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254 255章 杯酒賜縣公

《史記》有載,夏代元旦爲正月初一,殷商元旦爲十二月初一,周代元旦爲十一月初一。

在《詩經·豳風·七月》中,也有關於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的記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必公堂,稱必兕觥,萬壽無疆。

也就是說春秋時期,十月末便已是歲末,可稱年節。

楚國的年節,大約在十二月上下,絕不是十月末十一月初。

這源於楚地的特殊性,畢竟居於蠻夷之地,除了必要的栽種外,楚民最大的活動便是狩獵。

所以冬季狩獵那些肥美的野味,顯然是楚民最大的樂趣。

而楚地的冬季,自然要比中原諸國的冬季來得更晚,所以楚地的年節時間自是比中原諸國的年節要晚上許多。

再加上楚人向來不喜與中原諸國一個樣,什麼事都講究個特立獨行,標新立異,所以自楚武王稱王后,楚國的年節時間便一直規定在十二月左右。

言歸正傳,李然此次大勝吳國,還取得了吳王諸樊的首級,班師回朝的時間又恰好遇上了楚國的年節,對於楚王而言,那自是更添得幾分喜慶。

於是,楚王親自郊勞,並命人於章華宮大擺筵席,是要犒賞三軍。

而此次大勝吳國,根據伍舉的捷報,李然與孫武理所應當是居首功。

畢竟有關於前線的情報,伍舉那可是一字不落的盡皆傳回來的,所以楚王對李然,孫武在前線都做了什麼,說了些什麼,那可都是門兒清的。

故而,由他親自迎接李然與孫武歸來的架勢,便不難看出他對此二人的重視程度已是無以復加的了。

畢竟,身爲一國的國君,親自前來郊勞兩名連臣子都算不上的外邦之人,這種禮遇那絕對是屬於破天荒頭一回的。

可這還沒完呢。

在章華臺的筵席上,楚王又讓百官陪坐,硬生生是給他們上演了一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戲碼來。

“諸卿,寡人這第一盞,敬我楚國那些戰死的兒郎,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衛了我楚國的土地,捍衛了我熊楚的尊嚴!”

言罷,楚王舉盞,於臺前是一揮而盡。

羣臣聞聲,當即也跟着連連點頭,紛紛舉杯,遙敬遠方,並效仿其模樣,一起是將酒揮出。

李然與孫武自然也不例外,畢竟是敬亡者,這也算得禮數。

隨後,只見一旁的侍人是趕緊又給楚王熊圍是添了一盞酒,隨後楚王又舉起盞來,並是大聲喚道:

“這第二盞,敬在座諸卿的通力相助,使我楚國國運昌隆,大勝吳蠻!”

楚王言罷,又將這一盞酒是一飲而盡。

“謝大王!”

此時,那些立於席邊,但實際上卻沒有幹任何事的卿大夫們聞聲,一時受寵若驚,急忙舉盞應和而飲。

“至於這第三盞,寡人自是要敬子明先生與長卿的,二人大賢,一文一武,皆是當世無雙的豪傑!如今寡君幸而得之,實乃我楚之大幸事也!”

要說當初的王子圍能夠成爲楚王,除了楚國本身的特殊性外,楚王熊圍個人的智慧那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爲何要先敬戰死的士兵,再敬這些毫無作用的卿大夫,最後才敬李然與孫武?

這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楚國之所以如此的強大,爲何?

當然要歸結於楚國強大的國力,而強大的國力體現,又恰恰是體現在楚國的軍伍之中。

而軍伍之中,又以什麼爲先呢?

自然是人。軍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從地上長出來的,而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所組成的。

所以,他熊圍身爲楚王,日後若想要開疆拓土,靠的是什麼?不就是這些“人”?所以,把他們擺在第一位那自是理所應當的。

而後,再敬的便是這些殿內的,看似在這場與吳國的戰役中,好似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的卿大夫。

爲什麼要敬他們呢?

因爲楚王畢竟也是凡人,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他也不可能把整個國家的所有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所以,楚王當然要仰仗他們了。

至於他將李然與孫武放在了最後,那深意也自是不言而喻。

一方面自是表現出最高的敬重和禮遇,而另一方面呢?

什麼叫“寡君幸而得之”?

很顯然,這就是當衆“偷換概念”的措辭。

不言而喻,這是硬性捆綁:李然此刻便已是我們楚臣了!

而你李然,此刻既然身在楚國,又如何不能算得是“寡人得之”?

