李然是在鄭邑城內,遊說其他商賈是一同加入。

……

勉強而艱難的度過了一季,終於是等到鄭國一季稻收成的日子了。

李然跟隨子產,前往府庫查看各地糧食的收成數目。

“全國各地開墾荒田共計三十四萬畝,這般數量,可當真是極爲可觀的啊。”

看着田契上的數目,饒是子產也不由笑開了花。

因爲,這還只是今年新政前半段受阻的情況下,所開墾出來的荒田。

待來年,若按目前的新政推行的進度繼續下去,鄭國未來的田畝,那是完全可以預見得到的。

“不過,由於新田的肥力不足,單論畝產卻仍是不及公田的。”

“好在總量上,還是遠超了公田一大截啊!”

李然也在一旁是頗感欣慰。

他爲這件事忙前忙後,差點還跟祭樂鬧出了些許的矛盾,祭氏一族中對他有意見的也是大有人在。

但如今看得新政推行後的糧食產量,他心中懸着的石頭也總算是落了地。

真不枉費他一番苦心啊。

“子明幸苦了,僑代寡君,謝過子明的相助之誼!”

子產當然知道李然在他的新政中所發揮的作用。所以,見得如此喜人的收成,他立刻對李然表達了感激之情。子產一番拱手作揖,顯得格外的鄭重。

“大夫這是哪裡話,然既爲鄭官,自當以家國爲重。”

李然急忙上前,並將其扶住,並是回禮相敬。

“呵呵,想當初你我第一次在平丘相見時,僑便知道,子明乃是個能成大事之人。”

“今日看來,僑之所料果然是分毫不差啊!今幸得子明相助,真乃我鄭人之福啊!”

對於此次新政的全勝,子產最應該感謝的當然是李然。

而他的這一番誇讚,也當然只是個前菜罷了,他給李然的賞賜早就準備妥當了。

……

另外一方面,因爲新田收穫頗豐,庶民們也自然是獲利匪淺的。畢竟,有祭氏這樣的商賈大族在,他們所多種出來的糧食,也完全不必擔心會有貶值的風險。

很快,全國各地的庶民都開始陸陸續續償還子錢的借貸了。

於是,李然可謂是一夜暴富!

要知道李然雖是給不少庶民都免去了不同程度的利息,可是絕大部分庶民還是多多少少要償還一些的。

如此一來,全國各地的庶民爭相還貸,即便是對整個祭氏而言,也可謂已算得是一筆巨資,所以又遑論是李然呢?

也正是因爲如此,祭氏的商業版圖也就此是更進了一步。

如今在整個鄭國境內,除了六家權卿之外,也無人能夠再望其項背。

祭先自然也是樂開了花,更是在族議大會之上,公然讓李然作爲祭氏家宰,順理成章的接管了祭氏的另一半家業。

當然,最爲關鍵的是,在經過此事之後,那些祭氏上下的族老們,也都對李然是刮目相看。

非但如此,還爭相着自掏腰包,想要參加李然的子錢買賣。

李然終於是迎來了自己在鄭國的高光時刻。

可面對這樣的收穫,他仍是不敢有半點的馬虎。

通曉“周禮”的他,最是知道,越是這種時候,他便越要保持謹小慎微的態度來。

《易》中有云:“履虎尾,不咥人,亨”(譯:跟在老虎尾巴後面,老虎如果不吃人,就是亨通的)

李然完全知道,如今的他,不過是在“履虎尾”罷了,看似全是自己的功勞,但其實呢?他只不過是跟在了一隻“無形的老虎”後面罷了。

所以,倘若他流露出半分驕傲自滿來,這隻“無形的老虎”將很可能會徑直反撲過來,並將他是咬個稀碎。

所以,就在他一夜暴富之後。他立刻是通過子產,給鄭國的公室進獻了一大批財物來。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嗅覺。

又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爲人處世。

總而言之,李然如此做,一方面當然是爲了表示對鄭國公室的尊重。而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爲了能夠讓自己不至於成爲衆矢之的。

正所謂“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譯:跟着老虎走的路很寬,幽隱起來的人能夠保持吉利)

李然雖然已無法成爲“幽隱之人”,但是,儘可能的讓自己擺脫衆人的各種目光,這對於李然而言,也是極爲重要的功課。

第633章 鞏簡的決心第508章 趙氏之謀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377章 天選打工人第136章 這個老年人有點猛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178章 兩位公孫大夫的內訌第401章 議和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629章 放李然歸周第672章 樑嬰父與範皋夷第568章 最後的手段,只能留到最後第676章 中行寅欲速戰速決第225章 第252 253章 諸樊之死第190章 體察民情第568章 最後的手段,只能留到最後第500章 宮兒月奮力救主第750章 天命第97章 欲擒故縱第20章 沒人會在乎真相第309章 伍舉也來勸諫了第377章 天選打工人第35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污名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421章 第498 499章 《道德經》傳世第276章 都是小人物第106章 打草驚蛇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756章 豎牛的野心第758章 “宮兒月”的來龍去脈第82章 前因後果捋一遍第339章 第393 394章 撤退的藝術第38章 平丘之會的真相第166章 還得是趙武第161章 再諫王子圍第345章 第403 404章 口蜜腹劍的費無忌第373章 子產辭世第553章 第670 671章 我是來保費邑的第617章 晉國陽虎的來信第118章 家有賢妻第58章 祭樂的絕招第218章 戰力爆表的吳王諸樊第508章 趙氏之謀第647章 再出山第154章 以爲是嚇大的?第180章 離間計第26章 失敗的登傭第249章 王子棄疾是個壞胚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來攪局?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178章 兩位公孫大夫的內訌第733章 當素王真的很忙第357章 鄭郊首戰第149章 赴會第640章 有誠意但沒什麼意義第764章 吳王問卦第314章 闖關第545章 季孫斯的優柔寡斷第146章 天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70章 李然的終極迂迴第637章 回成周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204章 第218 219章 虛心納諫哪家強第104章 態度互換第195章 忠之屬也第348章 第407 408章 四國大火的真相第463章 第551 552章 重回曲阜第457章 陽虎的心計第533章 郈邑政變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齊國第39章 拘禁季孫宿第515章 第606 607章 位卑者無咎第334章 穿封戌的決心第733章 當素王真的很忙第60章 見惡不止,比惡十倍第627章 南子的宴請第206章 第222 223章 緩兵之計第285章 伴君如伴虎第328章 伍舉老矣,尚能翻車第421章 第498 499章 《道德經》傳世第762章 最後一日第563章 後山的暗道第222章 甕城大戰第186章 第188,189章 商賈的力量第518章 第612 613章 陽虎渾身都是戲第197章 慶功宴君臣賦詩第604章 第729 730章 李然的衷告第752章 竟是西施?第212章 點撥第114章 智者無情第601章 巧言謀事第742章 宮兒月會是嫌疑人?第14章 季氏輸了第一陣第534章 第641 642章 拿下郈邑!隳三都的開第498章 李然好威風第533章 郈邑政變第83章 不過是替罪羊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