由此可見,楚王玩弄措辭方面,也是個中好手,這一番前後順序以及措辭造句,都可謂細緻到了骨髓。

至於李然,他自是不能在這時候拆楚王的臺,畢竟人把你誇得上天,你反手就給人一巴掌,這確實也有悖於人情。

不過,李然心裡也明白,楚王之所以這麼做,無非還是想要邀買人心罷了。

“寡人即位之初,便得二位賢達的鼎力相助,而二位更是立下了這蓋世奇功,實乃寡人幸甚,我楚幸甚啊!”

“二位想要何等賞賜,儘管開口便是,寡人必是無有不準!”

當然,光是口頭誇讚肯定是不成的,實際行動也必須要有。

李然與孫武相視一眼,孫武很是識趣的微微搖頭示意,卻並未開口。

李然會意,便是起身道:

“回大王,臣與孫武此番隨伍舉大夫出戰迎敵,未曾拖累大夫,已實屬萬幸,又豈敢再向大王索要賞賜?臣與孫武,皆受之有愧!”

李然當然不希望楚王給他賞賜,畢竟拿人手短,日後那更是要說不清道不明瞭。

可誰知楚王聞聲,當即是大手一揮:

“呵呵,先生實在過謙了,這是說得哪裡話?!”

“先生爲我楚國立下這汗馬功勞,寡人豈有不賞之理?既然先生不願開口,那寡人便自行裁奪了……”

“這樣,先生既然心繫於鄭,那寡人便將楚鄭交界處的葉邑賞賜給先生,任先生爲葉邑的縣公,如何?”

此言一出,整個殿內頓時一陣寂靜無聲。

即便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伍舉,此時也不由狠狠一震,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之色。

葉邑的縣公?

這豈不是讓李然成爲了等同於諸侯般的存在?

——

第255章_孫武執葉邑

因楚國制度的不同,所以楚國的縣公,要比中原諸國的邑宰權力大很多。

簡單來說,楚王讓李然前去葉邑任縣公,便是將葉邑以及其所屬的土地,一併是封給了李然。

而李然在葉邑的一切所作所爲,都可以不受楚王的管束,可自行裁決其管轄範圍內的一切事務。

這是不是聽着很耳熟?

是的。

楚國的這種獨特的“縣公”,其實權之大,幾乎就相當於是執宰一方的最高長官。

但是,這種“縣公”制度,卻又完全迥異於周王室的分封制。

其迥異之處就在於,對於所謂的“縣公”一職,楚王都是有直接任免權的。

並不是像周王室那樣,一旦封了國,那這個國家便不再受周王室的管制,而是成爲了世襲的職位,並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或許是因爲楚國人是汲取了周王室逐漸衰落的教訓,又或者,楚國人就是要處處有別於“周王室”。總之,在這一制度的加持之下,楚國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一條相對集權的道路。(當然,僅限於春秋時期)

這是不是又很像將來奠定了中國幾千年制度格局的“郡縣制”?

是的,所以如果要說中國最早的“郡縣制”開端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或許第一反應會想到是秦國。但其實呢?秦國說到底也不過是個“文抄公”罷了。而他所抄襲的對象,就是如今這個,早了他幾百年的楚國。

再把話說回來,由於“縣公”一職,其職務其實就等同於一國之主。

所以,也由此可見,楚王這回可算得是真的下血本了。

畢竟,此時此刻,坐在這章華臺內的卿大夫可不在少數,然而他們其中能夠獲封爲“縣公”的人,卻是屈指可數。

而李然作爲一名外臣,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楚臣,卻已然得到楚王如此的獎賞。楚王熊圍的禮重之意,難道表現得還不夠明顯嗎?

饒是李然自己,在聽到楚王如此“慷慨”的封賞過後,那也是忍不住一怔,半晌沒回過神來。

他的確沒想到,這楚王居然會出手竟是這般的闊綽。要麼不出手,要一出手便是賞了一國啊!

“先生?”

“先生以爲如何?”

楚王仍是一臉燦爛笑意的看着李然,滿懷期待的問道。

而在座的一衆卿大夫,見得楚王竟是如此的大方,那看得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啊!

畢竟,這賞賜可是前所未有過的!即便是伍舉,身爲楚王熊圍身邊的第一寵臣,卻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如今楚王竟是直接封了李然,一個在他們眼中的外邦之臣,他們又豈能不眼紅?

饒是這幫人也都是老狐狸級別的存在,可此刻見得楚王如此重賞於他,那臉上也是止不住的浮現出羨慕。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的李然,在稍稍鎮定下來之後,便立刻是清醒了過來。

其腦門上,也不由是一陣黑鴉掠過。

“我特麼跟你說了一萬遍了,我不想留在楚國,更不想在楚國當官!”

“耳聾是吧?直接趕鴨子上架是吧?!”

“這哪是什麼好意!這分明就是逼着老子上梁山啊?這貨是把老子給當作盧俊義了啊!”

李然見過不要臉的,卻還沒見過像這麼不要臉的。要放小說裡,宋江對盧俊義那般耍流氓,那可都是小說家言,現實裡哪有這樣玩的?!

而李然這時候可還真叫一個阿公吃黃連——苦了爺了!

其實,他又豈能不知道楚王的這些個如意算盤?

一旦他接過了這個封賜,那他再不想承認,那也是難了。

不僅如此,以他那周人身份的政治仕途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因爲,他一旦成爲了楚國的縣公,便就意味着他李然已經是直接受命於楚王的了。

如此一來,那他還談個屁的南北和平,天下安寧?

北邊的中原諸國只怕恨不得要把他給挫骨揚灰了都!

但如果他不接受呢?可以放心,楚王這早就是留下了後手的。若是李然執意不肯授賞,楚王到時候,只需要將這消息一經宣揚。

這馬上就能整成另一齣戲,用來宣揚“楚王禮遇賢人”的典範。到時候,非但中原諸國會記恨,便是楚國上下,那也不會給他以好臉色的。

正所謂“擋人財路,殺人父母”。你李然一下子直接都是這樣的姿態了,你這可不就是給後來的人難堪麼?

還記得當年的介子推嗎?介子推是怎麼被歹人陷害而被活活燒死在山上的?

可不就是“標榜自己高風亮節”而惹下的禍患嗎?

狠吶!

着實是狠吶!

“當了一國之君,你不研究國事,居然研究起兵法了!”

“孫武這還還沒寫《孫子兵法》呢,你這招釜底抽薪又到底跟誰學的?”

李然心裡那叫一個鬱悶,此時此刻他便像是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兩邊都是火葬場,怎麼選?

就在左右爲難之際,他腦中忽的是靈光一閃,不經意間,倒是想到了華夏曆史上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沒錯,他現在的“身在楚營心繫周”豈不像極了當年受困於下邳的關雲長?

“哎,也罷,關老爺既然能日後再封金掛印,那我李然咋就不能呢?”

“大不了,以後直接把印璽往縣衙裡一掛,拍拍屁股走人也就是了。”

想了想,李然覺得這是個辦法,畢竟他此刻也的的確確是沒有別的法子了。

於是,於半推半就中,只得是上前拜謝了楚王的封賞。

而楚王見得李然竟然是接受了自己的封賞,自也是高興非常。直接上前一把抓起李然的手,將李然牽到大殿中央,並鄭重其事的看着殿下的衆位卿大夫喊話道:

“諸位,從今日始,子明先生便是我楚國葉地的縣公了!”

“甚好!甚好!接着奏樂,接着舞!今日寡人定要與諸位臣工是好好痛飲一番!”

讓李然成爲楚國縣公顯然是楚王招攬李然的第二步。

只要李然當上了他楚國的高管,那讓李然心甘情願爲楚國效力的日子還遠嗎?

楚王一想到不日便能真正的收服李然,心中那叫一個激動,那可比他得了十個弓腰小妾還要舒坦百倍。

可他並不知道的是,他邁出的這第二步,也將成爲他招攬李然的最後一步。

……

翌日,李然從醉酒中醒來,腦袋一陣渾噩疼痛,直到喝了好些茶水,這纔是緩緩回過了神來。

而此時屋內早已準備好了楚王命人送來的縣公服飾還有印璽,連同葉邑的一應冊簡,皆已是備齊了。

“先生既接了葉邑縣公,那便要立刻派人前去纔是。”

楚王只派來一名宦者,並敦促李然應該儘快派人前去接管葉邑。

李然當然也知道要派人去接管葉邑,當即只得是叫來了孫武。

此時此刻,他身邊能代替他去接管葉邑的,除了孫武,還能有誰呢?

孫武一聽李然要自己去接管葉邑,當即也是嚇了一跳,一開始還以爲李然是開玩笑的。

可當聽罷李然所言,這才知道李然所言非虛。

“爲兄若是親自上任,日後與中原諸國便再無任何可迴旋的餘地,爲兄與鄭國,與子產大夫那更是徹徹底底站在了對立面。”

“長卿既追隨我多日,又深知鄭國的內情,讓你去接管葉邑,不但能保持與鄭國的和睦,而且還能穩住楚王的北進之心。”

“嗯,先生說得不錯,這或許亦是楚王之所以會封賞葉邑的原由吧!其實,也是爲了表明他無有北進之心,好讓先生是安心的留在楚國。”

“非但如此,而且日後情勢若是徒增了變數,你我二人屆時抽身離去,便也能無有任何的阻礙。”

原來,李然之所以受賞,而楚王之所以吃定了李然一定會受賞,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葉邑的地理位置上。

葉邑作爲鄭楚之間最爲重要的一處城邑。李然受封於此,便等同於是拿到了隨時回鄭國的門票。

而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他楚王是絕無北進爭雄之心。至少,只要李然在楚國一日,便是如此。

所以,讓孫武去替他接管葉邑,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可是先生,武還從未有過……”

“呵呵,長卿無需多慮,執掌一方,只需記住四個字即可,那便是——執政爲民。”

孫武原本身爲一介黎首,本是毫無執掌一方的經驗。

可在這個年代,與後世大不相同的地方在於,任何人執掌一方,都是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情況,玩出不同的方略特色的。

就好像鄭國重商貿,魯國重禮教,晉國重融合,宋國重鬼神,等等。

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地方,其實都會有自己別樣的風格。

所以,很顯然,要想治理好一方百姓,最繞不開的一個根本前提,那便是——以人爲本。

很顯然,李然認爲,作爲一方的執政,只需要能做到“以人爲本”,能遵從當地的民風特色,因地制宜的予以適度的開發,便能從中找出一套足以令其長治久安的大道來,而這便算得是“大治”了。

所以,孫武雖是沒有執掌一方的經驗,然而恰恰是因爲他的“沒有經驗”,所以若他能只憑着“執政爲民”的內心,李然也深信,孫武他完全是能夠勝任的。

“諾,武定當時刻謹記先生教誨。”

第762章 最後一日第130章 去不去?是個問題第456章 季孫意如見疑陽虎第665章 邯鄲誓報仇第385章 狠活!甘鰍挾難民攻城第300章 陳國設縣第767章 辭世第485章 求證第533章 郈邑政變第449章 第534 535章 觀從至鄆邑第706章 高強殺不得第720章 “驅離”豎牛第505章 趙鞅是關鍵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652章 李然的復仇大計第336章 第388 389章 朔月夜奔第281章 人生在世,志向各有不同第379章 難以抉擇第363章 豐段橫死第150章 令人不安的會盟第470章 范蠡賺駟歂(chuan)第152章 魯國現狀第348章 第407 408章 四國大火的真相第102章 全靠演技第435章 陽虎圍鄆邑第676章 中行寅欲速戰速決第746章 范蠡與文種第760章 下山遭伏第446章 三縱陽虎第634章 意在趙鞅第76章 及時雨來也第87章 半個祭家人第92章 何爲大局?第761章 豎牛之死第767章 辭世第179章 公孫楚躺槍第386章 遊說鞏簡第180章 離間計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237章 第269 270章 什麼叫國際巨星啊?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582章 醉酒第221章 巢邑之圍第582章 醉酒第733章 當素王真的很忙第202章 楚王熊圍的禮賢第252章 孫武與褚蕩殺到第553章 第670 671章 我是來保費邑的第453章 第540 541章 壞隤(tui)流血事件第90章 貼心小棉襖?第696章 荀躒退而求其次第211章 伍子胥來了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564章 公爲與汪錡第193章 第201 202章 豐段又要搞事了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383章 暗行衆——鞏簡第260章 楚王來到乾溪第756章 豎牛的野心第595章 兩全其美的一場戲第353章 鎮守南方的隨國第761章 豎牛之死第257章 夜襲,孫武的小菜第93章 針鋒相對第603章 吳國的行動第22章 真假難辨第14章 季氏輸了第一陣第683章 趙鞅的恕人第433章 魯侯稠的毒咒第602章 捧殺!齊侯的功績第718章 荀躒遭暗算第445章 魯室不興的根由第236章 “盟主”的妙用第601章 巧言謀事第23章 做人留一線第330章 揮斥方遒第613章 第741 742章 孫武假道伐蔡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聰明的叔孫輒第602章 捧殺!齊侯的功績第522章 第620 621章 孫武辭行第287章 順勢與逆勢第84章 齊國使者田穰苴第73章 這些殺手太執着第346章 伍家的命運第256章 第297 298章 鍾離之戰在即第7章 姬姓的榮譽感第144章 李然的身世不簡單第441章 會師鄆邑第724章 中行氏的覆滅第617章 晉國陽虎的來信第630章 天下爲家第299章 陳國被亡第399章 京邑保衛戰第241章 魯國來了個驚天大瓜第210章 第228 229章 楚國的隱憂第439章 孔丘遊說齊侯第618章 準備回洛邑第377章 天選打工人第251章 第290 291章 伍舉與王子棄疾的秘約第767章 辭世